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豆書朋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 佛光教科書》3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作者:星雲大師
    人生哲學讀書會與心路讀書會共讀 / 記錄:蔡淑瓊、游朝江
    攝影:蔡淑瓊
    參加人員:蕭富、陳淑枝、游朝江、游林綉勤、蔡淑瓊、江曾辛妹、胡健愛、謝庚翰、吳天賜、游孟潔、張秀英、游惠真、周桂梅、施美貴、游美花
    帶領人:游朝江
    地點:ZOOM 線上教室/各自家中
    時間:2024年01月05日19時30分~21時20分
    第四課 觀世音菩薩的化世因緣:
    1.觀世音菩薩與我們人間因緣深厚,慈心悲願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度化有緣眾生。
    此乃大乘菩薩行之體現,顯示菩薩不忍眾生苦,誓願廣度有情。
    2.菩薩因「聞聲救苦」得名觀世音,又因觀自在而稱「觀自在」,另有諸多尊號。
    此表現觀世音菩薩救度眾生的多重意涵,涵蓋悲心、智慧與無畏施。
    3.觀世音菩薩信仰普及,造像多樣,因應眾生需求而示現不同身相。如「白衣觀音」、「竹林觀音」、「魚籃觀音」、「水月觀音」、「琉璃觀音」、「蛤蜊觀音」、「送子觀音」、「馬郎婦觀音」、「十一面觀音」、「千手千眼觀音」等。帶領人游朝江督導一一展示圖片並以故事講述名稱由來。其中「蛤蜊觀音」、「馬郎婦觀音」、「魚籃觀音」故事最精彩,大家聽得很入神。
    信仰的廣泛與多樣化形象,反映菩薩隨順因緣的應化精神,契合《普門品》所言「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4.唐文宗食蛤蜊不開,祈禱後現觀音像,惟政禪師解釋其因緣,勸勉仁民愛物。
    此故事寓意慈悲戒殺,並印證佛教信仰在歷代宮廷中的影響力。
    5.施美貴師姐分享其子因意外昏迷,誠心持誦觀音聖號及大悲咒,終獲奇蹟康復。
    此經驗反映佛教信仰對信眾心靈的支撐力,亦展現信願行合一的力量。
    6.張秀英師姐分享其夫罹患帕金森氏症,持誦《普門品》及大悲咒,使家中安定。
    此例示範佛法對病苦家庭的安定作用,信仰能夠帶來心理支持與勇氣。
    7.《楞嚴經》中二十五聖證得圓通法門,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最為殊勝,適合眾生修行。
    此說明耳根圓通法門的重要性,並突顯觀世音菩薩與眾生感應道交的特性。
    8.關於觀世音菩薩性別問題,游美花師姐解釋其為非男非女,因應化身而示現女相。
    此觀點符合大乘佛教「不著相」的理念,提醒修行者應超越二元分別,以平等心對待一切。
    9.「念觀音,拜觀音,更要做個觀世音」,強調實踐菩薩精神,以慈悲、智慧、勇猛利益眾生。
    此乃佛法修行的實踐層面,強調學佛不僅是信仰,更是身心力行的具體表現。
    10. 今天讀書會收穫良多除了有師姐分享觀世音菩薩靈感事蹟,游督導也唱了<觀音靈感歌>、<楊柳觀音>以及<悉發菩提心>等好聽的佛曲,大家心靈滋潤法喜充滿。
    集體修學與感應分享,不僅深化信仰,也強化修行者間的法緣,共同增進道業。
    結論 :
    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願力普度眾生,其應化千變萬化,或現威神之相感動帝王,或施無畏令信眾獲救。從歷史故事、信仰實踐到修行法門,皆可見其廣大靈感與法門殊勝。
    信仰不僅是依賴菩薩加持,更在於學習菩薩精神,於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與智慧,成為人間觀音。
    此讀書會的學習與分享,使與會者深刻體悟觀世音菩薩的救度力量,並在信仰與修行上獲得更深層的啟發。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