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曰期:2023年7月30曰
    地點:雲林講堂三好觀音祈福園
    參加人數:5人
    流程
    2:30-2:40暖身運動/超慢跑
    2:40-2:50一起朗讀
    2:50-4:10聞、思、修、證導讀
    4:10-4:30點心、聯誼、分享
    文章內容:
    人間佛教小叢書(228)P19-28

    第二類【人間佛教論叢】 /
    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
    216 第三章 人間佛教的慧學 /
    268 三、 慧的應用——生活行儀,人間慧用

    (三)佛法新詮適用人間
    除了健全硬體設備,以及弘法方式力求日新月異外,我更儘量使用現代人能聽得懂的語言來詮釋佛法,務求讓佛教與生活沒有隔閡,例如:

    我把「六和敬」詮釋為:
    見和同解: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識」。
    戒和同修:就是「法制上人人平等」。
    利和同均:就是「經濟上均衡分配」。
    意和同悅:就是「精神上志同道合」。
    口和無諍:就是「言語上和諧無諍」。
    身和同住:就是「行為上不侵犯人」。

    我對「普賢十大願」作了如是說:
    一者禮敬諸佛,就是實踐「人格的尊重」;
    二者稱讚如來,就是實踐「語言的讚美」;
    三者廣修供養,就是實踐「心意的布施」;
    四者懺悔業障,就是實踐「行為的改進」;
    五者隨喜功德,就是實踐「善事的資助」;
    六者請轉法輪,就是實踐「佛法的弘傳」;
    七者請佛住世,就是實踐「聖賢的護持」;
    八者常隨佛學,就是實踐「真理的追隨」;
    九者恆順眾生,就是實踐「民意的重視」;
    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實踐「圓滿的功德」。

    我對「皈依三寶」及「受持五戒」,做了如下譬喻:
    皈依三寶:
    佛如光,皈依佛,就是點亮心靈燈光,
    為自己建設了一間電力公司;
    法如水,皈依法,就是儲蓄甘露法水,
    為自己營建了一座自來水廠;
    僧如田,皈依僧,就是長養菩提花果,
    為自己開發了一畝良田土地。

    受持五戒:
    不殺生,就是對別人的生命不侵犯;
    不殺生而護生,自然長壽。
    不偷盜,就是對別人的財產不侵犯;
    不偷盜而布施,自然富貴。
    不邪淫,就是對別人的名節不侵犯;
    不邪淫而尊重,自然和諧。
    不妄語,就是對別人的信譽不侵犯;不妄語而守信,自然譽好。
    不吸毒,就是對自己的理智不傷害;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

    我感於過去一般人認為佛教一再講布施,好像學佛就是為了要布施給人,自己又能獲得什麼利益呢?為了扭轉一般人的觀念,我在〈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論文中,對「六波羅蜜」做了如此註解:

    布施可以種一收十,改造自己慳貪的性格;
    持戒可以三業清淨,改造自己惡性的行為;
    忍辱可以自他得益,改造自己瞋恨的惡習;
    精進可以無事不成,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
    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改造自己散亂的思想;
    般若可以觀空自在,改造自己愚痴的認知。

    所以:
    (一)布施,是給人呢?是給己呢?看似給人,實際上是給己。布施能度「慳貪」,是自己發財之道。

    (二)持戒,是束縛呢?是自由呢?看似束縛,實際上是自由。持戒能度「毀犯」,是自己平安之道。

    (三)忍辱,是吃虧呢?是便宜呢?看似吃虧,實際上是便宜。忍辱能度「瞋恚」,是自己做人之道。

    (四)精進,是辛苦呢?是快樂呢?看似辛苦,實際上是快樂。精進能度「懈怠」,是自己成功之道。

    (五)禪定,是呆板呢?是活潑呢?看似呆板,實際上是活潑。禪定能度「散亂」,是自己安心之道。

    (六)般若,是外求呢?是內求呢?看似外求,實際上是內求。般若能度「愚痴」,是自己明理之道。

    另外,對於佛教經典時常利用「偈頌」來重述經文的意思,古德也提倡用四句偈來表達經義。四句偈簡明易記,就如中國的詩歌,容易讓人朗朗上口,所以我也學習古德,用四句偈來表達佛法。例如,佛陀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我就依照他們的專長,寫下:「舍智連通說富那,須空旃論迦頭陀,那律天眼波離戒,阿難多聞密行羅。」另外,我也曾以一首四句偈:「密富禪貧方便淨,唯識耐煩嘉祥空,傳統華嚴修身律,義理組織天台宗。」點出八宗的特色。

    過去古德用科判講經,我曾經把《金剛經》用「無住生心、無我度生、無相布施、無得而證」四句話,概括講解。我也曾把《大乘起信論》、《般若心經》等,做成表解,讓人一目了然,易於掌握要點。

    很多人研究佛教史多年,對整個中國佛教二千多年的發展,始終不容易理清脈絡,因此我就想到把佛教自秦漢年間傳入中國後的二千餘年歷史,分為六個時期,正好總結人間佛教的內容。六個時期分別是:

    一、東傳譯經時期(秦漢魏晉時期)
    二、八宗成立時期(隋陳李唐時期)
    三、禪淨爭主時期(五代趙宋時期)
    四、宮廷密教時期(元明皇朝時期)
    五、經懺香火時期(滿清民國時期)
    六、人間佛教時期(二十世紀以後)

    聞的提問
    1、大師除了健全硬體設備,以及弘法方式力求日新月異外,用什麼方式來詮釋佛法?
    2、大師如何詮釋「六和敬」?
    3、大師對「普賢十大願」用哪些我們聽得懂的語言來詮釋?
    4、佛如什麼皈依?佛就是怎樣?
    5、法如什麼?皈依法就是如何?
    6、僧如什麼?皈依僧就是如何?
    7、「五戒」是?
    8、不殺生,就是?
    9、不偷盜,就是?
    10、不邪淫,就是?
    11、不妄語,就是?
    12、不吸讀,就是?
    13、所以作到了受持五戒,自然就能夠如何?
    14、大師對「六波羅蜜」做了如何的註解?
    15、布施,是給人呢?還是給自己呢?
    16、持戒,是束縛呢?是自由呢?
    17、忍辱,是吃虧呢?是佔便宜呢?
    18、精進,是辛苦呢?是快樂呢?
    19、禪定,是呆板呢?是活潑呢?
    20、般若,是外求呢?是內求呢?
    21、佛教經典時常利用「偈頌」來重述什麼的意思?古德也提倡用什麼來表達經義?
    22、大師用哪四句話來詮釋十大弟子跟他們的專長?
    23、但是用哪一首四句偈來點出八宗的特色?
    24、大師把「金剛經」用那四句話來概括講解?
    25、大師對整個中國佛教二千多年的發展,理清脈絡,把佛教自秦漢年間傳入中國後的二千餘年歷史,分為那六個時期?

    思與修的提問
    26、佛法上的「六和敬」是?
    27、大師對「六和敬」的詮釋?
    28、我們經常課誦的普賢十大願?用共修的方式唱一下。
    29、大師對「普賢十大願」的詮釋?我們也唱一下?
    30、什麼是皈依三寶?
    31、有什麼利益?
    32、什麼是受持五戒?
    33、有什麼利益?
    34、大家知道幸福哪裡來嗎?為什麼?
    35、為什麼行六度波羅蜜可以自立利他?
    36、佛陀的十大弟子?
    37、八宗?
    證的提問
    38、在你的人生中有沒有和文章中相關的經驗?
    鈺分享:宣講時將大師的文章,「生活中的修行」重點改編成歌詞,調寄「山歌調」,幫助大家記憶。
    39、在這次的討論中,你有領悟到什麼?
    分享:原來幸福不難!只要皈依跟受五戒!所以學佛真好!其實「五戒」就是「不侵犯」!
    40、在這次的內容中你有學到什麼?
    分享:原來大師的人間佛教就是「與生活沒有隔閡」,如文章內的重點;「就是」自己去「改造」「實踐」「建設」「自然」就能擁有幸福人生!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