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113.11.28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13年11月28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生佛平等無我度生分第二十五,講話二、佛陀無我,凡夫性空(p.455~458)。
出席:劉珍齡、李虹慧、周財生、鄭月娥、江麗滿、洪美沙等6名.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洪美沙
拍照:江麗滿
一、 本次重點討論與分享
(一)有一僧問契如庵主:「生死到來,該怎麼躲避?」他說:「跟著走就是了。」
僧人反問:「那不就受到生死拘束嗎?」
即契如庵主講「生死一如」,僧人講「生死拘束」。
(二)對「生死一如」你如何解讀呢?
1.契如禪師要我們於生死到來時,不起心動念,脫透妄相,明了本無生死來去之相,無人受到拘束。生死就像花開花謝一樣自然,有為有相,皆離不開危脆的生滅法則。
2.大家對生死一如的看法
(1)修習佛法明白四聖諦,緣起法,要將生死看淡。
(2)萬法因緣生因缘滅,由沒有到有又回到無,生生滅滅,要以平常心看待,生與死,只是生命的過程,要豁達。
(3)社會的一般人怕死,因為心不安。佛度有缘人,我們只能隨順因緣分享佛法,對方因緣不到,也只能尊重對方的選擇。
(4)生時把握當下,老時生病讓人痛苦時,採自然往生,不再浪費醫藥資源、讓家人費心費錢。告別式需要與否,視因緣,如有,簡單就好,讓親戚朋友能藉此相聚。
(5)生死一如的观念讓人生時能有美好的規劃,生活過得有品質,生時無遺憾。
(6)生死一如,就能坦然面對死亡。
(二)以無我等相的般若慧觀,行遊化度眾的菩薩事業,尊重一切凡夫有如來藏、有金剛寶,心離能度、所度的高下妄相,什麼是「無我」等相?
1.對人無親疏遠近、愛恨情仇,以平等心視眾生,则心不生烦惱,將烦惱轉菩提。
2.平等對待周遭的人,就能面對真實的自己,心能自在無烦惱。
3.用一種結好緣與周遭的人建立關係及互動。放下分別心,平等對待人,對人是真心的,人際關係會更好。
4.無我,心就能逍遙自在,更有能量去處理事情,把事情做得更好。
5.無我,就能更自在,人際關係更好。生活無烦惱,更容易活在當下。
6.無我,就能更慈悲的看待眾生。
(三)《龐居士語錄》言:「無貪勝布施,無痴勝坐禪,無瞋勝持戒,無念勝求緣。盡見凡夫事,夜來安樂眠,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無煙。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若能如是學,功德實無邊。」
1.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中的黑闇女,功德天的故事:過去,有位容貌美麗、婀娜多姿、穿戴華麗的女子,來到一戶富人之家。主人看見她進來,好奇詢問其名字、來自何處?女子回答:「我是功德天女。」主人再問:「不知您到這裡有何事?」女子告知:「只要是我到之處,就會充滿金、銀、琉璃等奇珍異寶,有好車、好馬可騎乘,以及眾多的奴婢、僕役可供使喚。」主人聽後,非常高興地準備上等好茶、飲食、鮮花來供養,恭敬禮遇。就在此時,主人也看見一名容貌醜陋、衣衫襤褸污穢、皮膚龜裂、臉色死白慘不忍睹的女子立於門外,驚訝地詢問她的名字,以及為何而來?女子答道:「我是黑闇,只要是我到之處,這家人通常就會家財散盡、門庭衰危、時運不濟,所以被稱作『黑闇』」。主人一聽,馬上拿一把鋒利的刀子,威脅該女子:「如果你不趕快遠離我家,我就要你命。」女子告訴他:「你實在愚蠢又沒智慧!」驚怕的主人問:「你憑什麼認為我愚蠢又沒有智慧?」「黑闇」說:「現在已經住在你家的功德天,正是我的姊姊,我們姊妹倆都是同進同出,如影隨行,如果你趕我走,也同時在驅逐我的姊姊。」主人忙回到家中,詢問功德天:「外面有名喚作黑闇的女子,稱是您的妹妹,這件事屬實嗎?」功德天答:「沒錯!她是我妹妹,我們倆人無論何時何地都會結伴而行,不曾分離。當我為人帶來功德、善報等順境時,她也會令人遭遇禍害、不幸等逆境;當我令人獲得福報利益的當下,她也會使人折福損利。然而,無法避免的是,喜愛我的人也必須要喜愛她;對我起恭敬心時,對她也必須同樣起恭敬心。」主人聽了功德天女這番話後,即刻說:「如您所言,要享有功德天,就必得接受黑闇天,光明和黑暗是一體的兩面,無法割捨,必須同時收受;若真如此,那麼我寧可二者都不要,請您們離開吧!」看到功德和黑闇兩名女子一起離去,富人感到前所未有的歡欣喜悅。因此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是不避諱黑闇女,也不求功德天,即隨順因缘,平等對待事情的發生。
2.面對眾生的事情,因為世間事是因缘生因緣滅,如果人能無貪,無痴,無瞋,無念,则對禍害、不幸等逆境或福報利益的獲得,皆能隨順因緣,聽憑命運發展而行善巧方便,如同以般若智慧度生死苦海,到達涅槃彼岸,如能以此信解行證則功勞德業將是無限的偉大,給人深厚的恩惠和德澤。
(三)-1《龐居士語錄》中的「無念」什麼意思呢?
在日常生活中對情境的反應,做到不起心動念,即具般若智慧。
(四)同學因無念述及「與先生會因事,观念不同起爭執生口角,只是述說澄清當下的事實,之後無念,不會再將事情放心上」,引起大家見仁見智的討論。
1.此溝通模式易成習性,對家人或許習慣了,對旁人,卻會起瞋心,有時甚至有人記恨,牢記心中,日後報復,不可不防。
2.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
修行的我們要視時機善巧方便的選擇運用,要與時俱進。
二、回饋:
(一)不怕無明起,只怕覺照遲,在读書會裡大家的分享獲益很多,雖然自覺未婚,但自周圍的朋友們看到夫妻間、親子間、家人間、道場夥伴間的互動及衝突的處理方式各有不同,學佛後知道要隨緣應變,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識時識地識人,選取佛法中的任一法門來使用,讓生命更寬廣圓融。
(二)要以不變應萬變並隨緣應變,自佛法中取一適合的法門來使用,否則一成不變,有時會踢到石頭而不討好。
(三)有同學分享她籌辦畢業50年後的同學聚會,發現每個人的因緣和環境不同,因而造成彼此想法不同差距很大,感觸很多。想到大師說的好壞都一半一半,也就釋然。感謝學佛真好,能有正念,少煩惱。
(四)感謝讀書會的相聚,讓我們是同參道友,能坦然相處,互相交換心得和意見,法喜充滿。
(五)李老師分享一個公案有A、B兩名禪師,A是得道高僧,B禪師挑戰A禪師,提出一連串的問題
問A禪師。A禪師聽完後對B禪師說:「你說的都是別人的東西,是鸚鵡禪(所言不是自己親證,只是拾取古人的言詞,有如鸚鵡學語)。」B禪師聽後,很慚愧的離去。修道的人我執易除,法執難除,會為佛法義理爭論不休。我們是同參道友能互相勉勵、探討,真太棒了。又面對各種不順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不要有怨,要無念,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上,有佛法就有辦法,讓生活更自在、快樂。
三、帶領人結語
(一)以無我等相的般若慧觀,就能以平等心對待周遭的人,無親疏遠近、愛恨情仇之別,心能逍遙自在,更有正能量去面對與處理事情將事情做得更好。
(二)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12月5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法身遍滿觀想不得分第二十六-原典,注釋,譯(p.477~479八)。
帶領人: 劉珍齡
記錄:洪美沙
拍照:江麗滿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