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天前
    南台二分會妙心讀書會
    閱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76頁~84頁
    114/9/2(二)早上九點~十點半
    地點:水萍温公園
    帶領人:王阿玉
    記錄人:王阿玉
    參加人:王阿玉、賴麗花、方金英、潘朝子、蔡蘇素月、吳榮雲
    因宜制戒:戒律的制定是因應各種情況和人的根器,並非一成不變。
    出世不離人間:強調佛法必須在人間實踐,而不是脫離塵世的教條。
    佛陀的教導是為了讓眾生在世間修行,並非要他們離群索居,才能讓佛法更貼近大眾。
    總之,「因宜制戒出世不離」體現了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教導佛法應契合實際,貼近生活,才能讓眾生在日常生活中修行,並最終實現佛法的目標。
    成員問:「三法衣」在佛教中指的是僧侶所穿著的袈裟。
    袈裟「三」字可能與其縫製方法有關,例如:將袈裟分成三片縫製,或是指僧侶需穿著的三件主要服飾(三衣)包括「五條衣」「七條衣」和「九條衣」。
    這些衣服是為了幫助修行者遮蔽身體、防寒,也是佛法的象徵,具有修行者必須持守的莊嚴形象。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