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寶華-春秋閣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寶華-春秋閣讀書會
春秋閣讀書會 (拱辰組) 會議紀錄
日期: 2025年11月13日
時間:9:30-11:00
地點:左營區城峰路26號
參加人員:
蔣姿香、孫觀利、余慈芳、王美珠、石世貴、黃佩貞
活動內容:
1.請經: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2.誦讀般若波羅密心經
3.唱「悉發菩提心」
帶領人:
1.今天因為要與孝康師兄談論事務,所以他邀請我們讀書會移到他的工作室,歡迎大家來到此地,2.我們讀書會仍然照往常進行,之後再討論其他事務。
今天讀書會進度是般若與生活,等一下仍然按照往例進行導讀與討論分享。
文章內容導讀:
般若與生活 (余慈芳)
思想、觀念、心念,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假如我們的觀念裡,看到每一個人都存有感謝的心,會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所以說:「心如工畫師,能畫種種物。」心可以畫出美麗的世界,美好的人間。
我們想過一個怎樣的人生?心裡時時地念著別人的好處,念著別人的善處,念著慈悲,念著友愛,念著感恩,念著真實,就能成就當下的淨土。以下分四點說明般若和生活的關係。
討論與分享:
石世貴:
心存感謝的心,就會覺得世界美好,享受美好的人生。
王美珠:
這段文章裏面談的是般若的人生態度,教我們經常保有正面積極的心態運用智慧去面對人生。
(一)般若的處世(蔣姿香)
我們常說「做人難,人難做」,處世確實不簡單,不過,有了般若,處世就不艱難。比方說,有了般若,你和我不是對待的,你我原來是一體的。我身上流血、流膿,我不會嫌棄,我會用心的洗滌、敷藥、包紮保護,因為這是我身上的瘡。
如果把一切眾生,好或不好都視為我的兄弟姐妹一樣,就不會有你我對待的痛苦;或者和別人的立場調換,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也很容易起慈悲心。我經常提倡的「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你好我壞、你有我無、你樂我苦」,即是般若的妙用,能夠實行則受用無窮,運用如此的般若處世,自然能事事順遂、做人成功。
討論與分享:
黃佩貞:
凡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可以減少許多誤會或不必要之煩惱,個人擔任會長職務,在這方面確實感悟更多。
石世貴:
溝通與體諒,尊重與包容,若我們每個人為人處事都能有這般若智慧,社會將更和諧美好。
(二)般若的思想(石世貴)
心中所想都是美好的,則所見世間人都很美好,都是有緣人,而會生起報答回饋、廣結善緣的歡喜心,這就是般若的思想。
有三個愁雲滿面的信徒,去請教無德禪師,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樂?
無德禪師問:「你們先說說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
甲信徒說:「因為我不願意死,所以我活著。」
乙信徒說:「因為我希望我老年的時候,兒孫滿堂,會比今天好,所以我活著。」
丙信徒說:「因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撫養,我不能死,所以我活著。」
無德禪師告訴他們:「你們當然都不會快樂,因為你們的活,只是由於恐懼死亡,由於等待年老,由於不得已的責任,卻不是由於理想、責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責任,就不可能活得快樂。」
甲乙丙三位信徒齊聲道:「那請問禪師,我們要怎樣生活才能快樂呢?」
無德禪師:「你們認為得到什麼才會快樂呢?」
甲信徒說:「有了金錢,我就會快樂了。」
乙信徒說:「有了愛情,我就會快樂了。」
丙信徒說:「有了名譽,我就會快樂了。」
無德禪師聽後,深深不以為然,就告誡信徒:「你們這種想法,當然永遠不會快樂。當你們有了金錢、愛情、名譽以後,煩惱憂鬱就會隨著後面佔有了你。」
三位信徒無可奈何的說:「那我們怎麼辦呢?」
無德禪師:「首先,你們須改變觀念,金錢要能布施才有快樂,愛情要肯奉獻才有快樂,名譽要用來服務大眾才會快樂。」
外在的一切,終不是究竟、長久的快樂。改變觀念,擁有般若的思想,才是生活快樂之道。
討論與分享:
蔣姿香:
無德禪師所闡述的是我們改變觀念,擁有般若的思想,才是生活快樂之道。心中所想都是美好的,則所見世間人都很美好,都是有緣人,而會生起報答回饋、廣結善緣的歡喜心,這就是般若的思想。
(三)般若的生活(黃佩貞)
所謂般若的生活,是一個人能大能小、能有能無、能多能少、能早能晚、能忙能閒、能高能低、能退能進、能苦能樂、能富能窮。每一個人都有其本性的性能,有的人性能很好,有的人性能不好。
有用的人生,是無所不能的。人人具有般若的本性,也應該能過般若的生活,有了般若,一杯茶的味道就不一樣;有了般若,別人罵我,是在替我消災;有了般若,錢被人家倒閉了,當作是過去欠他的。般若會讓我們在生活中不瞋不怒,安然自在。
討論與分享:
蔣姿香:
每一個人都有其本性的性能,有的人性能很好,有的人性能不好,大家要能認識自己本身具有般若的本性,過般若的生活,若人人具有般若的本性,般若會讓我們在生活中不瞋不怒,安然自在。
(四)般若的教化(王美珠)
有了般若,教化自然不同。
在妙善禪師的金山寺旁,有一條小街,住了一個貧窮的老婆婆,與獨生子相依為命。偏偏這兒子忤逆兇橫,經常呵罵母親。妙善禪師知道這件事後,便常去安慰這老婆婆,和他說些因果輪迴的道理。逆子非常討厭禪師常來家裡,有一天起了惡念,悄悄拿著糞桶躲在門外,等妙善禪師走出來,便將糞桶向禪師兜頭一蓋,剎那腥臭污穢的糞尿淋滿禪師全身,引來一大群人看熱鬧。
妙善禪師卻不氣不怒,一直頂著馬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邊,才緩緩的把馬桶取下來,旁觀的人看到此狼狽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禪師毫不在意的說道:「這有什麼可笑的?人身本來就是眾穢所集的大糞桶,大糞桶上面加個小糞桶,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有人問他:「禪師你不覺得難過嗎?」
妙善禪師道:「我一點也不難過,老婆婆的兒子慈悲我,給我醍醐灌頂,我正覺得自在哩!」
後來那忤逆的兒子為禪師的慈悲感動,改過自新,就向禪師懺悔謝罪,禪師歡歡喜喜的對他開示:「父母養育之恩山高水深,不能好好孝養,反而打罵犯上,如此不孝,何以為人?」
受了禪師的感化,逆子從此痛改前非,竟以孝聲聞名鄉里。
禪師把人體看作是大的糞桶,並且不嫌棄糞尿之臭之恥,是他的般若智慧,因此而感化逆子痛改前非,更是他般若的教化。
常有人問我:「佛陀現在在哪裡呀?」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佛在哪裡?佛是無處不在,無處不遍。心中有佛,佛就在我心中,所以有佛法,就會有般若。因此以般若智慧來看人生,沒有生死,沒有生滅。在般若、涅槃的世界裡,沒有你我的對待,沒有時空的限制,沒有生死的輪迴,不在三界內,超脫於無形中,這就是般若的人生,是真正的解脫自在。如果能認識空,證悟般若,那就是我們永恆的人生。
討論與分享:
石世貴:
妙善禪師把人體看作是大的糞桶,並且不嫌棄糞尿之臭之恥,他運用他的般若智慧,因此而感化逆子痛改前非,這是他般若的教化,而我們應該學習這種般若智慧教化自己。
蔣姿香:
以般若智慧來看人生,沒有生死,沒有生滅。在般若、涅槃的世界裡,沒有你我的對待,沒有時空的限制,沒有生死的輪迴,不在三界內,超脫於無形中,這就是般若的人生,是真正的解脫自在。
黃佩貞:
如果能認識空,證悟般若,那就是我們永恆的人生。
總結:
蔣姿香:
今天探討修行的方法,有四個重點:
三、般若與生活
(一)般若的處世
(二)般若的思想
(三)般若的生活
(四)般若的教化
以上透過大家探討分享,有助於我們運用般若將之融入生活之中,希望大家能時刻精進,不忘修行,日積月累,必然會有很大收穫。阿彌陀佛!!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