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松山第五分會悅讀會
    日期:109年7月8日(星期三)
    地點:線上
    出席者:
    令蕙、靜玉、麗華、士傑、曉音、姈珠、世洋、慈仁、美露、金英10人。
    帶領人:林美露
    導讀:所屬各成員
    教材:《佛法真義》
    主題:<四給>

    一、暖身
    1.The Monkey Business Illusion 鐘士傑。
    2.帶領人說明本次的讀書內容中進入主題。

    二、問題設計
    1.文中提到在人間生存,無法離群索居,因為世間一切都要靠什麼?才能成就,離開人群就沒有因緣,所以人間佛教以什麼為本?(因緣和合/人)
    2.作者舉出太虛大師曾說什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3.作者說他一貫主張的「四給」之佛法意涵是什麼?(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修行)。
    4.佛光人的工作信條是什麼?(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5.《華嚴經》對給人信心說了什麼?(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6.諸佛菩薩當中以什麼成就佛道?「歡喜、發願」。
    7.文中提到哪些佛菩薩?(彌勒佛、歡喜光佛、歡喜自在佛、歡喜王菩薩、歡喜念菩薩、阿彌陀佛、藥師如來、普賢菩薩)。
    8.諸佛菩薩各發了哪些願?實踐給人希望,從中成就了無上菩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藥師如來十二大願、普賢菩薩十大願、彌勒菩薩三大弘願)。
    9.文章中為什麼說「給人信心」,即使排山倒海之難,也能迎刃而解?(信心是力量的泉源,是進步、發展的基礎)。
    10.大師為什麼說人不是為了苦惱而來?(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真誠對待,大師很努力在實踐,更發願要把歡喜布滿人間)。
    作者為何請人豎立了「向前有路」的指標呢?(大師說:只要一直往前走,就會有希望,只要你肯得向前,必能追求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希望。)
    11.你認為文章中「給人方便」最重要的觀念是什麼?(分享人)。
    12.整篇您最喜歡<四給>那一個部分? (分享人)
    13.這篇文章中,有哪些句子讓您印象最深刻? (分享人)
    14.可以談談你人生有過令你感到挫折,讓你喪失信心類似的經驗?(分享人)
    15.你當時是如何克服、轉念?(分享人)
    16.可以談談您人生中有沒有類似「給」的經驗?(分享人)
    17.你會如何將今天所學的「四給」實踐在生活中?(分享人)

    三、問題討論
    1.分享人: 林靜玉
    炎熱寂靜午后在靜謐12樓中庭,一位文靜莊嚴年輕女孩緩緩走向櫃台,有點靦腆的問:「師姐,請問這裡有像行天宮提供籤桶供信徒抽籤的地方嗎?」
    我說:「你為什麼想要抽籤?心理什麼事想要問佛菩薩。」
    女孩:「我想換工作,想請佛菩薩給我指引。」
    我問:「目前從事工作不滿意嗎?什麼原因想換工作?」
    女孩:「我從事美容服務業已經7-8年,在這家公司屬新員工。最近因服務客人時間常常影響個人用餐時間多次,前陣子因身體不適,陸陸續續請假,試用期7月份到期,深怕請假過多,可能會被老闆辭退,所以想找新工作為備。」
    我說:「你想換何種型式工作。」
    女孩:「我可能會找內勤文書工作。」。
    我說:「你有沒有注意媒體報導「新冠疫情」雖趨緩仍處緊張狀態,目前求職市場並不十分樂觀。」
    女孩:「喔,我倒沒有注意。」
    我說 :「你現在不要急著換工作,先做好目前工作,要以感恩心、歡喜心服務來店顧客,回報老闆值此艱困期願意照顧員工,讓你們有固定收入維持正常經濟生活無後顧之憂;如果你當下身心安住以善心善念為來店顧客服務,他們一定會有感,老闆也會覺得你是個敬業的好員工,值得留下並通過試用期。萬一真的沒通過試用期,你再找新工作,屆時職場情勢因緣不同或許較有工作機會,你回去想一想,自己做決定。」
    女孩面帶微笑:「謝謝你師姐,我回去想一想。」
    我心中默默誠摯的祝福他-「向前有路」。

    我們在待人處世方面,不妨多給予別人慈悲愛語,一者增加他人的信心,二者也增加自己的人緣。

    2.分享人: 吳金英
    大師在文中提到信心是力量的泉源, 因此在待人處事方面, 多給與慈悲愛語增加他人的信心同時也可以增加自己的人緣. 給人信心就如古德所說"口裡無瞋出妙香"
    真正最上等的供養是發自心底的歡喜, 表現在笑容上, 把歡喜佈滿人間, 給人歡喜就如古德所說"面上無瞋是供養".

    給人方便的反義就是不給人方便, 因為我們常常受限於自己一些莫名其妙的執著, 而做出不給人方便的行為, 因此要給人方便之前務必要先放下自己的執著, 再進而觀察生活周遭創造給人方便的因緣。

    3.黃令蕙
    給人方便的設施,如滴水坊提供素食,方便來寺院的人用餐;雲水醫院,方便偏遠地區的人看診;雲水書車,方便缺乏書籍的小朋友看書。
    修行從「四給」開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廣結善緣,最後好事自然成。

    4.林美露
    「請問有誰對這一生很滿意,希望來生以同樣模式再來一次?」想必大家都希望以後能比現在更好,智慧、福報、人緣、健康、快樂、幸福多一點,煩惱少一點。「憑什麼?」,憑藉什麼可以使來生比今生更好呢?告訴大家,多看《人間福報》、多參加講座、讀書會、多參與做義工結人緣、發菩提心,承擔佛光會幹部、参與會務等一切善。

    「四給」的核心價值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是傳送人間的溫暖與希望。隨緣、隨力、隨心來「給」,「心」是自己的主人,用歡喜心奉獻,用積極取換消極,用樂觀改變悲觀的態度,包容心、同理心,自利、利他,人際關係必能「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真善美、有品德的社會,即呈現眼前,個個可免除苦惱、恐怖、顛倒夢想,獲得身心自在、平安、和樂,溫情滿人間祥和的淨土。

    5.林靜玉
    「給」,是有溫度真誠互動,開啟關懷心靈觸動。「四給」: 給人鼓勵信心、慈悲愛語、歡喜心念、希望生機、隨緣方便,蘊涵佛法的無量慈悲和智慧。我們在待人處世方面,奉行「四給」,不僅能夠廣結善緣,更能「向前有路」處處得助緣,「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

    6.蔡麗華
    (1)大師主張的「四給」之佛法意涵──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與太虛大師曾說:「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人道圓滿,佛道必能慢慢成就。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2) 大師說:在人間生存,無法離群索居,因為世間一切都要靠因緣和合才能成就,人與人因緣和合過程就會發生四種狀況:利人利己、利人不利己、 利己不利人、損人不利己,其中以利人利己為最上乘人,用佛教語言就是自利利他,

    「四給」之理想佛法 vs.社會的生存基本需求 ,會有衝突? 答案:不會.
    「四給」之理想佛法, 能解決重要的心理問題? 答案: 能, 為什麼?

    以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最為著名,以需求層次理論為例來看
    馬斯洛需求層次包括: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自尊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等說明人生存的有五種需求層次,為一種心理健康的理論。
    在佛光會,道場有布施濟苦、佛法安定人心、法會與會務活動交流、彼此歡喜讚嘆、自我潛修最終成佛道等,用來解決群體的心理問題,亦為一種心理健康的理論。

    (3)因此,如何當一位 「自利利他」 利人利己的善知識?
    大師說:從「給」的佛法去實踐,常存慈悲之心,歡喜心,處處與人為善,時時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給人一點因緣、給人一個微笑……自己必定也會充滿歡喜、希望。

    大師慈悲將「四給」訂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要佛光人時時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修行,在追求佛道的路上同時獲得諸多善緣。

    7.詹曉音
    本文四給著實令人感謝🙏能有因緣入佛光山當初就是深深被星雲大師所訂定的佛光山人四給工作信條所感動😹。星雲大師秉持太虛大師說過:「人成即佛成」告知我們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修行,期佛光人能落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感恩大師教導我們待人處世要多注意言辭,多給別人慈悲愛語,除增加他人信心,更可增加自己人緣。「給」看似利他,實則利己。生活中實踐「給」的哲學,必定有歡喜、充滿希望,更能獲得諸多善緣!

    8.鄭慈仁
    讀了大師佛法真義的四給~ 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讓我印象最深且最能做到的當屬 “給人歡喜”, 大師說:佛教裡除了法布施以外,還有心意布施、微笑布施,這些給人歡喜的「密行」他一直都很努力在實踐。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我們真誠對待。發願要把歡喜布滿人間 ! 深知自己學佛資淺,僅以大師的三好.四給當信條.最常以歡喜布施與人為善,沒想到學佛的路走來居然讓剛認識兩個月的健走同好在此月農曆十五光明燈法會自願同行參加.除了感動也覺得我們佛光人平時參加法會.參與佛光會務真的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感謝菩薩加持亦深深讚嘆大師教導我們的法義.佛光人當更有信心以法布施並且以歡喜心去面對一切的困難,推行會務!

    9.梁姈珠
    人間佛教是以人為本,以衆為我修行的標的,也就是大師教導我們的「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要重視他人的存在、需要、苦樂及安危等。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不論在家庭、職場、社會各界...自己本身所扮演著的各種不同的身份角色,如何因人因事因時因地權衡制宜,才能更圓融呢 (?)這是我門必修的一門功課。
    以個人的觀點,既然人不能離群索居,必然要經常與人互動,講話的語氣、修辭及態度就非常的重要,比方你駡人「這麼笨」「沒出息」「為何講不聽」..會令人有挫拆感更失信心 ,若改為慈悲愛語誠懇的語氣說:「你只要努力,就會有前途,就能成功」或再加強「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的」,讓人聽起來信心大增,對你產生感謝。因此,在待人處世方面,你的熊度•慈悲愛語,不但增加他人的信心,也增加了自己的人緣

    10.鍾士傑
    在職場中要時時做到給人歡喜是很難的,尤其是主管總是不能避免要求下屬。過去總是覺得不把事情做好是偷懶,推卸責任等負面的理由。後來慢慢體認到,很多時候推工作,用兇人來把人嚇走種種不願意承擔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害怕,沒有信心。幫助他們建立信心或許是在要求改善而很難給歡喜時一個好到選擇,而且如果最終建立了信心,最終還是給了歡喜。放下了執著是在給予前最要練習的。

    11.柳世洋
    《四給》一文個人解讀,分享如下:有三部曲。
    ㄧ部曲一靠因緣成就一切。得建立同體共生的思想觀。
    二部曲一得斷增上心。自信我能、可以、我會...到心鎖打開,歡喜自在,未來充滿希望,能斷捨一切私心惡習,捨得一切...
    三部曲一自己具備這些佛、人道上的根本了,即做人信心、歡喜...,前面再加[給],與大眾結緣,以成就圓滿人生。
    以上這一切行儀,都要靠聞思修,不斷侍候師長,公義服務奉獻中,才有辦法。否則所思想、作的都只是百分之5的冰山一角。以此共勉。祝福大家。


    四、結論
    總結這次的讀書會,我們得到的啟發:「四給」之佛法意涵。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