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8/4 (六)下午,1:00-2:3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民間信仰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 加: 張玉珍、徐牡丹、廖月霞、羅妙琴、王蒼妙。
    一、 導讀
    1、 大師說:「信仰是一種出乎本性,發乎自然的精神力。」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就有宗教信仰,而且可以說世界上各個種族皆有其特殊的民俗信仰,從信仰中亦可一窺各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背景以及歷史演進等。
    2、 崇奉神明,是中國民間信仰的特色之一,過去政府大力取締民間拜拜,大師主張應以「改良」代替「取締」。
    3、 大師一生提倡人間佛教,主張對其他宗教應該尊重包容、交流往來,甚至對於具有「迷信」色彩的民間信仰,都能從「淨化」、「提升」的立場給予定位。
    4、 世界上的各種宗教當中,雖然彼此信仰的對象有別,但不管是天主、上帝、阿拉、佛陀,乃至地方性的各種神祇等,其實都是信者自己心中所規劃出來的「本尊」,名稱雖有不同,意義卻是一樣。
    5、 六度萬行乃為利他濟世的具體實踐,這是佛教不共其他宗教的特點。
    6、 人間佛教是二十一世紀佛教發展的主流,是佛教的真理,在人間佛教的般若智慧裡,會看到事理的圓融、人我的尊重、法界的融和、生命的平等,會看到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法界,看到你和我不是兩個,你和我是一體的。今日人間最需要的就是「般若」,有般若才能照破世間的黑暗。因此人間佛教是未來人類的一道光明,人間佛教是人類未來希望之所繫。
    二、 討論分享
    今天討論的12道題目,是現代很多人心中的迷惑,透過大師精闢的解說、釋疑,茅塞頓開。只要本著佛心,服務社會,自利利他,自能有所成就。
    三、 回饋
    張玉珍: 民間信仰以及其它各類宗教,各有其價值與層次。但唯有能啟發智慧、解脫煩惱、昇華人格的宗教,才能稱為「真理宗教」。佛教從自然信仰引導人們邁向內心覺醒,從五乘佛法到人間佛教,逐層提升,強調的是自我覺悟與利他奉獻。特別是「人間佛教」的精神,不僅落實於生活,更展現出包容、尊重與智慧的光明力量,是引領人類走向和平與希望的重要方向。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7/12 (六)上午,1:00-2:30
    地點:紫竹林滴水坊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 加: 張玉珍、王瓊瑩、張淑娟、陳智惠、徐牡丹、廖月霞翁淑芳、羅妙琴、王蒼妙、 莊秋郁、周平岩。
    一、 重點導讀
    1、人生有兩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人生也有兩個大謎團需要解答,一個是「生從何來」,一個是「死往何去」。
    為了化解世人「生死兩難」的窘境,二○○六年三月三日,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主持遠距教學中,特別以「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為題,針對一般人對生與死的迷思,以及民間對喪葬禮儀的迷信,給予大眾正確的觀念與認識。
    2、大師針對:人死後八小時之內不宜搬動遺體嗎?客死他鄉者,遺體不能返回家中嗎?燒「往生錢」、「房子」、「電器用品」給亡者有用嗎?乃至家人往生後,親屬應該為亡者做些什麼事,才是最有益於亡者等「喪葬習俗」問題,一一解惑釋疑。
    3、大師表示:「生死是一體的、自然的、無分別的;生死如燃薪、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吾人對生死應該要認知,但不要太介意。」 「人生最重要的是,別人給我們因緣,我們也要給別人因緣,所以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服務、奉獻、結緣。」
    二、討論分享
    今日攸關生死大事的12個問題,大家特別有感。尤其家有90以上父母的同學,從大師的釋疑中,豁然開朗。收穫斐然。
    三、 回饋
    陳智惠: 大師說佛教旨在幫助人們解決生死問題,指導我們超越生死,達到解脫自在的涅槃境界。
    佛光菜根譚說: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準備。緣起緣滅,應把生死看成「如如不二」、「生死一如」。
    家有喪事,切忌殺生祭拜,也不可鋪張浪費。宰殺生靈是替亡者造作罪業加重其負擔。
    佛教對喪葬禮儀的看法,主張要建立正知正見,不虛榮、不鋪張,尤其不能迷信。為亡者誦經念佛、布施行善累積功德,最有益於亡者往生佛國淨土。
    對於身後的大事,大家都很關心,大師也提到生前契約、臨終關懷等等,希望死的時候能夠安心、放下、了無牽掛。
    這正如慧開法師說的要「生死自在、瀟灑走一回」!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6/25(三)上午,9:30-11:00
    地點:ZOOM會議室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加: 羅妙琴、廖月霞、張玉珍、王瓊瑩、陳智惠、王麗卿、林錦華、
    葉淑芬、徐牡丹
    一、 導讀
    2001/11/27,大師應邀到香港理工大學舉行座談。大師透過座談方式,與聽眾之間上下交流,許多嚴肅、難懂的話題,如「往生淨土」、「業報輪迴」、「不二法門」、「居家修行」等,經過大師幽默智慧的舉喻說譬,變得輕鬆有趣。
    二、 討論與分享
    同學們討論熱烈、不吝分享自已的心得。大家對大師說法的功德力讚歎不已,大師留給我們的法寶,是我們人生的指南,一生受用。
    三、 回饋
    張玉珍: 生活中的修行不僅僅是誦經持咒或靜坐冥想,而是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行住坐臥,都可以成為修行。當然「修心」至為重要性,亦即要有正知正見,然而能夠覺照每個當下的心念也是很重要的修行目標。當我們透過日常的點滴修行,就能夠逐漸增強內心的力量,最終達到心能轉境的境界。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5/5(一)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身心疾病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加人員 : 徐牡丹、莊燕雪、羅妙琴、張玉珍、廖月霞、王蒼妙、林珠孌、許喜榮
    一、 重點導讀
    佛陀本來就是大醫王,是人類的救主;佛法本來就是阿伽陀藥,是治療心病的藥方;出家人本來就是醫師,是眾生的守護者。所以佛法僧三寶一直被比喻為醫王、醫藥、醫生,而佛法的義理歷久彌新,是亙古今而不變的,對當代的問題,如身心疾病乃至生死問題,都能有合理的觀點來解答與解決,所以透過佛法來治療現代人的身心疾病,才是根本有效的藥方。
    在演講中,大師針對「身心疾病」如何治療的問題,為現代人的身心之病把脈,並且提供了許多治病的法寶。
    二、 問題討論與心得分享
    同學針對文中12個問題充分交流,大師四兩撥千斤、回答各類蕀手問題、充滿智慧與慈悲、大家讚歎不已。
    三、 回饋
    張玉珍:
    大師文中談到怕死、怕黑、怕鬼、怕人、怕生、怕痛、怕病、怕老等,真是道盡了人性的實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點出了恐懼往往源於對未知真相的恐慌。而「丟醜訓練」則啟發我們,勇於面對可能的窘境,才能鍛鍊出堅韌的內心。文中列舉了害怕失去、害怕自然災害,甚至害怕老鼠蟑螂等看似荒謬的恐懼,提醒我們許多恐懼是主觀臆測,缺乏理性基礎。
    最引人深思的是關於迷信的闡述。林雁的悲劇警示我們,盲目的迷信比鬼神更可怕,它能吞噬人的理智與生命。作者強調「凡事都有它的因果」,鼓勵我們以智慧和常識來認識世界,破除迷思。
    宋定伯智鬥鬼的故事更是妙趣橫生,印證了「鬼並不可怕,倒是人比鬼更可怕」的觀點。而優婆先那比丘的例子則展現了內心的強大力量,當一個人能觀空一切,便無所畏懼。
    總之,克服恐懼的關鍵在於認識真相、增長智慧、培養勇氣與慈悲。也唯有透過正確的修行才能增長智慧長養慈悲。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4/7(一)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教的希望】
    帶領人: 徐牡丹
    參加: 徐牡丹、羅妙琴、張玉珍、許喜榮、陳智惠、廖月霞、林錦華、
    王蒼妙、王瓊瑩、莊燕雪
    一、 重點導讀
    1、 今日佛教的希望
    全佛教的大眾,必須有新的觀念,這些新觀念就是要健全制度、自力更生、福利社會、提倡富樂、發展教育、進取創造、團結合作、重視人才。復興佛教的希望,緊繫在每一個佛教徒的身上!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以上的觀念和認識,則未來佛教的復興就有希望了
    2、 佛教現代化
    所謂佛教現代化,目的即將佛教慈悲、容忍的精神,提供給社會作為參考,希望社會遵循著佛教的平等法、因緣法、因果法等原則原理,而臻於至善至美的境地。社會如果透過佛法的指引,而能充實內涵品質,提高精神層次,那麼佛教對於這個時代、社會,才具有存在的意義。社會的進步化、現代化,才是佛教走上現代化的宗旨所在。
    3、 發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團結必須和諧,和諧必須團結;團結必能和平,和平必能團結。
    4、 現代佛教的建設
    應學習佛行,學菩薩行,以人間進取的精神,來建設佛教;以樂觀喜悅的說理,觀機逗教,使眾生同霑法益,悟佛知見;以資生利眾的事業,恆順眾生的需求;以悲智願行的性格,落實人間,使人間社會臻於至善至美的境界。
    5、 佛教寺院經濟來源
    廟產收租、經懺佛事、靈骨塔、法會油香、信徒供養、素齋筵席、募化道糧、農產工產、標會貸款、觀光朝聖、社會事業、會員會費、服務專業、文教化導、實業經營、弘法事業。
    以上為佛教寺院經濟的來源,可說是「佛教經濟十六門論」,雖然各有不同,不過,更重要的是,用錢之道比來源更重要。
    二、 討論與分享 (討論熱烈)
    三、回饋
    莊燕雪: 如何復興佛教?今日佛教的未來與希望在那裏?
    為什麼很多人走進佛教的大門,我們卻不肯熱心教化他們?看到社會上那麼多的苦難,為什麼沒有悲心去救度?大師說,主要是佛弟子並未真正奉行佛法。
    大師勉勵佛光人,要有熱忱、有悲願,有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精神,和地藏菩薩「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願力,具備這種大乘佛教的悲心慈願,就能生根,就能發揮力量。大師一生積極行菩薩道,若有朝山團、機關團體上山,要求講演,總儘量滿足其願。
    「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們應該多多弘法布教等,凡事主動為眾生,心中有大眾,胸懷大師「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慈心悲願。
    例如3/28緬甸大地震屋毀人亡,觸目心驚,傷亡無數,面對慘重災情,佛光人學習大師不忍眾生苦的精神,--慈悲思路,無遠弗界--國際佛光會馳援緬甸重災區,慈悲之路,跨越千里~ 。佛光人和許多救援隊等在第一線,無畏艱難,給予物資和關懷,令人感動又感佩,施無畏人間的菩薩!
    因為緬甸軍政府關係,外國救援隊難以進入,而佛光山是目前少數能進入緬甸災區的國際救援隊,尤其佛光山法師能帶領佛光聯合救援隊進入,則是更難上加難。真正體現了星雲大師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間佛教精神,及佛教對社會的責任、對眾生的承擔力,更見證了人間佛教的未來與希望。
    再次感佩讚歎,佛光菩薩聞聲救苦,苦海常作度人舟🌹🙏
    祈願
    亡者往生佛國淨土、傷者早日康復、生者平安吉祥🙏🙏🙏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3/19(三)上午,9:30-11:30
    地點:ZOOM 會議室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傳承
    帶領人: 羅妙琴
    參加: 徐牡丹、羅妙琴、張玉珍、朱秀凌、張淑珠
    一、 重點導讀
    1、 參加佛光會的利益
    只要您來參加佛光會,就能享有聯絡感情,結交朋友;廣學多聞,增加見識;拓展事業,廣結善緣;喜慶祝福,喪葬助緣;佛化傳承,全家受益;子女教育,多有幫助;旅遊世界,到處善緣;參加活動,淨化身心;發心行善,必得好果;佛法共修,寧靜致遠;聽經聞法,福慧雙增;今日一會,無限時空等,無窮無盡的利益。祝福大家在佛光的普照下,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
    2、 如何增加會員
    增加會員的方法有四種︰廣做文宣,讓人了解。舉辦座談,增加溝通。
    主動爭取,家庭普照。擴大服務,利樂領導。
    希望大家敞開胸懷,張開雙臂,迎接更多新會員的加入,讓佛光會淨化社會的力量更加茁壯,讓佛光會建設人間淨土的目標早日達成。
    3、 接引會員參加的辦法
    以愛語慰勉對方、以喜捨樂助他人、以利行服務大眾、以同事結交朋友,以此來吸收更多的會員,增加佛光會的力量,促進佛光會的進步。
    4、 佛光會員的進展
    從做好「佛光會員」到建設「佛光人家」,從建設「佛光人家」到發展「佛光社區」,從發展「佛光社區」到創造「佛光淨土」,雖有大小層次之別,但彼此之間都有相輔相成的密切關係,有時可以同時進行,有時必須次第實踐,希望大家能夠靈活運用在日常生活上。
    5、 佛光會員應如何廣結善緣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大家應該珍惜這份同為佛光會員的善緣,並且用淨財歡喜、語言功德、利行服務、技藝教育與天下眾生共結善緣,祝福大家將來都能同登法界,共證菩提。
    6、 佛光會員應如何教育子女
    父母們不要只偏重子女們知識技能的獲得,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到他們身心的健康,養成他們信受的教育、禮貌的習慣、護生的觀念、勤勞的本質、感恩的美德、佛法的認知、合群的性格、信仰的情操,讓他們將來都能走在康莊的大道上,享受幸福美滿的人生。
    二、 討論與分享 (討論熱烈)
    三、 回饋
    帶領人妙琴督導擔任佛光幹部多年,結緣、精進、發心,可說是佛光人的典範,今天的內容由他帶領,引導大家作深入的討論及經驗分享,很是引發共鳴。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6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26(三)上午,9:30-11:30
    地點:ZOOM 會議室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事
    帶領人: 廖月霞
    參加: 徐牡丹、廖月霞、許喜榮、張淑娟、張玉珍、王麗卿、陳智惠、
    朱秀凌、張淑珠、秀月
    一、 重點導讀
    1、 佛光會的方向
    佛光會的方向是從僧眾到信眾,從寺院到社會,從自學到他學,從靜態到動態,從弟子到教師,從本土到世界,所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希望大家都能從傳統的窠臼中跳脫出來,迎向嶄新的未來,共建美好的佛國﹗
    2、 怎樣發展佛光會
    希望大家做一個好會員,人人發光發熱;做一個好義工,開發內心的能源;做一個好記者,發現、記錄佛光會及社會上的善人美事;做一個好幹部,推動佛光會的成長。讓我們一起各展所長,將自己化為人間的一股暖流,為人們帶來溫馨和樂,為國家帶來富強安樂。
    3、 舉辦活動的意義
    辦活動有學習、擴大、聯誼、成就等四種功能,希望只要有佛光人的地方,都能舉辦有意義的活動,讓大家一起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進步﹗
    4、 佛光會員應如何做功德
    修行,不一定要誦經、拜佛才是修行;功德,不一定要出錢、出力才是功德。從待人接物中獲得啟示,從日常生活中有所體悟,也是一種功德。以十供養、四弘願、四攝法、六度行、八正道、七聖財來做功德如同撒播種子,種一得十,種十得百,我們應該趁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及時播種,以待有成。
    5、《佛光世紀》發行的功能
    《佛光世紀》可以聯絡會員的感情,藉著文字交流心得;可以提供會員的資訊,增廣大家的見聞;可以促進會員的認知,凝聚對佛光會的向心力;可以增加會員的修學,豐富我們的人生。因此希望大家能踴躍投稿,發表意見;提供資訊,充實內容;能互相勉勵,努力耕耘;能發心護持,樂捐贊助。
    二、 經驗交流與討論
    大家熱烈分享自身參與佛光會各類活動時的收獲與感動,深自慶幸跟對團隊、做對的事、自利利他、修行路上、永不退轉。
    三、 回饋
    張玉珍:
    1、月霞將文章內容融會自己修學佛法,和參與佛光會會務以及行佛的心法和心得和大家分享,感覺受益很多。
    2、鼓勵大家都要以歡喜心來參加活動做義工,雖然付出時間和心力,但都成為自己行佛的資糧。
    3、以八大人覺經的一句話和大家共勉:「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6(二)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人(6-10)
    帶領人:徐牡丹
    參加:徐牡丹、羅妙琴、廖月霞、許喜榮、陳永上、張玉珍、林珠孌
    一、 重點導讀
    1、 佛光會員要有六心--靈巧慧心、靈巧慧心、大志願心、
    愧意慚心、精進恆心、誠信心
    能發此六心,必能使個人道業大為增長,佛光會務進展迅速。
    2、怎樣做個佛光會員
    國際佛光會不屬於某一個宗派、某一個寺院,也不屬於某一個人,它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我希望各位佛光會員也應該具備宏遠的世界觀,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
    3、 佛光會員需要做什麼
    我們要時時以團結、統一、動員、融和互相勉勵,讓我們共同攜手努力,邁步向前,將佛法的種子遍灑世間,以期不久的將來,全球五大洲到處都能盛開美麗芬芳的花朵,結出豐碩纍纍的果實。
    4、 佛光會員應該注意什麼
    佛光會員的宗旨是本會的最高目標,猶如茫茫暗夜中的燈塔,能指引眾生到達解脫的彼岸,我們應該極力發揚積極實踐。佛光會員若能注意佛光日的慶祝、蓮花掌的普及、四句偈的奉行、檀講師的進修、佛光會服的穿著、佛光信條的遵守、佛光會歌的含義、佛光三昧的修持、會員手冊的閱讀、佛光會徽的認識、組織章程的明了、佛光宗旨的發揚,則無上佛道堪成,人間淨土現前,希望大家都能於此自我留心,自我研究,自我計畫,自我實現。
    5、 檀講師應具備的條件
    檀講師應具備十二個條件︰正知正見、信戒定慧、因緣果報、團體觀念、慈悲和淨、功德清望、權巧方便、口才敏捷、態度莊重、音調誠懇、五戒俱全、家庭美滿。
    檀講師制度的建立有助於提升信眾信仰的層次,在佛教史上是革命性的創舉,對未來佛教的發展相信會有很大的助益。我期許大家能把握難遭難遇的機會,努力當個檀講師,本著佛教慈悲、智慧的特質,發心立願,誓為佛法的弘傳而奉獻心力,讓我們一起攜手共創佛教的新紀元﹗
    二、 討論、分享與回饋
    莊燕雪(書面分享):
    身為知賓大隊長,深切感受「無相布施」「廣結善緣」的美好。
    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無論道場或總會舉辦的各項大小型活動,只要有知賓服務身影,就讓人感到安心,現場充滿了正能量。
    知賓的服務並不僅僅是禮儀的展現,更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關懷與智慧的流露。他們以莊嚴微笑和真誠接待,讓來訪的信眾感受到「賓至如歸」的溫暖。正如星雲大師所言,「諸眾身心歡喜,則一切如來歡喜」,每一次的微笑與服務,都是佛光人對眾生的慈悲布施。這種服務精神不僅限於道場內,更跨越國界,在全球的佛光活動中廣結善緣。
    2023年,佛光知賓代表更遠赴韓國參與善女人大會,以端莊亮麗的儀態與專業形象震撼現場,讓人見證了佛光山教育弟子的優雅風範。他們用心服侍,展現出佛光知賓的高度與深度,將佛法的精神融入生活,實踐「上弘下化」的菩薩道。
    在日常中,佛光知賓不僅追求外在儀態的端莊,更重視內在修為的精進。身著桃色外套、牡丹旗袍,以莊重的儀態象徵著佛光山的品牌價值。然而,真正讓人感動的,是他們以佛法為核心,不斷內化自我,將信仰轉化為具體行動,服務他人、感動他人。這份用心,正是佛光知賓成為「知己知彼,賓至如歸」典範的關鍵。
    正如覺培法師所言,人生因精神與信仰而有高度,知賓的服務亦因廣結善緣而有深度。在當前這個科技發達但人際疏離的時代,佛光知賓以布施和喜捨為橋樑,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他們的一個微笑、一聲問候,乃至佛法的分享,皆是最珍貴的施捨。透過這些平凡而真誠的行動,讓每位信眾都能感受到佛法的智慧與溫暖。
    佛陀曾說:「若菩薩能代一切眾生受諸苦惱,亦復能捨一切福事與諸眾生,是名菩薩。」這正是佛光知賓的真實寫照。他們以生命的姿態實踐佛法,無論是接待信眾,還是參與國際活動,都讓世界看見佛光山弟子的慈悲與智慧。
    讓我們以佛光知賓為榜樣,秉持服務的初心,用專業擦亮佛光品牌,以善緣傳遞佛法智慧,將光明與歡喜帶給更多人。這是佛光人共同的使命,也是每位知賓的榮耀與責任。
    陳永上
    以“無所得”的心,成就佛道,譬如你選擇“淨土法門”
    一.簡單一念:相信。信有阿彌陀佛,信有往生之分。
    二.堅持---既然發願往生,不達目標絕不中止。
    三.有定力--要懂得用“無所得”的心修行。
    1.不起“疑惑心”(選擇淨土法門對嗎?)
    2.不起“速成心”(怎麼唸這麼久的佛還是見不到阿彌陀佛呢?)
    心經不是說:以“無所得”故,才能“心無罣礙”,因為心無罣礙才能“無有恐怖”,才能遠離“顛倒夢想”,也才能保有“恆常心”,最後成就佛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2/10(二)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人(1-5)
    帶領人:徐牡丹
    參加:徐牡丹、羅妙琴、廖月霞、許喜榮、王蒼妙、張玉珍、翁淑芳
    一、 重點導讀
    1、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
    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天龍八部是我們的護法,四大金剛是我們的力量,十方諸佛是我們的理想,希望大家發揮悲智雙運、包容耐煩、摧伏外魔、清淨六根的精神,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2、 佛光會員的胸懷
    佛光會員們若能有「不問別人能為我做些什麼,而問自己能為別人做些什麼」的精神,從建立美滿家庭、注重人間修行做起,繼而心懷社會,放眼世界,普利大眾,那麼今日的一會,將帶來不可限量的功德,今日的一會,也將留下永恆不朽的歷史。
    3、 佛光會員的任務
    佛光會員有六項任務︰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舉辦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推動國際弘法、建設人間淨土。
    4、 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
    大家都能以「群我國際化」自利利他,以「佛法人間化」利喜眾生,以「理念未來化」突破創新,以「制度統一化」凝聚力量,則佛光會必能迅速發展,度眾有成。
    5、 佛光會員的四好
    會員如果都能時時存心好,常常說話好,處處行事好,個個做人好,必定能為自己留下光輝的歷史,為本會留下不朽的事業。
    二、 分享與討論
    兩位入會超過30年的資深佛光人分享經驗,引發大家的熱烈回響。
    三、 回饋
    廖月霞
    這章節大師揭示許多理想,是佛光人的努力目標。
    期待每個佛光人先從個人小處做起,不佔位子,不要只愛自己及朋友,要擴大心量;不喧嘩,尊重發言者及秩序;付出不方便的代價,力行環保心保。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11/05(二)下午,15:30-17:00
    地點:普門寺5樓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與實踐》-佛光會的精神
    帶領人:羅妙琴
    參加:徐牡丹、羅妙琴、廖月霞、許喜榮、王蒼妙、張玉珍、林錦華、翁淑芳
    一、 重點導讀
    1、 佛光會員的信條
    2、 佛光會員的使命
    3、 佛光會員的展望
    4、 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
    5、 發揚佛光會員四句偈
    二、 討論與體悟分享
    氣氛熱絡,開誠佈公、讚歡大師。
    三、 回饋
    廖月霞
    平常有口無心念過多少次四句偈,後來細細推敲每個字、每個詞,才發現字字珠璣。大師真有智慧,把所有佛法修行的內容涵蓋在四句偈中。當以此為目標,日後每唸要字字入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