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2021年上學期台北教師週四讀書會紀錄
    時間:2021年5月6日AM10:00-12:00
    內 容:星雲大師全集《佛法真義3》「輕聲慢語」、「海青常衫」、「式叉摩那」、「如意寮」、「天下第一經」、「討債」、「不老不壞」、「一麻一麥」、「出家與還俗」、「土地公」等共十篇。
    召集人:薛慶色督導
    參與人員:翁麗珠、薛慶色、李育麗、黃麗容、村上啟子,張東美、李美雲、陳雪霞、莊秀蘭、黃淑媛、 唐立麗、范鴻英等共計12位。

    帶領人:唐立麗師姐 心得分享整理:黃麗容

    帶領人唐立麗師姐:
    這次帶領《佛法真義3》從188頁到214頁,主題由「輕聲慢語」到「土地公」總共十個單元,雖然談的都是佛教常識,但都意義深遠,「輕聲慢語」闡述聽聞的力量,讓我們用耳根聞法外,星雲大師希望提倡生活上的輕聲慢語,因為它代表文明的象徵、相處的禮貌、修養及風度、心靈的環保,也是對自然的另一種愛護方式。
    主題「天下第一經」,大師認為天下第一經應是《般若心經》。心經是佛教大乘教典中,文字最短少詮釋佛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260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闡述宇宙人生緣起性空的原理,般若真空妙理的體用與功能,以「般若」超越的智慧來做印證,不愧為天下第一経。
    「討債」、「不老不壞」、「一麻一麥」三個主題,大師認為佛法在弘傳的過程,總有一些誇大不實、似是而非的觀念否定人間現實的需要,佛法應落實在生活中能給人利益、讓人受用,佛教才有讓人信仰的意義與價值。
    主題「海青長衫」、「式义摩那」、「如意寮」、「出家與還俗」,讓我們了解佛教僧眾生活起居、四供養出處及如意寮的設立的意義,大師希望佛教的團體對於僧團的福利要講究、讓僧團無後顧之憂,專心為教宣揚、為衆服務。「式义摩那」讓我們了解何謂式义摩那,大師肯定式义摩那階段的女性修道者對佛教的貢獻,希望一般大眾給予肯定及尊重。
    主題「土地公」,大師認為各種神祇信仰的產生都是為了民間的需要,如有天災人禍、不公不義,希望有福德正神為他們主持公道,因此土地公一直扮演著很多的角色,也成為中國民間社會中全民的信仰。
    總結:星雲大師在佛法真義第三冊說明什麼是「佛法的真義」?隨著時代不同,遵行佛陀的方便攝教,回歸佛陀的本心。不是只在形象上的功課累積,卻不知佛法真義,心裡很多的汙穢、煩惱、貪瞋、愚痴,經過修行、藉由佛法來洗滌,讓它慢慢減少,這才是早晚課誦的意義,與各位同修共勉之!

    美雲師姐心得分享:
    感謝立麗今天帶領的《佛法真義3》10篇文章,有星雲大師對在家居士習慣成自然行為舉止的教誨與勉勵,以及學佛人應有的正知正見等,還有對出家人給予的生涯規劃以及出家後可能有的一些疑慮,也做作了詳細的介紹說明。
    常聽說「寧在大廟睡覺,不在小廟辦道」,也就是說集體共修要比單獨自修適宜。在大廟裏,好像大冶洪爐的磨練,從團體相處中,可以修福修慧,提起正念,能結合多人的共修,形成修行人的道風;如果在小廟裏,生活過得平穩安逸,容易志得意滿,懈怠放逸,退失個人的信心,造成修行障礙。
    我們加入國際佛光會,成了佛光大家庭一員,在星雲大師領導下認識正信佛教;僧俗二眾,都接受了全方位考驗和薰習,真可謂是:「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所以我們要珍惜人身,好好把握人身!珍惜今生親近佛光山寺道場以及同參道友的因緣。

    雪霞督導心得分享:
    感謝立麗老師於5/6帶領《佛法真義3》共十篇文章。立麗老師將每篇都加以整理,並明確的點出其重點,讓我們很快切入文章內容,感謝立麗的導讀。
    在「輕聲慢語」篇,告訴我們言語對修行的重要性,輕聲慢語的講話、演說讓聽的人感覺很悅耳動聽,攝受力較強。當然,某些情況有時如「維摩一默一聲雷」當下你可能被這一默給驚醒而開悟,這是佛教的特色:沒有語言的音聲是最好的語言。
    但佛法不透過語言文字來傳播,佛陀四十九年的說法誰能知,所以《楞嚴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當我們聽聞法師們開示後,最重要的是反觀自己,是不是有做到心靈的環保,實踐對自然的愛護,這都是我們的課題。
    在「討債」、「一麻一麥」等幾篇中,大師要我們屏除一些是似而非的觀念,讓我們以現代人的認知觀念來了解形容詞可用,但還是要靠自己的理解去化解,才不會錯亂自然的軌則。

    鴻英督導心得分享:
    5/6感謝唐立麗老師帶領10篇佛法真義,其中我對「不老不壞」有些感受。
    大師說:「世間的一切都是緣生緣滅;一旦緣盡,即使親如父母子女,終究要分離,所以人要把握有緣時,好好的相攜相助。」
    人都是希望長壽、健康,隨著歲月的增長,我也邁入老年了,若自己不自覺、不調整,任由習氣不斷累積,到垂老時會是如何? 如果我們越老只會倚老賣老,將會帶給別人無比的壓力。
    我很慶幸有因緣在佛光山學佛、當義工等廣結善緣﹔在台北教師讀書會中結交志同道合的愛書人,共讀共學,彼此相攜、相助,使我找到生命的原動力,讓我非常珍惜。
    願我常自覺,時時自我提醒,往向上、向善的方向修正行為,期許自己做一個慈悲有智慧的老人。

    淑媛師姐心得分享:
    本次讀書會第一篇「輕聲慢語」一直是我最期盼的處境!怕吵,因為它令人分心;怕大聲疾呼,因為令人以為做錯了什麼事;「佛陀説法的聲音,慈悲柔和,甚深微妙,能令眾生起信心。」令我想起暑期敎師佛學營,在傳燈樓聼星雲大師開示就是如此!那一幕時時浮現腦中,依然深深悸動我心!
    最近讀大師所著「維摩詰經」在人間歡喜修行:「不二法門品」中,文殊菩薩繼三十一位菩薩後説出「於一切法無言、無説、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文殊問維摩詰,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菩薩歎曰:「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這即是後人讚美維摩居士「一默一聲雷」的由來。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後世用來比喻心心相印。兩則故事意義深遠雋永,流傳後世!佛教裡,最重要的,還是「沈默是金」呀!
    大師的「佛法真義」各個主題深入淺出、正本清源,讓佛陀真正的敎化,普現在人間。感謝今天的帶領人~立麗,做足事前的準備,循序漸進的抓住每篇的重點,再提出自己的疑點請大家各抒己見,加深印象,獲益良多!

    莊秀蘭師姐心得分享:
    5/6謝謝立麗導讀《佛法真義3》的十篇文章。
    我對於其中兩篇比較有感覺。
    「輕聲慢語」這一篇,把佛陀說法,比之為「獅子吼」, 並不表示佛的聲音很大、很兇猛,而是如「普門品」所說:「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佛陀說法的聲音,是慈悲柔和,甚深微妙,能令眾生生起信心的。
    大師提倡「輕聲慢語」,是文明的象徵、相處的禮貌、是表示自己的修養、風度, 就是心靈環保了。從日常生活中,與人互動時,實踐「輕聲慢語」,重視人我關係,減少暴力,尊重他人不大聲喧嘩,社會美好,人間淨土就在當下了。
    尤其年齡越大越想安靜,大家都輕聲細語,是和諧美妙,充滿溫馨的生活品質啊!
    「天下第一經」這一篇,在宗教界裡,「般若心經」堪稱天下第一經。
    經文甚短,將宇宙觀、人生觀闡揚得淋漓盡致,簡潔扼要,光是一個「心」,就已經說明是宇宙的中心、人生的真心,也要以「般若」的智慧作印證。僅僅「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已經表明了,能解決人間所有的問題。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更說明了「空」是建設「有」的基礎, 所謂「空有不二」的道理。最重要的,「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修正人生的方法,所謂「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如此就能到達「究竟涅槃」這種人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
    如經文:「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近來道場在疫情期間,大家勤念佛,人人都在念「般若心經」、「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回向疫情受難者,祈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平安健康。

    慶色督導心得分享:
    感謝立麗帶領5/6讀書會,導讀《佛法真義3》共十篇文章,都屬佛教常識,文字雖淺顯易懂,但也有值得深思之處。由於帶領人重點提示,使得原本有些模糊的觀念,得以釐清,建立更正確的知見。
    在這十篇中,個人感受較深的有兩篇。一是「輕聲慢語」,這四個字不僅是文明的表徵,是修養的展現,更是心靈的環保。在高唱環保的今日,除了自然的環保外,不要忽略心靈的環保。讓我們就從日常生活中的輕聲慢語做起吧!
    二是「天下第一經」。世界上各種不同的宗教,都有它作為精神指標的經典,也各自尊為天下第一經。這是無可厚非的。以佛教來説,堪稱天下第一經的經典,多不勝數。如大般若經,華嚴經,金剛經等,以其字數之多,義理之精密,稱為天下第一經,應不為過也。但大師獨鍾於兩百六十字的「般若心經」理由何在?
    大師認為天下第一經,並不是比文字多少,而是重在普及性及內容的實用性。無論城鄉,識字與否,會背誦心經的人,所在多有。在經文中,將宇宙觀,人生觀闡揚淋漓盡致。
    內文所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表明此經能解決人間所有的問题。還告訴我們修正人生的方法。只要依循此經,切實力行,就能到達究竟涅槃,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所以,「般若心經」是天下第一經,應該是最恰當不過。
    現在我們有念誦心經的共修群组,希望大家每天除了口誦之外,更要思惟法義,落實於日常生活中,自然能「心無罣礙,遠離顛倒夢想」,也才不枉讀此經啊!

    麗容心得分享:
    感謝立麗師姐5/6導讀《佛法真義3》共10篇文章,立麗師姐口條流暢,準備充分,頗有主持人架式,我鼓勵她報考檀講師,相信她表現一定非常出色!
    我對「天下第一經」,自己讀了一點功課。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其中有廿二年都在講說六百卷的《大般若經》。大師說,《般若心經》雖然是佛經中經文最短的一部,只有260個字,可是它卻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所以是《大般若經》的中心、宗要。
    自去年疫情以來,自己每天持誦《般若心經》,但我瞭解其中要義嗎?我想到《六祖壇經》中,念經僧法達誦讀《法華經》三千部,卻是曹溪一句亡!惠能大師開導法達要在每一個心念上開啟佛的知見,領悟一佛乘的成佛之道,方能開啟自有的佛性。自有的佛性從那裡去找?現在我要從《般若心經》去找答案!
    大師說,讀《般若心經》是為了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自己的本源探究出來。我們這顆心很麻煩,所謂「擒山中之賊易,捉心中之賊難」,大師比喻我們的「心」如猿猴,雖然你想用繩子把它扣住,可是它還是在那裏蹦跳,一刻都不休息。為什麼要「修行」?就是要用佛法的鍊子來扣住這顆妄動的心。云何降伏其心?惠能大師一聽五祖弘能講解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下開悟,無住生心,「無住」就是佛法,將這顆心安住在佛法上,借佛做緣,來發覺自己心中本具的佛性。
    經典上說:「般若為三世諸佛之母」。《般若心經》引導我們要運用「般若」來認識自己。大師說,「般若」超越知識與智慧,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真我」。甚麼是般若?正見是般若,緣起是般若,空是般若,般若是般若。我們眾生都是用各人的成見與見解,去分別、認識這個世界。例如:生就歡喜,死就哀傷,其實,生的時候,就要想到這一定會死,死了以後也會再生、再來,就像冬天過去,春天會再來。瞭解因緣,擁有正見,成住壞空,生住異滅,所謂「結草成茅庵,離散歸原野。」生命因此輪轉不已。大師指導我們,可以學習禪者修行法門,透過真修實證,證悟般若智慧,超越對待、超越有無、超越生死之外,認識自己生命的實相,認識自己的本來面貌。
    《般若心經》經文當中許多佛學名相,雖然心中默念,其實都是似懂非懂。例如:「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苦集滅道」、「菩提薩崜」...。及至拜讀大師著作,才了解原來《般若心經》所講,皆是「般若」的「空」性智慧。
    「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色」代表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的作用,「識」就是我們的心。為何「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因為緣起性空,照見我是空的,就是「無我」。「空」是實相,實相是本體,萬物依緣而幻化。「空」裡面沒有主客相對、因果相續,空裡面是本來面貌,所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講:「人生是苦」,「有我」,就會自私、執著、無明,就會感覺到苦;大師勉勵我們,學佛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做到「無我」,就會「心不苦」,努力修行六度萬行,成就大我,則可以度一切苦厄。
    「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既然「空」是實相,《般若心經》告訴我們,在虛妄的相上增加、計較,是沒有結果的,例如:我們追求功名富貴,是永遠不能滿足的。要在實相上、空相上體會、體悟,那裡面才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永恆的生命,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四聖諦-「苦集滅道」是佛法的綱要,是當初佛陀第一次向人間宣布的真理,無論大乘或小乘佛法,都是從苦集滅道引開來,而有三藏十二部經典,它說明整個人生的次第,佛陀曾經三轉四聖諦法輪。但大師說,《般若心經》非常重要關鍵的一句話,叫作「無智亦無得」。「般若」不但要無苦集滅道,連般若智、真空都不准說,因為動念即非,一說出來就不是般若了!一說出來就不是禪了。禪是參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般若的空也是如此,空一旦說出來就不是空了,空是完全實證的境界。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崜」,「菩提薩崜」即是「菩薩道」。《般若心經》雖然很短,但都在講「空」、講「無」,令人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之慨,幸好柳暗花明-「以無所得」開啟了一個菩薩道的人生!大師說,「無」最快樂!《金剛經》主要宗旨就是:「布施無相、度生無我、生活無住、修行無得」十六個字;「無」,很偉大!無為、無動、無住、無念,將自己安住在「無」裡面,就會很有力量,就會如如不動,「猶如木人看花鳥,何坊萬物假圍繞」,「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無我,就能發大乘菩提心,行大乘菩薩道。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一段文字,曾經是我的罩門!每次心經誦到這裡,都會令人心痛!退休後,因為感應到同事的無常遭遇,我曾有2、3年的時間,都活在恐懼之中,經常晚上無法好好睡覺!後來在道場師父的勸說下,改成素食;又在弟弟的建議下,不斷參加道場各種法會,虔誠懺悔,並且發心義工服務工作。感謝諸佛菩薩庇祐!感謝師父的勸說!感謝弟弟的建議!後來生活總算恢復正常。去年的新冠疫情,雖然讓我再度陷入恐慌,但因為讀到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故事,知道玄奘大師也曾得觀世音菩薩化身指點,在遭遇險阻時誦念《般若心經》,得到諸佛菩薩的護持,屢屢化險為夷,絕處逢生。因此更加堅定《般若心經》的每日持誦定課,祈求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護祐十方法界一切眾生平安,疫情早日遠離,人類生活恢復秩序。
    大師說,我們常常在思想、見解、人情、語言、心理上顛倒,七顛八倒,苦惱逼身。唯有心無顛倒,才能究竟涅槃。涅槃最快樂,涅槃裡沒有生死、沒有生滅,是完全的人生。涅槃有四德:「常樂我淨」-涅槃是恆常的生命,涅槃是真的快樂,涅槃裡面才是真我,涅槃裡面才是真淨。夢窗國師說:「無病是第一利,知足是第一富,善友是第一親,涅槃是第一樂。」
    大師說,「自在」最難得!「般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般若」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升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人生境界。「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樣的生活,有了般若就有不一樣的體會。佛在哪裡?佛在心裡!「心如虛空,量周沙界」,生命更高的狀態,其實就在自己的心中。期許自己依《般若心經》所述修行心法概要,漸修實證,堅定前行,邁向成佛之路。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