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7 年前
3 Achievements
444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9/25(三)
時間:10:00
地點:線上
成員:陳謝玲娟,陳月娥,陳華芬,施為貴,陳麗真,陳麗娟,楊凱棋,林寶珠,洪惠鶯,許惠娟,張汶珠。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
p.125「自己解決一切」
p.107「我在眾中」
《自己解決一切》
人生的好與壞、苦與樂,都要自己直下承擔。別人對我的讚歎,歡喜承擔起來;好的機會來了,感謝承擔起來。同樣的,責任來了、困難來了,也要勇敢承擔;在承擔的當下,就是在累積智慧與福德因緣。你能抱持著「我要負責,我要擔當」的勇氣,自然會產生力量;如果畏懼困難,凡事推諉,必定難以成就。
在佛法裡面,雖然有諸佛菩薩給我們的指導、護念、加持,但是最主要的,自己造的善惡行為,一切還是得由自己承擔負責。所以自己要能承擔自己的行為。
人應該要勇於承擔責任,要勇於面對苦難和委屈,更要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你自己也能從中不斷的學習、成長、進步。
人生在世,一切問題都要靠自己解決,對於自己的行為,不要存有僥倖的心理,不要逃避自己的責任,能夠勇於承擔,進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才是智者之舉,也是處世應有的態度。
Bibi督導回饋:自己解決一切
想到「禪和子」的凡事不假手他人;正是呼應「自己解決一切」,最近腦子中常想「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身為佛弟子、佛光人本自具足的歡喜心,就更新自己「隨緣歡喜了舊業、持平結緣於眾中」,自已的業果當然是自已解決,有歡喜的助緣,坦然接受;所謂有信仰就有力量、就有辦法。
《我在眾中》
我們要知道,「眾」在團體的重要;例如:沒有士農工商的供給,我們衣食住行從哪裡來?如果沒有父母、師長、親朋好友,我一個孤獨的人,會有人煮飯給我吃嗎?會有人幫忙我照顧家庭嗎?
佛經裡形容十八層地獄,其中有一層地獄叫「孤獨地獄」。你不在眾中,獨自孤獨,就如身處地獄。
偉大的佛陀創造僧團,「僧」就是和合眾;有和合的大眾在一起,「六和敬」的僧團才能讓人敬重。
我們在家的弟子、出家的弟子,要知道,我們不能離世而獨立,既然不能離開群眾而生存,就要時時感覺到「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我需要有眾,我就要對他們尊敬,我就要對他們包容,我就要對他們服務,我就要讓他們接受我。
所以你有眾,你有團隊,你有朋友,你有不捨棄一個眾生的心;你如果自己感覺到「我在眾中」,我要和大眾和諧相處,你才能為人接受。
Bibi督導回饋:
《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渺茫的我們、藉由各種機緣的「眾會」,服務眾人中、起心動念、觀照自心;心外求法、了不可得!
華芬師姐回饋:
參與分會活動或是在法會期間最能感受到在眾中滿心歡喜和感動尤其是大夥一起努力完成了一項大型艱難的任務那種感覺真是令人難忘也深深體會到團結一心的力量
寶珠師姐回饋:
今年夏天只因為在群組裡看到一位往生者家屬的Po文,其所流露出的手足深情,讓我莫名的感動,於是就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參加了該往生菩薩的告別式。
當天天氣本就很炎熱,難得我出門直至道場門口搭遊覽車前竟完全未出一滴汗,心情是很平靜的。
然當我由前門一上車,看到座位上全是穿著黑色旗袍莊嚴肅穆的知賓們,一個個好端端的坐著時,我委實嚇了一跳⋯⋯有一種誤闖叢林的感覺。
心想,難道我上錯車了嗎?不是說穿白上衣黑長褲嗎?怎麼都沒有看到分會認識的人?
當下看到有一個空位,問旁邊的知賓師姐這位子可以坐嗎?她點頭表示可以,我也就趕快鑽入坐下。
緊接著就有一位一樣穿著黑色旗袍站著的領頭師姐指點我要把頭髮綁起來,接著後座又有一位師姐要我盤包包頭。先前當我不知所以,而由前門上車面臨的那一幕,全身已經開始冒汗了,這下子又因為頭髮沒有綁的緣故,更是搞了我一身汗,當下真的窘得很想下車逃之夭夭……
所幸,想到初衷,心中默念阿彌陀佛,還是汗顏的留下來……
待抵達目的地下車後,才看到原來本分會的人都坐在後半部,也才明白前半部的座位是給所謂助念誦經團坐的。
森林中枯木参天,誠然美不勝收;山中精靈水晶蘭也令人驚豔,但都不如人類親近佛法之機會。
在分會體會「我在眾中」,也是一種修行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9/04(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禪和子」p.105,「常不輕」p.107
地點:線上
成員:陳華芬、施為貴、陳麗真、楊凱棋、林寶珠、洪惠鶯、許惠娟、Bibi。
『禪和子』
等於是以身教、言教,到處隨緣說法,教導禪修。這許多禪和子也不求名,不求利,生活簡單,安貧樂道,只是提攜後學,教導後學,典型的禪和子,凡事絕對不假手他人,對自己生命更是一刻千金的珍惜。
禪門中,禪和子們則盛行要時時警戒臘月三十,閻羅老子上門索債。意思是說種種修行,如果不徹頭徹尾把執著、習氣大死一番,就沒有辦法參究領略祖師西來意。
『常不輕』
常不輕菩薩見到人都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將來皆當作佛。」他對別人人格的尊重,絲毫沒有一點傲慢,也沒有對人家表示過一種歧視。
不必輕視別人,任何一個人都有因緣,都有他未來飛黃騰達的一天。其實,一般人只看到果上的成就,不知道因地的播種。諸佛菩薩很重視因地的修行,只有在因地的修行完成,才能開花結果;你在因地的時候看不起他,將來開花結果,也沒有你的份。
【分享】
華芬:常不輕
受戒時大師要我們大聲說「我是佛」,對於每一尊未來佛都要抱持敬重之心,因為每一位身邊的佛都在護持著我們。
感謝諸佛菩薩慈悲、感謝龍天護法護佑也感謝一切的好因好緣讓所有經過都諸事圓滿。
麗真:常不輕
常不輕菩薩:「我不輕視汝,汝等將來皆當作佛」,與人廣結善緣,以慈悲行事,不與人交惡,不輕視別人,每個人都是佛,都是平等的,我要以此來勉勵自己,做為自已學佛行佛的方向。
寶珠:禪和子
今天第一次聽到「禪和子」這個名稱,文中最讓我悸動的一段是,叢林典型的禪和子「凡事絕對不假手他人,對生命更是一刻千金的珍惜。」
想到自己卻總是鎮日瞎忙,任憑歲月流逝,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雖時也會想到「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這樣的偈語,但好逸惡勞的習性使然,依舊日復一日,秋月春風等閑度……
雖然「禪和子」是指有修行的高人,凡夫如我無法比擬,但的確給我很大的省思。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6/26(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苦行」p.97,「棒喝」p.100
地點:線上
成員:
【苦行】
真正的苦行是正行、正道(八正道),以中道的修行方式,去除兩邊極端的對立,沒有強用苦樂去做外相上的分別,而是在心地上下功夫,這樣才是修行的真義。《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要我們放棄所有,而是強調佛法的中道,在苦樂之間,平常心是道;用中道的生活,用正常的生活這才是佛教的修行法。
【棒喝】
禪門教育有一些很特殊的方式,在揚眉瞬目、嘻笑漫罵間,無一不是在說教,都是為了讓行者自己去參悟。禪門教育法不是老師的問題,學子的慧巧、資質,占絕大因素。在今天教育公門裡,還是有它的價值,所謂「德山棒、臨濟喝」,從一聲霹靂中要照破黑暗的無明,這樣的方式就要看個人的根機了。
【分享】
麗娟~棒喝:
禪門說,不同的根機給予不同的教導,反觀教育,也是如此----有些人得以棒喝方式教育;有些人要施以正常教導;但有些人,就算跟他禮遇也沒有用。當然,若老師能用心關懷每個學生,從接觸中,感受到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根器及習性,因材施教,相信能有所成效。
‘’棒喝‘’令人印象深刻,若能勘忍,能從中體會箇中道理,進而轉念,借假修真,轉識成智,對我們未來成佛道路,會有幫助的。
華芬~棒喝
在禪門中棒喝的公案常常看到,現實生活師父對待信徒都是慈悲教導鮮少喝斥。但藉由這些公案啟發我們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
麗真~苦行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當下只做一件事,不亂思,不亂想,轉苦為樂,苦中自有無比的喜樂
寶珠~苦行
雖然今天讀書會上沒有人回應是因為「苦」才來學佛,但我確實認識蠻多人之所以接近道場學佛都是起因各自的「苦」,正所謂「富貴學道難」。
佛陀不也是因為發現到人有生老病死之苦而發心去修道嗎?
苦行也是苦行ㄒㄧㄥˊ,就是要去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沒有春耕夏耘,哪來的秋收冬藏呢?
如文中所述,若能以苦為樂、以苦為修學的課程,以苦行來超越、發展,你信仰的層次必然就會提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06/12(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類】
<佛法真義>第二冊p.132,「給人因緣」p.137「做己貴人」
地點:線上
共讀:陳謝玲娟,陳華芬,陳麗娟,陳承文,洪惠鶯,陳麗眞,施爲貴,張汶珠
[給人因緣]
佛陀當初因為證悟「緣起」而成道,佛陀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有因緣才能成功,有因緣才能成事。所以一般學佛的人大都懂得:「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與人結緣最好的方法,則是給人因緣;你能給人好因好緣,人家就會回報給你好因好緣。
佛陀當初因為證悟「緣起」而成道,佛陀清楚明白的告訴我們,世間所有一切都是因緣所生法,有因緣才能成功,有因緣才能成事。此是一種因緣的組合。因此,「給人」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你的一顆種子,只要播撒到田地裡,將來都會長大,都會有收成的。這一切意外的收穫,都會帶來一番的驚喜,所以給人因緣,也就是給自己因緣。
「做己貴人」
在世間上,要找到貴人幫助是不容易的,需要具備很多的善因善緣,貴人才會出現。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從改變自己做起,做人處事要有禮貌,待人接物要慈悲忍耐,與人相處要肯得吃虧,經常給人讚美、給人感動、給人服務、給人幫助,能夠這樣,我想不但別人會做你的貴人,就是你自己走遍天下,也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了。
有念佛人問:「我們手持念珠念『阿彌陀佛』,那麼阿彌陀佛手上也拿了一串念珠,他是念誰呢?」他也是念「阿彌陀佛」。「為什麼自己要念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啊!
一個人的成就並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哪一個人所賜予的,都是靠著自己的奮鬥得來的。凡事求助於人很難,求神問佛也不一定有用,唯有「直下承擔」、「捨我其誰」,自己有辦法了,任誰也打倒不了你;自己沒有辦法,就是佛祖來了,也救不了你。所以,自己做自己的貴人,才是最重要的。
回饋:
華芬師姐分享:做己貴人
世間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努力奮鬥,求觀音拜觀音不如自己做觀音,行有餘力之時也能適時給人幫助,讓這份善因善緣循環世界會更美好。
麗眞師姐分享:給人因緣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大師的四給,就是好因好緣,在日常生活中必須運用和做到的,給人好因好緣就不至於有許多不當的惡因惡緣,佛家的圓形概念,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處處結好緣與眾生互為貴人,這也使自己更為增上。
麗娟師姐分享:給人因緣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效法大師的三好、四給,跟眾生結好緣、善緣。「給人」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給人好因好緣,做好事、結善緣,處事無礙,事事順利。
*因:種子(累劫累世已種下,不知何時發芽起現行)
*緣:條件(廣結善緣、累積福德資糧)
*果:果報、業報
bibi 督導教我們 ,‘’因‘’已種下,‘’果‘’未現前,可以靠‘’緣‘’來改變,更期許大家努力做好事、結好緣,與人為善。不但要做自己的貴人,更要做別人的貴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05/22(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歡喜」p.85,「吉祥」p.87
地點:線上
學員:施為貴、陳華芬、陳麗真、林寶珠、許惠娟、潘月鳳、張汶珠、Bibi
【歡喜】
文章中~佛教要帶給眾生的,是歡喜的佛法,要創造當下的人間淨土,不必等到將來才到極樂世界。我們當下承擔、當下觀想、當下發心、當下接受世間的一切,和人生不必對立;甚至憂愁,困難也不必拒絕,那你即刻就可以轉苦為樂,轉憂為喜。希望這個世界上,人人都能歡喜,人人都能快樂。
【吉祥】
就代表沒有災難,沒有災殃,一切都是美好的時刻,美好的因緣。當一個人在生活裡,時時刻刻都吉祥了,也就不會有災難發生。是最圓滿的意思。甚至現在社會國家動盪之際,我也主張要「共生吉祥」都要「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般親密,才能吉祥。那麼「二六時中很吉祥,不就是佛法普遍人間的意思嗎?
【分享】
寶珠:回饋「歡喜」
在文章裡大師說「人心好像工廠,不善於經營的工廠,都是冒黑煙,排出骯髒的水;假如你善於經營工廠,那麼產品必定優秀、良好,如此就能在社會上與人競爭,這都要看自己的能量與創造力。」所以還是在於這一顆「心」,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注意「修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種種的憂悲苦惱,進而能夠創造歡喜,真正的帶給人家歡喜。
陳麗真:
回饋「吉祥」
在佛陀的「吉祥經」有教人獲致吉祥的方法,佛經裡也常提到(二六時中恆吉祥)或是(晝夜吉祥)或者(一切吉祥)的祝福語,當我讀到大師這篇文章,讓我了解佛光山為什麼會以「吉祥」來做為問侯語,「,吉祥」是問侯語,是最圓滿的意思,所以大師主張「共生吉祥」世界上各種生命的存在,都要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一般親密才能吉祥,才有和平。
陳華芬
回饋:吉祥
佛陀在各種經典裡教導並淨化人心給予眾人無限祝福。也祈願同學共堂的師兄師姐們歡喜自在、六時吉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5/1
時間:10:00-11:30
主題:佛法真義第三冊-P.87禮拜 P.111知客
成員:陳謝玲娟,楊凱棋,陳華芬,林寶珠,施爲貴,陳麗娟,洪惠鶯,陳麗眞,張汶珠
[禮拜]
佛教除了合掌表示恭敬以外,一般見到佛像要禮拜,見到長老大德要禮拜,見到佛塔、祖師的聖像要禮拜;但這些禮拜都要在莊嚴的佛殿、祖堂進行,不可以隨處、任意就向大德禮拜。
禮拜能培養謙虛恭敬的美德,更是與佛菩薩交流往來與佛街心最好的方式
在《大比丘三千威儀經》中列舉出不宜作禮的五件事:讀經、誦經時,不得向上座作禮;上座在下處,自己在高處時,不得作禮;上座在前,若已離去後,不得作禮;不得自座位上向上座作禮;著帽之時,不得對佛作禮。
其實,人都有一顆我慢心,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放下貢高我慢,以一顆謙卑的心,才能見得到佛陀。」一個愈成熟的人,愈懂得謙虛,就像稻穗愈豐實,便垂得愈低。
其實,諸佛菩薩並不需要我們禮拜,但人間的眾生需要藉由禮拜,認識自己的永恆生命;在一起一拜之間,昇華自性,進而降伏我慢,也消業增福,並擴大、淨化內在的心靈世界。
([)回饋分享(])
凱棋師姐:
回饋:今天上禮拜主題的感想讓我深深感受有如會長,華芬師姐所說的一樣,當我們雙手五體投地的跪拜下去,那種莫名的感動以及心靈上依靠真的很不可思議,就好像回到父母親懷抱一樣安心,安慰感動,這會不會也許是前世久遠以來我們佛弟子都有佛菩薩的慈悲善因種子所感應來的真是足感心感動啊(拜託)(two hearts)
華芬師姐
禮佛三拜:一.為折伏慢心二.為懺悔往昔罪業三.為接佛行止學佛所行。
[知客]
可說是佛門的第一線,如同一個國家的外交官,舉凡信徒一進山門,不管他是來接洽事情、求助、傾訴,或是參觀、禮佛,第一個接觸的就是知客。
因此,一個知客稱職與否,關係著常住的興衰得失。除了見人要招呼,還要能遇事變通,不失威儀,言談舉止都要如法得宜所以身為知客,首要條件,除了主動服務、溫和謙恭、熱情之外,還要能盤算、策畫、了解各種因緣關係、來龍去脈,更要懂得耐煩、替人設想、肯吃苦。大師認為,上等的知客師必須能與人談說佛法,為人解決問題,慈悲耐煩,無所不能。中等的知客師,能帶人參觀,說些應酬的話,但不能為人解決問題。下等的知客師,一見到香客來,只會趕人去拜佛、吃飯,自己閒著沒事可忙。
身為知客必須要有學問,要不斷充實自己的佛學素養,說起話來能出言吐語不俗氣,且能對信徒說法,使他們認識佛教、僧團、常住,讓他們感受到法喜,獲得法益。甚至要能接引遊客,度化成為檀那,由檀那 變成信徒,進一步成為護法、幹部;能夠如此,這就是一個盡責而成功的知客師了。
([)回饋分享(])
Bibi督導:
佛門四大堂口-禪堂、客堂、庫房、衣鉢寮,其中管理人事、接待十方的客堂知客是佛門的第一線,一個知客稱職否,關係著常住的興衰得失。記得有一年隨團參訪南京棲霞古寺(住持 隆相和尚也是佛光山祖庭宜興大覺寺、美國德州休士頓中美寺的住持,也是佛光山的法子),當時古寺由知客師接待,手挽大袖,手機不離耳,竟讓全團聽他講手機、站立等候!這印象就偏差了!真是白費草鞋錢!
由此可鑑,身為佛弟子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言行舉止要𧫴慎、避譏嫌,外現威儀相、內斂謙虛、養深積厚;廣結善緣、培養福德,深入經藏、轉識成智!
麗娟師姐:
知客是佛門接引眾生的第一線,非常重要,不但應變能力要強,佛學造詣要深厚,能為大衆說法、慈悲度衆,有同理心,不卑不亢,平等待人,愛護大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calendar)日期:1/17(三)
(鬧鐘)時間:10:00
(love hotel)地點:線上
(couple)成員:陳謝玲娟,陳華芬,陳月娥,楊凱棋,陳麗娟,陳麗眞,施爲貴,張汶珠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
<佛法真義>第三冊
P.78頭香與頭鐘、頭鼓
「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是一樣的道理,它並不是在時間上界定,也不是搶在別人之前就叫作「燒頭香、撞頭鐘、擊頭鼓」。燒香是一種恭敬,你有你的頭香、頭鐘,我也有我的頭香、頭鐘,與別人沒有關係。你在正月初一燒頭香,我到三月十五才有時間燒香,那也是我的頭香。頭香並不特定在哪一天燒、哪個時間燒,比如,世界各地的時間都不同,如在台灣是清晨,在洛杉磯則是傍晚,那麼全世界有一、兩百個國家,寺廟這麼多,信徒這麼多,哪一個人燒的香才是頭香?哪一個人撞的鐘才是頭鐘?哪一個人擊的鼓才是頭鼓呢?
所以,在佛光山我們不稱「燒頭香」,而稱「燒年香」。以往的過年,佛光山都要等到晚上十二點零一秒才讓大家撞頭鐘、燒年香;但我認為,要人家等到十二點敲了鐘、燒了香才回去,路途遙遠,會造成別人的不方便,佛法是給人方便的。所以,過年到了,大家燒一炷香,那個年香就是頭香。我們的心不要給時空、地理錯亂了,燒頭香是沒有時間標準的。
P.81點燈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燈,代表著光明、智慧。《華嚴經》說「慧燈可以破諸闇」,「燈」供養是佛教的十供養之一,一般寺院道場也會在新春期間舉行上燈法會。
為什麼要點燈呢?因為燈光能照破黑暗,令人感到溫暖;所謂「佛光普照」,佛如光,可以讓我們的心光開朗;佛如光,可以給我們溫暖、依靠。心中有佛光,才能引領我們成聖成賢、成佛作祖,一切都能成熟圓滿。
在《法苑珠林》裡也提到,點燈有八種利益:一、美貌相好;二、信心增上;三、道德、戒律增上;四、眷屬和合、美滿增上;五、辯才增上;六、修行增上;七、出生人間,可生富貴家;生天,可增品增位;八、看清目標,照亮前途,果證菩提。
其實,在供佛點燈之際,更重要的是點亮自己心靈的燈光。諸佛的國土皆為光明無量,因為佛的心無一點昏暗。點燈是一種供養,更是提起我們的正念與信仰,你的信心生起了沒有?信心即是肯定我們的佛性,沒有這個信心,燈就不亮了。點了燈以後,還要加油,這和世間的道理是一樣的。好比,汽車加了油,可以繼續往前跑;佛教所謂的「加油」,就是隨喜隨力去布施行善,做功德好事,具足了信心、功德,我們內在的心燈會長明長亮,甚至比日月光還要強大,可以遍照十方;心燈明亮了,佛性顯現,心靈充滿光明清淨,就能生起慈悲、智慧。
佛陀放光、聖者放光是讓我們見賢思齊,讓我們懂得自覺,努力點亮心燈,讓自己的生命也能時時放光。在生活裡,學習口中放光,即講好話;眼中放光,即目中有人、慈眼待人;手中放光,即做好事。若每一個人都能放射出慈悲光、般若光,在照亮別人的同時,也把光明帶給了自己。
華芬師姐回饋:點燈
每年都會在道場為家人點盞光明燈希望諸佛菩薩護佑平安吉祥。藉由小小微弱的燈可以光光相照,除了照亮我們的自信光明也希望佛光照亮各各角落,給大眾帶來溫暖與喜悅。
麗娟師姐回饋:點燈、點燈,點亮自我心燈,也希望,透過我們自信心燈,照亮一切暗處,祈願世界和平,衆生無災、無難🙏
麗眞師姐回饋:點燈
每年都會在佛寺點燈,希望大家都能借由點燈而得到平安,健康,世界和平然而我們心中的明燈,更是可以指引我們往正法行走而不偏差,往正向修行,願世界和平🙏免於苦難,南無阿彌陀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4/10(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地球人」p.52,「七誡」p.82
成員:林寶珠、施為貴、陳麗娟、陳麗真、陳華芬、張汶珠、Bibi
【地球人】
我(大師)自許做個地球人,因為地球沒有捨棄我~台灣本地人說我是外省人、大陸和尚;大陸家鄉揚州人說我是台灣來的和尚,其實,地球、世界都是公眾的,不是哪一個個人的。
人在思想上要建立尊重包容的觀念,才能把自己融入到世界裡;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就能有多大。
【七誡】
一九九四年我透過國際佛光會,發起了一項「淨化人心七誡運動」。所謂「誡」,具有教育、警覺的意思;就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時時提醒、告誡自己,不要沾染不良的惡習,才能成為健全的人。
一、誡暴力二、誡偷盜三、誡色情、四、誡惡口、五、誡酗酒六、誡屆賭博、七、戒煙毒。
【分享】
寶珠:
從小就一直聽到這麼一句話「中國人很有人情味」,現在也是常聽到「台灣人很有人情味」這樣的話。但我總覺得這種人情味常常是在於對彼此認識的人而言,至於不認識的人就未必了;譬如一群人外出搭車,就常見只顧為自己認識的人佔位子,而罔顧其他陌生人的觀感。
其實,所謂炎黃子孫都有傳統的同鄉同宗牢不可破的地域觀念,以佛法來說大概就是「我執」吧!因為心中想的只有「我」。
接觸佛法真好,知道「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眾生果真能有彼此尊重、包容、平等、無我、慈悲的理念,人人都能去除地域的觀念,那大家將都是地球人了。
也很讚歎「出家無家處處家」的雲水自在僧,思想上放下執著,出離煩惱之家,安住在佛法上。
汶珠:
學佛讓我們可以懂得佛法了因知果,如果明白因果,就會懂得持守淨戒,以戒為師,能看清善惡、是非、好壞,可以舍惡從善,舍非從是。
麗娟: 星雲大師自許做個因為地球沒有捨棄他。
我們也是地球的一份子,當然也是「地球人」,身為「地球人」就應該要愛護地球,注重環保,不破壞大自然,參與植樹、響應蔬食,護法、護生,讓世界更美好。
假如世界上,人人都能把地域的觀念去除,自覺自己是「地球人」,不分你我,相信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戰爭,天下無災無難、世界和平。
華芬:
大師少小離家深深體會同體共生共存之重要性加上現今交通方便、科技網路發達人與人之間不再因距離而疏離。居住在這地球上人人更應珍惜愛護我們所擁有的一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02/21(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提放自如」p.57,「給的意義」p.73
地點:線上
成員:陳華芬 陳麗娟 陳麗真 許惠娟 施為貴 林寶珠 潘月鳳 Bibi
【提放自如】
大師:「一筆字」是因為視力模糊,因此不能一筆完成一幅字句的話,第二筆就不知道要從哪裡繼續了,而一筆從頭到底,最主要是靠『心力』的幫忙。最喜歡寫的2個字是「放下」。
未經佛法教育的人,不懂「放下」的積極是「提起」,有「提起」的因、才堪能有「放下」的果。提起的時候,要負責,要奉獻,要賣力;放下的過程方法,是生活中,不要計較,不要比較,不要給功名富貴,貪瞋愚痴來束縛,只要能放下,沒有人會來跟你為難。
『放下」的白話~『提放自如』。然後提起就提起,當放下就放下;能如此,就是學佛最好的修行。
【給的意義】
經典裡提到的「布施」就是「給」三種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
『給』要有佛法,要能不自苦、不自惱。不為了貪圖虛名,不是要求你幫助,只是想到我所有的,要能與大家共享。
「給」是無所求、無分別的,如此行善,功德無量;有分別就有對待的立場,就會離佛法很遠。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也是可以改成『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這只是信仰上的層次不同。
佛教講【因果】一切善事,都會有好報的。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示教利喜,都是為了給眾生利益,給大家歡喜的。
【分享】
華芬:提放自如
世上的牽掛都是一種執著如何學會放下是一門功課端視己身的心態,凡事輕鬆對待不為難自己相對的也就會寬容任何的人、事、物。大師開示弟子們要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就放下學會「提放自如」
麗娟:給的意義
“布施”就是‘’給‘’,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身為佛光人,對於“給”一定不陌生,我覺得‘’給‘’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智慧---要給人真正所需、有所幫助,不讓人有壓力。‘’給‘’要有同理心,不要有分別心。若能以慈悲為初發心,將自己所有,與大衆共享,別無所求,無事不辦。
麗真:給的意義
財施,法施,無畏施,凡是善舉,彼此不分你我,沒有分別心,付出無所求。「給」要給的恰到好處,要給的不自苦,不自惱,必須聰明有智慧的。「給」把自己所有與人分享這也是好的布施。
寶珠:提放自如
人生在世,學業、事業、家庭、生死,不同階段都有著不同的煩惱。因為在乎,所以心受牽絆;因為執著,所以難以割捨,於是就在提起與放下之間矛盾如影隨形,揮之不去。
如何提得起,放得下何嘗不是人生必修的課程。若能有為所當為的毅力勇氣、提放自如的大智慧,那將就是自由自在之人了。
為貴:與新春值班12樓知賓的例子,因午齋領便當時,受氣;當下不想吃飯;但能即時轉念,不和自己的肚子為難而用餐。因為來佛光山是承擔歡喜的義工,可不能「火燒功德林」。
月鳳:過年期間,在知賓室更衣,看到一個紅包好幾天都沒人領就很掛礙,後來解決了。才發現自己常會執著在相上(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惠娟:只要自己行得正,被人誤解。也會因為時間而證明。
麗娟:舉例供佛齋天,齋主在乎沒有在大雄寶殿拜諸天而怨言,可見身段柔不柔輭,還得常禮佛,才能彎腰。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松二歡喜讀書會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1/31(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3冊「關於戒律問題」p.241,「朝山」p.285
地點:Zoom線上
成員:陳華芬、楊凱棋、陳麗娟、陳麗真、許惠娟、施為貴、林寶珠、Bibi
【關於戒律問題】
佛教的三學:「戒 定 慧」裡,以『戒』為首。
所謂「戒住則僧住,僧住則法住」~僧眾安住叢林、戒律維護安住;《華嚴經》:「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寺院僧人是宣說『正法』的老師。
(hearts)佛陀的戒律=是宣揚國際的。有每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候、生活、語言、習慣等不同,是不能統一的。
(hearts)佛教的戒律也是一樣,要能順應時代、民情,才能為大家所奉行,所實踐。
【朝山】
朝山是「增福滅罪」最好的修持法門。
「朝」向自己的真心本性(佛性:我是佛),所以也有到達的意思。
「朝山」是從凡夫拜成聖者,當一拜一拜的拜到佛前,就會感到自己與佛心融合在一起,心靈也跟著清淨、自在、解脫,禮佛拜自性佛的功德都已存入大家心中的功德簿上。
【回饋】
華芬:朝山禮佛三步一跪拜除了懺悔往昔罪業也學會謙卑與恭敬將自己的佛性開發雖然色身會感覺疲累但是身心自在、清淨,歡喜。
花子:朝山懺悔,與佛接心。
寶珠:戒律問題: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被習氣左右著,被執著捆綁著;習氣和執著又是如此地根深蒂固,要去除談何容易。我想大概只有一心持清淨戒才有可能去除吧?!
麗娟:戒律不是只用來約束我們,更是用來幫助我們,讓我們不要走偏了。佛教的戒律應該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順應民情,才能為大家所奉行。 朝山能增福滅罪,朝山拜佛可以與佛祖接心,更可以拜出正知正見、拜出智慧、拜出慈悲、拜出佛性。好處多多,鼓勵大家有機會一起來朝山,能讓我們內心充滿幸福及快樂喔!
麗真:戒律不是要求別人,而是要內省自己的心,因應每個時空背景的不同,時代的變遷與文化,規律必須符合而有所調整,這樣才能使佛法更深入人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4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4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3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3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