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早覺讀書會**
    閱讀篇章: 獻給旅行者365日- 5/22 警世詩
    活動單位: 北北四區南港分會
    成立日期: 2025/01/09
    活動時間: 2025/05/22(四) 10:00-12:00AM
    活動地點 : 台北市 大安區 玉英宅邸
    召 集 人: 邱玉英
    帶 領 人: 黃嘉貞
    記錄: 王淑玲
    出席人員: 邱玉英、黃嘉貞、王淑玲、鄧弘梅、吳秀珍、鄭春喜
    …………………………………..
    導讀文章:

    措身物外謝時名,著眼閒中看世情;
    人算不如天算巧,機心爭似道心平。
    過來昨日疑前世,睡起今朝覺再生;
    說與明人應曉得,與愚人說也分明。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但凡行事要知機,斟酌高低莫亂為;
    烏江項羽今何在?赤壁周瑜業更誰?
    贏得我時何足幸,且饒他去不為虧;
    世事與人爭不盡,還他一忍是便宜。
    舉世不忘渾不了,寄身誰識等浮漚;
    謀生盡作千年計,公道還當一死休。
    西下夕陽難把手,東流逝水絕回頭;
    世人不解蒼天意,空使身心夜半愁。
    ——————————-
    引申文章:
    憨山大師勸世文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世事由來多缺陷,幻軀焉得免無常?
    喫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春日纔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
    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當。
    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瞋墮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
    麝因香重身先死,蠶為絲多命早亡。一劑養神平胃散,兩盅和氣二陳湯。
    生前枉費心千萬,死後空持手一雙。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
    禪宗六祖圖釋義— 戴進(寬33.8cm 長220cm)
    被認為是戴進早期的佳作。全畫分為六段,以長卷的形式將中國禪宗六祖及其弟子間的傳宗付法序列繪出。從右至左依序畫初祖達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惠能等六組人物群。每組人物群之間穿插以岩石、小徑、蒼松、翠柏、瀑布等,過渡自然,顯示了高超的畫面組織能力。
     第一段繪達摩在積雪的山洞中面壁而坐,身後慧可恭謹而立,雙腳沒入皚皚積雪中。
    第二段慧可端身倚坐岩石,僧璨尚未剃度,以居士之身參謁。
    第三段僧璨側身轉頭,手持一物坐於岩石上,身側道信躬身求法。
    第四段樹下石頭上書一「佛」字,可知描繪的是道信與牛頭法融,據《景德傳燈錄》卷四,唐貞觀十七年(643),法融於牛頭山幽棲寺北巖下別立禪室,潛修禪觀,道信知道之後,前往付予所受僧璨之頓教法門。
    第五段弘忍手持錫杖,去履,結跏趺坐於岩上,身前惠能抬頭仰視弘忍,神情堅決篤定,似正答五祖所問:「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第六段六祖坐在禪椅上,身前一行者,頭戴斗笠,身著長袍,正向前請益佛法;六祖右側有二童,一立一坐,正提桶添水、起灶燒材,二童造型天真,平添趣味。
    ………………………………….
    聆聽Youtube-依空法師的導讀

    ………………………………….
    討論題目:
    如何學習在與世界接軌之時,控制自己的情緒或是日常的喜怒哀樂
    ……………………………………
    秀珍分享
    要有善知識、老師(景仰之人、師父、同群善友)、法源,才能夠明辨是非才不會走岔路。
    ………………………….
    弘梅分享
    不鑽牛角尖,自己深思熟慮後解開想通
    …………………………..
    玉英分享
    DNA和家庭氛圍都很重要,父母給予很多愛,無限的包容力為榜樣,造就了今日有耐力、忍受力、抗壓性很強。
    ……………………………
    淑玲分享
    EQ教育的重要性,協助讓EQ教育深入生活中,從小扎根到學校進班,使人與人相處較祥和,社會減少一些暴唳之氣
    ……………………………………
    春喜分享
    觀世音菩薩是善巧的教育家,有些師父會對人因材施教,解釋經文。多念經書可得智慧,不斷地重複練習、學習。碰到事件會想到菩薩如何思考回應行動,這也是日常的內修。
    ……………………….
    秀珍分享
    若人無‘慧根’也要‘會跟’到善的團體,對自己也有頗多學習跟助益。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