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星期前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松四三學讀書會
🔶日期:114.10.2(四)
🔷時間:晚上:20:10~21:40
🟡地點:ZOOM(線上)
💚主題: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第四章無相布施:無限功德 第五章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 (118頁~170頁)
👩帶領人:馬嘉綾
👨🦰總回饋:劉雄達
👨🦱記錄人:馮淑真
👩⚕️參與人員:劉雄達、馮淑真、馬嘉綾、詹達娥、林雅雯、郭志蘭、陳彩卿、黃滿足、黃紅芬、楊莉娟 、常紹琪 、楊秀麗、陳秀珠、(共13人)
📢📢讀書會流程
1、 暖身:運動健身操
2、 帶領人介紹文章【主題、出自、作者】
3、 每人閱讀4頁文章(事先公告讓大家先複習自己負責閱讀的範圍)
4、 總結
👩帶領人:馬嘉綾
1️⃣分享人:馮淑真:118頁~121頁: 身口意三業的修為,口業最容易布施,不需要有很多的錢財,也不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 只要口出善語,就如花香,可以使人感染到歡喜和愉悅。
🔴心得:一句惡語能深深傷人,一句善語能化解怨結,口業的力量不僅影響他人,也會回到自身,經常口出好話的人,容易讓人信任與尊重。無形的福報積聚。
2️⃣分享人:黃紅芬:122頁~125頁: 能夠布施的人,譬如聚落裡的一泓清泉,流出好水,令周圍的林木繁茂, 並生長柔軟的香草及種種鮮花和果實。
🔴心得:布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
3️⃣分享人:劉雄達:126頁~129頁: 佛陀說十方一切諸佛以及一切無上正等正覺法都從<金剛經>而出,因為,<金剛經>講<應無所住>,就是解<空>
含攝了<有>和<無>就是<般若>,為諸佛之母,而<般若自性>是眾生內在本自具足的。
4️⃣分享人:馬嘉綾:130頁~135頁: 大心未發,仍是凡夫,既發大心,既是菩薩。不要等待時間、找理由藉口、人人皆能布施、 現在就能布施、把最珍貴的心意毫不遲疑地布施給別人。
🔴心得:布施如同一顆種子,遲遲未播種就無法發芽成長。即使當下想做就做,不要在空裏等待。
5️⃣分享人:林雅雯:136頁~139頁: 自度,就是要我們培福、結緣、修慧, 即所謂的福慧雙修、行解並重、 培福,就是助人為快樂之本,能夠隨喜隨緣為人服務,乃至修橋鋪路、救災濟貧。
🔴心得: 慈悲可以讓我去除傲慢心,以及對待人、事、物上,能產生謙卑心。
6️⃣分享人常紹琪:140頁~143頁: 布施有相,布施的功德就大不起來,度生有我,度身的慈心就發不起來, 發無我之大悲心,才能廣度一切眾生,眾生種類很多,數量無限, 度眾生不該有分別心,應該要發廣大心,度盡所有的眾生。
🔴心得:在日常生活中,布施不應該有分別心,無我、無相、無住、不計較布施多少,不分別對象,不執著自己是布施者,做完好事,就不去想,布施就能從有限變成無量,從小善變成大悲。
7️⃣分享人:陳彩卿:144頁~147頁: 眾生的肉眼,執著的心,只看到自己的痛苦,只想求自己的解脫, 乾達多曾經對蜘蛛有一念慈悲,但為了救度自己, 超脫無間地獄,一念的自私害怕,讓他在剎那間又墮回地獄。一念入暗,無間地獄,一念慈悲,自利利他, 吉祥圓滿,世界是一個共同體,同體共生,即是因緣相互依存。
🔴心得: 提醒自己,每天用一念慈悲做起點,慢慢養成習慣,遇事就能先想到他人,心量自然放大。
8️⃣分享人:郭志蘭:148頁~151頁: 人間沒有不能度化的人,發了心,就沒有不能完成的事。
🔴心得:生活中的困難,若用發心,來面對,不輕言放棄,就會找到突破的方法。發心是動力的泉源,有了心,事情就成完成。
9️⃣分享人:黃滿足:152頁~157頁: 佛光人四大工作信條:
一、 給人信心: 多關懷讚嘆他人
二、 給人歡喜:把歡喜帶給別人
三、 給人希望:多期待鼓舞別人
四、 給人方便:凡事相助不推諉
🔴心得: 佛光山的工作信條是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精髓在於一個「給」字,星雲大師的一生,都是從「給」而成就出來的。
🔟分享人:陳秀珠:158頁~161頁: 被自己的,別人的各種妄念,生活的,世界的各種假相迷惑,產生顛倒夢想。 我們每個人雖然都只有一個肉團心,但是有情眾生生活在忘念裡,心住在五欲六塵裡 。
🔴心得: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碰到的種種人事物,都是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心境,若能在每一個對鏡中覺察自己的念頭,不被境轉,而能轉境,那麼妄念就成為修行的資量,煩惱就能化為菩提。
1️⃣1️⃣分享人:陳政祿:162頁~165頁: 佛陀所證悟的法界真如,等同虛空, 既無分別心識,則彼此一如,人我同等, 眾生皆是其心內之眾生,當然皆能悉知, 無分別心,就好像一面大圓鏡,物來即映,了無遮礙, 洞然明白。凡有所相,皆是虛妄, 生命才能前進,不會像陀螺,一樣在原地踏步。 我們的心不住在六塵,而且,不住內,也不住外,才能來去自由。
🔴心得:1當別人誤解我們時,不及於辯解,觀照自己那起伏的情緒, 2當環境改變,事情不如意,不被煩惱牽著走,安住當下, 3我們對人以平等心不起分別心,都能保持慈悲與尊重。
1️⃣2️⃣分享人:楊秀麗:166頁~170頁: 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 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心得:眾生的本性原來是清淨的,是不生不滅的;人生本來就沒有來去,沒有生死;眾生本具有佛性,不假求;每個人本自具足的本性沒有動搖;本性就是本體,能生一切萬法,世間一切森羅萬象都是從這個本體湧現出來的。
🧑⭕⭕總回饋:劉雄達: <諸苦盡從貪欲起。不知貪欲起於何。因忘自性彌陀佛。異念紛馳總是魔。>
<不貪>就是不要執著、迷戀,就是<無所住>。
<金剛經>說<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是積極地從否定上建設一個<常樂我淨>的世界。
<金剛經>說<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忍有生忍、法忍、無生法忍。忍就是忍耐,忍耐逆順之境而不起瞋心,安住於真理而不動心,事事就可以成就。
2
0
0
0
0
0
台北-松四三學讀書會 and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