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快快樂樂讀書會
    2025年6月2日(一)
    召集人:鄭惠梅
    帶領人:翁淑芳
    電腦操作:陳秀麗
    方式:線上
    參加人員:鄭惠梅.古芳玲.陳秀麗.林芳伃.周靜嵐.翁淑芳6人
    【研讀討論】
    一、材料:《佛法真義》第二冊〈退讓原來是向前〉〈出家無家〉〈宗教三寶——各有各的爸爸〉〈天地人〉〈孝順〉〈與病為友〉
    二、研討內容
    【退讓原來是向前】51
    排班,講究次序,這是佛教所重視的。如所有的經典記載,佛陀早期的弘化生活,僧侶托缽都要「次第乞食」;在中華文化也有許多優良的傳統,諸如做人講究「溫、良、恭、儉、讓」。偈語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你不肯退後一步,就無法插滿整田的秧苗,所以謙讓裡,有甚深的哲理,謙讓裡,有無比廣闊的天空。
    退讓,才有前進的空間,才有和諧的人際關係。
    【出家無家】52
    「出家無家」主要是指,出家後要安住在佛法上,要「出家無家處處家」;思想上要放下執著,出離煩惱之家。
    【宗教三寶——各有各的爸爸】53
    所謂「三教」,釋、儒、道。釋即指佛教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儒家是指重倫理、禮治的孔、孟思想;道教則以貴生為主旨,含括以丹鼎、齋醮、符籙、積善、經戒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而「五教同源」,則是延續「三教一家」之說,內容指「佛教的慈悲,道教的無為,儒教的忠恕,耶教的博愛,回教的清真」。
    不必去分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各有特色。最好就是建立「能分能合」的宗教觀,才合乎中道。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