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5/5(一)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加人員 : 徐牡丹、莊燕雪、羅妙琴、張玉珍、廖月霞、王蒼妙、林珠孌、許喜榮
    一、 重點導讀
    佛陀本來就是大醫王,是人類的救主;佛法本來就是阿伽陀藥,是治療心病的藥方;出家人本來就是醫師,是眾生的守護者。所以佛法僧三寶一直被比喻為醫王、醫藥、醫生,而佛法的義理歷久彌新,是亙古今而不變的,對當代的問題,如身心疾病乃至生死問題,都能有合理的觀點來解答與解決,所以透過佛法來治療現代人的身心疾病,才是根本有效的藥方。
    在演講中,大師針對「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為現代人的身心之病把脈,並且提供了許多治病的法寶。
    二、 問題討論與心得分享
    同學針對文中12個問題充分交流,大師四兩撥千斤、回答各類蕀手問題、充滿智慧與慈悲、大家讚歎不已。
    三、 回饋
    張玉珍:
    大師文中談到怕死、怕黑、怕鬼、怕人、怕生、怕痛、怕病、怕老等,真是道盡了人性的實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點出了恐懼往往源於對未知真相的恐慌。而「丟醜訓練」則啟發我們,勇於面對可能的窘境,才能鍛鍊出堅韌的內心。文中列舉了害怕失去、害怕自然災害,甚至害怕老鼠蟑螂等看似荒謬的恐懼,提醒我們許多恐懼是主觀臆測,缺乏理性基礎。
    最引人深思的是關於迷信的闡述。林雁的悲劇警示我們,盲目的迷信比鬼神更可怕,它能吞噬人的理智與生命。作者強調「凡事都有它的因果」,鼓勵我們以智慧和常識來認識世界,破除迷思。
    宋定伯智鬥鬼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印證了「鬼並不可怕,倒是人比鬼更可怕」的觀點。而優婆先那比丘的例子則展現了內心的強大力量,當一個人能觀空一切,便無所畏懼。
    總之,克服恐懼的關鍵在於認識真相、增長智慧、培養勇氣與慈悲。也唯有透過正確的修行才能增長智慧長養慈悲。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