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福田讀書會第二組.組長賴碧華課程.

    帶領人:賴碧華督導

    出席人員:
    曾碧玲督導.賴碧華督督.張彬彬督導.蔡瑞蓉督導.莊瓊足督導.林孝雄督導.孫玉華督導.
    星雲大師著作的書籍《佛教與生活》第一章。
    日期:10/31(五)
    時間:晚上8:00
    地點:Line的會議室
    P31~
    (二) 從等待的時間說到創造的時間

    「韶光易逝,歲月荏苒」,光陰是無情的,如輕煙、白雲,當你稍不留意時,它已消逝得無影無蹤。岳飛說:「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人生要及時努力,因為生命不能等待,等待只有讓時光蹉跎、歲月空過。短暫的人生,應該隨時把握,充分利用,不能因循苟且,要富有進取心,勇敢向前。
    過去四川有兩個人,同時發願欲朝禮普陀山觀世音菩薩,其中一人表示:讓我籌妥資糧,備好船隻,將順江而下,朝禮普陀。另外一人.身無川資,沿門托缽.徒步而行。時隔多時徒步者已朝拜過普陀山再返回四川去;可是前一個人還未購妥船隻,更遑論出發了。

    這件事情告訴我們:凡事不需要等待,等待又等待,浪費了多少寶貴的時光,一個人的生命有限,時間容許你三等四拖嗎?所以,只要是對大眾有利、對佛教有貢獻的事,應該及時把握時機,努力去創造,不要等待機緣錯失,造成終生憾事。尤其是年輕人,更應該珍惜英年大好時光,發憤圖強,不要等到白髮皤皤,才唉聲慨嘆「空負少年時」。聰明的人,不會緬懷過去,也不憧憬未來,而是及時把握現在,努力振作。
    時間的漏斗無影無蹤,常常在我們不經意中滴滴消逝。雖然如此,只要我們處處留心,仍然可以利用時間創造不朽的生命。佛法所謂「真空妙有」,即告訴我們在似無的「空」中,可以生出「萬有」來。
    譬如幾十年前,佛光山原是一片荒山,雜草叢生.荊棘滿布。當時,有人怪我為什麼好好的都市不要,卻要這什麼都沒有的荒山?可是,一股信心支持著我,天下無難事只要去做,絕沒有不成功的。凡事不能等待,必須著手去做,只要將等待的時間改成創造的時間,則腐朽也可以轉成神奇。以自己的至誠、發心,在無聲無息的時間裡,創造出有益大眾的事業;在時間的齒輪裡,走向永恆無盡的目標。

    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是依憑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而創造出來的,那四十八大願,也是在無量阿僧祇劫中完成。因此,我們不能等待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應該努力去修行,認真去創造,以自己的願力,加上虔誠的勤修念佛,自然能與阿彌陀佛的願力契合,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極樂淨土。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