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日期:07/26/2025 第二場
    時間:晚上 8:30-9:30
    地點:Arabella Villas Laguna
    參加人數:12人
    帶領人:林素玲
    記錄:施曉華
    閱讀資料:
    《星雲大師全集:生死關懷》——〈生命教育〉、〈臨終關懷〉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553027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65578

    A. 暖身:十二因緣桌遊
    B. 主題討論:
    1. 聞 – 何謂生命教育?為何需要臨終關懷?一起來讀幾段:
    ⋯⋯
    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必須為生命的存在與意義而奮鬥。因為,人活著不應該只是追求尸位永存,生活也不能只是為了三餐溫飽;生命的可貴,在於活得對自他有益,也就是要能活出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與生命的尊嚴。
    ⋯⋯
    生命教育是近幾年來才受到社會關切的重要議題,然而在佛教裡,早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宣說的「緣起法」,就已說明生命是彼此相互關係的存在。佛陀以「十二因緣」說明生命的由來與三世輪迴的關係,幫助我們解答「生從何來,死往何去」的生命之謎;佛教的「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緣起」、「中道」、「空性」等真理,都能幫助我們認識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的意義、創造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希望。
    ⋯⋯
    佛教講地水火風「四大」,地的生命就是堅固;水的生命就是流動,不流動就是死水;空氣也是要流通才能存在;光的生命就是散發熱度與溫暖。
    佛教講輪迴、講因緣,都是生命。輪迴,就是不死的生命;因緣,就是集體的生命。
    ⋯⋯
    生命之所以有力量,在於能為生命留下歷史,為社會留下慈悲,為自己留下信仰,為人間留下貢獻。因此,生命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指導學生如何尊重生命,如何活出生命的尊嚴,如何創造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
    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活出什麼?擁有什麼?尤其如何開拓宏觀的生命視野,深化優質的生命內涵,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這才是提倡生命教育者應有的省思!
    ⋯⋯
    「臨終關懷」最重要的,我想第一個是要讓臨終者安心,讓他不要懼怕,所以最好要有人說法,或是他喜歡的人給他安慰。生命不是臨終時才需要關懷,生的時候就要給予照顧,尤其現代社會因醫藥、科技發達,人的壽命延長,高齡化的社會帶來的「老人問題」,已然成為舉世共通的問題。
    ⋯⋯



    老人如何才能老而不懼?我有一個「養老十法」提供給大家參考:
    一、 早起十念法:一早起床,心中稱念佛菩薩聖號,讓信仰成為心中的寄託和希望。
    二、 晚睡一炷香:晚上睡前靜坐十或二十分鐘,令心平靜。
    三、 飯前五觀想:吃飯時心懷感恩,保持歡喜愉快的心情,多食清淡食品,不要增加腸胃的負擔。
    四、 生活要放下:思惟一生的功名、情感、得失,如過眼雲煙般不實在,而逐漸放下執著。
    五、 老死不可怕:死如更衣,如搬家,如睡眠,色身雖壞了,但真心佛性不減,只要積極培福,增長慧命,必有光明的未來。
    六、 心中常懺悔: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到老年,多少會反省一生中的過錯,而深感懊悔和遺憾;若能真心懺悔,就像清水洗滌過一樣,人格便能昇華,心中也能坦蕩。
    七、 布施能喜捨:人到年老,總覺得身邊要有錢才有安全感,或者預留財產給子孫;事實上,「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若遇不孝子孫爭奪財產,情更難堪。何妨將身外之財用來廣施十方,厚植福德,來生得生善處,也能庇蔭子孫。
    八、 發心肯服務:退休後,生活空間更廣,時間更多,可發心投入義工行列,為人服務,以擴展生活領域,更可與人廣結善緣。
    九、 幽默常歡笑:人云「一笑解千愁」,時常保持開朗歡喜的心情,不但有益於身心的和諧與平衡,更能為人間增添歡喜。
    十、 健康要運動:「飯後千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可以活絡筋骨,讓身心活動起來。

    2. 思 – 聆聽星雲大師了「生死中了生脫死的方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2bR0ZdYmI0,一起閉目一分鐘,沉澱思緒。

    3. 修 – 我們要如何修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再來聆聽星雲大師「生生世世」的觀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JXftdN9nQ

    4. 證 – 其中哪一點您認為最受用,且願意從現在開始去踐行?請分享、互相探討。
    C. 總結/心得分享:從《釋迦牟尼佛傳》和《生死關懷》兩書中,或者視頻當中,用一句話來分享您得到的關鍵啟發。
    1. 施美齡:管好自己的身口意、十善法,眾生平等的態度,相信大家都可以成佛!
    2. 施曉華:星雲大師說「對生的滿足,死就不畏懼」,俗話說:「知足常樂」,只要心存感恩、常懷感恩、日日都是好日,日日都是幸福的日子,當死亡來臨,一點都不會懼怕了,生命沒有終點。
    3. 林素玲:生命不斷在輪迴,我們不要害怕。只要日行三好,生命的價值就不一樣,世界就會更美好!

    延伸閱讀:
    1)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佛法義理㉗ 八正道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32945
    2)【星雲大師全集16】佛法真義1 佛法義理⑫ 十二因緣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24018
    D. 知菩法師帶領恭讀《星雲大師臨終關懷祈願文》並總結、開示。
    知菩法師總結,感謝素玲的精心準備,佛陀為淨飯王臨終關懷,從佛陀時代進入到現代,生死關懷非常重要,從星雲大師告訴我們的了脫生死,我們可以想想為什麼我們要了脫生死?「養老十法」就是其中一個老而不懼的方法之一,大家可以經常讀讀,始終保持警惕!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