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112.12.7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2月7日下午4-6點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金剛經講話-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成員:李虹慧、周財生、洪美沙、鄭月娥、江麗滿、陳淑華等6人
    帶領:陳淑華
    記錄:陳淑華

    一、前言(復習)
    (一)珍寶布施的福德是世間有漏的果報,般若性德則是出生無漏的善法功德。
    (二)十一分以〔為他人說〕的法布施,進一步做闡述。
    (三)佛陀雖強調無為福德的勝妙,但並不否決有為的福德,而是要從財施先著手,再去開發無為解脫的性德。
    (四)財物到底是毒蛇還是黃金,完全取決於運用者的智慧。
    (五)摩訶男的故事,意喻什麼?生活中有類似的朋友嗎?或者有發心布施的人?
    1. 摩訶男的故事,意喻有錢財卻不會使用,不只害人也害己。且有錢不布施,或者都是為名或為利。
    2.有位同事因為受傷辦退休,身體狀況不理想,家境很富有,卻捨不得坐計程車,想說連為自己健康方便都捨不得花,還能布施給別人嗎?真想不通。
    3.布施其實不見得是錢財,也可以是微笑布施、心意布施,隨喜功德都是。
    4.上一代的人,比如親生父親都會本著善良本性去布施一些,學佛後就比較了解如何去布施,也在佛光山的薰習下,都能依個人因緣去做財施或法施,善緣增上而能修福修慧。
    (六)有成員問到檀講師還需要宣講嗎?
    1.檀講師、宣講員、布教師等等都是法布施,檀講師也可以發心宣講做法布施,檀講師名額有限,也可以說是宣講員的進階版,更是每個宣講員的努力目標,成就一個檀講師是需要道業、事業、學業三種的考核的,需要經過中華總會及世界總會核可。但宣講員也是佛光會法布施的重要講師。
    2.從Google 人間佛教讀書會家族上,看到北一區345讀書會有很精彩的讀書會記錄,多聞樂活也是,看到這些記錄就知道大家都很精進的在薰習佛法,感到很欣慰。
    *不管是宣講員或是檀講師,都是文章中所說的〔為他人說〕的法布施,都是無為福德。
    (七)文章中提到財施與法施在方法、對象、利益各有不同,總而言之財施會令人生起貪心與懈怠、僅能利益色身,無法令人見性成佛。反之法施可以令衆生開展覺性生慚愧勇猛向道心,令衆生轉凡成聖。這也就是大師為何重視教育,要廣設讀書會讓所有佛光人都能薰習佛法。
    (八)大師設立宣講員、檀講師的機制,就是透過教育栽培法布施人才,讓人人都能修得無為福德。

    (九)從十法行中,我們平時都以哪一種來修持呢?
    1.現在以思惟為主要修持,還要在生活中去修,最近一直在思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為何見法如見佛〕,什麼是〔觀空〕,佛的身相又是什麼?法身是用心去體會等等,每天都在不斷的思惟,光〔般若〕兩個字就花了我三年的時間去思維,用心去深解經義,層層去堆疊,才慢慢有所體悟。
    2.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也需要善知識的引導,像我們讀書會大家分享,及老師的經驗傳承,都讓大家更能從生活上了解經義。

    二、內容導讀
    (一)深解經義解脫生死
    1.擁有珍寶纓絡,人的心也未必能知足常樂,為何?
    因為縱使寶物也會敗壞,只有善法才能增智慧,若能順佛法而行,法就能隨人流傳百千世,種種寶物可被劫奪,但法財卻不能被五賊所奪。
    2.有4個婆羅門各具神通,遇到索命小鬼,不管是飛行術、潛藏海中、隱入須彌山、遁進土坑裡,都難逃脫死亡。
    3.都無法避免無常的到來,想要真正不死,應該思惟四法;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有為皆苦、一切諸法無我、熄滅三毒火焰。
    4.以這四法來信受奉持經教聖諦,乃至四句偈等,都是解脫煩惱的入手處。
    5.肥胖的波斯匿王,行動不便,佛陀建議;吃飯要常憶念,飲食該知量,身體才會健壯,不會胖,腸胃也容易消化,得到養生延壽之利。
    6.佛陀授與偈語〔夫人常當自憶念,若得飲食應知量,身體輕便受苦少,正得消化護命長〕。
    7.波斯匿王也很聽話,聽從佛陀的勸告,而節制飲食。這個故事也可以告誡我們有所警惕,要注意飲食等等。

    (二)無為福德究竟常樂
    1.金剛經強調無為福德的勝妙,為何?
    (1)大師以孩子哭鬧不停,不能以滿足欲求的方式來求得短暫的功效,而是要以影片或漫畫書先穩定其情緒,再給予是非的正確觀念教導。
    (2)如同財施與法施的不同處,財施是救急而已,法施才能改變一個人的心性。
    (3)總會提倡開月例會以讀書會來帶領,讓大家都能用心了解會務,才能真正去推動。
    2.什麼是善根福德?
    五戒十善、四聖諦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四攝六度都是讓大家修此些諸善業,培植善根福德的因緣。
    3.這一切的修持都是從心開始,改革我們的內在。
    4.唐朝裴休宰相兒子到寺廟修行參學的故事,因為心高氣傲而不服,忍不住說了〔翰林擔水汗淋腰,和尚吃得怎能消?〕。
    5.和尚回了一句〔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6.為何一炷香,能消萬劫糧?
    (1)修行的得道高僧心意,是與佛菩薩相應的,他為衆生求福德,無相布施功德自然無量。
    (2)心意回向,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真心為衆生祈福就是無為福德。
    7.無為福德之性,有何功德?
    (1)轉煩惱為菩提。
    (2)止啼哭得安樂。
    (3)導迷津至彼岸。
    (4)度有情登佛境。

    三、分享
    (一)〔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佛堂一炷香,代表對三寶的敬意,信徒的恭敬之心。尤其在法會中的一炷香,對於法界衆生的功德是很大的,可以幫他們解決問題、煩惱等,在心地上產生無比的安定力量,這是無法用多少的糧食去衡量的。
    (二)十法行中的〔施他〕:印行經典流通,現今比較沒有人會印經書,佛光山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以宣講法布施,早期會去宣講,現在以讀書會為主,也會以書本跟大家結緣,一個侄女因為讀了自己贈送的書籍不只自己學佛也接引子女讀佛光大學,一個是在圖書館工作,利用她的關係有機會贈送佛光書籍給其他大學的圖書館比如玄奘大學,跟人廣結善緣,這也是十法行中的文化弘揚,也是一種智慧的展現。
    (三)很感動,也看到月娥的進步,也期許自己更進步。
    (四)月娥的進步都是靠每位善知識的法布施。
    (五)在每個年齡層次,都要存著精進向前走的思維,做為人生歸屬。

    四、結語
    我們要學習虹慧老師的智慧,雖然在家中也能以參加讀書會做法布施為生活目標,更能以文化與人交流布施,充分發揮自己的能量,不浪費一點一滴的生命資源,這就是無為福德。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