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讀書會名稱: 幸福中鋼讀書會
    活動時間:112/5/11 時間PM20:30-21:30
    活動地點: 小港講堂1樓觀音殿
    召集人:陳煌湶會長
    帶領人/紀錄:張淑琴
    參加人員: (11位)張淑琴,陳煌湶,林炳吟,蔣清月,葉茂笙,李淑玲,李淑敏,董翔祥,潘立源,高小麗,傳世光
    題目: 佛光菜根譚 第23課: 忍耐

    忍耐不是退縮,而是面對人間不平時,用平常心對待;
    忍耐不是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時,用質直心釋懷。
    ──《佛光菜根譚》

    「能忍自安」,忍耐看起來是吃虧保守,其實「忍」之一字,是大力量,是大智慧,忍的力量勇銳無比。一個能夠忍耐的人,其性情是沉穩、安詳、理性、和平的,正因為有好的性情,遇到事情能夠忍耐處之,即可逢凶化吉、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經典說:「諸修行中以忍耐最為第一。」如果不能忍耐,縱有一些修行、功德,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切修行功德中以忍耐最為第一。說到忍耐,要能忍耐貧窮、忍耐困難、忍耐痛苦。有時候受人的氣,能忍一口氣,便能避免是非爭吵,即使受人誹謗、輕視、誤會,也得忍受下來。俗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往往對喜歡的人、喜歡的境界容易生起貪著心,對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境則生起瞋恨心。如果我們對貪著心,能忍耐不執取,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苦惱。對於違逆的境界和人事,能忍一時之氣,不起瞋恨心,便不怕侮辱甚至災害降臨到我們身上。能忍一口氣,便增加了一份力量。

    有權力不能壓服人,會罵人的人不見得有力量。強權、武力更不能平服人的反抗心,中國秦始皇、德國希特勒都是明證。只有忍耐的力量最大,如漢朝韓信,他能忍胯下之辱,最後終能成就大功業。

    《佛遺教經》說:「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從字面上看,心上一把刀,一把刀插在心上而能面不改色,那是需要很大的耐力,或許忍受的當時很痛苦,但往往能得到意外的結果。忍的美德常是持戒者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名之為有大力的人。
    一代高僧玄奘大師,能到印度求法,能經過八百里流沙,克服種種困難,在於他「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的願力,而能有這麼大的抱負、願心和毅力,難道不是因為具有忍耐力嗎?唐朝鑑真和尚為了到日本傳戒法,歷經十二年,經過六次的艱難與挫折,最後到達日本時,雙目已失明,雖然他肉體受損,但是完成了畢生的願望,戒法也因此東傳。他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也就是從「忍耐」中培養出來的。

    在《雜寶藏經》中說明忍耐有五種利益:一、能忍耐就沒有人能怨恨。二、能忍耐就能成就一切事業。三、能忍耐就能受眾人愛敬。四、能忍耐就能有好名聲。五、能忍耐就能得生善道。

    當我們遇著不如意的事,碰到不如意的人,若能平心靜氣,自己反省,或許可以找出一條平順的路;用生氣來抵制,只有讓事情更惡化。
    葉茂笙督導: 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忍耐+和藹=力量, 忍耐是痛苦的, 但它的結困是甜蜜的.
    傅世光副會長: 忍耐可以逢凶化吉,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潘立源會員分享: 能忍一時之氣,就能夠海濶天空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