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9/11(一)11:30—13:30
    帶領人:廖月霞
    主題: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16-20 篇
    地點:路易莎
    參加:廖月霞、徐牡丹、莊燕雪、羅妙琴、許喜榮、趙玉美
    一、討論與分享
    1.浩浩師恩憶難忘(覺培法師・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秘書長)
    2.師父身教言教,終身效仿(覺誠法師,佛关山新馬印泰總住持)
    3.師父總是站在前方為我引路(覺具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監寺)
    4.師父的信任與包容(覺容法師,佛光山歐洲教區總住持)
    5.心中有盞燈(覺居法師.佛山中區總住持)
    是師父的大手,拉我入佛光之門(覺明法師・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二、心得
    每一篇都記載了徒弟和大師間深刻感人的互動,及影響一生最受用的教誨。
    閱讀這一篇一篇的內容,深深受感動,腦海中也浮現大師說著這些話語的畫面與聲音。
    透過閱讀這些篇章,再一次領受大師如何以慈悲與智慧栽培弟子,弘揚人間佛法,謝謝法師們提供我們這一些寶貴的法佈施。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7/13,、晚上7:30-9:30
    地點: Google Meet
    帶領人:張淑娟,張淑珠
    參加: 張淑娟、張淑珠、徐牡丹、張玉珍、許喜榮、廖月霞
    一、重點導讀〈為沙彌奉獻教育〉
    1998年,慧顯法師受到師父願力的感召,發願一定要報答師父復興印度佛教的心願。慧顯法師調派到印度的頭兩年,先了解印度地區,到處去結緣,做慈善救濟、義診等活動。兩年後,大師指示慧顯法師在印度辦沙彌學園。兩年的義診結緣,讓鄉下地方願意把孩子送來接授沙彌教育。大師給予因緣,供給成長所需。慧顯法師用心辦教育,追隨師父的腳步去成就。學生從最初的五個開始,增加到八九十人。大師善於給人因緣,讓小沙彌握手的軟度、溫度一直記到長大。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影響了一位馬來西亞鄉下的孩子,把他蛻變成一個有擔當,能發心完成師父心願的弘法者。
    〈浩瀚師心,點滴法緣〉
    慧屏法師擔任星雲大師的侍者多年,記下許多師父的教導。有一次,大師說:「慧屏,你念這本書給我聽!」,是本照片集,師父說:「你就先念目錄,然後說說圖片內容給我聽。」慧屏法師從生硬開始,到最後輕鬆的看圖說故事,恣意發揮。這段師徒時光,大師不著痕跡地引領弟子學習,耐心地培養弟子描述、體會的能力。慧屏法師感動莫名,深感師心「廣大無邊,潤物細無聲。」口中說懶得管徒弟的師父,實則給了弟子最好的成長因緣與環境。對於徒眾,師父極盡呵護,不捨任何一人。慧屏法師佩服師父照顧弟子那份圓融周到而細緻的心。當師父真身舍利回山,頓感師父宴坐於水月道場,沒來沒去,師父一直都在。
    〈因為不懂,才敢接〉
    慧知法師不懂建築,接下「藏經樓」專案,初期苦了好長一段時間。法師說,大師將建築帶進了他的生命之中。工地開工後一片混亂,法師常跟師父抱怨、訴苦。師父說:你遇到困難滿是委屈和抱怨;我遇到困難,滿腦子想的是解決的通路。之後,慧知法師找到解決之道,工程得以如期完工。師父十分照顧工人,當師父巡視工地時,工人在鷹架上合掌,喊:「大師父好!」鷹架內的工人靠過來跟師父握手,師父真心地感謝這些工人。鷹架上的合掌工人,就像是喜悅的飛天讚歎著師父,師父以切身的行動,在工地裡述說著「緣起大法」,這一切彷彿「佛陀說法經變圖」。
    〈此心安住〉
    慧專法師大寮13年的經歷。起初擔任侍者,跟著四處弘法。弘法時,師父說:你們要懂得安住-「安住發心、安住道念、安住學習、安住體諒」。安住!都從大寮經驗說起。
    安住發心:學習把自己對料理的習氣轉化成供養大眾的一份力量。師父教他不因自己的喜好成為料理的偏好。
    安住道念:在承擔餐飲組任務後,請示師父「眾口難調,我能怎麼做。」師父說:「要做到讓人接受。」師父教他要覺察自己內心與眾生的距離,不是把事做好,而是把事做對。
    安住學習:法師「滷冬瓜」請師父試試,「慧專啊,這吃不到原味。」師父教導「烹調不特意將某一個食材的味道撇去。」學習「煮臘八粥」,做到讓每一個食材都具足它的特色,但不脫穎而出,專美於前。
    安住體諒:佛館開館當日,午齋登記3800多人,供應了五輪,達18000人用餐。這讓法師的慌張與焦慮達到頂點。安住體諒!便「整頓內心、盤點庫存、擬定策略」,結果,五天共做出近60萬個精緻便當。
    〈師父的以病為友〉
    覺念法師擔任師父的護理照顧,法師說,師父度眾心懇切,頻繁來回四十多個國家,超長時間的飛行,雙腿腫脹如千斤重,師父自己承擔,非常辛苦。師父歡喜結緣,會應要求合照、簽名,親切邀請大家到當地道場參訪。在師父身上,法師學習到「給人」之中,要能自得其樂。2016年的腦中風,影響到語言表達及認知能力。大師連「星雲」的名字都忘記怎麼寫。但師父用手指不斷的比畫揣摩,經過半年的復健,最後找回了自己。師父將自己所有的心意,全部施於人,供養十方,留下無限的精神與資糧,覺念法師說他受用不盡。法師堅信師父會乘願再來。
    二、分享討論
    與會的同學都是資深佛光人,在討論中,勾起了與大師相遇的點滴,對大師的言教與身教每人領受不同,但都深深感恩與懷念。希望大師早日乘願再來。
    三、回饋
    淑珠和淑娟以問答方式來帶領非常創意,生動活潑而且默契也很好。此外,淑珠雖視力不好仍發心承擔帶領讀書會,令人讚嘆。
    從這五篇文章,可以看出大師對五位徒弟各有不同的課徒之道。但總能因材施教並適時觀機逗教,無非就是要徒弟能成才,能負擔如來家業。
    慧專法師領職旗山禪淨中心,大師最關心他是否對信徒好,道場是否做了坡道。在動過大腦手術,經歷過記憶喪失,連自己是誰都忘記的過程,大師心心念念的仍舊是眾生的幸福與方便。除了感動,更敬佩大師處處體念眾生的胸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主題: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1-10篇
    時間:6月20日 19:30
    地點:ZOOM會議室
    帶領人:廖月霞
    參加:廖月霞、徐牡丹、張玉珍、許喜榮、陳智惠、沈翠華、張淑珠、
    張淑娟、林秋夫
    一、內容導讀:
    *緣起(依空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
    1以大師的精神為依靠(心保和尚)
    2一座只能仰望的高山(依空法師)
    3星燈不滅 法水長流(慧傳法師)
    4學習師父 「給」出無量無邊法門(永平法師)
    5跟著光走――就愛天空最亮的那顆星(永光法師)
    6師父無量義(永固法師)
    7費盡千辛萬苦只為教我救我(永文法師)
    8最寶貴的一堂課--平等觀(滿謙法師)
    9師父教我「做中學」(滿潤法師)
    10師父教我「做中學」(滿觀法師)
    二、帶領討論:
    1解說每位法師出家的因緣,
    2每位法師對大師身教言教感悟最深的教誨、一件事、一句話,造成的影響為何?
    3閱讀眾法師與大師師徒互動的故事,感受最深的是那一件?對你造成的影響為何?
    4說說您和星雲大師的因緣、互動的故事。
    5說說您和這些法師的因緣、互動的故事。
    5請分享讀完這十篇的心得感受。
    三、回饋:
    玉珍:
       永文法師引述大師對慈莊法師說:「就算地沒人掃,飯沒人煮,事沒人做⋯這些年輕的徒弟也要去讀書,否則將來寺院蓋好了,誰來度眾?」這句話讓我深深感受到大師無時無刻不以度眾為念,因而對大師留給我們這句法寶「心懷慈悲度眾願」有更深的體悟,這是發大菩提心的人才有的慈心悲願。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以教育培養人才」,就是要培養弘法的人才,希望每位徒眾都能成為龍象之才,都能夠弘法利生。這無非就是要讓更多的眾生都成為正信的佛弟子,同霑法益,共成佛道。
     
    四、下期預告
    7/13、晚上7:30。ZOOM會議室。
    帶領人:張淑娟。
    主題: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11-15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5/23,13:30
    地點:普門寺5樓光明教室
    帶領人:張玉珍
    主題: 《佛法與義理》-佛教對佛教對神通的看法--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參加:徐牡丹、廖月霞、羅妙琴、張玉珍、翁淑芳
    壹、導讀
    ●、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一、神通的意義和種類
    二、神通與一般社會民眾的關係
    (一)神通是苦難中的希望
    (二)神通是亂世裡的救星
    (三)神通是弘法時的方便
    三、神通的求證和運用
    求證神通必須具備下列四種條件,才能學習神通。
    (一) 依於慈悲
    (二) 住於淨戒
    (三) 安於忍耐
    (四) 用於平常
    四、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一)神通非究竟之法
    (二)神通敵不過業力
    (三)神通比不上道德
    (四)神通及不上空無
    ●、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一、錯誤的知見
    (一)身見
    (二)邊見
    (三)邪見
    (四)見取見
    (五)戒禁取見
    二、世間的知見
    (一)世間以五欲六塵為樂
    (二)世間以立德立功為實
    (三)世間以百年長壽為久
    (四)世間以迷信執我為真
    三、知見的層次
    (一)對佛教的護持有種種層次
    (二)發心學佛有種種層次
    (三)修行證悟的境界分成五種次第
    四、佛教的知見
    (一)四念住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二)四依法
    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三)三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四)八正道
    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貳、提問討論
    Q1大師舉了哪些例子說明神通是苦難中的希望。
    Q2五胡十六國時代,佛圖澄大師如何顯神通懾服石勒石虎兄弟?
    Q3唐朝隱峰禪師何以被稱為飛錫禪師。而隱峰禪師顯現倒立而死神通的目的又是什麼?
    Q4東漢明帝的時候迦葉摩騰和 竺法蘭以何因緣顯現神通?又對中國的佛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Q5大師說生活中充滿神通,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也是神通,你曾在生活中體會神通的真義嗎?你會在生活中運用神通的妙趣嗎?分享一下你的經驗。
    Q6星雲大師認為要學習神通求證神通必須具備哪四個條件?
    Q7所謂的「在數在劫」指的是什麼?請舉例說明一下。
    Q8講到知見的層次,在發心方面分為哪三個層次?在修行證悟的境界分為哪五個階位?
    Q9「八正道」是教導我們脫離邪惡是非的八個方法,你如何將它們用在日常生活上?
    參、下期預告
    時間:2003/06/20,晚上
    地點:線上
    帶領人:廖月霞
    題材: 《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4/25,13:30
    地點:普門寺5樓社教館
    帶領人:徐牡丹
    主題: 《佛法與義理》-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參加:徐牡丹、廖月霞、羅妙琴、張玉珍
    壹、 重點提示
    一、 人為什麼有命運?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於各種的因素而改變命運,一個人、一塊錢、一件事、一個念頭都可使人生有天壤之別的變化。
    二、 控制命運的力量是什麼?
    控制命運的力量,就是我們自己的習慣、迷信、情念、權力、業力。
    三、 改變命運的方法
    培養正確的觀念,樹立堅定的信仰,廣結良善的人緣,嚴持清淨的戒律。能夠如此,不但不為命運所控制,更能自由自在調御命運。
    四、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一)佛教認為命運不是定型的,命運是可以改變
    (二)佛教重視宿命,但是佛教更重視未來的命運
    (三)佛教不鼓勵人聽天由命,佛教希望人開創命運
    (四)佛教不光是希望人樂天知命,更希望人洗心革命
    貳、 討論分享
    大家熱烈討論,分享自已的看法與經驗。
    張玉珍: 一句話對命運的影響
    三十幾年前從美返台定居,落腳於新竹。很想重返教職,於是就遞了求職履歷到新竹地區的國高中求職,但都石沉大海。一天,和任教台北市立高中的研究所同學聊起自己的求職經驗。她說:「妳在新竹完全沒人脈,想進公立學校很難啦。不如到台北考教甄,因為是公開招考,各憑本事很公平的。你就來試試吧!」因為她的一句話,我決定報考台北市教師甄試,幸運的也被錄取了。從此得以在台北市國中繼續從事自己喜愛的教育工作,直到退休,感謝這位同學的一句話改變了我的命運。
    參、 下期預告
    5/23,帶領人:張玉珍。
    主題: 《佛法與義理》-佛教對神通的看法-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地點:普門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3·22,晚上19:30-
    地點:ZOOM會議室
    研讀材料《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
    帶領人:徐牡丹
    參加:許喜榮、張玉珍、羅妙琴、徐牡丹、林秋夫
    一、 導讀
    十善是由五戒延伸擴而言之,它是生為人的樞紐,也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十善是身三: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口四: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意三:不貪欲、不瞋恚、不邪見。
    日常生活裡,我們如果能將身口意管理妥當,就能擁有幸福美滿的人生。相反的,管理不好,任它恣意妄為,一生就禍害無窮,痛苦不堪了。
    十善業不只是做人的準則,道德的管理,更是我們修學菩薩行、成就佛道的根本守則。
    二、 回饋與分享
    今日讀書會的成員都是資深佛光人,也都受過五戒及菩薩戒,十善業是必修的日常,但在很多細微處,仍然會不小心犯戒,大家一起分享、討論、提醒、獲益良多。
    三、 下次活動預告
    時間:2023/04/18
    地點:普門寺
    題材: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2·21,下午13:30-15:30
    地點:台大校園
    研讀材料《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
    帶領人:徐牡丹
    參加:廖月霞、張玉珍、張淑珠、徐牡丹
    一、 導讀
    對年輕人來說,最好的學習典範,就是《華嚴經》中的有為青年善財童子。大師歸納十點讓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人、處事上參考。
    1、不忘初心2、吃苦耐勞3、腳踏實地4、自我要求5、疑而好問6、與人為善7、平等尊重8、契理契機9、樂說無礙10解行並重
    二、 討論分享
    今天參加者都是初老年齡,對不忘初心、平等尊重、樂說無礙、解行並重等幾點特別有感,盡情抒發。
    三、 回饋
    在大師圓寂讚頌典禮後,細讀大師的著作,深自慶幸能在佛法僧三寶俱足的道場修習菩薩道,感覺大師法身一直在眷顧著我們,期望我們都能不忘初心,解行並重。
    四、 下期預告
    1.時間地點:2023/03/21,13:30-15:30,普門寺。
    2.研讀主題:《十善業道經》的管理法。
    3.帶領人:徐牡丹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30111下午13:30
    地點:zoom會議室
    帶領人:張淑珠
    研讀材料《佛教管理學》-《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參加:徐牡丹、廖月霞、張淑珠、莊燕雪
    壹、 導讀
    {前言}
    佛教對政治的立場
    一.佛教問政不干治(太虛大師說)
    二.誰當家作主便擁護誰
    三.佛教不和政治對立
    介紹《佛說孛經》
    *「孛」--人名
    *佛陀過去 因地修行菩薩道 名字
    *《佛說孛經》是孛和藍達國王的對話 - 為政之道
    《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一. 以性格仁慈來管理國家
    1. 慈悲領眾
    2. 誠信攝眾
    3. 智慧導眾
    4. 育才用眾
    5. 平等待眾
    二. 以重視輿情來管理國家
    1. 以 謙卑 折服傲慢
    2. 以 傾聽 走向人民
    3. 以 冷靜 處理危機
    4. 以 包容 獲得民心
    5. 以 智慧 面對輿論
    三. 以民生康樂來管理國家
    1. 以 健全制度 保障民生
    2. 以 加強環保 維護國土
    3. 以 重視教育 幫助人民
    4. 以 福利事業 穩定民心
    5. 以 薄賦節稅 處理財政
    {結語}
    佛教與政治的關係
    一.相輔相成
    二.補政治與法律的不足
    三.孫中山先生說:法律防患於已然、佛法防患於未然
    《佛說孛經》的希望
    一.希望領導人重視宗教、自我管理,講求慈悲、道德、平等
    二.希望實行仁王政治來管理國家
    三.希望為人民創造幸福安樂的生活
    貳、討論與分享
    1. 阿育王怎樣從殘暴中改變成慈悲?
    2. 誠信在你的生活或領眾裡有什麼好事?
    3. 大師要我們怎樣擴大思想與格局?
    4. 提拔後學於己於國有什麼好處?
    5. 佛陀怎樣讓身分有別的人平等?
    6. 請說出佛門不輕後學的案例?
    7. 怎麼做才是傾聽?
    8. 領導人居安思危要從哪些角度做準備?
    9. 大師怎樣用大海譬喻無邊的包容力?
    10. 孛怎樣教王面對輿論?
    11. 人民有難時怎樣做到可以不必求助無門?
    12. 臺灣有哪些天然災害&開發災害?須如何面對?
    13. 教育和一技之長為何重要?
    14. 有哪些僧伽怎樣為國家做利民的事?
    15. 薄賦節稅的財政管理是怎樣的思維與做法?
    16. 讀了政治管理學,會影響你在政治方面的理解和新高度嗎?
    參、回饋
    張淑珠
    讀了佛教管理學,感受來自經典的種種智慧;讀了《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深深敬佩星雲大師。以前看政治現象,但從自己的分別心看起,細細讀了書之後,覺得自己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眼界寬廣很多。讀書真好!
    徐牡丹
    很讚歎今天帶領人淑珠事前準備充分,把綱要及問題條列在ppt上,非常清楚,進行也很順暢,雖然因疫情及快過年參加的人不多,但大家分享及討論很熱絡,不因人少而打折,讚!

    肆、下次預告
    日期:2/21(二),13:30-15:30
    地點:普門寺
    帶領人:徐牡丹
    研讀材料《佛教管理學》-《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學習管理學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1 個月前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20221220下午13:30
    地點:普門寺5 樓光明教室
    帶領人:張玉珍
    研讀材料《佛教管理學》-《三世因果經》的社會管理學
    參加:張玉珍、徐牡丹、羅妙琴、廖月霞、張淑珠
    一、 導讀
    內容摘要:
    {一}前言:
    《三世因果經》是在阿難提問下,佛陀開示與會弟子,因果對人我的關係影響
    「因果」是世間最公平的仲裁者。我們可以不相信佛陀,但是,不能不相信因果。人生的貧富貴賤、窮通禍福、順逆好壞,都是來自我們身、口、意三業造作的結果,我們每一個人才是創造自己命運的主人。
    1、 了知因緣思想的管理
    2、 自作自受的行為管理
    3、 福禍窮通的命運管理
    4、 五戒生活的社會管理
    {二}結語
    透過《三世因果經》的因果管理,讓我們了解小至起心動念,大至行為造作,任何時候,我們都在因果的因陀羅網裡。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聽聞佛法,具備正見,「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從因上做好人生的規劃管理,積聚善緣,一定諸事圓滿,世界和平也將指日可待,開花結果。
    二、 討論分享與回饋
    終於回歸實體讀書,大家互動熱絡,心靈交流。也讚歎今日帶領人事前充分準備,把綱要PO在群組,適時引導大家發言,掌握帶領讀書會的要領,真棒!
    三、 下次活動預告
    時間:2023/0110
    地點:ZOOM會議室
    研讀材料: 《佛教管理學》-《佛說孛經》的政治管理學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