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含苞112.5.18
    時間:112年5月18日下午9:30--11:30
    地點:網路視訊
    主題:談淨土法門-第五講,有關淨土的問題(p.164 ~p.179)
    參加人員:李虹慧、鄭陳敦玲、賴碧華、李袖芳、洪美沙等五人。
    帶領/記錄:洪美沙

    一、上週複習
    問題一: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嗎?
    答:這問題是討論往生西方淨土的條件,依淨土宗祖師大德的主張,生淨土必定要具足「信、願、行」三資糧,以信為先,深信才會發願,願切才能導行;透過力行才可以滿願,才能證其所信。
    二、本週討論與分享
    (一)問題二:易行道、難行道與自力、他力的解說。
    1.總結:凡是依經教,在此土積累功勳,斷惑證真,修行「難忍能忍」,歷經三大阿僧祇劫行菩薩道者,稱為「難行道」。有別於歷代淨土宗祖師曰「末法眾生障重福薄」,淨土法門是可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念佛名號,則能乘佛願力,往生清淨國土速疾至不退轉地的「易行道」。
    (1)難行道:
    a.其他派全憑自力修習而無他力之助,又其他派的教義如海,義理繁複,在入門及修習的歷程都不容易著力,比較難。
    b.修持者,不僅本身須是利根,也要有清淨的環境,充分的時間及明師的指導等許多外在因素的配合,才容易成就。
    (2)易行道
    a.淨土宗是自他二力兼具,即「自力」的「信願持名」及「他力」的「佛本願」攝持力。而佛的「他力」比「自力」大,所以容易到不退轉位,是安樂的易行道。
    b.淨土宗的修持則不論根器,不論出家、在家,不論事閒、事忙,隨處隨時,行住坐臥都可以用功,所以比較容易行持,而得成就。
    (3)「易行道」、「難行道」,的終極目標是無優劣差別的。
    a.修行淨土的人求往生並非完全靠他力,主要仍須靠自己「信願持名」的實踐。因為往生淨土的終極目標,是要求能至不退轉地,成佛後再回入娑婆濟度有情,因此往生後仍得靠自力修持,才能達到目標。淨土法門是「難信、易行」之道,只是對於年紀大而力有不逮的人,則教他們專一念佛的捷徑。
    b.「信、解、修、證」是修行佛道必經的四個過程。難行道、易行道都需要明心淨性,均得靠自力修持,才能完成四過程達到目標。
    2. 討論:
    (1)一切法門要明心、淨心。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可以明心。另,《淨土十要》說:「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念佛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可見念佛可以淨心。
    (2)念佛經驗分享,每位同學各不同。
    a.要心靜心淨,才能念佛,心亂無法念佛。
    b.心淨,能念佛。心亂則大聲念讓心靜下來。
    c.李虹慧老師: (i)禪坐、打坐來淨心,思惟煩惱來源,觀因緣,了解後放下。念佛淨心,會經行、運動時念佛;感受念佛意境,不計算數字,法會共修時才會大聲念。(ii)民國七十八年時,每週二夜友愛服務隊到淡水浩然養老院服務,帶長者經行念佛,長者動作慢,依照當時情況帶經行起腔念佛,並告知長者:不管帶領人用的語言是國語或台語、選的腔調是否相同,只要自己一心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就能念佛一心不亂,乘願往生極樂淨土。
    d. 如心亂則念心經淨心,念佛則隨時十念法念。

    (二)問題三:帶業往生或消業往生?
    1.「帶業往生」的可能性
    (1)總結
    a.這思想,是淨土宗歷代傳統的信念。在《觀無量壽經》說,往生時便會有「品位高低、華開遲速、見佛早晚」的差距。
    b.往生者必定要修善業。即使是下品三生,造五逆十惡者,他臨終前至心的十稱念,仍能因念念滅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領受「十稱念」的善業。
    c.到了極樂國土,仍須聞「實相法」來除滅罪業,證明往生時,有的人是罪業並未消盡,即是帶業往生的明證。
    2.消業往生的可能性
    (1)總結
    a.「消業」若能往生,所消的當然是惡業而不可能是善業。「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可見念佛「造」善業的同時,即在「消」惡業。即惡業是用善業來轉化或減弱的。既然帶惡業可以往生,那麼消惡業也必定可以往生。
    b.提出消業往生者,不認同帶業往生;與經義不符合。
    「消業」二字,似乎是必須消盡所有的惡業。則極樂世界只能接引已經成就大道的佛陀往生,因為即使是菩薩,也還未斷盡「塵沙惑」。但佛、阿羅漢已斷盡三業已證無生,何必往生極樂或他處。消業往生似乎落於「見取見」。
    3.討論
    (1)有同學說:臨終前至心的十稱念,領受「十稱念」的善業,足見往生助念的功德很重要。
    (2)另有同學說:雖能帶業往生,但還是要在此生多精進修持,能懺悔、結善緣、多做義工培福、回向,多行三好、四給、五和、六度、七誡,讓往生後可因消業而重罪輕受。
    (3)另一同學說:母親生前常告知要多做善事、做義工培福,因此經營的越南工廠結束後,時間多了,就在普門寺做義工、帶領童軍團、學校服務如當交通導護已20多年。(同學們都很佩服其精進而思效尤。)
    (4)李虹慧老師說:碧華同學20多年的修持令人佩服,人間佛教是示教利喜,因此八萬四千法門要融合,隨經典提升自己空性智慧,並能次第隨機向眾生解說。感恩大師的福澤,有395大師全集讓大家研讀、學習、討論、啟發智慧。

    (三)問題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究竟義。
    1.總結
    (1)佛陀證悟時,即明確告訴世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我們的自性裡,本就具有與佛同等的無量性德與法性。所謂自性彌陀,指的就是我們也本具彌陀之性。
    (2)萬法唯心造
    a.《華嚴經》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意思是我們這顆心能作眾生,也能作佛;能造天堂,也能造地獄;法外無心,心外無法。
    b.「一念淨心能成佛」是「自性彌陀」,「一念淨心能造淨土」即是「唯心淨土」。
    十方世界三世諸佛都是我們一心所現,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一念淨心能成佛」是「自性彌陀」,「一念淨心能造淨土」即是「唯心淨土」。
    c.我們信仰佛教的人,應該以自己的信仰來創造心中的「唯心淨土」。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是說我們的心是一座充滿寶藏的靈山,蘊藏著無比豐富的資源,要向內開採自性的寶藏,非捨本逐末,向外尋找寶物。
    d.如果每個人都虔修唯心淨土,不只自己生活在極樂,整個世界也能轉化為淨土了!
    2.討論
    (1)有同學說:唯心淨土讓自己在心情憂鬱時能轉念、轉境,人生的困苦挫折就容易度過與克服。
    (2)另一同學說:唯心淨土的信仰,相信人人心中有佛,而且性淨意純,便雖身處地獄,如同在天堂裡一樣的快樂;在唯心淨土裡,燠熱中可以安坐,苦難中也能自在。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在唯心淨土自在安然。
    (3)李虹慧老師說:(i)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不下雪處下雪,溫暖處竟熱至40度,疫情多變無法安坐,生活環境日趨惡化:土石流、地震、天災人禍、戰爭威脅,兩岸問題被炒作的威脅,唯有保有唯心淨土的信念,才能從苦樂參半的人生走出來,在生活中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ii)早期在普門寺容師父當住持時,法會都會有20分鐘唱佛曲等人間因緣,大師圓寂要我們唱人間因緣,各道場合唱團集訓練習,以讚頌會紀念緬懷大師,提醒我們要實踐大師的法身舍利。
    (4)另一他同學說:曾童軍團集訓時,帶領唱誦心經,迴響很好,我們現在以山陰調唱「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這首偈語用唱的,易記且提醒自己「唯心淨土」提升信念。

    (四)心得分享:
    a.李虹慧老師說:
    謝謝今日的帶領人和共讀的夥伴們。
    (i)大師說:「帶業往生」也要精進用功,持戒修行。唯有努力精進,才能給有心修習淨土的人帶來信心與希望。(ii)個人奉行大師三好運動,在事業穩定後開始投入義工行列,隨著孩子成長,從小學、國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長會和愛心團服務和老師、家長一起學習各項庶務和技能。後來孩子們都上大學了,我仍然為童軍團和交童導護服務為回饋。我深信「帶業往生」也聽母親的教導,能做就多做一些。更願在我這世的生命中盡量行善、精進、懺悔、回向,期能與一切眾生解冤釋結,共結善緣。
    b.有同學說:心念佛、佛念心,一念即心即佛,心本是佛,唯心淨土,淨土「念佛持名」一法,不僅入門容易,而且念佛一聲便可超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並得增長無盡善根福德。功高易進,比其他宗容易得多。這「念佛持名」易行道對於年紀大而力有不逮的人,他們專一念佛是往生淨土的捷徑。
    c.另有同學說:淨土是真正的「唯心之淨土」,確實有可到之處;彌陀也是真正「自性之彌陀」,真的有能見佛。這即是「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真實究竟義,讓我們能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含苞讀書會紀錄]v2
    一、時間:112年4月6日上午9:30-11:30
    二、地點:網路線上讀書會
    三、主持人:周圍輝 、 帶領人:李袖芳 、記 錄:洪美沙
    四、出 席:李虹慧、李袖芳、程淑梅、周實寬、鄭陳敦玲、鄭淑慎、洪美沙、周圍輝(8人)
    六、討論範圍:《談淨土法門》〈第三講、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
    「四、人間淨土的理想藍圖」(p.114-p.143)
    七、討論與分享
    (一)大師認為現代社會描繪的人間淨土的理想藍圖是:是「平等包容、自由民主、慈悲喜捨、
    安住禪心、大乘方便、清淨唯心、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二)成員分享
    1.平等包容是我們的淨土(程淑梅)
    隨其心淨 則國土淨,從萬事萬物看到大自然的生住異滅,因為心境與感受到與眾生無二
    無別,平等相同,觀察要世間自然景象的平和相處。每個人的都有提婆達多,反思自己有與
    佛陀同樣的慈悲心,來包容世間一切的人、事、物嗎?
    2.自由民主是我們的淨土(洪美沙)
    西方國家以美國為例,是個自由民主國家,人民的生活守序。在休閒時活潑,工作時全力
    以赴精進不懈。二千六百年前的釋迦牟尼佛六度思想,仍是現代社會的中心思想,也是
    人類追求的生活方式。萬法唯心,心淨國土淨,反觀自照,省思「空性」智慧,就能「清淨
    唯心」,生活得自在。
    3.慈悲喜捨是我們的淨土(周圍輝)
    心中如能常保有歡喜、柔和、忍辱,就能安住在慈悲喜捨上,心中自有一片淨土。要拉高宗教
    信仰層次,不要停留在低層次「貪求」的基礎上。真正宗教信仰,要建立在「捨」的上面,因
    為信仰宗教是奉獻的,是犧牲的,是利眾的。
    4.安住禪心是我們的淨土-缺 (鄭陳敦玲)
    有了禪心,身心就能解脫無礙。有了禪心,對一切外境大小,也能無所掛礙。禪心,即是
    無心,即是不動心。不管世間的變化如何,禪者的心,是不會為外境所動的。禪心,是清淨
    自在而無所掛礙的淨土。把自己安住在「禪」的𥚃面,禪就是我的淨土。
    5.大乘方便是我們所淨土(李虹慧)
    佛陀說:「世間心皆顛倒,我若不行方便力,不能度脱衆生生死。」《維摩結經》說:「慈悲
    為父,方便為母。」慈悲與方便都是令衆生入佛知見的最佳要道。佛陀在各部經典中說法施
    設,也都是方便權巧。《法華經》的〈化城喻〉變現城池,使畏遠畏久的衆生不退失道業,這
    些都是諸佛菩薩的方便智慧。大師說:「在群體生活中,無論是讀書、做人、做事、為社會、
    為國家,都需要有無量的方便作為我們的淨土。
    6.清淨唯心是我們的淨土(周實寬)
    大師認為娑婆世界人間淨土的藍圖,是人人具有清淨的心 ,這個世界沒有惡人的侵擾,
    沒有政治的迫害,沒有經濟的缺陷 ,沒有情愛的糾紛,沒有交通的事故,沒有環保的
    汙染 ,大家都互相敬愛 ,這就是人間淨土。
    7.勤奮願力是我們的淨土- (鄭淑慎)
    世間一般人學習技能、總希望速成、甚至學佛的人、也希望當生成就、立地成佛、不禁一
    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要得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任何事情都一樣、必須發大願、
    才有成就。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生死煩惱別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
    為人服務,度化眾生,不要認為是負擔。心中有願力、能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如此道行會愈來愈深,淨土才會離我們愈來愈近。
    8.智慧靈巧是我們的淨土(李袖芳)
    實現淨土,要有智慧與靈巧。能用智慧、靈巧來生活,地獄都是淨土;沒有智慧靈巧,容易
    讓人牽著鼻子走,東風吹東邊倒,西風吹西邊倒。智慧、靈巧是我們心中的淨土,也是無價
    之寶,是任何人偷不去的。

    九、總回饋(李虹慧)
    本讀書會在帶領人事前縝密規劃進程與準備妥善題目引導,讓大家能暢所欲言說,什麼、
    做什麼,且讓大家能互相勉勵享受美好成長時光是,值得留下紀錄,這是生命精進的紀錄。
    讓大家體會學佛是無上的快樂,生活中充滿樂觀、光明且有紀錄為證,祝福大家法喜充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含苞讀書會紀錄】r
    一、活動時間: 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上午 09:30-12:00
    二、活動地點: Zoom線上
    三、主題:討論《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
    (1)南宗的禪與北宗的禪有何不同?(賴碧華導讀)
    (2)神秀與惠能之間,彼此有甚麼評語?(周圍輝導讀)
    四、作 者:星雲大師
    五、帶領人:賴碧華、周圍輝
    六、記 錄:周圍輝
    七、總回饋:李虹慧
    八、參加人員:8位 (李虹慧、周實寬、賴碧華、李袖芳、鄭陳敦玲、鄭淑慎、洪美沙、周圍輝)
    九、讀書會心得摘要:帶領人以提問方式,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及討論《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
    (1)南宗的禪與北宗的禪有何不同?(賴碧華導讀)
    1.禪宗自西天二十八祖達摩東渡來華,衣缽傳法,歷經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門下又分南宗與北宗。
    2.南宗以六祖惠能大師為中心,北宗以神秀大師做代表。
    3.佛法本來沒有頓漸之別,只是眾生的根機有鈍有利,所以說「人有南北,法本一宗;人有利鈍,法無頓漸。」

    (2)神秀與惠能之間,彼此有甚麼評語?(周圍輝導讀)
    1. 「南宗」主張「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頓悟教說;「北宗」則重視「息妄修心」,強調「漸修漸悟」。
    2.神秀大師告訴徒眾說:「惠能大師他是得到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師五祖親付衣法,豈徒然哉!吾恨不能親自去
    親近,虛受國恩。汝等諸人毋滯於此,可往曹溪參決,他日回復,還為吾說。」神秀大師經常派遣弟子到惠能大師座下參學,甚至
    推崇他才是禪宗的嫡傳。
    3.惠能大師對於神秀大師也是十分尊崇。例如,神秀大師曾派弟子志誠去親近他,惠能大師曾經這樣對志誠說:「汝師戒定慧,接引
    大乘人;吾之戒定慧,接最上乘人。彼此悟解不同,見有遲疾。」其實,悟道都是一樣。

    十、成員心得分享:
    1.李虹慧:
    佛法本來沒有頓漸之別,但人的根機有鈍有利;理上有頓悟,事上要漸修。
    星雲大師說:「學佛要行解並重,頓漸一如」。讓我們以平常心來對待一切,多尊重别人,隨喜隨缘,包容一切,轉煩惱為菩提。

    2.李袖芳:
    有謂修行人「我執易破、法執難除」,唯有學習用平等、包容、慈悲、寬廣的心對待周遭的人、事、物,在一次又一次的境界來臨時,不斷練習自我覺察,久而久之,必能抖落一身的執縛,感受輕安自在的法喜,卻也能不執著於法喜。

    3.洪美沙:
    每個人心性根機利鈍各不同,隨緣安住,生活即禪,在生活中解行並重,識自本心,自我肯定,當能見性成佛。感謝共學與李老師的畫龍點睛,很受教。

    4.周圍輝:
    佛法本來沒有頓漸之別,只是眾生的根機有鈍有利,所以說「人有南北,法本一宗;人有利鈍,法無頓漸。」不論何種方式修行能悟道最重要,各人有各人的根機,無須強加個人想法在別人身上。這樣的觀念是可以運用在生活中,容納不同的意見,找到相同處,這才是尊重與包容。

    十一、下次線上讀書會:
    1.日期;2021年12月02日(星期四),上午 09:30-11:30
    2.進度;《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問題講解(三)~ (五)討論。
    3.帶領人/記錄: 問題講解(三)---周實寬
    問題講解(四)---李袖芳
    問題講解(五)---洪美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Story Teller
    Loves sharing stories.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post at least 30 different story posts.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含苞讀書會紀錄】
    一、活動時間: 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 09:30-12:00
    二、活動地點:Zoom線上
    三、主題:討論《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
    經文 (周圍輝導讀)
    四、作 者:星雲大師
    五、帶領人:周圍輝
    六、記 錄:周圍輝
    七、總回饋:李虹慧
    八、參加人員:8位 (李虹慧、周實寬、賴碧華、李袖芳、鄭淑慎、車金枝、洪美沙、周圍輝)
    九、讀書會心得摘要:
    帶領人以提問方式,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及討論《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經文,對第八品先有整體的概念後,後續再進行十個問題的探討。
    1.談到南宗的禪與北宗的禪的不同,「南宗」主張「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的頓悟教說;「北宗」則重視「息妄修心」,強調「漸修漸悟」。
    2.南宗以六祖惠能大師為中心,北宗以神秀大師做代表。
    3.佛法本來沒有頓漸之別,只是眾生的根機有鈍有利,所以說「人有南北,法本一宗;人有利鈍,法無頓漸。」
    4.「南頓北漸」禪門紛爭,實為兩方徒眾「我執、法執」之爭,祖師間相互推崇尊重,屢派徒眾交流學習,同樣認為悟道之理相同。
    5.星雲大師說,祖師們並沒有紛爭,而是門徒們所謂「滿瓶不動半瓶搖」。因此,希望今後佛教的門徒們,要體諒師門的苦心,大家要相容相忍,共同為法為教爭光。

    十、成員心得分享:
    1.李虹慧:
    (1)〈頓漸品〉是六祖惠能大師為神秀門人志誠開示「南能北秀」二人所教示戒定慧的差異。最主要在說「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2)六祖針對志徹執着佛性為有常,所以說無常,要志徹從另一角度思考,若佛性有常,則衆生早已成佛。但怎麽歷久而無一人發菩提心而成佛呢?正因佛性無常,故人人有轉識成智成佛的可能。
    ⑶神會初禮六祖時,曾被六祖呵斥,是個知解宗徒,後知悔且精進,護師衛教,保國衛民,使曹溪頓悟法門,及《六祖壇經》長久被人傳誦,討論,功不可没。
    (4)今憶吾師曾教示說:「聽明白後,要融合於心,那是理解;見到什麽,要體會實踐,那是修行。修行的深淺,不可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出自《星雲襌話-圓融之道》。

    2.李袖芳:
    神會禪師少年出家,初參學六祖時,即展現過人機智更能慚愧認錯、百拜頂禮領教,進而一師一道隨侍,乃至終身弘揚禪曹溪頓教法門,其行儀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3.周圍輝:
    (1)由祖師們求法應答過程,知道禪法在簡單、直接中去領悟,真誠面對自己,有所執取,亦有所反思改正,正是我們生活中學習的榜樣。
    (2)頓漸是修行中,領悟佛法的遲速,源於行者根機之利鈍,對於修行而言是相輔相成的。

    十一下次線上讀書會:
    1.日期;2021年11月18日(星期四),上午 09:30-11:30
    2.進度;《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問題講解(一)~ (二)討論。
    3.帶領人/記錄:問題講解(一)---賴碧華、問題講解(二)---周圍輝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含苞讀書會紀錄】r
    一、活動時間:2021年10月07日(星期四),上午 09:30-11:30
    二、活動地點:Zoom線上
    三、主題:討論《六祖壇經講話3》〈第七品 機緣品〉
    (9)神會禪師在六祖大師處得法的因緣如何?對於六祖大師有什麼貢獻?
    (李袖芳導讀)
    (10)六祖大師賜衣給方辯禪師,以及對臥輪禪師的偈語提出評議,這兩件
    事情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周實寬導讀)
    四、作 者:星雲大師
    五、帶領人:李袖芳、周實寬
    六、記 錄:周圍輝
    七、總回饋:李虹慧
    八、參加人員:10位 (李虹慧、周實寬、賴碧華、李袖芳、鄭淑慎、
    鄭陳敦玲、車金枝、洪美沙、張芝湘、周圍輝)
    九、讀書會心得摘要:
    帶領人以提問方式,帶領大家一起閱讀及討論〈問題講解(九)〉及〈問題講解(十)〉。
    (9)神會禪師在六祖大師處得法的因緣如何?對於六祖大師有什麼貢獻?
    (李袖芳導讀)
    1.佛教重視傳燈,任何偉大的宗師,其法脈的流傳,端賴後世弟子燈燈相傳,發揚光大。
    2.神會禪師定迦葉尊者為初祖,一直到達摩祖師為二十八祖。達摩祖師東渡中國,傳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再傳到六祖惠能,禪宗的正統,六祖為惠能大師,都是由神會禪師確定下來的。

    (10)六祖大師賜衣給方辯禪師,以及對臥輪禪師的偈語提出評議,這兩件
    事情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周實寬導讀)
    1.禪師們悟道以後,傳衣缽,主要的就是那麼一點頭,就是那麼一個印心的方便。
    2.方辯禪師照六祖大師樣子塑像,堪稱藝術精品。六祖大師說:「你只解塑性,不解佛性。」因此,六祖大師就為方辯禪師摩頂,並且說道:「永遠作為人天的福田。」六祖大師也用這樣的話,對塑像說:「永為人天福田。」同時用法衣來酬謝方辯。
    3.弘忍大師說:「我有正法眼藏,傳授給你。」又說:「昔者達摩大師初來此土,人皆不信,所以他說:『我們從佛陀那裡代代相傳,這袈裟表示一種信仰。』『代代相傳,法法印心』,衣缽本身是無情無意,但是藉衣缽的表徵,我們要自己自悟自解。」這就是傳授衣缽的意思。

    十、成員心得分享:
    (1)李虹慧:
    1.六祖向大衆宜說:「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諸人還識得否?」神會在大衆中,即刻回說:「這個我知道,是諸佛的本源,是神會的佛性。」六祖聽後,呵斥他:「跟你說過,無名無字,你偏要喚作本源與佛性,你就是將來有出息,也是知解宗徒,也只是知識份子。
    神會在六祖座下,受到這樣嚴厲的開示,磨練。因此,後來神會成為一代宗師,把南宗頓教發提光大,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2.這讓我想到慈容法師要調到西來寺當住持及擔任世界總會秘書長。2月初要禪淨共修法會,由大師親自主持籌備會,何其有幸,我被指定與各道場法師們一起開會。會中我舉手發問說:「大師,每年大型活動均由容法師籌劃、執行。現在調走了,怎辦?」大師指著我說:「你錯了,惠法師也常辦大型活動。」
    3.當時我合掌坐下,我自省有分別心(因長期跟隨協助容法師協助執行,內省、懺悔慣性、習性,眼光不够大〉。
    4.會議继續,到討論用何種飲料時,我又舉手,大師允許即站起來提議用「大悲咒水」。大師回說:「很好,就用大悲咒水。」這是我在衆多分別院住持,當家參與中,領悟到大師「平等」教導弟子的方法,由衷禮敬之。

    (2)賴碧華:
    1.在今日讀書會中,深深感受到祖師大德們都懷有悲憫感恩心。
    2.如星雲大師的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神會禪師為報答六祖大師,也發願弘揚南宗的頓教法門。
    3.佛門的五堂功課,各項行持都是禪,我們生活中的行住坐臥也都是禪。

    (3)周圍輝
    1.弘揚人間佛教,興隆佛教,就是最好的報師恩、報佛恩。
    2.所謂衣缽相傳,就是以心印心。衣缽本身是無情無意,但是藉衣缽的表徵,我們要自己自悟自解。」這就是傳授衣缽的意思。
    3.只要我們心不在萬物上計較,萬物圍繞我們,也不必怕呀!
    4.真心不可以比,有了比較、分別,就不是那麼一個真實的東西。
    5.禪是超越對待的。迷悟之間不是禪,迷悟之外才有禪。

    十一下次線上讀書會:
    1.日期: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上午 09:30-11:30
    2.進度:《六祖壇經講話3》〈第八品 頓漸品〉經文討論。
    3.帶領人/記錄:〈第八品 頓漸品〉經文 (周圍輝導讀)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