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竹二快樂讀書會分享快樂讀書會分享
    ‧活動時間:112年8月23日晚上7:30
    ‧地點:法寶寺
    ‧成員:10人(許秀卿、陳孝芸、黃念清、張秀英、范振仁、陳靜茹、陶康
    盉、蕭菀芸、鄒明芳、鄭詠妮)
    ‧導讀、帶領:陳孝芸
    ‧紀錄:陳孝芸
    ‧研讀教材: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八講
    壹、內容大綱:
    一、 佛光人不可以經懺為職業。佛光人應以經懺佛事和信徒結緣的方式,不可有商業行為,應以至誠懇切的心態,將經懺佛事做得莊嚴如法
    二、 佛光人不以遊方為逍遙。佛陀曾告知弟子,經常遊行在外的人有五種艱難:一、不誦法教;二、忘失所誦之教法;三、不得定意;四、已得三昧而忘失;文法不能持。
    三、 佛光人不以自了為修行。真正的佛教是在犧牲奉獻中實現自我。真正的修行是在服務大眾培福積德。
    四、 佛光人不以無求為清高。其實真正的無求,它的對象應是身外,而非心內,也就是對外的名聞利養,不卑躬屈膝,但是內心不淨應反省力求改進,或向老師解惑作為自己得度因緣,我們盡可看淡個人利益,但是大眾的權益需要保障時,,必須挺身而出為為仲謀福利。
    貳、討論分享
    1. 大師告說,佛光人不以經懺為職業,而應以什麼為職志?
    2.1佛光人應該如何看待經懺佛事作?
    2.2分享參加經懺佛士經驗?當下感覺如何?
    3. 1 大師告說「佛光人不以遊方為逍遙」為什麼?
    3-2大師告說「佛光人不以遊方為逍遙」但在什麼狀況下才可以四處參學?
    3-3分享您印象深刻的旅遊經驗或參訪經驗?
    有什麼啟發或學到什麼?
    4.1大師告說「佛光人不以自了為修行」為什麼?
    4.2分享生活周遭「以自了為修行」或類似經驗?
    4.3大師告說「叢林作務是修行,精研佛學是修行,接引十方是修行,宣揚聖教是修行,慈悲喜捨是修行,禪淨戒行是修行……乃至正心誠意,福國利民都是修行」分享生活個人修行經驗?
    5.大師告說「佛光人不以無求為清高」。「無求」其真正意義是指什麼?
    6.本文經過大家討論後有何領悟或啟發?
    分享回饋:
    瑞娥:歡喜快樂的付出就可獲得回饋,互相成就給對方歡喜給自己快樂。
    明芳:遇到境界往好處想,但對家人的說話還有進步的空間。
    振仁:對家人應用正念語言溝通,不要負面語言。
    靜茹:碰到外境,希望家人能傾聽,而不釋出意見。
    詠妮:香燈是接引十方大眾,訓練自己以平常心幫助。
    菀芸:在寺廟工作多年,以六度波羅蜜是個人密行;練就各種能力,後離開寺廟在外求職獲得老闆肯定。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