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岡山-法宣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多聞樂活讀書會線上視訊記錄(精簡)
    1.時間:114年6月26日下午3:30-5:30
    2.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受持演說勝無住行施分第三十二: 講話二、菩薩正觀,有為即空。(p.574~)
    3.帶領人:劉珍齡, 5.記錄:洪美沙, 6.拍照:江麗滿
    4.出席:劉珍齡、李虹慧、周財生、鄭月娥、張晉民、江麗滿、洪美沙等7名.

    一、複習: 對上週共學的「忍」,在生活中同學如何能安忍不動呢?
    同學們分享:(一)知緣起法,諸事無常,将事看淡,不去執著,找回自己的清浄心。
    (二)忍,就是不生氣,讓心如水般平静。(三)心放下,無執著,即內根外塵清浄,無我相、無我見。(四)遇境時深呼吸先讓自己放鬆,心平和時再處理事情。
    (五)李虹慧老師說:要歷練,學佛前和學佛後心態不同,能自我觀照,看清楚事情,佛法幫助看空看淡,不瞋。
    二、《龐居士語錄》:指人的智慧有別對事看法有分別,佛法是無相而相信不疑,是因為如來的智慧超越一切形相,沒有特定的形狀、特徵或表象可以執取,若執取會有所造作為、現象、事物等,都是虛妄不實的,不能真正體現如來的真實智慧和境界。
    三、公案:指尼師因舊桶底脫落,徹悟無水無月的一真法界,悟出根塵緣境脫落時,得如如不動的圓覺真心。
    討論: 1.有同學說:世事一半一半,有分別心则情绪波動,影響身體健康,因此對事情要有正知正見,對是非對錯要放下,改變不了就要顺其自然。2.又有同學說:記得一偈「一念此心歇,內外根塵徹,悟得太虛空,罪福起亦滅。」佛法也說:「罪業本空由心造,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萬法由心造,因此對該偈更能體悟:有為法的虛幻性要有空性智慧就能消除煩惱得歡喜大自在。
    四、歡喜奉行有三種含義(q3.「信受奉行」有什麼含意?)
    意指能信受奉行的人,因心清淨如是因得如是果,自能心歡喜並信受奉行。
    五、金剛十念法(g4.何謂「金剛十念法」?)1.念身非我,多行善緣。2.念口非我,常出愛語。3.念意非我,受持大悲。4.念財非我,廣濟貧乏。5.念名非我,清淨生信。6.念權非我,救度羸弱。7.念色非我,正念喜捨。8.念生非我,勇猛精進。9.念死非我,自在無憂。10.念念非我,妙契佛心。
    討論: 1.大師要我們能見聞、歡喜、讀誦、奉行《金剛經》者,契入金剛妙法,得金剛堅固大力,證金剛不壞身。2.十念法,同學各有相印的“念”。
    3.李虹慧老師說:我們要常反觀自照,金剛經讓我們知道心清浄,根塵清浄無住;又煩惱性空即是涅槃。偈:「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就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大師的十念法,讓我們得解脫與歡喜大自在。
    六、總結: (一)帶领人結語:一念放下,清浄现前,常反觀自照,知來去生滅之業因,心不住幻相迷惑,消除烦惱得解脫與大自在,慈心正意罪滅福生,得歡喜大自在。(二)聚餐:7/24小蔬杭 絕對蔬食11:50(台大二活店)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