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2025.04.24 (四)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線上)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圓恆法師、李進士、李法伯、李俞嫻、李儀嬋,共6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李法伯 擔任帶領人,

    文章:參加水陸貴在心誠
    作者:慧傳法師
    出處:慧心傳道覺有情第125 - 129頁

    第一階段(聞)由帶領人提問,其他成員擇一回答。大家輪流導讀文章一遍。
    第二、三階段(思、修)各自分享閱讀文章內容與參加水陸法會的心得。

    李俞嫻:去年報名水陸頭,在如來殿4樓大會堂參加佛事也很莊嚴,自己也能清楚明白的跟上佛事儀軌的進度,但每每看到旁邊已參加多次水陸法會,卻依舊不清楚當下佛事進行為何的師姐,心生感慨,真的要把握每一次可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參加法會之機會。好好精進,隨文入觀。

    李進士:去年水陸法會期間到雲居樓2樓查看牌位時,但因字太小找不到,故異想天開的把手機相機拿出來放大觀看,結果突然感到一陣擁擠,彷彿被超多人推擠到快要站不住了。於是趕緊扶著旁邊的桌椅穩住身體,然後火速的手機收起來。經過這次經驗也就明白為什麼常住不讓大家拍照了。

    李儀嬋:對於文章提到「妳現在所處的環境就是淨土,妳還要到哪裡尋找淨土?裡面是內壇,隔著一道牆也是內壇,同樣都在淨土聽經聞法,重點看誰先『花開見佛悟無生』。」這段內容特別有感,去年報名懺主,不論坐在城牆內還城牆外,所感受到的氛微都一樣,特別是每當自己起心動念想要去坐城牆內位置,但偏偏就會被引導到城牆外的座位;遇到時間特別長的香別,就想偷懶去座城牆外的位置,最後就會被引導到城牆內的座位區。城牆內外都坐過之後,更加清楚明白,一樣都是坐在內壇裡,不會因為一牆之隔而有所差別。

    李法伯:挑選這篇文章來讀書會,深感與文章內容特別相印,去年水陸期間,在雲居樓大寮當義工,在休息睡夢中常常會夢到虛空中內壇的樣子,夢裡的內壇很大,連大雄寶殿及其他各堂口的修持點都是,只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分成各個區域及建築物而以。所以當我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特別心有戚戚焉。
    圓恆法師:在學院時期,每逢水陸法會時,就會分成法務組及行堂組。法務組就要負責華嚴壇的佛事;行堂組故名思議就是去大寮典座、行堂相關的工作。我剛好一直都在行堂組這區塊服務,同時也很看很多義工師兄師姐發心回來幫忙。法會期間回山人數眾多,用餐人很也很可觀,真的需要很多人手幫忙,典座組就包含煮飯菜及湯的人員、撿菜挑菜的人員、行堂人員、繕後整理清潔人員等。這些都需要眾緣的成就才有辦法完成,感謝所有發心回山幫忙工義們,有您們真好。

    本篇文章的核心重點在於「心誠則靈」,以下為慧禾法師跟大家分享的內容。
    《六祖壇經》云:「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華情已,菩提果自成。」
    說明人心中含藏有諸善性種子,一旦甘露法雨普降之後,種子萌芽,頓悟智慧花開,自然成就菩提佛果。

    禪云:「心誠則靈」,又說:「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以誠懇之心待人,人亦以真摯之心待我;以虔誠之心禮佛,能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一念之誠存乎天地,也是含藏於吾人心中的善性種子。

    從前有個富翁帶著小兒子至南海朝禮觀世音菩薩,到了大殿,他就把自己老遠攜來的一對超大蠟燭,交給香燈師,叮嚀囑咐一定要在佛前點燃,之後不放心地在一旁等著。由於香火鼎盛,富翁久候,見自己帶來的蠟燭尚未點燃,就催促香燈師,師隨即將尚未燃完的蠟燭撤下重新點燃富翁帶來的蠟燭,富翁見狀心頭歡喜。欲離去時,忽見香燈師將點燃不久的蠟燭,又換上新的。心頭非常不快而自忖:「這個香燈師貪心。一定是要拿去賣錢,所以才把剛點不久的蠟燭給換了下來。」鬱鬱不樂地帶著小孩回家鄉。半途,小孩得急症而亡,富翁傷心地買口小棺材將亡兒裝歛,僱人挑回家。到門口忽見活蹦蹦的小兒子出來迎接他,大驚,忙問兒子如何歸來?小兒答:「半途迷失了,是一位老公公帶我回家的。」富翁著人打開棺材一看:躺著一對大蠟燭,上面還寫著兩行字:「來意不誠,退回原處。」諸佛菩薩不求豐盛的供品,他要的是凡人的一片誠心,一念至誠可感天地。

    司馬光(溫公)一生最得力的是一個「誠」字,劉漫堂在《麻城學記》裡說:「溫公之學,始於不妄語,而成於腳踏實地。」不妄語就是不欺人,腳踏實地就是不自欺。在我們的人生字典當中,有了「誠」;將使我們「言」有所「成」。
    再者能做到:一、時常對人表現出誠摯的關切。二、臉上經常掛著真誠的微笑。三、記住一個人的名字,誠心和其交往。四、以誠懇鼓勵他人,暢談他們自己,繼而鼓勵他們對自我的肯定。
    只要以「誠」待人,不僅事業有成,更可讓你處處有人緣,到處受歡迎。

    最後,慧禾法師再以「心誠則靈,○○○○」的句型,勉勵大家「有誠心就會產生信心」,自然「水到渠成」。
    「心誠則靈,事在人為。」這句話強調了人在事情發展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意思是說,雖然心誠很重要,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要靠人的努力。
    「心誠則靈,無往不勝。」這句話表達了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意思是說,只要心誠,無論面對什麼困難,都能夠取得勝利。
    「心誠則靈,百事皆成。」這句話強調了心誠的力量,認為只要心誠,任何事情都能夠成功。
    「心誠則靈,善自得之。」這句話告訴我們,只要心懷誠意,自然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語境不同:在不同的語境中,人們對“心誠則靈”的理解和需求不同,因此給出的下一句也會有所不同。
    個人信仰:每個人的信仰和價值觀不同,對“心誠則靈”的理解也會有所差異。
    時代背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心誠則靈”的理解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因此下一句也會隨之變化。
    總之,《心誠則靈》的下一句沒有固定的答案,它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人生態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心懷誠意,努力付出,相信「心誠則靈」的力量,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