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春秋閣讀書會紀錄
    日期: 2025年3月6日
    時間:09:00-11:00
    地點:左營區埤仔頭路54號
    出席人員:5人(蔣姿香、石世貴、李碧娥、余楊碧桃、余慈芳)
    召集人: 蔣姿香
    紀錄:石世貴
    活動方式: 座談會(由帶領人引言,學員分段朗讀,再進行提問與討論、心得分享與回饋)
    研讀教材: 佛教與生活(三) :
    生活與道德P159~ P61
    (四) 如何實踐佛教的道德生活/2.實踐六度的道德生活
    活動內容:
    全體合唱:悉發菩提心
    請經:誦唸開經偈
    壹、篇章導讀:
    實踐六度的道德生活(余慈芳 )
    (略)
    貳、提問與討論:
    何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石世貴:
    《六祖壇經》中有一首惠能大師所說的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佛法是在世間,得不離世間,才能得到佛法的覺悟;如果離開了世間,而想要覓得佛法三乘菩提的覺悟,就如同想要去找到一隻頭上長著角的兔子一樣,是無有是處。
    甚麼是「六度」的道德生活?
    余慈芳:
    「六度」本是菩薩乘的出世善法,但是菩薩乃是大心眾生,以出世的高深修養,做入世的利生事業,故六度為人生的善法,亦即佛教道德生活的規範。
    何謂六度?
    蔣姿香:
    1.修布施行,不但自度慳貪,亦令人受惠受益。
    2.修持戒行,不但自不毀犯,亦不毀犯他人。
    3.修忍辱行,不但自不瞋恚,亦不瞋恚傷害他人。
    4.修精進行,不但自不懈怠,亦教人不懈怠。
    5.修禪定行,不但自不散亂,亦教人不散亂。
    6.修智慧行,不但自不愚痴、不邪見,亦教人不愚痴、不邪見。
    一個佛教徒在日常生活中,若能勤修六度,以六度作為自己道德生活的準繩,再以六度法深入社會,普利大眾,則六度即為人生最高的善行了。
    試論述六度如何運用在生活中?
    李碧娥:
    六度中,持戒、禪定、智慧三者,即所謂戒定慧三學,可以對治貪瞋痴三毒,能克制人類自私的念頭。如持戒就不會自私,不會自私,貪念就不會生起;如禪定就不會損人,不會損人,瞋恚就不會生起;如修慧就不會無明,不會無明,愚痴就不會存在。貪瞋痴一除,行布施度,則仁慈的悲心油然生起;行忍辱度,則堅毅的精神就可具備;行精進度,則勇猛的力量充實一切。所謂菩薩自利利他,自覺覺他,此即大乘佛法的道德基礎。
    總結:
    蔣姿香:
    明白了佛教對道德的看法之後,更重要的是須將這些觀念建立在自己的思想裡,並於生活中實踐,如此,對我們的家庭、人際關係、事業、生活各方面才能真正有所助益,而臻於究竟圓滿的境地。
    今天課程到此結束,非常謝謝大家!
    下次預告:
    1、春秋閣讀書會自今日開始,改為每周四上午9:00~11:00,先行試辦,若有問題再行調整。
    2、下周四3/13因道場有人間佛教藝文雙月刊期刊套貼,暫停一次。
    3、下次上課日期:3/20,敬請期待!!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