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士林-善緣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士林-善緣讀書會
文章:怎樣做個佛光人
日期:114年11月17日()
帶領人: 伍碧珠會長
導讀人:李金陵督導
讓每位各讀一段,再大家心得分享。
怎樣做個佛光人 佛光人第一講
台灣大學的師生,都自稱「台大人」,在中國文化大學的華岡師生,稱做「華岡人」。所以過去、現在,凡與佛光山有緣的人,都應稱為「佛光人」。
「怎樣做一個佛光人?」佛光山的大眾,都應該先知道這個問題。舉凡佛光山的宗旨、目標、道風、守則等等,在山上住過的老師、學生、徒眾,都應有深切的認識。
現在我把「怎樣做一個佛光人」分成數點,貢獻給與佛光山有緣的大眾。
一、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
在家,父母生我形體,養我色身;因此父母第一,自己第二。出家,常住生我慧命,養我法身,同樣的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常住是我們的根,沒有根的草,生命不能長久;沒有根的樹,既不能開花也不能結果。沒有常住的人,就好似一個沒有靈魂的人。
常住是我們的家,家裡有溫暖,家裡有教言。沒有家的孤兒,日子不好過;沒有常住的徒眾,既沒有師承,也沒有法統,那裡像是佛弟子呢?
古德們有的為常住服務終生,甚至艱苦或兵難都不和師長分離;有的人為常住奉獻所有,與常住生死相依。現在有一些人擅離常住,忘失初心,不知恩義,不重根源,人道既虧,何能進入佛道?佛光人應把常住的利益建立在自己的利益之上。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忠臣義士,甘願為國犧牲,這個國家那有國魂?一個團體如果沒有盡心盡力的幹部,這個團體怎有生命?所以做一個佛光人,凡常住需要,無不全心全力來承擔,因為在我們的思想精神裡,本來就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
二、佛光人是大眾第一,自己第二。
有常住就有大眾,常住是我們的家園,大眾是我們的法侶。沒有大眾,不能辦事;沒有大眾,不成僧團。愛護大眾的人,才是尊重自己的人。《維摩經》裡說:「佛道到哪裡去求?佛道在眾生中求!」凡是具有聖賢氣質的人,都是把大眾的存在建立在自己之上;凡是自私的俗人,才忽視大眾,注重自己。我們到佛光山來成為佛光人的一份子,要知道佛光山不是靠一人所能擔當的,荷擔佛光山弘法利生的是常住三寶和十方大眾!可以說:沒有大眾,就沒有佛光山;沒有大眾,就沒有個人。佛光人應尊重大眾,不可忽視大眾;應容納大眾,不可排除大眾。
僧團,本來就是和合眾的意思,也就是清淨和樂的大眾。個人,只是大眾裡的一根螺絲釘,只是混凝土裡的一粒砂石。我們應該用自己的這根螺絲釘,把整個機械鎖緊;用自己的這粒砂石,把混凝土牢固。要尊重大眾,幫助大眾,不可自己先做大眾裡的逃兵。
三、佛光人是事業第一,自己第二。
佛光人很多,在佛光山的聚集,不是癡聚!我們有興隆佛教的理想,我們有普濟社會的願心。我們知道未來佛教的慧命,完全寄託在佛法的事業上。教育、文化、慈善等佛化事業,都是傳教的方便。
我國自明清以來,教務衰微,僧伽素質下落,主要原因就是佛教沒有事業。社會信眾除了喪葬儀式偶需佛教外,竟不知佛教對他們還有其他關係。
近四十年來,我們為佛教造就人才,而這些人才辦了養老院、育幼院、托兒所、幼稚園、中學、大學、雜誌、報紙、電台、電視、講堂、醫院、出版社、圖書館等,可以說我們的事業帶動了佛教的發展。
菩薩道的弟子,本來就該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我國號稱大乘佛教地區,但目前能有幾人具備菩薩道的慈心悲願?所以應披心瀝肝,誓願身為佛光人,要以弘法利生的事業為職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只求佛教的發展,不管自我如何犧牲,也是甘心情願。我們決心以弘法利生的事業,供養三寶,奉獻給一切眾生。
四、佛光人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語云:「金錢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為了自由故,兩者皆可拋。」佛光人應改為「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為了佛教故,兩者皆可拋。」如果不把對佛教的信仰,建立在自己之上,是無法獲得宗教所給予的價值。
自古以來,歷代都有英雄豪傑們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事跡,他們成仁取義的風標,應該就是我們佛光人信仰上的藍本。
唐朝玄奘大師為了佛教譯經事業,親往印度求法,面對一片荒漠,他立誓:「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往東土一步生」的精神,便是以佛教為第一生命,自己為第二生命的精神;揚州鑑真大師為了前往日本弘法,歷經七次危險,共費十二年時光,才能將佛法帶到日本。那種「為大事也,何惜身命」的精神,也就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的認識。古德們憑藉這種精神和認識,佛教在世間,才能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我們非為衣食而信仰佛教,非為名利而信仰佛教,非為安逸而信仰佛教,非為逃避而信仰佛教;佛光人是為了佛教而信仰,為了佛教而服務,為了佛教而奉獻,為了佛教而犧牲。所以,我們佛光人的守則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怎樣做一個佛光人?第一講的四點是:
第一、佛光人是常住第一,自己第二。
第二、佛光人是大眾第一,自己第二。
第三、佛光人是事業第一,自己第二。
第四、佛光人是佛教第一,自己第二。
一、李督導帶領介绍佛光山的事業,怎樣做個佛光人。
二、永才分享:社會的亂流。赞歎佛光山是清流。
三、碧珠總结外面亂象我們知就好。我們是以大師教我們的佛光山的三好,四给。我們力行。信佛,拜佛,行佛。
大家大聲說:三好四给做個佛光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