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星燈法雲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松四三學讀書會

    🔶日期:114.11.10(一)
    💛時間:下午15:40~17: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四
    💚主題:幸福 (人間萬事/第9 冊/ p268)
    🧑帶領人:劉雄達
    🧑總回饋:劉雄達
    👩‍🦰記錄人:馮淑真
    👩‍⚕️參與人員:劉雄達、王聰結、葉素鳳、馮淑真、馬嘉綾、詹達娥、郭志蘭、陳彩卿、黃滿足、黃紅芬、常紹琪 、楊秀麗、杜偉安、王智明、陳政祿、陳秀珠(共16人)

    📢📢讀書會流程
    1、 暖身:運動健身操、欣賞人間音緣幸福是啥物
    2、 帶領人介紹文章【主題、出自、作者】
    3、 每人讀一段文章
    4、帶領人提問問題。
    5、參與人經驗分享。
    6、總回饋。

    🧑帶領人:劉雄達
    問生活上、身體上、財務上、精神上、信仰上的幸福,這五點讓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做分享❓

    1️⃣分享人:王聰結:【 信仰上的幸福】; 幸福;身體少病. 少惱,生活上家庭和樂平安是幸福,而有宗教的信仰才是最大的幸福,如信仰人間佛教,讓我們有力量,有希望有依靠,能得自在解脫,養成念佛習慣臨終必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成就𣎴退轉菩薩,這是最殊勝的幸福。

    2️⃣分享人:楊秀麗:【身體上的幸福】:無病無痛就是幸福。大家都知道健康是最大的財富。那怎樣才能讓自己身體健康呢!每天至少要喝2000cc的水、每餐吃7、8飽不挑食,營養才會均衡,每週3天以上的運動,每次30分鐘左右,早睡早起,不要忌諱看醫生,有病就要看醫生,早發現早治療,定期的健康檢查,才能守護健康,每日多大笑,多參與活動,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能開開心心的度過每一天。

    3️⃣分享人:馮淑真:【信仰上的幸福】:以前沒有信仰佛教時,人生渺渺茫茫,就像浮萍渺茫無依,現在有了信仰心就有歸處,從茫然中找到方向幸福,因為信仰裡有力量,有希望,有依靠,信仰裡有無比的幸福。信仰讓人心安、有寄託、感恩、知足。
      
    4️⃣分享人:陳政錄:【生活上的幸福】感恩這個時代人類文明的進步,讓我們生活與身體的幸福,食衣住行方面比較古人更是舒適方便與富足。

    5️⃣分享人:陳秀珠: 【生活上的幸福】:生活中的家居日用,衣食都能溫飽,日常所需都不覺得匱乏缺少,人生也不必太富有,剛剛好就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就是最大的幸福。

    6️⃣分享人:黃紅芬:【精神上的幸福】:加入松四分會已有一年多了,參與活動與義工服務,心中充滿法喜,在這裡人人都是善知識,彼此都互相成就,讓我感受到溫暖與幸福。

    7️⃣分享人:常紹琪:我覺得年齡不同對幸福的定義也有所差別,年輕時較著重財富,認為有錢可以做很多事,年長如我此時會覺得活好當下是最幸福的,身體健康的幸福,身邊有點錢能讓自己做開心的事也是幸福,看著孩子孫子長大,固定時間聚在一起,也是幸福,不奢望、不攀比,就是幸福!

    8️⃣分享人:馬嘉綾: 物質滿足很難長久永恆,跟子女去餐廳吃飯,芽菜沙拉再來芽菜沙拉,好吃快樂,子女很懷疑問吃沙拉有這麼快樂嗎?我回答~不是吃沙拉很快樂。是我珍惜當下跟你們相處時光。自我回想我這一生能遇佛法是多麼幸福快樂,佛境界那麼高,我即巳經走到成佛路上。

    9️⃣分享人:王智明: 【精神上的幸福】一個人擁有的有形物質愈少, 幸福感反而愈多.
    我的岳母幾年前開始有失智現象, 但她還記得她擁有一些存款, 定存單, 銀行存摺和印章. 這些重要的東西她會東藏西藏,但過一段短時間她就忘掉藏到哪裡了,這時就會懷疑同住的家人偷了她東西,家人相處的氣氛變得緊張,連住在隔壁的媳婦都不太敢進到岳母房間.後來家人約定好盡量不讓岳母去接觸金錢相關的事情,就連過年也特意不給她紅包,久了之後岳母就忘了她有任何錢財,也不再會怪罪同住的家人,大家更願意多花時間去陪伴老人家,全家相處因此變得更和樂,也更有幸福感.
    幸福感主要來自己心理層面,當自我的慾望和對外的期待愈少,不受到外在環境的人事物影響,就更容易有幸福感,佛教信仰是由修持自身,個人發心做起,不外求,因此不易受周遭環境的人事物影響,更能讓我們有幸福感。

    🔟分享人:杜偉安:
    常常聽到的有一句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想說的是凡事想一二,也就是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往快樂的地方去想,如此才會是天天幸福,這也是一種超越的幸福,與大家一起勉勵。

    🧑⭕⭕總回饋:劉雄達
    幸福是大家所想要與期盼的,大師說幸福有五個層面分別是
    生活上的、身體上的、財物上的、精神上的、信仰上的。
    一、人生各階段對幸褔的期盼不盡相同,現階段我覺得能如期完成一件會務事情,盡力問心無愧即是幸福。
    二、常言家和萬事興,家庭和樂家人平安健康即是幸福,家中若有一人生病則全家皆將會受影響,誠如夢窗國師說:無病第一貴,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即使財富萬貫、醫學科技先進的今日也無法挽救生命。
    三、橫財使家財暴富也未必是幸福,淑真與嘉綾親友的實例:
    因擔心上門討借而刻意疏遠人群,懷疑生煩惱,下一代過度依賴祖產而不事長進未必是好,所謂「富不過三代」「祖德流芳,留財不如留德。子女比我們好,留財做什麼!子女比我們差,留財害了他。」
    四、幸福是能夠日用無匱乏、常感覺歡喜滿足,能生在台灣相比在阿富汗、加薩等地,又在佛光山教團下修學佛法,我們真是萬分地幸福喔,
    希望大家能知福、惜福感恩、精進修行再造福,所謂積善修德、有功於世、福蔭子孫。誠盼大家入了佛光寶山、精進學習、積極參加活動、行三好四給五和等利人利世修行,念佛行佛終將成佛,這是大師說的信仰上所成就的最大的幸福。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