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2025年6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6月25日(三)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江博𣌀、王啓仲、王碧連、林郁婷(共7人)
    主題:快樂那裡來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分享內容
    問一、分享一下,快樂那裡來?
    1、美珠:不求回報的付出,心中就感覺到歡喜快樂。
    2、金頂:勤勞的付出
    問二、那些事造成不快樂呢?
    1、志成:遇到事無法解決,多少就會生氣不快樂。自己實踐做到了,才能體會到服務他人才快樂。
    2、美珠:負面情緒、壓力大、問題尚未解決
    3、博𣌀:A做事不順利,不能克服問題B身體狀況有疾病時的不快樂C天氣氣候變化D欲望太多
    4、金頂:其實我們的不快樂在於我們的念頭轉換
    問三、快樂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別人呢?
    1、美珠:90%的原因是由自己的心造成的。所作所為都是自己。
    2、金頂:每天日行一善,就會快樂
    3、博𣌀:不好的境界要多練習轉念的需要。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Reposted from 岡山-蓮心讀書會

    IMG_6699

    2024年9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9月27日(五)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王碧連、林郁婷(共8人)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分享內容 1、大家為10/5會員大會要在車上分享讀書會的心得,進行演練分享。由會長做主持人,各成員依照所閱讀的《成就的秘訣:金剛經》進行個人的導讀及分享個人的心得與體證。由帶領人給予提問及回饋說明。 2、圓芳師姐分享「我在那裡」的段落,分享到忍的意義及三種不同的次第。其中說到父子之間的騎馬為例,只要心甘情願的付出,就不會被欺負。我們面臨困境時,要懂得轉念,才能堪忍任何狀況。 3、金頂師兄分享「發心當下無限可能」的篇章,說到日前看到建設佛館的視頻,談及大師83歲建設佛館的心願,即使身體老化,卻因發願而完成佛館建設,可見發心當下造就無限的可能。 4、美珠督導分享「沒有不能度化的人;沒有不能完成的事」的段落,提及大師「無我度生」及「依法度生」的弘法令人感動。 5、美月師姐分享「金剛斷除一切煩惱」,分享做事要專心,不求回報的付出。 乙、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3、地點:line會議室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年9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9月27日(五)
    時間∶20:00-21:0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王碧連、林郁婷(共8人)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分享內容
    1、大家為10/5會員大會要在車上分享讀書會的心得,進行演練分享。由會長做主持人,各成員依照所閱讀的《成就的秘訣:金剛經》進行個人的導讀及分享個人的心得與體證。由帶領人給予提問及回饋說明。
    2、圓芳師姐分享「我在那裡」的段落,分享到忍的意義及三種不同的次第。其中說到父子之間的騎馬為例,只要心甘情願的付出,就不會被欺負。我們面臨困境時,要懂得轉念,才能堪忍任何狀況。
    3、金頂師兄分享「發心當下無限可能」的篇章,說到日前看到建設佛館的視頻,談及大師83歲建設佛館的心願,即使身體老化,卻因發願而完成佛館建設,可見發心當下造就無限的可能。
    4、美珠督導分享「沒有不能度化的人;沒有不能完成的事」的段落,提及大師「無我度生」及「依法度生」的弘法令人感動。
    5、美月師姐分享「金剛斷除一切煩惱」,分享做事要專心,不求回報的付出。

    乙、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3、地點:line會議室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2024年6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2024年6月27日(四)晚上20:00-21:10於Line 會議室舉行蓮心讀書會共7人一同探討《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三章斷除一切煩惱。從提問中說明大家在念佛中仍有妄想,待思維後如何對治,以專注和靜心在佛號中,以般若智慧斷除煩惱,最後引發大家思考,才了解妄想是虛假的,何必執取。

    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3、地點:line會議室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2024年5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4年5月29日(三)
    時間∶20:00-21:1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慧笙法師、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王碧連、林郁婷(共9人)
    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分享內容
    問一、什麼是般若?
    1、志成:是像自己的內心探求、開發,超越一切知識和智慧。要了解般若,才能超越一切。
    2、金頂:我們本來就具有金剛般若之寶,能夠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金剛就是我們的般若自信、般若禪心。諸佛時時度化我們心內的衆生,般若的妙用,能令眾生時時成就自信諸佛,般若就是每個人本具的無限潛能。
    3、美珠:般若就是金剛,金剛就是般若。一種證悟,可以由自己去體悟或是心得智慧。
    4、美月:我覺得般若很複雜。般若是三世諸佛之母,直指本心,穿透文字障、知識障、無明障等種種世間煩惱憂苦,直接通達諸佛的大智慧,並於現世實用。
    5、圓芳:聰明與般若不一樣,沒有般若智慧,就很容易有錯誤的判斷。就像金剛經開卷即言:佛陀以日常的穿衣吃飯,顯示般若的妙趣,令眾生都能在生活的行、住、坐、臥當中,體會、實踐般若,般若就在生活當中。

    問二、為何般若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
    1、志成:般若就是智慧。判斷如何去做,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完成事情。
    2、金頂:有般若就沒有煩惱。可以將事情順利完成,在生活當中能夠以與經典和生活結合應用在生活中。
    3、志成:生活處處般若,如同放光般,自己內心本具的般若,過放光的般若生活。般若是光,光是沒有污染、清淨自在的。
    4、美珠:成就生命的秘訣不是別人給的,般若是我們自己內心本具的,是我們成就的願力,和實踐的執行力。
    5、美月:有點難。般若在行住坐臥中,只要專心去做,就會產生般若智慧。
    6、圓芳:大家有聽過火燒功德林,就像文章中提到的婢女與羊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過縱火的人,通常嗔心很大,造成傷亡。若是有了般若的智慧,就不會去做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問三、生活中有應用過般的智慧嗎?
    1、志成:這次的佛學講座原本很擔心結緣品的部分,結果就以贊助的方式得到了贊助款而解決。雖然別人都跟我提及如何去做,但我也一一去做。其中開宣傳車,自己親自當司機一起宣傳。另外提早到附近的宮廟與寺院去參加浴佛法會的因緣,之後再過去邀請對方而前來參加這次的佛學講座。
    2、金頂:人在生活受困的時候,若有多與人結緣,有了人緣才能融入在一起,才能將事情順利完成,所以要先做好自己再增加善的因緣。
    3、美珠:過去招募功德的時候,常常現場跟人家說,但是現在有了手機的方便會直接用Line邀請大家來做功德。
    4、美月:自己有時候很容易生氣,學會忍下來,才不會講不好聽的話,所以會修正自己,一但嗔心起的時候會提醒自己盡量不要生氣。
    5、圓芳:閱讀研討會的時候,提到的參話頭。就是讓我們重新再思考。或許每個人的方法不同,若是對方說我的方法不好時,會思考別人的能力是否比自己好,所以不需要去爭辯。
    6、慧笙法師:般若處處在生活當中,只要我們常常以三好四給作為我們第一個念頭去實踐,就是實踐般若。這次薦善堂的佛學講座原本也是擔心處理不好,但隨順因緣,遇到問題困難的時候,去面對、去解決,自然而然就會完成。

    問四、如何開發自我的般若智慧?
    1、志成:經過這次薦善堂的佛學講座之後,認識了很多人。因為宣傳的機會讓我學習很多及成長不少。就如當家所說的走出去,真的體會到走出去的重要。就像與薦善堂的主委原本不怎麼互動,但這次的活動感受到他們的積極努力,全力配合的幫忙,才得以完成活動。真的要不斷地學習與成長,才會開發自我的智慧。
    2、金頂:佛陀不是向外革別人的命,而是向內革自己的命,我一直願意學習佛陀向內革命的精神,改變自己的觀念、滅除習氣,不斷更新。
    3、美珠:多跟別人結緣,自然而然就會有人幫助。
    4、圓芳:人要做海綿,不停學習吸收;不要做塑膠袋,滴水不透。多參與活動講座。當義工可以跟別人結緣。自己知道的知識或者活動都會跟別人分享。
    5、碧連:找人多參加活動給人因緣。
    6、慧笙法師:要讓自己有般若,先要去除「我」,再到「無我」,之後再到「大我」,因為小我有貪嗔癡,就會有煩惱,就不容易產生般若智慧,唯有發心發願就可以突破,往大我的菩提心提升,才能真正有般若智慧。

    乙、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成就的祕訣:金剛經
    3、地點:line會議室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年3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3年3月26日(二)
    時間∶20:00-21:1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召集人:王志成會長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甘淑芳(圓芳)、黃美月、王碧連、王啓仲、林郁婷(共8人)
    主題:佛說妙慧童女經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一、熱身-分享韓國參訪心得
    1、志成:很難得可以跟當家法師一起去,若是沒有法師,可能也很難有機會參訪韓國寺院。
    2、金頂:去韓國參訪機會很難得,真的很值得。

    二、讀書會內容
    主題:幸福第六道-樣成為受歡迎、沒有怨敵的人?
    圓芳:結交朋友深入後有了共同點,會以直心結交善友。看到他人有能力或是成就很好都會給予讚嘆,不生嫉妒之心。謝謝志成會長那天禪淨共修,因腳不舒服給予的協助拿包包,使得行動上輕鬆很多。

    問:文章中提到的四點,最容易做到的是那一點?還有那一點覺得自己不足的?
    1、志成:跟人結善緣且誠心誠意交朋友比較容易做到,就像我有一位好友,時常找他泡茶聊聊,而且常給予我在會務上的建議。所以誠心待別人,別人也會誠心待我。
    2、美珠:直心結交善友比較容易,朋友之間相互對待,不要以貌取人,只要真心誠意都可以結交朋友的,即使不生嫉妒也是可以交到朋友。
    3、金頂:樂於分享他人的成就
    4、美月:容易結交朋友,只要沒有利害關係也可以成為知心朋友。嫉妒還是存在。有了嫉妒就不容易讚嘆他人。

    問:韓國領隊,大家認為那一點最強?
    1、志成:時常讚嘆別人,看到別人的優點,所以讚歎別人。

    主題:幸福第七道-怎樣才能講話使人信任、歡喜接受?

    問:什麼方法可以改變我執和習慣呢?
    1、美月:多聽法師們開示。
    帶領人:宗教的熏習就會改變我們的習慣。

    問:為何我們講話,別人不聽,有這樣的經歷嗎?
    1、志成:在公司中職務不高,以及信任度不夠,所說的話多少都會打折扣的現象
    2、圓芳:別人不信任我們的能力,無法讓人信服。
    3、美月:有時候需要時間來證明能力是否做好言行一致。

    問:在社會上工作中,是否有朋友或是同事會給予您改正缺點的提醒呢?
    1、志成:好朋友的建議都是為我們好。就像我朋友就建議要持續助念的結緣,不論對往生者或家人都是有所幫助的。有時候做事,別人會指指點點,但是當靜下來不去理會的話,就不會產生煩惱。看到大師的書這麼好真的感覺大師很偉大,當別人問大師生活遇到的問題,大師都可以應對如流的回答,真的很智慧。
    2、美珠:說話太直,有時候得罪他人,所以現在學會三思而後行的回應。

    問:修行有遇過什麼樣的障礙嗎?
    1、圓芳:沒有那麼的精進。就像沒看經典或參加法會結緣。
    2、美月:初發心容易,恆常心難持。有時候想太多,反而卻做不到。

    三、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成功的秘訣-金剛經
    3、地點:line會議室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年11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3年11月29日(三)
    時間∶20:00-21:1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李美慧、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王碧連、林郁婷(共9人)
    主題:佛說妙慧童女經p84-113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幸福第二道-怎樣能得到富貴圓滿的人生?

    問:努力工作與福報大小有關係嗎?
    美月:當然有關係,沒有努力那來錢財呢?一般人除了有上一代的遺產之外,都要努力工作,才能有善財。

    問:會不會因努力而瞎忙一場呢?
    美月:就像開店,剛開始起步時,多少會虧錢,雖然不見得有成果,但是努力久了,必定會有收穫。

    問:文章中提及要富貴從布施來,是否布施就能夠得到富貴?
    美月:有捨才有得,要先布施,無形中才有回報。

    問:要以那些布施的心態來布施?
    美珠:不求回報、喜悅、沒有輕慢的心,布施出去是沒有分別心,接受者也被受尊重。

    問:您曾有接受布施過嗎?
    美珠:接受別人的善言和法布施,就像我行動不方便時,他人給予我的協助。

    問:不求回報的布施是否有需要宣傳的必要呢?
    金頂:有需要,讓大家都知道而一直起參與,有拋磚引玉的號召。

    問: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請問這三點最不容易做到的是?
    圓芳:無畏施比較不容易做到,因為自己做不到,有點難。

    問:要如何學習或是具備什麼條件才能做到無畏施呢?
    1、圓芳:因為未曾做過所以畏懼,唯有不斷學習,才有信心。將心安住慢慢做,加上有善知識的鼓勵就有信心而做到。像是打蟑螂,有些人會害怕,但是用慈悲的心去驅趕就不怕了。
    2、美慧:無畏施不容易做到,因為需要勇氣的力量,才讓人不害怕。

    問:有給人或是被人給過多無畏施嗎?
    美慧:就像公司有新人來時,用溫和的態度介紹公司,讓對方不會感到害怕陌生。

    乙、幸福第三道-怎樣能使親友相處和睦、家庭美滿?

    問:為何修學佛法可以讓親友和睦相處及家庭幸福呢?
    金頂:很重要的。人在世間上不可能獨自存在,尤其眷屬是和我們共同成長、彼此照顧的至親,所以我們要慈愛眷屬,以愛來維繫關係,以愛來制定次序。家庭裡,老中青幼等分子,彼此之間相敬相愛,人人盡其在我,則家庭必然和樂美滿。

    問:那家庭和樂是否就不用學佛了呢?
    金頂:反而更積極的學習行佛,實踐佛學的真善美。

    問:過去生活很苦,就想去學佛,現代人生活富裕,就不想學佛,請問是基於什麼動機學佛呢?
    金頂:要看個人的興趣學,有寄託在信仰上。

    問:大師在文章中提到要如何做到1. 不搬弄是非、2. 幫助別人得到正確的見解、3. 護持正信佛法及4.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等四點呢?
    美珠:大部分的人都容易有搬弄是非的習慣,所以講話要小心,𧫴言慎行。

    問:如何面對是非呢?
    1、美月:清者自清,不需要解釋,由時間證明,說明一切。當做修行,問心無愧。每件人事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好。
    2、美珠:是非止於智者,不傳是非。

    問:為什麼幫助別人得到正確的見解跟家庭和睦有關係呢?
    1、圓芳:一個人沒有正見往往造成誤會,就像親戚有時因事而誤解,造成雙方疏離,若是有正見明瞭問題,引導對方往正向的理解,才能冰釋如初。
    2、志成:親戚像結了冤親債主似的。因財產爭奪而造成惡緣。下一代又因上一代的紛爭,造成誤解更深,使得關係更不好。所以要有正見,才能化解一切紛爭。

    問:為何要護持正信佛法?
    美慧:往往因迷信而造成家庭紛爭。

    問:為何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可使家庭和順?
    1、美珠:發菩提心就是在行佛,也才有力量。
    2、美月:禮佛拜佛可以自覺效法佛陀發菩提心,用慈悲心對家人和家庭,學習不生氣,用感恩心面對,用善美柔和之心說話表達,這樣大家就可以和睦相處。

    問:請問來世要往生淨土還是回到人間呢?
    美慧:回到人間,要做菩薩行者,再回人間好好修。

    丙、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佛說妙慧童女經p114-163
    3、地點:line會議室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3年9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3年9月27日(三)
    時間∶19:30-21:3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詹敏秀、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李美慧、王碧連、林郁婷(共9人)
    主題: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甲、分享內容
    由大家所分配的篇章,對文章中印象深刻的部分做分享。
    一、志成:p7~52
    1.佛教是具有「人間性」的佛教,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佛教。
    2. 師父說他的密行就是「待人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3. 師父強調的始終是「發菩提心」,「為了佛教」的信念支撐他為每一個眾生種下得度的因緣。
    4. 大師在五大洲建立道場,讓大眾身心修行有依靠,要人人記住「我是佛」,不忘初心,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成就佛道。所以我們都要一起努力成就師父「平安幸福照五洲」的願心。
    5. 大師強調「我在衆中」,要應對這些衝突,務必要深入到大衆中,接觸大眾、了解大眾的苦惱,才能懂得並保有菩提心。
    6. 以佛法為依歸,以人間佛教、師父的精神為依靠,更要記著師父告訴我們的「做自己的貴人」,精進不輟。
    7. 師父一生閱歷太多的奇人妙事,一個人能在有限的數十寒暑,活出如此飽滿、睿智、欣怡、多彩生命,本身就是讓人驚歎的奇人妙事,實在無法以二三言語來管窺、概括。
    8. 師父心思細膩,待人慈和。
    9. 佛陀在印度創建了佛教,阿育王派他的王子把佛教傳播到斯里蘭卡,師父則把佛教推廣到五大洲,讓有陽光處就有佛光,有流水地就有法水,人間有佛法,推動佛教人間化、現代化、制度化、國際化,為佛教寫歷史,師父自己也在歷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定位。
    10. 慈悲不是講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11.或許因為這個出生的因緣,佛菩薩給予的考驗也似乎特別地多,希望我能在苦難中,體悟眾生的需要,進而幫助大家脫離苦海。
    12. 可以說,今日佛光山能夠「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迎」,佛陀紀念館能夠受到成千上萬的人的支持,宏偉壯觀的藏經樓能夠在大眾期待之下完成,這些都是在大師悲智雙運、永不放棄、鍥而不舍的精神之下所帶領出來的。
    13. 閱讀師父著作《星雲大師講演集》寫到以人為本、以眾為我的修行,尤其四給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方便的理念,讓我明白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的重要,這影響了我日後的出家路。聽師父開示「服務奉獻也可以開智慧,增長自己的福德因緣。」
    14. 不管到任何地方服務,我皆秉持以結緣,把握當下,給人一點因緣的信念。我喜歡從無到有,讓我有發心的力量,並且增加功力。師父總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多麼大的胸襟!因此我告訴自己,我不能辜負常住的用心,我待人要熱忱、誠懇、耐煩。
    15. 師父的老二哲學,以退為進的人生,對我很受用。我只怕今生失業,不能擔當任何工作;不怕承擔,發願服務大眾;常住第一、自己第二;寧可做死,都不想病死: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二、美珠:p53~98
    1. 師父教導菲律賓弘法的方向:
    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藝術體育弘揚佛法
    師父說菲律賓的孩子,尤其是窮苦人家的小孩需要教育,也需要有展現才華的舞台,師父希望宿霧能有藝術學院;為了嘉惠更多菲律賓孩子,翻轉更多人的生命,師父也希望在菲律賓蓋起大學。
    2.三十餘年過去,在師父的期許、鼓勵下,人間佛教在菲律賓已蔚然有成,各項弘法利生的工作正在菲律各島開展。始終真心秉持「我能為你做什麼?」的師父,一直全力支持著菲律賓的弘法事。師父的心和眼,永遠俯視著每一個眾生,永遠為這個世界付出奉。師父總是在給,不斷地給⋯⋯
    3. 心量要大,把黑暗、醜陋都包容下來,你就能擁有一個完美的世界了。
    4. 有時候我會與人分享,我有一位「三合一」的師父:是善知學生根器的老師,是希望子女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父親,同時也是我心目中再來的佛陀。走在自利利他的弘法路上,師父的教誨是永遠的明燈,哪怕只是一句話,也會有萬鈞之力為我們撐起一片天。
    5.師父為進一步教導我,要我當他的侍者,幫他謄寫文稿。以前沒有電腦打字,師父習慣手寫文稿在佛學院的筆記本上,之後我再謄寫稿紙上。但我程度不好,很多字都看不懂,也會寫錯別字,師父總是耐著性子一字一字幫我講解。
    6. 「疼痛是一時的,人生是久長的,你要勇敢堅強,不要被病痛打,我會為你加油!」
    7. 師父主張佛教要人我平等、男女平等、生佛平等、聖凡平等、理事平等,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還沒有覺悟的佛,兩者是平等。
    8. 所有一切眾生,四生有都是平等,不但人與人平等,凡是有生命的;都應該相互尊重,相互平等。所有的差別都可以統一,所有的複雜都可以和諧,因為世間一切萬有,都是因緣所生法,是我們妄自分別、認識,就有很多不平等的現象了。
    9. 師父說:「你看不起自己,看不起女性。「你已經出家現大丈夫相了,不要自我貶低。」「男女外相上有差別,在人格尊嚴上是一樣的。」「你要自我承擔,自我肯定,做個頂天立地的出家人。」

    三、金頂:99~148
    1. 師父說「做中學」,在工作中可以有許多學習的機會。而機會也總留給準備好的人。
    2. 在工作中,慢慢體會觀察別人的需要,行堂知客如何在不打擾他人談話下,將茶水點心順利地送到每個人手邊。在大師身邊,處處都是「心」的學習。大師以「人」為尊,讓來山的人得到安心與被尊重的感覺,所以大家都喜歡親近他。
    3. 猶記得師父講的幾句話「先給,讓人接受。」「讓人歡喜佛光山的到來。」
    4. 法水寺終於在二〇二一、二0二二獲得日本旅遊新聞社的推薦,入選日本百大觀光景點。從被反對到給人接受,用的就是大師的一字訣「給」,給人歡喜、給人方便,成就今天法水寺在日本站穩了腳步。師父這麼多的法身舍利,好好地運用實踐,必然能有願必成。我的師父随時随機地教育著徒眾們,不嫌棄我們的愚笨,希望將鐵化成鋼,都能發心弘法,庇護眾生。再次想對師父說:謝謝師父!我們會以師志為己志的。
    5. 一生精進不懈、永不休息的師父,最後仍不願意讓身體躺下。(如果他的腿能站立,或許他更希望立化?)還有,一般的助念念佛,都是「南無阿彌陀佛」,祈能往生極世界。但是,我們的師不到西方。他以人間佛陀為榜樣,他要生生世世來人間做和尚,繼續弘法利生。師父的慈悲與智慧,眾人皆知。他的悲智,是周遍圓滿的悲智;是真心誠心、無私無我,念念為他人、為社會、為全世界,求幸福、謀和平的慈悲與智慧。
    6. 這些事讓我深深體會和感動師父的「不捨一人」!當我因眼睛不良而放棄一向熱愛的編輯、寫作,師父卻不願放棄我。他知道,唯有在書海裡,我才能盡情暢游,才能活出生命的價值。
    7. 望之,師父是偉岸莊嚴、令人肅然起敬的一代宗師;即之,師父如大海,可以涵容愚智、貧富、淨穢等一切眾生,是磁鐵,以無限的慈悲智慧,牢牢吸住每個人的心。
    8.常常師父說的、做的,看經典時,會發現原來佛陀就是如是說,就是如是做。是師父本自具足佛德?還是師父從經典、從他寫的《釋迦牟尼佛傳》而學得的?兩者都有吧。
    9. 就在這樣的因緣,我被調到馬來西亞。師父常說「給人信心」,他真的很會給人信心。身為馬來西亞的鄉下孩子,若非有師父的調教,怎能想像有這種成就?一生中能到達如此境界,可說都是師父賜予的。師父真的翻轉了我們的生命。
    10. 我花了十年才想明白師父的意思。師父說《大乘起信論》,其實是在教訓我:你怎麼不發心呢?你應該要發菩提心啊!你應該做一個菩薩,要能夠包容、慈悲啊!怎麼只看到別人的問題呢?那你對他們包容了嗎?對他們慈悲了嗎?你有發心、要去改善別人的問題,甚至協助別人嗎?我感到非常慚愧。那麼久以後才明白,原來師父要告訴我的是:「你要發菩提心啊!」儘管花了十年才想明白,也因此印象非常深刻,在往後的弘法生涯中,一直不敢或忘師父這句話。當我們看到別人的問題時,應該反省自己的發心足夠嗎?自己的慈悲具備嗎?如果問題還不能解決,那肯定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發心不夠、慈悲不夠。
    11. 師父常講「鴨子划水」。做事很忙,事情很多,處理事情,心不要急,要學會事情一件一件地做,不要著急。因為急,就會慌;慌了,很可能事情就會處理得不圓滿⋯⋯,師父隨時隨地注意我們,給我們機會教育,真是令人非常受用。
    12. 師父的《全集》裡面,影響我最多的就是《往事百語》。從中不僅看到師父的宗教情操,師父還用現代的白話文重新詮釋佛法,讓佛法變得可以落實、有一個著手之處。譬如有一篇〈敢,很重要〉,講到師父面對困難明知不可為,可他還是很勇敢地去為所當為。文章帶給我們的啟發,就是即使在弘法的路上面對困難,也被師父這句「敢,很重要」推動著,繼續走下去。
    13. 《往事百語》還有一篇〈檢查自己的心〉。檢查自己的心,是一種自我反省、自我檢討,當我們面對内心的貪嗔痴、在天人交戰時,有沒有辦法檢查自己的心?有沒有法反省自己?當自私自利充斥著内心,我們有沒有辦法檢查自己的心,讓自己能夠突破這個自私,然後學習菩薩的無我、發菩提心?
    14. 師父說過「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也是我們沙彌學園老師們的座右銘。師父的意思是: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只有不會教、不會啟發人的老師。因為學生都會聽話、都聽得懂,都是有善根的。應機施教,觀察不同的根機,施用不同的方式,有的人要厲一點,有的人要說教,有的人要給予機會,有的甚至要對他慈悲、包容他,讓他起慚愧心,他就會改變。因為《往事百語》的「檢查自己的心」,啟發了我們,知道該如何教學。
    14. 您深知假合的色身終有極限,面對生死總是自在淡然,說:「我早就準備好了,是他們(徒眾)沒準備好。」故您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讓弟子們學習面對。二0一三年在大覺堂集眾,由侍者讀誦〈真誠的告白〉全文。當眾弟子低聲啜泣拭淚,恭送您回寮時,皆淚眼婆娑、恭敬合掌,不斷訴說需要您的帶領指導,且發願弘揚人間佛教。空氣中瀰漫感氣息,您却在上車後,爽朗地開口:「放心啦,我還沒要走!佛光山的徒弟們,我故意要唸給他們聽刺激一下,才可提升道念,發心度衆。
    15. 您煞費苦心為世間留下的法身舍利《星雲大師全集》,讓弟子們知道,千古輪迴以弘揚傳燈的人,路途不會孤單,只要有心,隨意拾起一本恭讀,都能見聞您正在說法印心。若要問哪一本最好,只要能相應,就是最好的那本;若是您無心,可能翻遍三九五冊也一無所獲吧。

    四、美月:149~206
    1. 師父就如大山,讓我們依靠,出家前總讓我覺得師父如此崇高。出家之後,閱讀師父的著作、聽聞開示,甚至有因擔任侍者隨他四處弘法:一言一行,每每讓我感到師父的親和、慈悲與大智慧。
    2. 「你們有想過你們的目的嗎?你們有想過你們未來的方向嗎?」師父和緩地說道:「你們男眾,要懂得安住啊!你們啊!記住四點,安住發心、安住道念、安住學習、安住體諒。」
    3. 發心,是否所有事情便能迎刃而解?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發心是一個開端,如同有願,在願裡我們有了方向。發心,給我們一副尺規,如此一便能檢視自己的初心,檢視矛盾,尋找解方。
    4. 安住道念,即是自覺認真、工作精進的修持。
    5. 如果能夠將學習視為生活中的樂趣,我們的身心自然就會安住,自己也能夠在工作域去學習,去超越比自己更好的狀態,變成更好的自己。
    6. 在安住裡面去看到自己的習氣與煩惱,看見自己的不足,藉由諸多機會提升培自己,然後開發不同的興趣,增加自己的廣度,一如四弘誓願當中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佛法要學習,世間法也一定要涉獵,應用技能來學習,然後遍學一切,度一切眾。
    7. 體諒是一種寬容,是一種涵養,是一種氣度,更是一種真心。
    8. 身心安住是圓滿生命、擁有快樂的關鍵,將身心安住在「發心」「道念」、「學習」與「體諒」上,才能夠讓我們獲得身心真正的自在。
    9. 「出家戒律數百條,對我而言只有一條。」對於初出家的我心想:「哇!幾百條背不完的戒律,這條一定得記下來。」大師慈悲地說:「不忍眾生苦就是我一生的戒條。」

    五、敏秀:207~250
    1.數十年的弘法工作,有人問:如何保持精進不懈的力量?尤其當疫情肆虐之際,如何做到「不驚、不怖、不畏」?那是因為師父的教誨,忍無可忍,繼續忍。生法、法忍、無生法忍,無時無刻,都在我心中浮現。生命有限,沒有時間去煩惱,把握當下,做好該做的事。

    六、美慧:251~308
    1. 師父上人的「有佛法就有辦法!」就是我的萬靈丹,百試不爽。困難挑戰的日子練就自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勇氣、擔當,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日漸提升。這一切如師父所言:「心甘情願」,也都是「想當然爾!」
    2. 每逢聞法,總讓心中充滿無限的歡喜,長大後才了解,這就是「法喜」,這就是「法味」。回憶過往,有因能夠在師父門披剃,在佛門中為人服務,與藏經结緣,可說是我此生最有福報的因緣。
    3. 師交給予的價值觀、正確的觀念陪伴我度過在日本求學生活,成為面對困境時的救生圈:師父的法語、佛陀的智慧,早已灌注在我的血液中,在我的生命裡,讓我在正道上服務人群、精進學習,從此不再孤獨,因為我知道,師父一直與我在一起。
    4. 師父如百寶箱,有取之不盡的智慧,給人安心法門;師父如大海,包容所有的一切而沒有分別;師父如大地,承載了眾生在人間佛教的淨土中悠遊其中;師父如定心丸,遇煩惱困境時,把師父的法語用上,便能迎刃而解。
    5. 記得在美國,師父有一次外出弘法,上車前對著我們說:「你們不要看我現在有車子坐,這是走過多少路,今天才有車子可以坐。」師父教我,不要從「果」看,要從「因」修。不用嫉妒他人擁有的,先看看自己做了什麼。
    6. 在讀書的法海中,我自以為自己懂了,到了佛光會才深深體悟到,『看』時似悟,對境生迷」,重新學習做人、做事,更學會在活動服務中廣結善緣的重要。佛光會的歴練,讓我更深地體悟到立體的、活生生的「人間佛教」,而不只是文字。
    7. 見法即見佛,見法即見師。師父即使圓寂,種種的示現、化現,無不讓眾生起信,師父用一生向眾人宣示菩薩道是一條正確修行之路。我更要努力實踐人間佛教,與佛同行、與師同在。
    8. 我沒見過佛,天天拜佛、求佛,知道要學佛,這是年輕時的我。師父常常在皈依典禮時,要求台下皈依者要時時稱自己「我是佛」,但當時的我,還是找不到佛在哪裡?都知道在心中、在虛空,無所不在,但遲遲未找到心中那尊佛。
    9. 原來我的師父,永遠將眾生所需要的擺在第一位;原來我的師父,是用身教、言教在教育著我這個愚鈍的徒弟。原來,我的師父,真的是傳道、授業、解惑也。
    10. 這樣的師父,仰之如彌山之高,潤之如水之深。為父,是位最偉大的父親。「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師父雖然圓寂了,但是他無處不在。師父,我這次不拒絕您了,來世再繼續幫您蓋道場,走向人間凈的道場。
    11.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即便是流離失所的歲月,也是依循著過去留下的軌跡,繼續延續新的生命一直到我們「說好的」生命航行的軌道中,
    遇見。
    12. 一直到遇到佛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心想,若能活成這樣的境界,就是生命大美、大自由了。所以,佛教,就是你了。
    13. 道在日常生活中,我感謝師父,帶給大家一個正常的佛教,正如一位佛館的義工與我分享:「當義工就是參禪問道,在服務大眾時,觀照內心有沒有平等心、恭敬心、供養心,還是是非分別的心。」人間佛教,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最好的佛教。
    14. 「人生最大幸福事,半夜挑燈讀壇經。」有一回和師父討論「人間佛教生活寶典」的編纂,我請示師父:「一般人總以為每天要誦多少經、持多少咒才是修行,師父,您怎麼看這個現象?」他說:「我們不否定傳統的修持,但是最重要的是行經、行佛。」我何其幸,在師父的晚年,得以近距離常常親近師父,閱讀師父,一次又一次地啟發我對人間佛教的認識與深入的理解,對我而言,師父是一部行動的經典。
    15. 二〇一五年在他出版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提到:「慢慢懂得一點信仰後,我把這許多信仰的對象,不論什麼佛、什麼菩薩也好,我都把他回歸到佛陀,我信仰的是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七、圓芳:309~360
    1. 第一次出國做翻譯便得到師父授予的震撼教育,此行不僅永生難忘,也讓我看見了師父平等無私的精神。原來,能給人幸福與安樂的,就是最好的信仰。

    八、碧蓮:361~379
    1. 過去,在師父面前總像長不大的小孩,解決不了的問題,都想著問師父一切就搞定。師父捨報後,突然間意識到日後不可再有藉口,要更加勇敢,要更加有承擔力了。我知道,心中有人間佛教,繼續行人間佛教,讓人人得幸福安樂,是師父上人所樂見。只是我也不斷心懷慚愧地問自己,雖然發願做師父的分身,但自己真有資格及條件嗎?師心師志真的如實了知,如實踐行了嗎?大家都說師法身常在,自己有與師父的法相應,真能見到法身嗎?
    2. 當我從醫院回到常住向師交銷假時,我惶恐地問師父:「面對未來,弟子該怎麼辦?」師父慈悲地鼓勵我:「妙益,你要別人不把你當病人,自己要先不像個病人。」這句話如醍醐灌頂,讓我在人生暗夜中,見到曙光。從那天起,我告訴自己:「從今日起,要擦乾眼淚,不可再為自己的病掉下任何一滴淚。」師父再說:「妙益!病會對你有幫助的。」直至現在,雖然病痛仍日日夜夜跟隨著我,但因為師父這麼強而有力的話,我總是比別人早
    起,總比別人多做各種準備,以便在即使身體有不適時,仍能不耽誤常住工作,而且能夠隨眾弘法。
    3. 就如師父說的「我在眾中」,我能在眾中是多麼幸福,是多大的福報。後來我也如實體會師父所說:病會對我有幫助,深深覺得這是佛菩薩給我的禮物。因為,佛菩隆希望我能改掉傲慢、任性、虛浮、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氣;因為佛菩薩希望助我一臂之力,讓我成為更好的人;因為佛菩薩希望我成為一個真的能擔負如來家業的出家人。
    4. 師父的諄諄教誨:「做己貴人」「自己不要把自己當作病人」等,都一路陪伴著我,讓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考驗。只讀過一個月佛學院的我,問師父:「為什麼別人可讀四年佛學院,去佛光大學、南華大學讀碩士、博士,可是我好像都沒此因緣?」師父笑答:「我也沒讀過呀!我都在『做中學,我相信你也可以做中學。」此後我善思惟如何「做中學」,因為師父說我可以。
    5. 師父總是激發弟子學習的熱誠,以及給予充滿力量的鼓勵,常常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可以的情況下,因為師父的信任,而能勇敢突破自己。
    6. 記得有一次,師父對我說:「我今天心情很好,所以想送你一個最好的禮物。」我一聽大喜,禮物誰不喜歡?而且還是師父送的。師父接著說:「我樂意送你,可是要看你願不願意接受。」「師父送的,弟子當然歡喜接受。」「那好,我今天要直指你的缺點!」啊?最好的禮物是直指我的缺點?我愣了一下,但眼淚隨即掉了下來,師父是何等人也?他願意指出我應該改進之處,是身為弟子多大的榮幸!他說:「我就知道你會接受,會勇於認錯、改過,所以才願意告訴你。」這些對我是多大的肯定!至今永遠感念師父給予我「丟醜」的訓練,誠如他的教誨:敢於認錯,勇於改過,從錯誤中汲取教訓,成為進步的動力,才能讓自己愈來愈好。
    7.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對弟子而言,師父就是人間的佛陀!

    乙、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周知
    2、地點:Line會議室
    3、時間:20:00-21:30
    4、主題:十種幸福之道──佛說妙慧童女經& 勝鬘經十大受p1-83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雪梨-H2SQ建築師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2023年7月份阿蓮蓮心讀書會內容記錄
    日期∶2023年7月24日(一)
    時間∶20:00-21:10
    地點∶Line 會議室
    參加者∶ 王志成、林金頂、張美珠、詹敏秀、甘淑芳、黃美月、王啓仲、林郁婷(共8人)
    主題:人間與實踐p.274-379
    帶領人:王啓仲
    記錄∶ 林郁婷

    一、分享內容:
    問:為何以前人生是苦?為何大師要建設快樂的人生?

    1、金頂:佛教用樂觀喜悅的說理,增進幸福安樂。
    2、淑芳:過去生活不易,但現在豐衣足食了,所以現在有追求幸福快樂的能力。
    3、美珠:因為信奉大師的人間佛教,給人歡喜,就不覺得苦。
    4、志成:以前的生活經濟不佳,但現在生活品質提升了,有三好四給的理念,想通佛法義理,在參與活動時,心中都感到很歡喜。尤其加入佛光會,信念更堅信。還有閱讀人間福報,更了解大師的理念,跟著大師就是光明的道路。
    5、美月:我是覺得苦樂參半,常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順時,讓人不想改變;逆境時,會想到這句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而轉念。

    問:什麼是佛光山的宗風呢?
    1、美珠:給人歡喜。大師的「給」,給人幸福快樂。
    2、敏秀:大師的人間佛教對家庭而言,帶來幸福快樂。還有與時俱進的現代化建設與道場。法師們的威儀都比其他道場更為嚴𧫴。
    小結:善美愈多,惡念愈少。人間佛教的善美、淨化,都是修行的方式。

    問:為何弘揚佛法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1、美珠:佛教的善美、慈悲、助人等等的好,對國家社會帶來良好的影響。而且透過教育,讓人更理解佛教。只要戒定慧三學的修行,個人會做得更好。
    2、志成:雖然不善於講說弘揚人間佛教,但是在會議共修時,多多聯誼結緣。尤其是助念時,帶著會員前往慰問助念,讓喪家都因我們的助念而感動感謝。
    3、淑芳:遵從經典所言,而改變不良習性,增進柔軟心。只要我們慈悲護生,不造成社會的負擔,就是最好的人心走法。
    4、金頂:把佛法真現對外說給人了解,然後了解佛法真諦,才能感受佛法的好處。
    5、美月:終極目標是在人間創造「佛光淨土」。「佛光淨土」就是佛化世界,每個人都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明因識果,廣結善緣。所說所聽所做的都是善美的。
    6、敏秀:唯有在佛光會發心而做,有佛法就有辦法,在生活中有佛法就很自在,雖然不敢說開悟,但至少比他人看得開,放得下。

    問:我們有在弘揚人間佛教嗎?
    1、美珠:邀功德、做功德、抄經⋯
    2、志成:邀請參加禪淨共修、供僧道糧的做功德、金剛護壇等義工服務⋯
    3、淑芳:小利而行,隨喜盡份,知賓服務⋯
    4、美月:義工服務、邀請人員加入佛光會、勸募功德⋯
    小結:大家做的都可能只是一小部分,但整合起來卻是成就一件大事。就如大師所說「我在眾中」,一件事的成就圓滿都需要大家的「集體創作」。

    問:佛教的經濟觀念有何特殊想法?
    1、美珠:以智慧代替金錢,具有「因果」觀念,對錢的使用,要有慎篤的精神和常住觀念。
    2、淑芳:有權者不可管錢,管錢者沒有權很重要的準則,讓錢跟權分開管理。對於所有的淨財都回歸常住,利和同均,統一分配。再來,不和信徒共金錢往來,不可有借貸。修道人只憂道不憂貧,因為道比錢有用。金錢明明白白就好。
    3、美月: 金錢的來源很敏感,然而弘法有需要金錢的支持。有制度的規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問題。

    問: 請問大家對閱讀完這本書之後,有何心得呢?
    1、金頂: 讓我們更了解佛教所做的事業,大師創立佛光會和可以參考的會員守則,很不簡單。從大師開山到建設所有的道場,體會到大師為衆的精神。
    2、美珠:大師的精神,讓我們學習佛教的慈心悲願。談及會員的性格一文,教導我們如何做個好會員。說到修行,大師都替我們想得很周到,未來我們會愈走愈好的。
    3、志成:讚嘆大師的所提的「集體創作」,有大家同心協力,可以圓滿完成所有的任務。
    4、美月:把我們佛光會的精神照著大師所寫的次第去做,就是實踐人間佛教最好的方式。
    5、淑芳:了解自己不了解佛光會的部分,反而更了解佛光山和佛光會所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了解大師的思想,但願時時落實在生活中。
    6、敏秀:有大師帶著我們,相信會愈來愈好。若是遇到問題時,可以時常翻閱此書而解決問題。

    二、下次時間
    1、日期:由會長決定再公告
    2、主題: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
    3、地點:line會議室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