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台北-教師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台北-教師讀書會
📕台北教師讀書會📘
一、時間:114年3月13日上午10:00~12:00
二、地點:台北道場十一樓教室(一)
三、書目:《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法與義理》
四、出席人員:陳雪霞、范鴻英、薛慶色、李育麗、翁麗珠、李美雲、莊秀蘭、吳秀鑾、陳淑貞、錢素慧、張東美、蕭文鶯、葉玉珍、黃婌媛共1 4人
記錄:黃婌媛
五、三階段帶領人
<一>、暖身活動:黃婌媛老師
<二>、主題帶領:陳雪霞老師
<三>、回饋分享:陳雪霞老師
六、讀書會進行
<一>、暖身活動
1、主題:《星雲大師如是說》三冊
2、內容:
1)、本套書由《星雲大師全集》第五類【文叢】203-214共12冊的「如是說」
,香海編輯團隊選編六百篇,析分為《壹說個人事》、《贰說社會事》、《參說天下事》三冊。
2)、10 種修鍊智慧
短篇文章中充滿著:
一說真實話、二反省改過、三自我超越
、四積極參與、五樂群和眾、六改變思考模式、七養成閱讀習慣、八體會挫折的助益、九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學習互動、互勉,道業上與人交流。
3)序言中星雲大師曾經這麼說:『來世,我會回來看你們。』緬懷星雲大師,此套書出版,是大師應答時人、弟子,心開意解的禮物,深刻體認到星雲大師一生是信願行的展現。
4)、書裡標出若干大師美好的思想配以繪圖,也必會有我們與大師相應的心裡話,都是大師充滿智慧的祝福跟期許。
5)、我們截取其中數篇,以抽法語方式進行分享心得。讓光明照進你的心,驅散心中的迷霧,指引你正確思考的方向。
6)、三冊書中大師闡述:
讀自己~不要辜負本心,承擔自我的快樂最究竟。
讀人緣~不要煩惱人我,服務大眾的感動最法喜。
讀世界~不要掛礙大小,相應真理的心量最慈悲。
7)、延伸閱讀:
人間福報每週三、四第七版~智慧語錄《如是說》:大徹大悟很難,但每天有一點小小的開悟是可能的,每天想通一些小小的道理,一生中,就是不斷用心去開悟。各行各業的人在生命當中,都有所悟,也影響著周圍的人,來聽聽他們如是說……
8)、點擊YouTube《星雲大師如是說》亦能出現A I開講的17部影片,在網路時代跟更多人結緣。
<二>、閱讀主題:
1、主題: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2、內容:
同一件事,因各人見解與立場不同,各有所執,使得事情變成很複雜產生偏差、爭執,所以本文就是在教我們如何培養正確知見 ,減少我執。
正信的佛弟子是要護持佛法,護正而不護邪、護佛而不護神,護法而不護人,如此才是真正佛教徒。
正確的知見,讓我們不會陷入愚痴,還能增強對三寶的信念,走向成佛的正道。
知見即正見,對萬事萬物能培養正確的見識,也是追求真理的根本。
有正見,遭遇困難時毫不動搖信念,更加堅定立場。
世間正見含攝:有善有惡、有業有報、有前生後世、有聖有凡明白後要常行善止惡,免墮三途輪迴,所以要常守護這顆心,依佛所說,實踐四依法,首重依法不依人。明瞭三法印為我們生命的歸向,以八正道為堅定信念的寶典,如此開發我們的般若智慧,慢慢的完成圓滿人格。
<三>、回饋分享
《翁麗珠分享》
佛法的正知正見,能將事物看得清清楚楚,正確的知見也像一盞明燈,照亮世間善惡,我們才能攝護三業,行善止惡修福德與智慧。
《范鴻英分享》
佛經提到「四依法」說「依法不依人」,雖然我們受到某位師父親切的招呼,而特別護持他,不免像世間法一樣成為追隨者,就像大師文章中所說:「正信的佛弟子僅僅護持人是不夠的,唯有護持佛法,才是真正的佛教信徒。」大家要小心謹慎才是。護持崇拜固定師父,更要將恭敬心擴充為整個僧團,乃至所有眾生的關愛。
《陳雪霞分享》
星雲大師作為退居和尚也一樣遵從規矩,到齋堂與大眾一起過堂吃飯,
是「我在眾中,眾中有我」最佳的身教。我是大眾中的一份子,佛法在大眾中求,人我相處才能和諧,人我互動中學習、落實包容、尊重、平等,才能安住身心。
《李美雲分享》
護教要能「自度度人」、「自覺覺人」,首重要先「自度」、「自覺」,就是要先能處理好自己的身與心,達到恢復自己本有覺性。文章中「人天二乘的世間法修學完畢之後,要參究聲聞乘的四諦真理,然後是緣覺乘的十二緣起,最後則要實踐菩薩道的六度,從完成人生之中完成自己。」這是佛教所要求的境界,也是我們今生努力的目標。
《李育麗分享》
八正道就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有次第的,記得以前佛學會考是如此要求的。由「正見」可以了然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八正道的主體。再由「正思惟」以增長真智。然後「正語」,就是修口業,不作妄語。其次「正業」,以大智般若滅除一切邪業,使身心能夠安住於清淨正業之中。進而「正命」,使身、口、意三業都能合乎正法而行止,「正精進」,就是要發心修習涅槃之道。至於「正念」,則以真智憶念正道,並且沒有絲毫的邪念。最後的「正定」,即必須做到清淨的禪定。
《張東美分享》
佛教的知見就是正見,是對萬事萬物培養正確的見識,是追求真理最根本最重要的敲門磚。佛陀常講的「四念處」,「三法印」,「八正道」都是正見。針對「四念處」本書是從苦、空、無我去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心保和尚著書“千古跫音聽阿含”中開示說:四念處,所謂「身、受、心、法」是跟我們生死息息相關,不管佛陀有沒有出世,世間就是無常就是生滅。菩薩行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的那麼容易,菩薩行道基礎在“出離心”,如果沒有以出離心去行菩薩道,這世間勢必就會“走鍾”,慢慢的又回到世間去了。在行菩薩道的同時,還是要注意煩惱問題,生活裡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情,一般人可能會貪小便宜、計較,不然就是對立、打罵、毀謗、煩惱,這就是世間。佛陀教會我要用慈悲心、智慧、忍辱.....。用這些煩惱少一點,越來越少甚至不生煩惱,如果有修行的志向,“阿含經”對我們會有很大幫助。
總之,正確的知見非常重要,八正道首重正見,堅定的信仰才能開發般若本性,完成圓滿人格。
《薛慶色分享》
佛法的正知正見,告訴我們世間的萬法變化無常,要我們重新審視、調整「我執」的觀念,放下物質、想法、情感等的過分依賴或固執,「諸法無我」攝護心念才能身心清淨自在,遠離顛倒夢想。
《蕭文鶯分享》
三法印中「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就從四念住觀起,身、受、心、法千變萬化,都是世間生滅法,唯有安住在佛法𥚃,一切因緣生因緣滅,好壞都會過去,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只有學習菩薩摩訶薩安心在不生不滅的出世間之中,才能避免患得患失,遠離痛苦煩惱。
《莊秀蘭分享》
今天教室𥚃充滿書香、人氣旺盛、熱鬧溫馨。召集人婌媛老師帶暖身,每人一份禮物-福袋,印一篇篇的短文,捲成簽,抽到的人唸出文章重點,好有創意,讀書會開始,就這麼熱鬧登場了。
謝謝雪霞老師帶領佛法與義理一書的「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知見」在佛教的看法就是正見,並不只是佛學知識,還要發菩提心、持戒、行佛、度眾等等。
佛陀教育僧眾,常講「四念住」、「四依法」、「三法印」、「八正道」、、等。說法四十九年。大師說:「其實學佛不只是為求了生脫死的超然,更是求取真實生命的證悟。」
佛學浩瀚深廣,本著佛光山是正信道場,來此接受正知正見的佛學知識,讓我觀念正確,堅定的信仰。也期許日日平安,佛光人都能完成圓滿人格。阿彌陀佛。
《陳淑貞分享》
我從107年加入台北教師讀書會後,慢慢的這在我退休後的生活中,漸漸充滿法喜~自從93/7年退休以後~先是93/10月去到了森林公園巡著蘇芮的『奉獻』歌聲,即時加入了「大安森林公園涼亭歌友會」,每星期二、四上午7:30-9:00在森林公園中歌唱,一面欣賞樹林草地的清香,一面盡情歌唱~那是多麼舒活身心的好時光;後來又加入了每星期五下午的「暢遊美術」,讓我能隨時留意到台北藝術繪畫的一些活動的展出,提升了我對藝術的美好意境;而讓我最感謝的是這八年來讀書會帶給我的進入向佛、學佛之路~
這學期我們何其有幸選擇星雲大師全集的第四類演講集(共10冊)中的第4冊:佛法與義理,包含了:佛法對命運、神通、知見、行為、因緣、因果、空有的看法等等,心中充滿法喜,而「佛教對知見的」看法是1982年11月15日大師在國父紀念館的演講佛~錯誤的知見、世間的知見與知見的層次和佛教的知見,經由雪霞師姐娓娓道來,會後眾師姐的回饋分享(書面資料)更是又ㄧ次的回味與陶冶身心 ,加上婌媛召集人的用心整理出這麼美好的呈現,我們真有福報喔!
感恩的心感謝有大師的『向前有路 光明在望』
感謝讀書會的你們,在『法喜充滿的美妙時光中』
七、《結論》
佛陀是人間覺者,是覺悟到宇宙人生真理的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才被稱為「佛」。佛陀體證了「真如佛性」才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凡人宿世累劫清淨的心蒙上塵垢,今生的課題就是學習佛陀,培養正確的知見,做個覺者。
星雲大師在本章節「佛教對知見的看法」中,先釐清錯誤的知見,以及世間的知見,去除我執、法執,日日勤拂拭,回復清淨本性。如此依據般若智慧作為人生行為的規範,隨緣安住在「三法印」、「八正道」佛法真理中,在人間精進修行。
發心學佛,收攝散亂、向外攀緣的心,讓自己提升、增進生命的層次;更能體悟究竟的快樂,不只修人天乘,更要發出離心、菩提心得出世智,走上「上弘佛道、下化眾生」的菩薩道。
開學第一次的讀書會,帶領人帶來「佛法對知見的看法,就如八正道的次第~「正見」可以了然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是八正道的主體,是走在佛教正道上,就不容易誤入歧途,正是好的開始!如《本事經》云:「正見生長時,令愚痴損減。正見現在前,速證涅槃樂。」令我們信仰更堅定!
再次感謝雪霞老師帶領從消文,統整文章中重點,循序漸進思維法義,分享自己求道路上的經驗與心得,學習大師懷抱「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佛教靠我」「人生三百歲」弘法的精神,與會者珍惜共聚、共讀、共享大師的文字般若。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