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美國-北卡-歡喜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8月17日(日)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大崗山雲起時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王淑端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蔡靜茹
    成員:慧笙法師、吳月明、蘇秀逸、趙劉素美、王翠娥、王淑端、蘇敏華、陳淑華、侯彩雲、許嘉蓁、吳林秀霞、蔡靜茹、羅秀春、
    葉懿萱共14位
    1.談談無畏布施的經驗
    秀霞分享:如果晚上法會結束時要將供果收放至五樓大寮,這時有一段路是摸黑前進就必須克服心中的恐懼前進讓自己沒有畏懼。
    淑華分享:向別人勸募各種布施功德金時,心中也是會害怕被拒絕,但依然鼓起勇氣開口勸募就是無畏布施的表現。
    淑端分享:在排供果的經驗是從不懂開始學習,不害怕失敗的經驗慢慢累積經 驗到現在能排好供果。
    彩雲分享:從剛接觸佛法來道場時的沒有經驗到現在能勇往直前接受各種挑戰也是種無畏布施。
    慧笙法師表示大家都能走出來進入道場就是種無畏布施。在大眾中能面對自己不好的習慣和恐懼,就像是諸佛菩薩給各位的考驗,要挑戰自己。師父提到自己在剛開始弘法時必須向大家開示,因為口才不好會緊張,講話太快導致大家聽不懂師父的開示,就告訴自己要對自己有信心會緊張就把緊張的]心態排除掉,透過不斷的練習,也就能放下心中的恐懼。
    2.法布施,為他人說法的法布施功德勝於財布施,因為能幫助一切眾生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成就佛道。
    慧笙法師說:必須具足因緣才能成就法布施,所以我們平常要發大心提起正念,自己先把不好的種子去除掉就能放下妄想執著,就如經中所說「無所住」,自性清靜的般若自性,是世間的七寶也無法換取而得,只有菩提清淨的心,才能夠向他人行法布施。
    結論:相信自己,人人皆能佈施,以身心佈施為一切眾生得度,練習從有相佈施到無相佈施,只要發大心就是行菩薩道,時刻讓自己身、口、意業清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7月14日(日)AM10:00~12:0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王淑端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王淑端
    成員: 慧笙法師、趙劉素美、蘇敏華、陳淑華、侯彩雲、許嘉蓁、吳林秀霞、
    羅秀春 王淑端 張儷馨 共10位
    1.財布施—是世間表法,對峙心中貪,結緣或許不是一時就顯出,但未來一定有機會呈現
    2.財色名食睡」,指的是五種容易引人墮落的慾念,分別是財欲、色欲、名欲、食欲和睡欲。 這五種慾望被認為是修行上的障礙,容
    易讓人沉迷於物質享受,迷失自我,最終導致輪迴,難以解脫。
    3.執著,是一種過分的在意、在乎和擔心,會讓我們像根緊繃的弦,不能放鬆,結果自己痛苦,周遭的人也跟著痛苦。 「擇善固執」則
    是朝著正確的信念,堅持自己的方向和願力,並且以意志力──毅力、恆心和決心來完成,這和執著是完全不同的。
    4.如何克服?
    1.觀察慾望和執著,每天找時間冥想和靜心,當你感受到渴望、執著或對某些事物過度依賴時,停下來觀察這種心理狀態。
    2. 放下對結果的執著 執著於特定結果會帶來壓力和焦慮。
    3. 培養感恩和滿足感 每天花點時間感恩你所擁有的事物和經歷。
    5. 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指的是,運用內在或外在的資源,給予他人心靈上的支持,讓他們遠 離恐懼,獲得心安。 具體來說,就是幫助他
    人消除恐懼,使其身心安穩,例如,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給予鼓勵和安慰,或者在他人感到害怕時,給予陪伴和保護。
    6. 最高的布施應該就是無畏施,佛陀在世的時候,末利夫人虔信三寶,奉守淨戒,深獲百姓的愛戴。有一天,波斯匿王因為細故要殺御
    廚,當時正在持守八關齋戒的末利王后聞訊,把自己穿戴得光鮮華麗,並請求大王一起飲酒作樂,指定由那位御廚親自料理。波斯匿
    王感到十分納悶,問他:「你平時滴酒不沾,而且今天又是你持八關齋戒的日子,為什麼身上配戴珍寶瓔珞,又要破齋犯戒,和我飲酒
    作樂呢?」末利夫人平靜的說:「我聽說這名御廚觸怒了大王,即將要被殺頭,如果今天不請他調理美膳,恐怕以後就沒有機會了。」
    於是大王赦免了這位御廚。末利夫人以真正的慈悲,不顧自己將因此破戒之名,不但救了御廚的性命,也及時救了波斯匿王的一念無
    明。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oints Achiever
    Earn points on the site.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gain 100 points on the site first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6月22日(日)AM10:00~12:0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蔡靜茹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蔡靜茹
    成員: 慧笙法師、吳月明、蘇秀逸、趙劉素美、孫秀燕、蘇敏華、陳淑華、侯彩雲、許嘉蓁、吳林秀霞、蔡靜茹、羅秀春 共12位
    本次討論主題主要圍繞在『平常心』,由導讀《成就的秘訣:金剛經》書中內容無相與有相所延伸。
    慧笙法師開示說所謂平常心就是平等恆常的心,也是佛心。所謂我們平常所念誦
    的佛經要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而不只是單獨的讀誦,像是歷代的祖師大德們
    就是用平常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行住坐臥皆是禪。平常心就是直心,直心就
    是禪心,禪心就是佛心。
    孫秀燕師姐分享:平常心就是我們心裏所想的就是我們的身體所做,凡事以平常
    心看待,所做的一切也變得簡單。
    秀霞師姐分享:平常心就是能勇敢的面對自己,對於自己所畏懼的要以平常心看
    待就會有信心。
    慧笙法師用心經的觀點來解釋平常心,平就是指不一不二,常是指不生不滅。能
    夠不比較不計較,保有一顆覺醒的心,不執著不妄想就能無掛礙故,無有恐
    怖。用密宗的觀點來解釋平常心,平指的是光明,常指的是智慧,要不落兩
    邊才能常顯智慧,要清淨平等才能智慧顯發。
    書中大師提到有三種妙觀可以培養我們如需空廓然的平等心:厭離觀、菩提觀和
    慈悲觀。
    菩提觀了知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能尊重一切眾生而行布施。在布施時能不貪求勝境、不吝惜所有、不分別怨親愛憎、不妄想未來果報。在口業上是最好行布施的方法,我們若能隨時隨地布施佛的四種語言給別人,自然能化解人和人之間的衝突或誤解。我們人生活在這娑婆世界中是最好修行的,因此我們平時有機會做義工時應該要用歡喜心,就如同我們和菩薩是一樣的。謂平時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5月22日(四)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羅秀春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羅秀春
    成員:羅秀春、蘇秀逸、張儷馨、吳林秀霞、吳玉枝6人
    1. 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世事無常,從身旁不斷消逝的人事物上一定多
    少能發現這樣的足跡,但卻總是看不透,甚至是不願意放下。這是為何?
    慧笙法師:世事都是短暫聚合的因緣,如讀書會、法會、聚餐…,生活上碰到的 因緣都無法長久,執著了煩惱產生,困擾自己罷了,但是凡夫往往看不破。
    2. 怎麼辦?
    秀春:當我產生煩惱時,我會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然後面對它,聽音樂、走路運動化解它,經過1天或幾天慢慢放下它。
    秀霞:吃好吃的食物,吃飽了心情好煩惱自然消失了
    儷馨:找頻率相同的人說說話,吐吐苦水。
    玉枝:自己慢慢消化。
    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的四句偈
    (1)如夢觀:世間法如夢,一切都會過去
    (2)如幻觀:有為法是幻化不真的
    (3)如泡觀:我們的感受、喜怒哀樂都如水泡一般,是一時的、短暫的
    (4)如影觀:人生種種遭遇,如影子一樣,是不真實的
    (5)如露觀:人生一點一滴的變化,如同朝露太陽出來了,露水很快消失。
    (4)如電觀:人的生命亦如電,一口氣不來,人的生命就沒有了
    慧笙法師總結:
    生命不僅僅是一段路程,而是一連串的體驗、情感和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經歷著各種各樣的挑戰、喜悅、悲傷和驚喜,而這一切都構成了我們獨特的人生旅程。然而,無論風景如何變化,我們都應該學會享受這段旅程本身。因為正是在旅程中,我們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諦,才能領悟到其中的智慧。無論如何,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一切困難,走出迷茫。我們用心感受每一個瞬間,讓我們在旅程中超越自己的極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活出精彩的人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4月20日(日)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羅秀春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蔡靜茹
    成員:羅秀春、陳淑華、吳月明、王淑端、蘇秀逸、蘇芸萱、張儷馨、蔡靜茹
    黃瓊萱 黃郁雯 趙劉素美 吳林秀霞 侯彩雲14人
    1.何謂布施?
    布施分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布施,又可分為有相布施和無相布施,如財布施就是一種有相的布施。何謂無畏施?慧笙法師解釋就是
    大師所說的三好和四給,讓大家都能輕易理解和實踐。
    張儷馨師姐分享,成就他人是一種布施。例如她在平常岡山講堂舉辦的活動中擔任攝影的工作,可以看到有些人在照相時懂得讓位成
    就他人。

    2.如何行布施?
    吳林秀霞師姐分享說陳淑華師姐就是一位行布施的人,因為她不管是財布施或者義工的工作總是默默的付出,就算別人沒看見也沒關
    係。
    慧笙法師提到百萬興學也是一個很好的布施例子,每人每月一百塊的布施能夠讓家境比較不好的學生有機會讀書,藉由教育翻轉人
    生。

    3. 布施有甚麼好處?
    佛經中記載布施有五種勝妙果報:富貴、好色(相貌端正)、長壽、安樂、生天。 布施不僅可以改變人的現世命運,使其獲得各種世
    間福報,如富貴、美貌、長壽和好名聲等,更能在來世帶來超越世俗的福報,如轉生天界。 因果報應不一定是一比一的回饋,《地藏
    本願經》中提到「捨一得萬報」,意思是付出一分,可以得到萬分的回報。

    4. 法師鼓勵大家: 我們應該從有相的布施進而變成無相的布施,進而發心成就菩提道,最後記得要回向。無相布施是三輪體空,應該
    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沒有求回報的想法,而是藉由布施的因緣回向發菩提心。無相布施具有無限的功德。
    今天參與讀書會的學員們,平時在道場排供果、當香燈、值櫃台服務,貢獻時間、體力精神以歡喜心為大眾服務,不求回報,無須別
    人看見讚嘆,總是默默行布施,這就是無相布施。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3月22日(六)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 羅秀春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 王淑端
    成員:羅秀春、陳淑華、吳月明、王淑端、蘇秀逸、蘇芸萱、吳玉枝、孫秀燕
    9人
    1.真空才能生妙有
    世俗常說「放空自己」「讓自己歸零」,佛法的「真空」不適對空氣發呆,消極放棄,而是「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真
    空不礙妙有,真空才能妙有。「空」就如「阿彌陀佛」,不受到時空和語境的限制也是為了傳達佛法所設的方便假名。

    淑華:怎樣才能做到「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法師:心在修行去了解,世俗的愛恨情仇,沒有不一因緣獨立存在的東西,有就是無,無就是有,執著了心裡苦,放不下往生時帶不
    走。遇境改變思維,轉移注意力,不產生強大情緒。

    秀燕: 我執與法執?
    執著一個方法不輕易改變,是我的東西緊抓著,容易產生痛苦。法是遍虛空無所不在,隨因緣變化無自性,執著了也起煩惱。

    法師:可持咒、念佛、送一些開智慧的般若系列的經文,如心經、金剛經、法華經等。平時多結緣修福報,病也是有因緣果,配合醫生吃
    藥,心情放輕鬆,不要總是想為什麼是我?

    2. 無住生心
    法師:了解緣起性空之後,比較不受外境影響,情緣與物質總有生滅,人生真正的富裕是內在、精神上的充實,這是無法用錢財購買的,
    也無法令別人替我們修行,需靠自己悟得佛法和般若空理,在生活的實踐中印證。堅實的金剛心,是般若空性,是菩提本心,發菩
    提心,實踐於現世人間,即應: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這是整部金剛經的要旨。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6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5年2月15日(六)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吳林秀霞
    輔導法師:慧笙法師
    紀錄:蔡靜茹
    成員:吳林秀霞、羅秀春、陳淑華、吳月明、王淑端、王淑櫻、趙劉素美8人
    1.今天以結合茶道的方式進行讀書會,大家以輕鬆聊天的方式邊喝茶邊講述對諸法皆空的理解及問題。慧笙法師說學佛人有時會在法相上執著,其實這就是執著外相,實際上,就如書中所說法無定法,法是不可取、不可說。
    2.秀霞師姐提問:但是這樣就會落入凡事皆空,是否我們什麼事情都不用做了呢?
    3.慧笙法師解釋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佛性,在日常的任何因緣都可以讓我們開悟,在修行中藉由善知識的指引,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和思考,就能大疑大悟、小疑小悟。書中提到觀世音菩薩以三十二種應化身,每一種都是為了救濟度生的方便說法。邊喝茶中聊到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的淨土,我們都想往生極樂世界,慧笙法師告訴我們說平時要實踐六波羅蜜及發四無量心,就能善根具足有福德因緣往生到極樂世界。現在我們在這娑婆世界裡要透過福慧雙修才能證悟,不在因果中輪迴不止。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8 個月前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4年12月22日(日)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陳淑華
    帶領人:慧笙法師
    紀錄:羅秀春
    成員:吳林秀霞、羅秀春、王淑櫻、顏榮慶、張雀華6人
    1.所謂什麼,即非什麼,是名什麼,到底在說什麼?
    王淑櫻:涉世之初,還懷着對這世界的好奇與新鲜,對一切事物都用一種童貞的眼光來看待,固執地相信所見到就是最真實的隨着年齡漸長,經歷的世事漸多,就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經常是黑白顛倒,是非混淆,在虛偽的面具後隱藏着太多的潛規則,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很容易地,我們在現實裡迷失了方向,隨之而來的是迷惑、彷徨、痛苦與掙扎。不再輕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腦去認識這個世界。發現這個世界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感覺到社會並不那麼單純。經歷了太多,人生的境界也高了,不再為無謂的事或無傷大雅或不可能實現的事而傷腦費神。面對蕪雜世俗之事,一笑了之,更懂得,以一顆平常心來看待事物,明白如果跳出是非圈子,以看戲人的角度來看事物,事情會簡單許多。
    慧笙法師:我們對外境感受到的是虛相,用生滅法明白四大假合,利用外界虛像做利益眾生之事,提升般若本性,當義工就是菩薩。佛陀要我們不要活在一個表相的世界,所有的相一直在無常變滅中。
    2.金剛為何能斷除煩惱?
    念佛婆婆的故事告訴我們真實念佛者,不在佛號數量的多少,而在真心實意。懇切真心將一句佛號往心裡扎根,就能念出智慧,念出功德,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要從聽聞佛法而思、修、證而得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就是般若,就是金剛,是很有力量的。本來具有之寶,能斷除一切煩惱、無明,成就自性中的法身慧命。
    3.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佛陀所說的般若波羅蜜,是為了令眾生迷途知返,離苦得樂先立假名,隨應眾生機緣方便說法,我們應無所住、不執著。而實相佛性真不適言語能說的。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岡山—香雲讀書會
    日期:2024年11月16日(六)AM10:00~11:30
    研讀教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地點:岡山講堂304教室
    召集人:吳林秀霞
    帶領人:慧笙法師
    紀錄:蔡靜茹
    成員:吳林秀霞、羅秀春、吳月明、王淑櫻、蘇秀逸、蔡靜茹、張儷馨、黃瓊萱
    侯彩雲10人
    慧笙法師帶領大家導讀《成就的秘訣:金剛經》第64頁–人的無限潛能。
    法師談到我們平時講得佛法如六度波羅蜜、四正勤和八正道都是需要透過後天的學習,才能轉化成自己的內在。遇到機會來時要把握因緣、提起勇氣乘勢而為就能有所成就。如書中星雲大師提到在就讀佛學院時發願以勞動彌補己之不足,叢林的生活就如苦行的修行。為了磨練身心,激發自己的無限潛能,大師效法古德,以各種方式來刻苦自勵。大師一生中總是不斷地發願,且大師面對事情時總有辦法解決,或是等待因緣成熟,隨著大師越來越大的願力,讓佛光山道場遍及世界五大洲。雖然如此,大師的態度是隨緣自在,因為找到般若本性,才能一天一天地愈發自在。
    慧笙法師鼓勵大家:人人都有般若本性,在生活中就能修行,如在道場中發心承擔義工。
    王淑櫻師姐分享佛有四不能『1.妙法不可說、2.智慧不能給、3.因果不可改、4.無緣不能度』,就是說凡事要靠自己去證悟,別人是不能幫你也不能替代你的。
    吳林秀霞師姐提問要如何能活出生命的大自在?
    慧笙法師回答有所求就不能自在,要捨得放下,就能發現自己般若真性活得自在。
    張儷馨師姐分享信仰是自己內心的東西,透過信仰將佛法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如大師說過的話要自覺行佛。
    慧笙法師解釋就是用正向的思維,如學習諸佛菩薩的思維就能去除我執,讓我們一起修行互相學習。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