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屏東-自在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1 年前
0 Achievement
30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屏東-自在讀書會
更新了大頭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屏東-自在讀書會
更新了大頭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屏東-自在讀書會
活動名稱:屏東萬丹第二分會 自在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08月30 (五) 下午2:30
活動地點:讚揚督導家
帶 領 人:陳桂芬督導
主 題:從我做起(佛光菜根譚)
記 錄 人:陳昭蓉
參加人員:11
參與名單:黃讚陽、劉敏珠、陳桂芬、陳昭蓉、張月明、林昭萍、尤美玉、陳美華、黃讚生、黃讚發、黃清福
生活中我們常要求別人要這樣、要那樣,希望別人如何、如何,對他人的要求或期許,若未達到理想標準,內心即產生許多的埋怨、不平,氣憤難消。只是我們何妨想一想,當我們不斷要求別人的同時,自己又做得如何呢?
禪宗黃檗禪師的「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當作如是求」,就是要我們求助自己;「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意思也是要我們反求諸己。
自古以來的聖賢,成就蓋世的功勞,大部分都是以身作則,自我要求很高,他才能成就事業。他不把一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凡事靠自己;萬里的路程,要靠自己邁開腳步,別人不能代替我們走路。
禪宗有一則公案,有二個人結伴外出參學,其中一人心生退卻,另外一人鼓勵他:「我會盡力幫助你,但是有三件事我幫不上忙,一是吃飯;二是拉尿;三是走路。」意思是說,你要自己解決問題,才能一起上路。
有一隻小蝸牛,總是嫌自己背上的殼既笨重,又不好看,牠羨慕天上的飛鳥,有天空守護;牠羨慕地下的蚯蚓,有大地為依。但是蝸牛媽媽告訴牠:「你不靠天,也不靠地,你要靠自己身上的殼。身上的殼雖不美麗,雖很笨重,但卻是你自己的安全保障,嫌棄自己,羨慕別人,哪裡會成功呢?」
禪宗要學人直下承擔,就是要我們自我肯定,捨我其誰。學佛修行更是要發掘自我般若*1自性,顯發自我真如*2佛性,了悟自心是佛,不假他求,從自心出發,建設一個清淨美好的淨土。觀世音菩薩手持念珠,他也是自己念自己,所以好事要先從自己做起,才有成功的一天。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屏東-自在讀書會
萬丹二分會~自在讀書會
時間:09:30~16:30
帶領人:陳桂芬督導
記錄: 陳昭蓉
分組論壇〜〜早上活動
【茶香,讀書香】:由品茗、靜心與茶對話,席間茶人藉由大師的法
語…在彼此分享的過程中,月明與大師接心,並收到大師滿滿的祝福。
【一社區蓮花】參加人員有昭蓉、虹儒、冠德、冠諺、慈惠藉實作練習過程中..加入了十巧手..讓下次辦活動更靈活更豐富。
【三好微電影】:主題:我是爸爸的腳踏車,帶領人的提問與讀書人的對話,更激盪了大家對電影情節的不同觀點與想法,更加深電影劇情中放手與內心的對話、帶給大家的無限的想像與收穫。
【福報,看世界】:
【說唱閱讀】:
2024年全民閱讀博覽會【大學裡書香味】~~下午活動
與談人:依空法師、滿謙法師、覺居法師 主持人:覺培法師
Q1:覺培法師:讀書的重要性﹖理由?方法?
A:
依空法師:讀書就是與聖賢對話。找有興趣的先讀、養成習慣、變成生活中如..
吃飯般自然的一部分。
滿謙法師:讀書就是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是認識一切知識的基石、就是自覺覺
他、進而認識世界
覺居法師:
Q2:覺培法師:星雲大師全集395冊﹖一定要讀哪一冊?
A:
依空法師:【釋迦摩尼佛傳】。是佛學啟蒙師..大師的【人間佛教—佛陀本懷】、
【貧僧有話要說】、【我不是呷教的和尚】、【百年佛緣】等等
滿謙法師:【普賢十大願】、【佛教管理學—經典系列與叢林系列】
覺居法師:
Q3:覺培法師:請問三位法師..最想與大眾分享…自己的哪一部著作?
A:
依空法師:【菩提伽耶那一夜】分享當初在印度..佛陀的故鄉..菩提伽耶最後一夜
與佛陀接心的感動與感悟。
滿謙法師:【雲水歐洲】分享當初在歐洲各地,建設各道場的艱辛與收穫
覺居法師:
Q4:覺培法師:忙碌中,如何培養讀書的習慣﹖除了經典..可涉及哪一類型的書籍?
A:
依空法師:【隨時提起、隨時放下】,善用零碎時間,有益就可開卷。且可多閱
讀與自己專業或完全不懂的書籍。
滿謙法師:【零碎時間,逼所成慧】。並分享大師的演講【終身讀書是為了做
人】讀書是自覺教育,讀書是知識,讀書更是智慧。
覺居法師:
Q5:覺培法師:送給大家的一句話?
A:
依空法師:送給大家朱熹的詩〈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
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就是人生的活水與快樂的源頭。
滿謙法師:自我學習閱讀,讀書沒有什麼特別方法,只有慧巧活用。
覺居法師:
+1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屏東-自在讀書會
活動名稱:屏東講堂-萬丹第二分會-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5月27日(日) 下午:2:30~4:30
地點 讚陽督導家
閱讀書目: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召集人:陳昭蓉會長
帶領人:陳桂芬
記錄人:陳昭蓉
攝影者 : 劉敏珠
出席人員:劉敏珠、陳桂芬、陳昭蓉、陳麗滿、黃讚陽、施美玲、黃清福、李桂、張月明
第一章成就:波羅蜜
我們配合師父得影片導讀:
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
為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所謂「六度」,就是「六
種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
第五是禪定,第六是般若。
《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
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
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一、肉體的生命。二、大眾的生命。三、
超越的生命。四、不死的生命。
桂芬分享導讀: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身難得,要好好愛護。「大
眾的生命」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分。(超越的生命)是在自己能
力所及的範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不死
的生命」就是佛教所說的「法身慧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
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26頁)
學佛法在於學出快樂來。自在、解脫、禪悅法喜都是快樂,人生最寶
貴的就是歡喜、快樂,因此活得快樂、幸福、自在,就是人間佛教所
倡導的,是佛教精神在世間的實踐。
陳昭蓉分享為配合8/3佛學會考,特地安排每個月、二二次讀書會帶領大家讀成就秘訣-金剛經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屏東-自在讀書會
萬丹二分會/自在讀書會
時間:113/3/11(一))11:00-11:40
地點:枋山茉莉灣海岸
帶領人:林新安宣講員
主題:環保與心保
帶領人請大家自願為大家分段導讀:
人生存在這個地球上,需要有大地才能立足,需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才能活命。可以說,世間一切都是四大所成,這也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緣起法」──世間一切都要靠各種因緣和合才能存在。
而生命是世間上最寶貴的東西,宇宙之中,不只是人有生命,花草樹木、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有生命。依佛教的觀點,凡是能動的、活的、有用的,都有其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比方,一件衣服、一張桌椅、一輛汽車,只要你好好愛惜它,不隨便破壞,它就能多使用幾年。
佛教對「生命」的定義,乃至對「惜生」、「護生」,都有很積極的作為與看法。所謂「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因此「不殺故不濫墾,不偷故不盜伐」。佛教以平等心看待一切眾生,認為不僅對人和動物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也要加以保護。
如佛教的睒子菩薩說:「我每走一步路,都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講一句話,都不敢大聲,怕驚醒了大地;我也不忍心丟一點東西在地上,怕汙染了大地。」這就是一種慈悲愛物的環保意識。
當然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如自然界的保育、空氣的淨化、水源的清潔、噪音的防止、垃圾的處理等,需要大家共同一起維護外,佛教更講求心靈環保。
所謂心靈環保,包括思想、觀念、語言、心意的淨化,例如:拒絕垃圾知識、思想不被汙染,就是思想的環保;觀念正確,凡事正面思考,就是觀念的環保;口業清淨,不兩舌、不惡口,就是語言的環保;心中無煩惱、嫉妒、不平、憤恨等情緒,就是心意的環保。所以我倡導三好運動:身做好事,不犯惡行;口說好話,不出惡語;心存好念,不懷惡意。一個人如果能行三好,則自身端莊正直;一個社會人人行三好,則社會祥和。
不過,我想最大的環保還是心,我們的心就像工廠一樣,工廠的設備好,就能生產優良產品;設備不好,產品也跟著劣質,甚至還會造成外在的環境汙染。《維摩經》說:「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只是我們如何做好心靈的環保呢?像我們掃地也需要有掃把,打仗也需要有武器;同樣的,心中的染汙要清理乾淨,也需要工具和武器。那我們的武器是什麼呢?就是智慧、慈悲、忍耐、勤勞、慚愧、懺悔等,有了這些工具,就能打敗心中的煩惱魔軍,內心自然也就能得到淨化了。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