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法寶-竹二快樂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法寶-竹二快樂讀書會
時間:2025年1月 22日晚上7:30
地點:法寶寺B1圖書室
成員:陶康盉、鄭詠妮、顧玥珦、賴瑞娥、張秀英、陳靜茹、范振仁
導讀、帶領:陶康盉
記錄:賴瑞娥
一、研讀教材:勸發菩提心文~ 第六集 永固法師
二、內容大綱:
經文~云何令正法久住?謂我世尊,無量劫來,為我等故,修菩提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因圓果滿,遂致成佛。既成佛已,化緣周訖,入於涅槃。正法像法,皆已滅盡,僅存末法,有教無人。邪正不分,是非莫辨;競爭人我,盡逐利名。舉目滔滔,天下皆是。不知佛是何人?法是何義?僧是何名?衰殘至此,殆不忍言;每一思及,不覺淚下。我為佛子,不能報恩。內無益於己,外無益於人;生無益於時,死無益於後。天雖高,不能覆我;地雖厚,不能載我。極重罪人,非我而誰?由是痛不可忍,計無所出。頓忘鄙陋,忽發大心。雖不能挽回末運於此時,決當圖護持正法於來世。是故偕諸善友,同到道場,述為懺摩,建茲法會。發四十八之大願,願願度生;期百千劫之深心,心心作佛。從於今日,盡未來際,畢此一形,誓歸安養。既登九品,回入娑婆,俾得佛日重輝,法門再闡。僧海澄清於此界,人民被化於東方;劫運為之更延,正法得以久住。此則區區真實苦心。是為發菩提心第十因緣也。
令正法久住要發菩提心,這個中間的關係是什麼?說我們的世尊釋迦牟尼佛,從無量劫來是為了我們這些愚癡煩惱眾生,所以他很辛苦的去修菩提道,成佛的這條道,真的歷經的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再怎麼樣艱難困苦,都去實踐它、去通過它,種種的修菩薩道,最後說因緣果報滿了,然後才到達成佛。可以講省庵大師幾句話,把佛陀一生八十年在世間的化現,就這麼三行字已經講完了,行化各方,到成佛,像這樣子就一生。
佛法從佛陀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行化然後到入於涅槃,從佛世這樣一直到涅槃後,這樣持續五百年叫正法時期,之後再一千年進入像法時期,還不致於偏離太多,還是接近佛陀的教法,就是理解上還算接近叫像法,現在在講正法像法皆已滅盡,這個時期都過去了,就是現在僅存末法,其實末法說是一萬年,現在我們距離佛陀兩千五百多年,扣掉正法五百年,扣掉像法一千年,現在是末法差不多一千年,所以才是末法的頭對吧!末法的頭眾生的根基在變壞、衰敗,我也不想再舉太多的這些社會事件,真的人心越來越冷、越來越硬,它是末法的頭,如果在末法的最後會是如何?所以師父一直期勉我們佛光人、佛光弟子把末法往後推,就是不只這一萬年,再往後推說只要有佛光人存在的一天,末法就要一直往後推,要力挽狂瀾,現在已經進入剩下末法了,有佛陀的教法、教誨,就是沒有人證悟,不是說沒有人去信受,你看我們學習的人還是這麼多,但是能夠證悟的就是沒有。
末法已經到不相信因果,是非不分,只會在人我、名、利、權、位這上頭,在那裏彼此計較、競爭、追逐像這樣,就是放眼望去,幾乎看到的人都是這樣,都是什麼樣?就是不知道三寶這是佛法僧,就不知道三寶是什麼?已經是衰退、敗壞、殘破到這種程度,實在是不忍心去說它;省庵大師說他每一次想到這個,忍不住流下眼淚來,我作為佛陀的弟子,我沒有辦法報答佛恩。作為佛的弟子,沒有能夠報佛的恩,然後對內來就向內反省起來,對自己也沒有幫助,向外也沒有幫別人什麼,活著的時候對當世現實沒有什麼貢獻,死了以後就對往後的人也沒有什麼幫助。
就是有一個心情的轉折,從反省起來眼看著這個末法,人的根性敗壞這樣反省起自己,自己發心又不夠,對於佛恩不能報,對於眾生沒有什麼幫助,天再高也不能好像庇蔭我了,不能覆護我了,地再厚也因為罪業深重,也承載不起我了,像我這樣這個罪過的人不是我是誰呢?這個是因為省庵大師是大菩薩,他發心要度眾,所以會有這樣子的自責,實在是很沉痛、很悲痛,沒有其他的辦法了,所以就忘記自己的不足、不健全,就不計自己的根機低劣淺,就忽然之間發起大心,現在已經進入末法了,我來不及挽回它,回到像法、回到正法,希望就是藉著這一份發心然後護持正法於來世。
省庵大師他不是帶著有出家眾、在家眾到阿育王寺,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未來世,就是一生過後,這一世的形狀就得人的形,我這一生受報完畢,我一定就是我們講的決定生西,就是已經到蓮登九品,到極樂世界修行成就,然後再回到娑婆世間來,然後幫助佛法再重建,再一次闡揚起來。省庵大師就帶大家一起發願,要讓佛法正法再恢復起來、再延長,這是在下一點點的真實的苦心,省庵大師在等於講說很痛定思痛我沒有辦法了,只有忘記自己的不足,然後帶大家一起發心、一起發願,勢必要同生西方,然後蓮登九品再回入娑婆,再來廣度眾生,這個就是發菩提心的第十因緣。
從發心的第一因緣到這裡第十因緣,這一段就叫正宗分,也就是省庵大師寫這一篇《勸發菩提心文》主要的他告訴我門發心有十大因緣。後面在講那就進入叫流通分,一般佛陀講經說法,到最後會有一段進入流通分,就會咐囑,就是說大家要明白義理之後,要發心、持守、要立願,就發心立願然後就弘通這個法門,所以按照一般佛經一樣有三段式,從前面的就是菩提心的八種相狀,那一段是屬於叫做序分,一個緣起進入正宗分的十大因緣,現在我們就要來看流通分。
經文~如是十緣備識,八法周知,則趣向有門,開發有地。相與得此人身,居於華夏。六根無恙,四大輕安;具有信心,幸無魔障。況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場,又聞佛法,又瞻舍利,又修懺法,又值善友,又具勝緣。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惟願大眾,愍我愚誠,憐我苦志,同立此願,同發是心。未發者今發,已發者增長;已增長者,今令相續。勿畏難而退怯,勿視易而輕浮;勿欲速而不久長,勿懈怠而無勇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鈍而一向無心,勿以根淺而自鄙無分。譬諸種樹,種久則根淺而日深;又如磨刀,磨久則刀鈍而成利。豈可因淺勿種,任其自枯?因鈍弗磨,置之無用?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於往劫;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於今生?無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諫;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又須以佛法為鞭策,善友為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我們對於發心的十種因緣,完全都認識、都知道了,菩提心的八種相狀、八法我門也都知道了,菩提心的八種相狀,哪八種?邪、正、真、偽、大、小、偏、圓,省庵大師幫我門歸納起來的有哪十大因緣?一者念佛重恩故、二者念父母恩故、三者念師長恩故、四者念施主恩故、五者念眾生恩故、六者念生死苦故、七者念尊重己靈故、八者念懺悔業障故、九者念求生淨土故、十者令正法得久住故,前五項是當你面對外境,於我們有恩、有助我們的,為了報他門的恩,所以要發菩提心;第六開始向內反省,第六念生死苦跟我們的生命最密切,直接有關係的念生死苦故,這一段的內容省庵大師講得最長的,在六道特別是三惡道裡頭實在是不忍心去講它,更別說要進去到裡面去承受它,所以念生死苦故,我們要發起菩提心;第七尊重己靈,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辜負自己身而為人有怎麼好的自性;第八懺悔業障;第九求生淨土;第十為令正法久住故,令正法久住也是我們佛弟子努力的目標,不要講我業障深重、我智慧不足,我世緣纏繞如何如何?統統都不是理由,唯一就是我不忍眾生苦,我不忍聖教衰,我只有去發菩提心,應當是我們要學會的;我們的方向就非常明確了,我們也知道怎麼樣去開發心地了,說我們現在得到做人的身體,省庵大師確實出生在江蘇當然是在華夏,其實省庵大師一開始講,也是敬告後世的淨信男女等眾,不是只有當時,說往後世有因有緣,讀誦到這一篇的有緣者都是他要苦苦哀告的大眾,說我們現在得到這個人身,而且我們居於有佛法的地方。
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們的身跟心這六根,大致上沒有什麼障礙,地、水、火 、風,就是組成我們身體的四大元素都還過得去、都還健康,就是我們對於佛法,對於做人的原則,基本上都還有信心,多虧沒有什麼邪魔外道或者邪知邪見來障礙。對我們來講,每一次讀誦到這裡,我自己心裡頭總會浮現另外四個字,又逢名師,我們不但具足所有這一些,這是省庵大師說,就是受出家的具足戒,然後又遇道場,省庵大師在阿育王寺帶大家說又聞佛法、又瞻舍利、又修懺法,對我們來講我們佛陀紀念館的佛陀舍利,不就是正好,我們在這個時候來講說《勸發菩提心文》真的也要深深的感同身受,我們不也是逢此善緣,我們不也是這樣真是何其有幸,多生有幸不是三生有幸而已,只是我說要多加一句叫做又逢名師,省庵大師在這裡講,他說怎麼能不發心呢?說我們又可以出家,又受了三壇大戒具足戒,然後又遇到一個正法的道場,又可以聽聞佛法,又可以瞻仰舍利,然後又在涅槃法會修懺法,大家志同道合齊聚一方共同精進,所以互稱善友,這個因緣這麼的殊勝,說不於今日發此大心,更待何日?
省庵大師期盼大家體諒他的一番愚誠、苦志,體諒、諒解他的一番苦心,他邀我們同立此願、同發是心,這個是到這裡我們在看流通分,最後省庵大師要提醒我們的。還沒有發心的人,現在趕快發起,所以已經發心的人菩提心更加增長,就是因為這樣的一番提起,所以更加延續。省庵大師其實是鼓勵也是提醒,鼓勵我們說不要害怕困難而退了心,但也不要以為容易然後就是小看好像掉以輕心,也不要因為求快速而不能持久,更加不要好像因為五分鐘的熱度,一下子就懈怠了而無勇猛,懈怠懶散下去,不要無精打采的,精神渙散的那樣不振起,你不要再等以後當下就是了,你不要藉口我很笨,等我聰明一點以後再來,這些都不是理由,覺得自己很淺陋、自己很愚昧,自己沒有這個本事,沒有我的份,不是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根機還很淺薄,我們誰不是很淺薄,但是只要知道我們必須要發心,你就沒有理由了。如一顆樹插秧也好,播種也好幼苗也好,你種下去剛開始的時候,那個根一定是淺的,但是種的時間久了,這個根慢慢就深入了,你不可能兩、三下就覺得,還磨不利就放棄了,你還是要持續的磨久了很自然它就會變得很鋒利,怎麼可以說這個樹根根淺就不去種它,讓它就乾枯而死,怎麼可以因為說刀鈍了,然後就不磨它,就放在旁邊不用它,成為廢物?
你以為修行很苦嗎?那你就不知道懈怠更苦,為什麼這樣說,你修行你說苦,你要修行現在看一時很辛苦,可是這個是暫時的,你以這個暫時換得以後永久的安樂,如果你現在就是偷安,這個懈怠這是偷安一時,頂多這一世你就偷懶濫竽充數忝列沙門,然後受苦多生,往後去這因果不負人,你現在苟且偷安以後你怎麼還?更何況你的目標在西方淨土,你到上了淨土的船,你又何必擔心說以後還要再退轉受苦,得無生法忍這證菩薩地了,有什麼事情可以難得倒你呢?在三惡道受苦的人,有一些過去都還有發過菩提心,只是一時不曉得沉迷了、顛倒了,就是受苦報,更何況如果我們當中有人,根本連菩提心都沒有發起的話,那不是更糟糕嗎?
從過去無始劫來,我們過去真是還沒有覺醒,過去的我們已經沒有辦法追回去,既往不究了,現在今天我們明白了,未來這就是我們要去追上去了,我覺得句句都是那麼真實感懇切,一些人他是在迷的,他沒有醒過來,他固然可憐,像我們現在大家聽過這一堂課,已經知道了而不去做,這個才是真的令人婉惜。你如果知道地獄那麼苦,你自然就會精進勇猛,你如果知道無常很快速,你就不敢懈怠的,我們要知道我們有佛法在鞭策我們,有善友在提攜我們,怎麼樣我們造次顛沛都不會,怎麼樣的困頓顛沛,我們都不會離開菩提心,終身依賴就沒有退失的擔心,不要以為講這一個念頭,這很輕易的一個念頭,也不要講我這個發願說過了就算了,不是,只要你心是真實的,這件事情必定會實現,只要你的願很廣、你的行會深。
虛空很大嗎?但是沒有我的心那麼大,好像金剛鑽石這樣很堅強、很堅硬嗎?我的願力比那個還要堅硬、還要堅定,說大眾你們不要忘記今天講的話,所有的人都可以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就是到成佛,佛才有三十二相,才有百福莊嚴,你哪裡知道?未來要成就佛道,不是從今天發心立願而開始的呢?也就是要肯定的說,我今天發心立願,我未來成佛有望,這是我們藉著在上課的因緣,講說《勸發菩提心文》希望跟大家一起共勉,我們大家也一起發心,祝福大家,阿彌陀佛!
三、心得分享:
顧玥珦:一分努力,一分成果,深懷感恩,自慚不足,眾人成就,回饋眾恩,期共成佛道。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