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松二歡喜讀書會】
    日期 :4/9(三)
    時間 :10:00 AM
    文章:《星雲大師全集》第一類【經義】<佛法真義>第2冊「非佛不作」p.154「儲財於信徒」p.157
    地點:線上
    成員:Bibi、楊凱棋、許惠娟、陳華芬、施為貴、張汶珠

    【與病爲友】
    星雲大師晚年因糖尿病影響了視力,甚至影響心臟、血管。大師曾經做過心臟手術,也有過兩次中風的記錄,動作多有不便。好在有輪椅,也有徒眾服務,大師每天過得很快樂、很歡喜,一切事情還是照做。比方說,寫字、講演,和信徒談話,與徒眾開會等,所以我自己就發明了一個對疾病的態度,叫作「與病為友」。
    疾病來了,你不要嫌棄它;你嫌棄它,它也不會離開你。你也不必說不管它,你不管它,它得不到你的照顧,等於水災,你沒有防洪的設備就會洪水氾濫。所以我就「與病為友」,所有的疾病我也不歡迎它,但也不嫌棄它,你來了就來了,我就把你當朋友看待。到後來生病時,也不覺得自己生病,所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慢慢的就能隨緣而住,隨遇而安。
    當然,也有人問過大師:既是修行人,又號稱「大師」,怎麼也會有這麼多疾病呢?其實,佛陀早就說過,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道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與病為友,學會在其中創造自己的價值,學習做自己的貴人,才是最好的。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在佛教裡有一句話:「三分師徒,七分道友。」佛門的僧侶之間,因為年齡的相差,學佛的前後,就有一些年長者,為了佛教的傳承,接受青年學子為徒眾,自己成為老師;等於今天學校裡面,所謂師生關係,佛教也有師徒關係。
    現代的佛門教育,講究彼此要尊重,不只徒弟對師父要尊重,師父對徒弟也要尊重,所以要有「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觀念,不可以憑著師父的身分,為所欲為,以為對弟子可以像古代那樣的打罵、責備。
    現在對於徒弟的教育,一樣也要看:上等根機的人,可以用千錘教育;中等根機的人,要用佛法、善語來教導;下等根機的人,需要用很多的方便、愛護、感動、幫助。等於父母對兒女一樣的愛心,讓弟子有所改進,這樣師徒的倫理關係才能維持,如此今後在佛教的傳承上,也就容易為社會所接受。如果不能這樣建立師徒關係,如父母子女,如道友一樣的親密,在教育上,必定會有不好的效果。

    Bibi督導回饋:與病為友
    讚嘆大師,一個「病」字,非但不自苦,又善用因緣結緣醫學界。大師以正向鼓勵引導我們,與病為友,學會在其中創造自己的價值,學習做自己的貴人。每個人都會生病,這是人生必經過程,如何因病修福?消業善了舊殃中積德?相信身心安住佛門是最好的選擇。畢竟佛陀是大醫王。
    汶珠回饋:
    有了病痛,才會更懂得人生的價值;有了病痛,才能看破這個有病的人間;我們要效法學習大師「與病爲友」的精神,要樂觀、要有信心去對抗疾病,要更加的把握時間廣結善緣創造自己的價值。
    華芬師姐回饋:
    三分師徒七分道友
    不僅是師徒關係也互為道友,彼此尊重相互支持與包容,大師對現今教育點出了最好的詮釋方式。
    凱棋師姐回饋:
    願我們都能向星雲大師一樣的勇敢接受與病為友,不要讓病痛來影響左右我們。祈願我們大家都身體健康、平安吉祥!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