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海天-宣講員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海天-宣講員讀書會
2023年9月12日19:30-20:30海天宣講員讀書會成立
海天宣講員讀書會會議紀錄
時間:114年11月3日晚上7:00-8:30
地點:澎湖縣馬公市民裕街45號(馬公第一分會許榮基副會長家)
召集人:陳美奉
宣講員導讀:房旻歆
參與會員:許榮基,王美麗,陳美奉,王竣彥,呂碧紅,房旻歆共6位
人間萬事 第六冊
第二課 接觸
現代的社會,交通便利,人我往來頻繁,
人際關係更要講究溝通,講究接觸。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自古以來,人與人相交,是好是壞?都要經過「接觸」以後才能分曉。有的人幾經接觸而友誼永固,有的人因為接觸而分道揚鑣。尤其現代的社會,交通便利,人我往來頻繁,人際關係更要講究溝通,講究接觸。各種的會議,幾乎無日無之;各種的活動,隨時隨處舉辦,這些都是為了接觸,為了彼此相互了解。
關於「接觸」,管道很多,例舉如下:
一、眼神的接觸:所謂「一見鍾情」,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也能講話,一個人內心的愛、恨,透過眼睛,也可以傳達給對方了解。
二、語言的接觸:透過語言,人和人可以相互了解、認識。有的人因為一席話,情定終身;有的人因為一番話,留下好印象。私事、公事,由於語言接觸順利,彼此的溝通、往來,也會順利。
三、點頭的接觸:現在的東方人士,慢慢也學習西方人的禮貌,在路上相見,不管相識與否,都會說聲「早安」、「您好」,甚至怕語言聽不懂,還會佐以「點頭」示意,或以「舉手」表示親切。
四、握手的接觸:對於握手,過去只有男士和男士握手,現在已打破藩籬,男女不忌諱,彼此都以握手為禮。
五、擁抱的接觸:「擁抱」是一種西方禮儀,不管私人地方,或是公共場所,彼此相見,互相擁抱,表示禮貌,表示友誼。尤其現在的外交場合,相互擁抱更是司空見慣,甚至是不可少的禮節。有時不但擁抱,還要貼臉。
六、禮拜的接觸:過去中國的社會,晚輩一定要向長輩禮拜,所謂拜年、拜壽。但是現在社會上的禮拜減少了,不過宗教的禮拜仍然保持。信徒見了高僧大德、師父尊長,仍以「禮拜」為敬。
七、印心的接觸:在佛教裡,最高的禮敬就是「印心」了。像大迦葉在靈山會上,與佛陀「拈花微笑」的印心;像六祖惠能在黃梅,與五祖「無住生心」的印心。這一類的接觸,在禪門公案裡,多不勝數。禪師透過印心,留下一則則精彩無比的禪宗公案,也為後人開啟一次又一次的悟道因緣。
【題解】
人是群眾的動物,不能離群索居,一旦離開了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需馬上就會發生困難。經云:「佛法在眾生中求。」修道的人,要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從和大眾的接觸中,培養忍辱行,增長慈悲心。
透過六根收攝外在的印象,為我們所認識;如本文提及,透過眼神接收對方的心意,透過點頭、握手、擁抱感受對方善意與敬意,透過語言文字接收訊息。和大眾能夠和睦共處、水乳交融,建立美好的人際關係,當下就是極樂淨土。
【習題】
1.文中提到,人與人之間,會有哪些接觸?
2.試述「接觸」對人的重要性。
3.與人接觸時,佛門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禮儀?
【延伸閱讀】
1.六根接觸六塵所引生的「見聞覺知」,雖然是妄想的根源,卻也是覺悟入道的要門。──摘錄《六祖壇經講話2‧定慧品》
2.我們應該把自己的氣息,調得平順和緩,讓自己生起歡喜心,產生歡喜的氣息,則別人接觸到我們,也會歡喜接受。──摘錄《人間萬事12‧調「氣」》
3.我們所接觸的周遭,只要對自己的道德、品性、智慧、人緣能有所增加者,都是重要的營養。──摘錄《迷悟之間2‧增加營養》
第二課 接觸
暖身
*叩拜:
不是彎下身體,
而是放下傲慢。
*念佛:
不是聲音數目,
而是清凉心地。
*合掌:
不是併攏雙手,
而是恭敬萬有。
*禪定:
不是長坐不起,
而是心外無物。
3.與人接觸時,佛門有哪些應該注意的禮儀?
與人接觸時,佛門禮儀應注重謙遜、尊重、威儀和慈悲。應避免在寺院內喧嘩、穿著暴露或攜帶葷食,並在行禮時注意合掌、問訊,以及依循寺院的規矩和動線。在言談上,應誠懇謙和,多說好話,給人信心和慈悲親和的感覺。
進出寺院:
從兩側行走,不可走正中央,如靠左行則以左腳先入,靠右行則以右腳先入。
參拜佛像:
先淨身心,進入大殿前不可東張西望,禮拜後方能瞻仰聖容。
隨眾禮佛:
隨大眾的節奏,學習隨法師引罄聲一同禮拜,不宜過快或過慢。
禮遇法師:
遇到法師時,應肅立道旁,合掌致敬,不搶道先行。
見面禮俗:
多以合掌微笑,或稱念「阿彌陀佛」為相見禮。
稱謂:
依對方的身分給予適當稱謂,例如對出家眾稱法師、師父,對在家信眾稱師兄、師姐等。
待客之道:
客人來訪時,應熱情招待,泡茶、應對,並適時提供協助。
飲食:避免攜帶葷食入寺,並尊重飲食禮儀。
物品:不隨意丟棄或損壞佛像、經書,如有損壞應妥善處理。
禁忌:不可在寺院內吸菸、喝酒、嚼檳榔,不可隨意進入佛殿,更不能在佛殿內嬉戲玩樂。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