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普門教師經典讀書會
    時間:7/12 (六)上午,1:00-2:30
    地點:紫竹林滴水坊
    研讀題材:《星雲大師全集》-《人間佛教當代問題探討》-【生死關懷】-〈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
    帶領人: 徐牡丹
    參 加: 張玉珍、王瓊瑩、張淑娟、陳智惠、徐牡丹、廖月霞翁淑芳、羅妙琴、王蒼妙、 莊秋郁、周平岩。
    一、 重點導讀
    1、人生有兩個大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生」,一個是「死」;人生也有兩個大謎團需要解答,一個是「生從何來」,一個是「死往何去」。
    為了化解世人「生死兩難」的窘境,二○○六年三月三日,星雲大師在美國西來大學主持遠距教學中,特別以「佛教對喪葬習俗的看法」為題,針對一般人對生與死的迷思,以及民間對喪葬禮儀的迷信,給予大眾正確的觀念與認識。
    2、大師針對:人死後八小時之內不宜搬動遺體嗎?客死他鄉者,遺體不能返回家中嗎?燒「往生錢」、「房子」、「電器用品」給亡者有用嗎?乃至家人往生後,親屬應該為亡者做些什麼事,才是最有益於亡者等「喪葬習俗」問題,一一解惑釋疑。
    3、大師表示:「生死是一體的、自然的、無分別的;生死如燃薪、如換衣、如搬家、如出獄,吾人對生死應該要認知,但不要太介意。」 「人生最重要的是,別人給我們因緣,我們也要給別人因緣,所以人生的意義應該是服務、奉獻、結緣。」
    二、討論分享
    今日攸關生死大事的12個問題,大家特別有感。尤其家有90以上父母的同學,從大師的釋疑中,豁然開朗。收穫斐然。
    三、 回饋
    陳智惠: 大師說佛教旨在幫助人們解決生死問題,指導我們超越生死,達到解脫自在的涅槃境界。
    佛光菜根譚說: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準備。緣起緣滅,應把生死看成「如如不二」、「生死一如」。
    家有喪事,切忌殺生祭拜,也不可鋪張浪費。宰殺生靈是替亡者造作罪業加重其負擔。
    佛教對喪葬禮儀的看法,主張要建立正知正見,不虛榮、不鋪張,尤其不能迷信。為亡者誦經念佛、布施行善累積功德,最有益於亡者往生佛國淨土。
    對於身後的大事,大家都很關心,大師也提到生前契約、臨終關懷等等,希望死的時候能夠安心、放下、了無牽掛。
    這正如慧開法師說的要「生死自在、瀟灑走一回」!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