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北一區345督導讀書會
    4/02日(星期三)【zoom線上讀書會】
    時間:14:00~15:30
    材料:《星雲禪話第2冊》
    主題:
    1. 一目了然 P351
    2. 一片菜葉P353
    3. 房子在哪裡 ? P355
    4. 一休與五休 P358
    帶領人: 朱元
    回饋:李虹慧 (共讀人數13人)
    文章討論:
    陳秋玉:
    因緣際會,每一次的活動從開始到結束都是緣聚緣散的因緣。3月30日北一區舉辦「2025年佛光會員家庭聯誼會」,我看到每一個分會都能把握當下的集體創作,在表演上各展所能,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大眾面前,珍惜每一次的因緣。
    我站在住持滿謙法師的旁邊,看著松二分會帶動「經絡拍打功」,住持和當家穿著袈裟隨著為貴師兄的口令揮手拍打身體的感覺是親和力,法師與我們是沒有分別的,看人看事都在善美的一念之間。

    李月卿:
    參與佛光會所有活動,都深受感動,歡喜和幸福感。
    每次看到佛光女籃隊,在球場上奮不顧身拼命為團隊賣力奮戰到底運動精神,同時也看我們佛光啦啦隊來參加的,二代三代老帶少少帶小全家出動,頂著寒風冷雨都以歡喜愉悅的心來觀看球賽,也為自己球隊加油打氣。所展現佛光人的三好,四給精神,比賽中拼命為球隊加油👏吶喊。雖然比賽有輸有贏。也在觀看球賽比賽更體悟出人生路上每個成長過程,好比像一場比賽一樣有成功有失敗,有逆境有順境。有歡喜,有悲傷。心中時時感受有法樂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更能悟到緣起性空,用善巧方便來實踐。凡所看到一切事物,都是活在因緣和合裡,體會緣聚則成,緣散則滅。放下是為了要走更長遠的路和目標前進。身為佛光人真是幸福人。

    朱元:
    一片菜葉:
    這篇文章充滿了禪的智慧與生活的哲理,三位禪師不同的對話,透過一片漂流的菜葉,展現了各自對於惜福與教化及托缽乞食之看法,而故事的轉折,來自於村民極為珍惜那片菜葉的行為,讓禪師們大笑並改變態度,認為這樣的百姓有佛緣,值得教化。這個故事傳遞出對身邊事物珍惜和感恩的態度。 不論事物看起來多麼微不足道都蘊含價值;不是它本身的價值,而是我們如何看待它並賦予日常生活的價值。正如禪話所說:[一花一木,皆是世界;一沙一石,盡顯大千。],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
    這提醒我們: 用心珍視日常生活點滴,無論多麼卑微,都能從中體會到內心的豐盈與滿足。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軟實力,是和樂家庭吉祥和歡喜的世界的基礎,希望能三世的傳家寶。

    黃惠珠:一休與五休
    真正的幸福與快樂,從這篇文章的內容來看,真正的幸福與快樂並不是來自於外在的物質擁有或情感的依賴,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放下、超越和解脫。幸福的本質在於不再被外在世界的變動、慾望和煩惱所束縛,並且能夠處於一種無所求、無所依賴的狀態。
    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可以總結為: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放下。一休禪師透過「一休」到「五休」的逐步放下,提醒我們只有放下對一切的執著、慾望與焦慮,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和自由。這是禪宗的智慧所在——並非追求外在的物質享受或情感依附,而是通過放下、超越對自我和世間事物的執著,達到心靈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總之,這篇文章向我們展示了禪宗對於幸福和快樂的理解:它並非來自於物質的積累或外界的滿足,而是來自於內心的解脫與超越。

    主席結論:
    感謝惠珠副督導長縝密召集安排讀書會,口條清晰有序,認真盡責。感謝李老師對讀書會長期指導回饋,讓我們進步成長。帶領人朱元設計提問非常切入文章,很有深度。大家藉由愉悅共讀,探索自心本性,遇到更好的自己。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