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南非-德本禪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年前
    台北道場萬華吉祥讀書會
    一.讀書日期: 109/4/22 時段:21:00~22:00
    二. 讀書地點: Line 線上
    三.題 材: 布施《佛法真義》(一)p44
    四.帶 領 人: 李素米
    五.紀 錄: 張美麗
    六.參加人數: 李素米、張璧娟、王瑞芝、曾慈萱、曾漂祥、李美滿、張美麗共7人七七.前言:七.帶領人:阿彌陀經裡談到,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必蒙佛接引佛國,但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緣,那善根福德因緣在哪裡呢?就在布施裡,要如何做布施才正確呢?答案就在今天我們要讀的主題「布施」,請同學們好好來詳讀這篇文章…..
    八.主題內容綱要:
    從自度到樂意度人,自他得度是一體兩面的。或許有人會問:自己都還沒有成佛、解脫,怎麼有能力去度人?其實,未成佛道先度人是菩薩發心,菩薩在發心度人的過程中圓滿成就自己的佛道;因此,先度人,累積福德資糧,最後自己當然也就得度了。
    所謂「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但一般人對於六度未能真正了解,只從膚淺的表面來認識,總以為佛教只是單單叫人要布施喜捨,要持戒自律,要忍辱負重,要精進不息,要枯坐入定而已;這樣的說詞往往不能契合眾生的根機,因此讓人對佛教產生誤解。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實際上真正受益的是自己。這就如同將種子播種到田裡,將來收成的當然是自己。
    「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中能捨去內心的慳貪,廣結善因好緣,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在。
    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與人結緣的感動。布施不全然以金錢為主,我們說好話讚歎他人,心存慈悲、隨喜隨緣的給人一個點頭、一個小小招呼、一個隨手幫忙,你能把歡喜布施給人,這就是結緣

    九.帶領人提問:你對哪一段或是哪一句話印象最深刻?最感動?為甚麼?
    滿同學分享;所謂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做一個佛教徒,不是只一味的講究錢財布施,布施要隨緣,隨份,隨力,更要不自苦,不自惱,不自悔

    娟同學分享:布施要做到無我利他的精神!無智亦無得!心裡才得到真的清净!六度波羅蜜布施为首!真正的布施是通達六度一切的。無畏施是要學習觀音菩薩慈悲救苦救難的精神!告訴別人不要害怕,给予心靈安慰!這方面我們也要學習如何觀機逗教,應病與藥!才能真正落實無畏施的意義!常常研讀佛學,充實自己文化内涵,發揮菩薩心,有需要之時,必能發光發熱,利益大衆

    芝同學分享:六度波羅蜜,布施第一,布施度慳吝,其功德殊勝,讓我們本性中的慈悲自然流露,布施即是用自己的財產,時間,智慧,技能及一顆溫暖的心與大眾廣結善緣來達成弘揚佛法,廣度眾生的目的

    麗同學分享:在義工的服務當中體會到,布施看起來是給人家其實受惠的是自己,以前內向的自己因為經過會長的洗練,懂得和多和人交流,對人多一些關懷,自緣善因好緣就會出現,也在學習中成長。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