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星期前
    2024.03.19 (二) 20:10~22:00 金觀音讀書會(線上)舉辦(紀錄)
    參與成員:慧禾法師、李進士、李俞嫻、李儀嬋、王俐文,共5人。
    紀錄:李儀嬋
    地點: ZOOM線上

    本次讀書會由 李儀嬋 擔任帶領人,

    文章主題:星雲說偈:四無量心、不退轉
    作者:星雲大師
    出處:分別出自2013.04.14及2012.08.24人間福報

    一、帶領人分享從「四無量心」裡明白什麼是「慈悲喜捨」之後,才能真正的生起菩提心,最後做到不退轉。所以找了星雲說偈-四無量心、不退轉等2文,於讀書會中一同討論。

    二、會中成員各自分享的自己在佛門當義工實踐四無量心(也就是星雲大師說的四給),讓自己也感受到快樂。

    三、另有成員也分享因為常參加焰口法會,在法會的後半段,經文會出現發菩提心的偈子-「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接著主法和尚會唱頌發菩提心咒。所以每到自己遇到困境想要退縮時,總是會想起的不退轉的偈語。才又有勇氣去面對困境、突破困境。也因為如此,更印證佛陀所說的真理、留下來的佛法、大師的開示的內容等.都是真心不騙,只要我們願意相信、實踐,最後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

    四、另有成員分享,有時候我們會覺得佛沒有感應,但仔細思考之後,有時候我跟佛菩薩祈求的內容,雖然沒有樣樣滿願,但佛菩薩一直保佑我們平安健康。不能說佛菩薩加持我們的內容不是我們最想要的,就不相信佛法。有可能是我們最想要的那樣東西的各項因緣條件還不夠成熟,所以就還沒有看到我最想要的成果出來。

    五、慧禾法師也特別跟大家分享:
    1.四無是心的確就是菩提心的前行。

    2.可以把「不退轉」看成是一種「跨越」,跨越執著、人我、國界、傳統、歷史、私情、自我等,更重要的是,如果真的遇到一直跨不過去的境界也沒關係,因為「繞道」也是一種方式。可以先繞道而行,未來有能力的時候就可以真的跨過去了。

    3.不退轉有三個層次:信心不退、位次不退、行菩薩道不退。故簡稱:信不退、位不退、行不退。

    4.四無量心的意義:
    「四無量心」就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
    「四無量心」既是觀修法門,有對治力;也是實踐法門,有成就力。

    用現代話來說,就是以無量的與樂心、拔苦心、歡喜心和包容心,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來廣度一切有情。

    慈心是與樂心,願眾生都能得到快樂,並且永具成就快樂的因;悲心是拔苦心,願能解除一切眾生的痛苦,遠離導致痛苦的因;喜心是隨喜心、歡喜心,見眾生快樂時,能由衷感到歡喜,不起嫉妒的心;捨心是去除我見,以及對世間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執著心,最終能不起分別妄想,如是也願一切眾生都能以平等心進入佛道。

    對治煩惱 成就菩提

    在《中阿含經》中,佛陀為阿難說四無量義云:

    阿難!我本為汝說四無量,比丘者,心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阿難!此四無量,汝當為諸年少比丘說以教彼,若為諸年少比丘說教此四無量者,彼便得安隱,得力得樂,身心不煩熱,終身行梵行。


    因此,諸比丘除了應常懷慈悲喜捨四心,以此四心來對治各種煩惱、負面的情緒,並避免無益證解之言論外,更要將四心擴大到盡虛空遍法界,也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捨無量,像這樣成就一切世間無量善法,就能安穩道業,得力得樂,身心無惱而能終身奉行清淨行。

    「四無量心」的修持,不但能調伏自我內心的貪、瞋、嫉、慢,在觀修的過程中,關懷的對象從小範圍起,能逐漸擴大到對一切眾生都能生起慈悲喜捨心,都能長養無上菩提心,具足成就佛道的資糧。

    無緣大慈 同體大悲

    修行四無量心,若缺乏空性慧,便很容易退失而難以成就。因此,般若會上,佛陀為發菩提心度無量眾生者開示道,當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以不住於相,行於布施。因而菩薩發四無量心,雖緣於無量眾生,但應觀一切法空性,眾生相不可得;既無眾生可度,也無度眾生之菩薩,以及能度眾生之法。即如《維摩詰經》云:「菩薩作是觀已自念,我當為眾生說如斯法,是即真實慈也。」也就是說,菩薩發四無量心欲與眾生拔苦與樂,當以一切法空性為究竟說,像這樣就是真實慈,並且「菩薩所作功德,皆與一切眾生共之」即是真實悲,而「有所饒益歡喜無悔」即是真實喜,「所作福祐無所希望」即是真實捨。也唯有深達一切法空性,才能真正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等持應化,這樣才是四無量真實義。

    慈悲喜捨 給能成就

    人間佛教直指人成佛之道,強調現實重於玄談,為適應現代人的根性,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提出「四給」實踐法;「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 給人信心─能夠對治因欲求不滿而產生的不快樂,信佛性本具,信發心便能成功,信知足常樂,同時也要做到讓人對我們做事有信心、處眾有信心,這便是慈無量心。

     給人希望─能夠對治悲觀的人生觀,有希望就有力量,除了要對自己能改變自我人生充滿希望,也要讓人人都能夠對自己的發心帶來成就充滿希望,這便是悲無量心。

     給人歡喜─能夠對治種種負面的情緒。追求快樂感和幸福感是每一個人共同的願望,但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快樂卻製造他人的痛苦,像這樣自私的心態,終不免產生擔心別人也會這樣對待自己的不安情緒。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因此,不但自己要放下報冤之情,更要以廣結善緣之心做到帶給他人歡喜,看到別人有好的成就,也能隨喜讚嘆,這便是喜無量心。

     給人方便─能對治傲慢的心態,培養成就的智慧。大師說「一個慈悲的人,一定樂於主動服務,給人方便」,為了給人方便,不但發心要正確,不會讓人感到難堪,覺得虧欠,也要具足善巧,恰到好處,這便是捨無量心。

    給是擴大、給是昇華、給是成就。給的世界無限、無量,以四給做為四無量心的實踐之道,給出慈悲,給出智慧,給出無限,人生何愁不能有好因好緣?心和諧了,世界便和諧了。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