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春秋閣讀書會紀錄
    日期: 2025年3月20日
    時間:09:30~11:00
    地點:左營區埤仔頭路54號
    出席人員:5人(蔣姿香、王美珠、李碧娥、黃佩貞、余慈芳)
    召集人: 蔣姿香
    紀錄:黃佩貞
    活動方式: 座談會(由帶領人引言,學員分段朗讀,再進行提問與討論、心得分享與回饋)
    研讀教材: 佛教與生活
    生活與道德P162~P167
    (四) 2.實踐六度的道德生活
    活動內容:
    全體合唱:悉發菩提心
    請經:誦唸開經偈
    壹、篇章導讀:
    實踐六度的道德生活(王美珠 )
    (略)
    貳、提問與討論:
    王美珠
    六度為人生善法:
    1. 修布施對治人生的貪
    2. 持戒對治人生的自私
    3. 忍辱對治人生的瞋
    4. 精進:五種方法的準則
    5. 禪定:需有定才能生慧
    6. 般若:不愚癡、不邪見
    六度不僅是學佛,也是生活基本準則,依這個原則與大眾結緣,就是在實踐六度的道德生活。
    這次到國外旅行,也是一種不一樣的結緣。
    余慈芳:
    何謂六度?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明了佛教對道德的看法後,更重要的是將這些觀念放在思想您,並在生活中實踐。
    黃佩貞:
    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都必須靠精進來提升,不能只有知道,也不能想做的時候再來做,要自我要求、要設定目摽、要自我提升。
    菩薩六度萬行中,布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等五度,如果沒有精進,則布施容易灰心,沒有精進,持戒容易毀犯,沒有精進,忍辱不夠力量,沒有精進,禪定不能衝破玄關,沒有精進,般若不能證悟圓成。
    所以菩薩的六度,其他五度如果沒有精進,不能圓滿完成,七佛記說: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就是要配合六度來做。
    李碧娥:
    夫家姑姑家是基督徒,我是佛教徒,堂弟說:我們沒在拜,您們佛教都在拜佛,這就是崇拜偶像,我家對面基督徒,常會唱聖歌,很好聽,我也給她讚美,她們也很高興,送我糖果,這就是一種佈施。
    每種宗教的表達方式也許不同,但是互相尊重和包容,就會歡喜。
    黃佩貞:
    金剛經常說:佛說OO ,即非 OO,是名為OO
    我一直搞不懂,有一次聽經時,法師用母親舉例,我才懂。
    佛說母親,並非真正的母親,是因緣合和的東西,但是在我們生活當下她確實
    存在,就暫且稱她為母親。
    用這個來解釋166頁的意思,也與大家分享。
    總結:蔣姿香:
    講禪宗的棒喝教育來解釋167頁,我的女兒做特教老師,對學生也不是一直幫她們做,有時候也是要嚴厲一點來要求,這是愛她們,不是兇學生。
    明白了佛教對道德的看法之後,更重要的是須將這些觀念建立在自己的思想裡,並於生活中實踐,如此,對我們的家庭、人際關係、事業、生活各方面才能真正有所助益,而臻於究竟圓滿的境地。
    今天課程到此結束,非常謝謝大家!
    下次預告:
    下次上課日期:3/27,敬請期待!!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