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首頁
總會長介紹
Back
星雲大師略傳
星雲文集
關於讀書會
Back
認識我們
談讀書會
各類型讀書會
線上填寫表單
Back
讀書會家族網站申請
新讀書會成立暨家族網站申請表
書香義工報名表
聯絡我們
分享園地
Back
好書分享
方案設計
經營秘方
表單下載
閱讀花園
活動資訊
Back
活動訊息
活動花絮
讀書會家族
群組
活動
Videos
Audio
相片
People
Polls
Show results from selected filters below:
Check All
Uncheck All
相片
用戶
相簿
Videos
活動
群組
搜尋
Sign In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Your password
記住我
登入
我忘記了我的帳戶名稱
我忘記了我的密碼
上傳封面照片...
拖曳照片,控制封面照片的呈現區域
松智-開心讀書會
Registered Users
Timeline
About
Albums
Videos
Audio
Followers
Events
More
Groups
Polls
Introduction
Joined 4 年前
3 Achievements
268 Points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記錄
日期:7月2日 週三
時間:10:00~11:30
地點:拈花軒
書籍:《人間與實踐》
導讀:p332~379
主題:佛光會的希望: 發揚佛教—發揚和平而團結、現代佛教的建設、佛教寺院經來源
導讀:鍾瑀瑩
紀錄:施郁麗
出席:鍾瑀瑩、施郁麗、徐秀慧、高素蘭、楊莉、劉湘玫
🌿 現代修行的省思與實踐
一、修行不是躲避人群,而是在大眾中磨練
很多人認為,只要在家念佛、遠離紛擾,就等於修行清淨了。但實際上,真正的修行,往往不是在獨處中,而是在與人互動中見真章。讀書會中有人提到一位鄰居,每天在家念佛唸得很好,但一出門就動怒,顯示這種修行還未落實於人際之中。修行不該只是關在自己小天地裡的安逸與清淨,而是能否在生活現場中面對挑戰,轉煩惱為智慧。真正的修行,是在「大眾中修,生活中鍛煉」,這才是佛法的現實實踐。
二、修行就是當下的覺察與懺悔
楊莉分享自己某日參加法會,因趕時間準備闖紅燈,卻被兒子即時拉住提醒。當下她雖然內心感到不快,但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執著,並升起懺悔心。她主動傳訊向兒子致謝,兒子也回應道歉,雙方從原本可能衝突的狀況中化解了情緒,彼此體諒。這段過程讓大家深刻體會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修行不是沒有煩惱,而是在煩惱生起時,能立刻覺察、轉化,讓每一次「起心動念」都成為修行的機緣。
三、從分工到共修:佛教的集體創作精神
另一段討論中,有人談到佛光山推崇「集體創作」的精神,而不是傳統的上下指派式「分工合作」。分工常是由上而下地分派任務,而集體創作則是人人發揮所長,共同成就一個完整的願景與成果。例如過去有人想要一人獨捐建設佛館,被提醒「這樣功德就變成你個人的,不是眾生共成的」。真正的佛法精神,是人人參與、眾緣和合──**百萬功德,來自一百元的匯聚。**這不只是財施,更是法與心的共同承擔。
四、佛法要與時俱進,靈活應變而不失本懷
在分享中也提到佛光山早課時間的調整:從原本四點半,因應現代生活作息改為五點半。星雲大師說,佛陀時代早起是因為沒電燈、早睡早起,但現代社會的節奏不同,如果照搬舊制,會造成身心過度負擔。修行要與時代合拍,才能接引更多人。包括飲食習慣、課程設計、共修方式,佛法不該死守形式,而應因地制宜、靈活應變。這是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的活潑體現,讓法住世而不化為空談。
五、從空性中生起慈悲願力:「真空妙有」的智慧
很多人誤解佛教只講「空」,以為佛教就是消極、否定現實,其實真正的佛法講的是「真空妙有」。空不是虛無,而是放下執著後所生起的慈悲與智慧。當我們說「曾經有」但如今失去,這個落差會讓人痛苦;但如果懂得「一切因緣生滅」,就能看見其中的流轉與希望。修行不是為了逃離世界,而是要在當下活出清淨與安樂,讓「此時此地」就成為淨土。
六、將四大菩薩精神落實在人間生活
觀音代表慈悲、文殊代表智慧、地藏象徵願力、普賢則體現實踐。這四大菩薩的精神不應只存在經典與寺院,而應該融入日常生活。現代佛教的建設,是要把菩薩精神帶入現實社會──慈悲地關心眾生、智慧地解決問題、有願力地承擔責任、身體力行地實踐佛道。這正是「人間佛教」的核心,也是真正讓佛教活在當代的關鍵。
七、轉念即轉業,學佛者面對逆緣的修行智慧
最後,郁麗分享自己曾被信任的老師騙錢,經歷痛苦後沒有怨懟,而是轉念反思:「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在我身上?我能從中學到什麼?」這種轉念,是佛法的智慧與修行的成果。若沒有佛法,人面對逆境只會生氣、報復;但學佛的人學會用因果與慈悲去面對錯待,將逆境轉為資糧,這是真正的功夫所在。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早覺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2025.6月17日
時間: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一
教材:《人間與實踐》
主題:今日佛教的希望p.274-p.331
閱讀目的:傳承師願;依教奉行;做個正知見的佛光人。
帶領人:徐秀慧
紀錄:朱美玲
出席人數:徐秀慧、周美珠、莊淑卿、鍾瑀瑩、楊莉、朱美玲 共6人
概述:一、首先帶領人秀慧會長帶領學員,就各篇章的重點共讀一遍;學員隨喜做分享。
1.今日佛教的希望
(1)健全的制度。我們要復興佛教,首先必須加強組織,健全制度。
分享:佛光山以制度領導、唯法所依;至今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2)自力更生。佛教要破除「會得香雲蓋,到處吃素菜」的現象;要靠自己的辛勤勞苦,或體力、勞力、修道力,以獲取修行的資糧。甚至要用自己的所有,去福利社會,普渡眾生。
分享:6/14-15三好校園頒獎典禮,14年來,以「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鼓勵了280多所學校,將三好品德教育帶入校園,嘉惠學子。
大師一生秉持「無我」精神,為佛教、為眾生犧牲奉獻,令人感佩!
(3)福利社會。今日的佛教界人士,不要寄望別人捐助我們,奉獻給我們,佛教徒應該反過來想,我們如何貢獻社會,福利大眾,這樣才會得到社會大眾、政府重視我們。
分享:佛光人捐贈三好公益米給需要的弱勢團體及家庭。
(4)提倡富樂。人間生活上所增加的富樂,都要像極樂世界一樣,不但不要排斥,還應該提倡,更要教導信徒正確的財富觀念。如:黃金不是毒蛇、錢用了才是自己的;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
(5)發展教育。沒有教育,縱有再高深的教理,再繁多的經典,誰去研究?如何利益大眾?所以必須提倡教育。
分享:早期佛光山開山艱辛,但大師仍堅持要送慈莊法師、慈容法師、慈惠法師到日本受教育,由此可知大師對佛教人才的培育是相當重視的。
(6)進取創造。我們要進取創造,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佛教講中道,我們對出世法,在進取創造中,應該尋求一個中道生活。
(7)團結合作。所謂團結合作,並非要別人幫助我們,有利我們,而是我們要去利益別人,幫助別人。
分享:大師說:佛光山是「給」出來的;佛光山、佛光會依循「集體創作」的精神,開創出大格局的弘法版圖,將善美的人間佛教散播社會各個角落,利樂眾生。
(8)重視人才。佛法要興隆,要僧讚僧;大家要互相推崇,彼此稱讚;要互相標榜,互相成就。
分享:「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在大師威德感召下,結合並團結佛教團體及個
人,對內互相策勵提攜,弘揚正法;對外捍衛佛教,共同維護正信佛教之發展。
2.佛教現代化
A.佛教現代化需具備哪些原則?
(1)現代化的佛教是合理的,不是邪見的。佛教的根本教理─原始佛教的三法印,緣起說,大乘佛教的般若空,不管任何時代、任何地域的人類社會都能適用而且隨著科學文明的進步,更加能證明其合理性。
(2)現代化的佛教是實有的,不是玄想的。現代的佛教要能實實在在以解決人生問題為主旨,以人文主義為本位的宗教,而不是虛幻不實的玄思清談。
分享:人間佛教是以「人」為本的佛教;在佛陀紀念館的各個角落,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大師的貼心與用心,及對人的尊重。如:走道、淨房、休憩處。
(3)現代化的佛教是現世的,不是未來的。〈三世因果偈〉: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要篤篤實實活在每一刻,把現在的身心安頓恰當,使它不出問題,就是善於對待自己的調御師了。
(4)現代化的佛教正信的,不是迷信的。現代的佛教,應該遠離邪信的桎梏,擺脫迷信的束縛,建立正確的信仰。
(5)現代化的佛教是進步的,不是保守的。佛教要隨著時代進步,並且要走在時代的前端,領導著現代的人心思潮向前邁前。
(6)現代化的佛教是道德的,不是神奇的。將佛法應用於生活中,推動人生佛教、生活佛教,從日常生活、人我對待中,推動以道德為本,這樣才會有利於社會的現代化佛教。
B.佛教現代化的依據
(1)觀機逗教。依對方的根器,施予什麼樣的教化。
(2)契機契理。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讓眾生都能蒙甘露法味的滋潤。而聞法的人,也要修學適合自己的法門,努力與佛相應,才能契入佛法的智慧大海。
(3)方便多門。《楞嚴經》中有一句話: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佛陀為接引眾生契入涅槃妙心,而開演了八萬四千法門,雖然法門千差萬別,但最終的目的,無非希望眾生能證悟自家清淨本性。
分享:佛陀教導弟子周利槃陀伽─日日掃地念誦:掃塵除垢。最後記憶不好的周利槃陀伽終能證悟。
(4)恆順眾生。如何恆順眾生的希望,繼而導入於善道,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5)隨喜功德。奉行四無量心(慈悲喜捨),才是真正的布施者。
(6)不捨一法。菩薩為了使眾生覺悟其清淨自性,只要對眾生有利益,不捨棄任何一法,總想盡辦法度化他,甚至因此而貶損自己也不在意。
C.佛教現代化的原則
(1)度生重於度死。本來解脫生死的根本煩惱,是佛教最終的目標,但是了脫生死並不是逃避現實生活,而是從日常的身心淨化終去下功夫。因此佛教要步向現代化「度生眾於度死」是第一要務。
(2)奉獻重於祈求。現代化的佛教應該發揚服務、奉獻的精神,為大眾付出一片熱誠,為社會獻上一份關愛。
(3)生活重於生死。推行佛教現代化,必須從生活的完成著手,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
(4)事業重於廟堂。慈航法師說:宗教生存三大命脈為教育、文化、慈善。佛光山的宗旨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育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5)大眾重於個人。佛教重視的是大眾的福利,而非個人的解脫。這種以眾為我,利他即自利的大乘菩薩行,才是佛教現代化的真正精神所在。
(6)法樂重於欲樂。《維摩詰經》上說:吾有法樂,吾不樂世俗之樂。佛法的快樂不是以感官五根去感受的人間快樂,而是一種雖然不聽不看也陶然自在,發諸於內心的寧靜之樂。
(7)國情重於私情。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除了報答父母恩、眾生恩、三寶恩外,還要報答國家恩。
分享: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帶給各國經濟上極大的影響,因為私利,罔顧世界的經濟與安定,實不可取。沒有國哪有家,人類是同體共生。大師期許我們要做一個地球人,心量要大。
D.如何推動佛教現代化
(1) 配合國家需要發展。佛教徒對於政治,並不希冀甚麼,但是對於社會的安定、國家的前途,不能不去關心。
(2)提高生活品質的內涵。遵守佛教的五戒,是培養大眾守法的最佳良藥。
(3)建設心理健康的道德。我們應該以佛法正確的信仰,增進大眾的心理建設,看到別人事業飛黃騰達時,要隨喜讚嘆,彷彿自己感同身受一般光彩欣喜。
(4)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這需從人際關係的調和去完成,彼此要相互尊重,不可以輕蔑他人;除此還要分工合作,明白社會的共同體才能安和樂利。
貮、提問設計:請學員擇一題做分享
1.你認為今日佛教復興的希望在哪裡?
2.佛教要如何現代化的將佛教帶入家庭中?
3.你到過佛光山嗎?你覺得佛光山和其他寺院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分享:
鍾瑀瑩:佛光山很注重信眾的教育,上周有參加道場的一日禪,禪師慧勤法師帶得很好,不論是開示內容、動中禪都很有深度,讓我很感動,內心充滿法喜!
莊淑卿:我也有參加道場此次舉辦的一日禪,我在靜坐時,感受到身體有股暖流在流動,內心平靜,好舒服。
鍾瑀瑩:佛教的希望在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教育可以百年樹人,翻轉人生。
楊 莉:佛教要現代化,與時俱進,才能吸引年輕人學佛。佛教靠青年,做到信仰傳承,才能讓佛教永流傳。
徐秀慧:6/16在蘭陽別院舉辦三好校園的頒獎典禮,多位校長分享:佛光山很願意「給」。感謝佛光山提供這麼好的活動,讓偏遠學校有資源,策畫一些善美活動,帶著學生將三好運用在待人接物中。
周美珠:我覺得在家庭裡,父母要以身作則很重要。我的小孫女3歲了,平日來我這邊,看到我手拿計數器念佛,就會問:阿嬤,你在做甚麼?我就說:阿嬤在唸阿彌陀佛!她又問:唸阿彌陀佛做甚麼?我回答:唸佛會讓阿嬤開心。她就說:那我也要唸;於是就跟著我唸了20多聲。學佛是自然而然的,因緣到
了,就會水到渠成。
莊淑卿:我的孫子目前在大陸,已經2年級,每次打電話回來,我就會藉機跟他複習佛光四句偈、迴向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希望他能牢牢記住,長大後能有所受用。
周美珠:記得我第一次到佛陀紀念館時,當我看到八正道塔,內心很感動。佛法不在遠處,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莊淑卿:身為佛光人很幸福,常住提供舒適的環境、好吃的素齋、多元的課程,讓我們學習成長。
朱美玲:大師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以身示教,帶領佛光山僧信二眾,不畏艱辛,與時俱進,將人間佛教傳遍五大洲。在大師身上我看到一位六度齊修,悲智兼俱的人間菩薩行者。奉行三好四給,對人好,將人做好,才不會辜負大師對我們的期勉與教導。
叁、 結語
慈悲喜捨遍法界 ,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1
0
0
0
0
0
台北-早覺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2025.6月3日(二)
時間:上午:10:00~11:3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一
教材:人間佛教與實踐
主題:【佛光會的傳承】
1.參加佛光會的利益2.如何增加會員3.接引會員參加的辦法4.佛光會員的進展5.佛光會員應如何廣結善緣6.佛光會員應如何教育子女
導讀:施郁麗
紀錄:徐秀慧
出席:徐秀慧、周美珠、施郁麗、黃寶實、張秀梅、楊莉、鍾瑀瑩、黃寶實、高素蘭 9位
概述:
參加佛光會的利益
1、聯絡感情,結交朋友 2、廣學多聞,增加見識 3、拓展事業,廣結善緣
4、喜慶祝福,喪葬助緣 5、佛化傳承,全家受益 6、子女教育,多有幫助
7、旅遊世界,到處結緣 8、參加活動,淨化身心 9、發心行善,必得好果
10、佛法共修,寧靜致遠 11、聽經聞法,福慧雙增 12、今日一會,無限時空
如何增加佛光會會員
1廣做文宣,讓人了解2舉辦座談,增加溝通3主動爭取,家庭普照4擴大服務,利樂領導。
擴大服務範圍:「欲做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的佛教社會責任觀
對社區、家庭、學校、團體的公益活動、旅行參學、婚喪喜慶,乃至心理諮詢等,都應該熱心支援,善巧引導。
以「四攝法」接引會員:1以愛語慰勉對方2以喜捨樂助他人3以利行服務大眾4以同事結交朋友。
利行指大乘普薩道,就是以利行服務大眾,同事指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佛光會員進展四層次:做好「佛光會員」建設「佛光人家」發展「佛光社區」
創造「佛光淨土」。
發展「佛光社區」佛光社區是佛光家庭的延伸,其核心目標是將佛法的法喜與慈悲推廣至整個社區。實踐重點如下:
1.生活美化:組織插花、素食、書法、歌舞等才藝活動,提升社區文化品味。
2.心靈淨化:帶領鄰里參與寺院法會,共修共學,培養清淨心。
3.公益服務:發起義工組織,實踐菩薩精神,造福社會。
4.親子關懷:設立兒童班、親子會,促進家庭教育與代間互動。
5.強調「由個人走向家庭,由家庭擴及社區」,實現人間佛教生活化。
廣結善緣的四大方法:
1.用淨財歡喜結緣2.用語言功德結緣3.用利行服務結緣4.用技藝教育結緣
透過微笑、讚歎、傾聽、講法等無形布施來結緣,使用鼓舞、肯定、讚美的話語與人互動,主動協助他人,小小的善行可解他人困境,也能帶來歡喜與成長,分享自己的專長廣結善緣。
教育子女八大教育方向
1.養成信受的教育2. 養成禮貌的習慣3. 養成護生的觀念4. 養成勤勞的本質
5. 養成感恩的美德6. 養成佛法的認知7. 養成合群的性格8. 養成信仰的情操
重身教不在訓示而在開導、端正從恭中求養成禮貌的習慣,培養仁慈護身的美德,池水不流會生蟲勤於勞動、學習、思考、做人本質。吃現成飯當知得來不易懷抱感恩的心情,種下菩提愛惜自己福德因緣,
五種非人:佛經中說的五種非人︰「應笑而不笑,應喜而不喜,應慈而不慈,聞惡而不改,聞善而不樂。」父母應該以各種方法善誘子女養成合群的性格。
一個性格正常的人首先,應該隨緣合眾,即使自己一無所有,無法幫助別人,也要隨心歡喜,隨口讚歎;其次,應該慈悲應世,隨時隨地,盡己所能,為人拔苦與樂;第三,應該聞過能改,懂得認錯回頭,改往修來,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第四、應該與人為善,互助合作,團結一致,共成美事。
分享:
徐秀慧:加入佛光會利益;聯絡感情結交好友舉例因活動讓不認識的會員能再參加活動中認識成為好友一起上佛學課共同成長。
周美珠:提升自己利益大家住在大廈中遇到鄰居用微笑、問好認識你讓鄰居留下好印象有因緣結識後能分享加入佛光會的因緣影響別人改變自己。
高素蘭:佛法共修 寧靜致遠;再佛光會裡有很多因緣參加各項法會、講座,與各位善知識一起修習佛法遇到煩惱很容易就可以轉念,不打妄想執著讓心寧清淨這種寧靜是金錢無法買到,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
鍾瑀瑩:廣學多聞 增加見識;素蘭師姐說參加讀書會能多聞薰習,目前參加線上書香讀書會,讀書會中有一位曾老師會在讀書會中為大家解除釋疑惑,參加佛光會能培養正知正見、讓我們不要做騙子也不要做傻子,
莊淑卿:加入佛光會可以聯絡感情結交朋友,學佛的人都比較善良、比較不會做壞事,能發心行善廣結善緣,
施郁麗:用讀書會專長與大家結緣,
謝謝寶實今天幫了我一個大忙。今早我的保溫瓶漏水,地板全濕了,幸好有寶實幫忙拖地,讓我能安心專注處理電腦設置的問題,真的很感恩。
也很歡喜看到素蘭回來,和大家一起讀書。素蘭的身體調養得不錯,看起來更年輕,也更加莊嚴。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5月13日(二)
時間:02:00~03:30
地點:陽明山竹子湖賞花踏青讀書會一日遊
教材:無—心與大自然的連結
導讀:施郁麗
紀錄:施郁麗
出席:朱美鈴、徐秀慧、鍾瑀瑩、黃寶實、周美珠、楊莉、莊淑卿、張秀梅、曾月美、施郁麗、艾愛迪
竹子湖戶外讀書會,美好回顧
天時地利人和,讀一本書,不如讀風景、讀人心。
今天的戶外讀書會別開生面,沒有翻閱紙上的篇章,而是一起閱讀自然、風景、心靈與彼此的故事。特別感謝徐秀慧會長與朱美鈴督導,四月才探訪過苗榜竹子湖,即刻分享這樣一個秘境好地方。會長更是親自事前勘查與踩點,讓整場活動順利圓滿,充滿歡笑與感動。
心得分享:
讀書會帶領人副會長施郁麗:
十多年前曾帶爸爸來過竹子湖,他非常喜歡這裡。如今爸爸已離世,重返舊地,不免心中湧起些許感傷。所幸這次有先生艾迪陪伴同行,在熟悉的風景中,也多了一份溫暖與慰藉。希望下次能帶媽媽一同再訪,與親人共享這片自然美景與人情溫度,延續這份溫暖動人的回憶。
會長徐秀慧:
感謝今天每一位快樂參與的夥伴!雖然等待公車的時間頗長,但一下車迎面而來的壯麗山景與繽紛花海,讓一切等待都變得值得。特別感謝郁麗師姐帶領這場與眾不同的讀書會,讓我們敞開心扉交流,也為大家留下與花合影的動人瞬間。今天的唯一男主角——愛迪師兄,更讓活動氣氛加倍熱絡。
最感謝的是每一位開心報名參加的夥伴,因為你們,今天真的非常「開心」!期待下次有更多好友一同參與。
督導朱美鈴:
帶著輕快愉悅的心情,與夥伴共遊竹子湖。在翠綠山色中嚐美味素齋、賞心悅目的花兒、沉浸於大自然的懷抱中——讀人、讀景、讀心,大家在輕鬆氛圍中分享著內心觸動。感恩眾緣和合,成就這場心靈與自然交融的美好讀書會。有您真好!
夥伴們的心聲
周美珠:
苗榜竹子湖之旅,一大片海芋與繡球花令人心曠神怡;邊喝茶邊聆聽同學們的分享,讀心、讀花語、讀美食,這是一場豐富的感官饗宴。
莊淑卿:幸福是一種觀念的轉變。今天走出教室,在青山綠水中讀書,是另一種幸福。看到每位師姐,心中滿是喜悅。「相由心生」——大家都愉悅年輕,這真是一場幸福的快樂出航!
鍾瑀瑩:
多年未訪竹子湖,這次讀書會讓我重新認識這片美地。東湖、上湖、頂湖,每一區都有風情。感謝會長與督導的用心規劃,活動圓滿又歡樂!
黃寶實:
最近陰雨綿綿,還擔心天氣不佳。沒想到一出門,山光水色如此迷人~花美、人美、心情更美,只希望這樣的青春與歡樂能停留久一點!
楊莉:
這場戶外讀書會讓人回到童心未泯的時光,就像劉姥姥逛大觀園那樣新奇又快樂~讀書也能這樣有趣,真是太好了!
張秀梅:
第一次參加讀書會是在美玲師姐當會長時。這次戶外重逢,更添一份溫馨與熟悉,滿心感恩。
曾月梅:
去年參加基隆的戶外讀書會就讓我印象深刻,這次再次參加,依然是快樂滿滿~讀書、賞景、美食,一切都那麼自在!
活動總結: 每一次戶外讀書會,都是一次與自然的對話,一場心靈的旅行,期待下一次更多夥伴一起共襄盛舉,繼續寫下更多動人的篇章!
+1
2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and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2025年5月6日(二)10:30~12:30
地點:台北道場5樓捻花軒
教材:人間與實踐
主題:〔佛光會的事〕佛光會的方向
1.從僧眾到信眾2.從寺院到社會3.從自學到他學
4.從靜態到動態5.從弟子到教師6.從本土到世界
怎樣發展佛光會:
1.希望大家做一個好會員2.希望大家做一個好義工
3.希望大家做一個好記者4.希望大家做一個好幹部
舉辦活動的意義:
1.舉辦活動有學習的功能2.舉辦活動有擴大的功能
3.舉版活動有聯誼的功能4.舉辦活動有成就的功能
《佛光世紀》發行的功能
1.聯絡會員感情2.提供會員資訊
3.促進會原認知4.增加會員修學
導讀:周美珠
紀錄:鍾瑀瑩
出席:周美珠、鍾瑀瑩、楊莉、陳素珍、莊淑卿、朱美玲、徐秀慧、施郁麗
概述:
佛光會的方向~大師希望大家都能從傳統的窠臼中跳脫出來,迎向嶄新的未來,共建美好的佛國。
一)從僧眾到信眾~僧俗二眾若能合作無間相輔相成,必定可以將佛教帶入更高遠的境界。
二)從寺院到社會~只要有心,到處都可以做弘法的道場,到處都可以成為布教的講堂,會員同心同德,就可以將家園建設成佛化的社會。
三)從自學到他學~成立讀書會、討論會、座談會,邀請法侶道友互相切磋,自己也可以做不請之友,以其教學相長自他二利。
四)從靜態到動態~把握「動」的契機,動員起來,行菩薩道將佛教,光照普世。
五)從弟子到教師~見賢思齊,充實自己研究佛學,把握機會,考取檀講師,共同為弘揚佛法而努力。
六)從本土到世界~與世界各地的佛教合作無間,讓一切眾生都能夠共沐在佛陀的慈光中,於無上菩提道永不退轉。
怎樣發展佛光會~讓我們各展所長,將自己化為人間的一股暖流,為人類帶來溫馨和樂,為世界帶來富強安樂。
一)做個好會員~不僅要以佛光會為榮更進一步要有榮耀佛光會的心,日常修持時不斷反省懺悔發願迴向,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向前邁進。
二)做個好義工~佛光會的理想需要會員具有義工的發心精神來共同完成, 大家能發揮見義勇為的菩薩性格, 讓世界更美好。
三)做個好記者~訓練自己成為一個好記者,搭建佛光的橋樑,攜手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做個好幹部~一個稱職的幹部一定懂得以身作則,勇於任事,提拔人才,運用智慧與經驗,將佛光會濟世利民的理想發揚光大,普及社會每一個層面。
舉辦活動的意義~
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進步,有活動才有生命,有活動才有力量。
一)有學習的功能舉辦活動~活動可以訓練我們的思考組織能力,提高我們對周遭事物的敏銳度,讓我們從各種活動中, 實踐佛法領略真理。
二)有擴大的功能~藉著活動我們從個人立足點,擴大到工作範圍面,不但擴大了新人新事,也擴大了社會。
三)有聯誼的功能~辦活動就是結緣的最好方法,舉辦活動不但給大家一個參與合作的機會,更能增進彼此的情誼。
四)有成就的功能~辦活動能成就友誼、智慧、擔當、能力,最重要的是成就佛光淨土的大願心。
佛光會員如何做功德
~從待人接物中獲得啟示,從日常生活中有所體悟,也是功德。趁自己還有能力時,及時播種,以待有成。
一)十供養 佛光會員在日常生活中以主動的招呼,荷悅的笑容,親切的關懷,人格的尊重,真摯的慰問,困難的解決,熱忱的服務,信仰的法財,完善的設施,智慧的建議, 來供養眾生。 廣結善緣,成就無上佛道。
二)四弘願 以慈心悲心慧心熱心來普度眾生;藉信仰喜捨忍辱般若的力量來斷除煩惱;從淡處無處疑處拙處中力行無量法門; 以自我觀照更新實踐離相來成就無上佛道。
三)四攝法
把喜捨愛語利行同事運用在群我關係上,將在無形中增加助緣,這就是功德。
四)六度行 「布施」金錢物質佛法真理信心希望,自己也擁有無量的喜悅,贏得珍貴的友誼。「持戒」規範身心,自己也獲得最大的自由。「忍辱」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礎。「精進」 在工作上學問上 修持上生活上井然有序。「禪定」只要自己力量堅定,語默動靜,一切時中,無不是參禪修定的最好時機。「般若」乃諸佛之母,由聞思修得到。佛光會員以六度行來做功德,能攝諸善法,圓滿人格。
五)八正道 「正見」能如實看清宇宙人生的真相,「正思」惟能去除貪瞋癡,「正語」能自利利他,「正業」要積極從事慈悲喜捨等善行,「正命」以正當的方法謀生,以規律的生活作息。 「正精進」能勇於改過遷善。「正念」能少欲知足,趣入佛道。「正定」以禪定集中意志,統一精神,「八正道」讓我們邁向康莊幸福的人生大道。
六)七聖財 佛光會員以歡喜智慧信仰慈悲慚愧感恩禪定為七聖財,擁有這七種財寶,就能擁有三千法界。
《佛光世紀》發行的功能~大師希望今後每個協會都能發行一份屬於當地協會的《佛光世紀》,以月刊雙月刊或季刊方式推出。
一)聯絡會員感情彼此情誼傳遞維持,包含奇文共賞,會友通訊,花絮報導,世界奇聞。
二)提供會員資訊 讓會員了解佛光會做了什麼事,乃至教界的重大新聞,也是人生一樂。
三)促進會員認知 可以加強會員對佛光會的凝聚力。
四)增加會員修學 可以連絡會員的感情,可以提供會員的資訊,可以促進會員的認知,可以增加會員的修學,互相勉勵,發心護持。
心得分享:
周美珠:形象僧vs勝義僧
在佛世的時候,對於出家人的養成,有其必具的條件和過程。
比如說,從沙彌成為比丘有年齡的限制和身心健康的要求,超過七十歲或小於二十歲都只能稱為沙彌,而不能稱為比丘,但兩者同樣都可證得阿羅漢果。可見,佛教的僧團之中,「形象」的確立比果位的高低更受重視。「勝義僧」,指諸佛世尊及諸菩薩、緣覺、聲聞等眾,其德尊尚,於一切法通達無礙而得自在,故稱「勝義僧」。
施郁麗:聲聞道vs菩提道
聲聞道,是以佛陀為師,遵從佛陀的言傳身教,持戒修行證得沙門果的人。菩提就是覺悟、成佛的意思,「菩提道」就是成佛的道路、成佛的方法。
楊莉:4月26,27園遊會有表演,有美食,相當成功。
徐秀慧:多聞薰習,深入經藏,居士可考檀講師;法師可考弘講師。
朱美玲:佛光會員可多元服務社會,義剪、掃街...忙,是養分,可藉以提升佛光人層次。團結動員,產生力量讓社會大衆認識佛光山。不但要「悲智雙運」要做到「福慧雙修」
陳素珍:作為佛光會員,要給人關懷與溫暖,成為佛光人,煩惱少,讓人越來越年輕。
修行的方法很多,不只限於布施財物,做功德不一定是出錢,日常生活中,給人微笑,給人溫暖...都是修行。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2025年4月23日(三)
時間:上午:10:00-11:3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
教材:人間佛教與實踐
主題:佛光會的精神
一、佛光會員要有六心
二、怎樣做個佛光會員
三、佛光會員需要做甚麼?
四、佛光會員應注意甚麼?
五、檀講師應具備甚麽條件?
導讀:鍾瑀瑩
記錄:劉鉛妹
出席:徐秀慧、鍾瑀瑩、劉鉛妹、周美珠、余月娥、楊莉、張秀梅、黃寶實
概訴:
一、佛光會員要有六心:
1.靈巧慧心-應用在生活上就能洞察眾生的憂悲苦惱無私的伸出援手,讓佛光會成立的宗 旨更加彰顯,會員與眾生的關係更加和睦,會務進行的更加順利,宏法利生的目標更加開展達成。
2.道念悲心-道念悲心相輔相成。在漫長佛道中不至退轉道念是佛弟子修行的根本;悲心是力行的原動力,也是發菩提心的根本。有道念的人相信因果、愛護常住、忠於師門、佛教。
3.大志願心-成為佛菩薩沒有天生成就的,要千垂百鍊、要發心立願,佛光會原要學習佛陀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地藏王菩薩才能成就道果。
4.愧意慚心-佛光四句偈:「慚愧感心大願心,發心立願」
5.精進恆心-有說:「初學佛時,佛在眼前,學久了佛在天邊」就是沒有精進恆心。有公案,彌勒佛發心早,成佛卻比佛陀慢,因為佛陀較為精進恆心,佛光會員應學習佛陀的精進恆心。
6.忠誠信心-忠誠是佛門的倫理;信心是一種力量,對抗一些阻擾障礙,得到心靈的依靠,自利利他。
二、怎樣做個佛光會員:
1.做一個同體慈悲人
2.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
3.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
4.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
5.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
6.做一個清淨的修道人
7.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
8.做一個融合的佛光人
三、 佛光會員需要做什麼?
1.團結:佛光僧眾要團結、護持三寶、欣榮佛教,創辦佛教事業、宣揚佛法妙 意。
2.統一:護法集中力量、溝通方便。
3.動員:自己的發心,佛化家庭、加強修持、參加公益、共創佛光淨土、研究佛法,像會長有善緣,所有活動都需要動員,都能美滿達成。
4.融合:要有融合的雅量,可以接納別人,融合僧俗,尊重教界長老、佛門教派。
四、 佛光會員應注意什麼:
1.佛光日:1992年5月16日,大師創建成立是全球抄經日。
2.蓮花掌:結手印為行禮的方式。
3.修持的四句偈。
4.考檀講師:可幫忙法師弘法。
5.佛光會服:有常穿的習慣或帶在身邊,有意想不到的助緣。
6.佛光信條:有8條
7.佛光會歌:唱出弘法利生的妙音
8.佛光三昧的修持要專心才能功夫成片
9.會員手冊:要仔細閱讀
10.認識佛光會徽
11.清楚明瞭組織章程
12.發揚佛光宗旨的理念
補充:周美珠
五乘:人乘、天乘、聲聞乘、圓覺乘、菩薩乘
三乘:聲聞乘、圓覺乘、菩薩乘
五、 檀講師應具備的條件:
1.正知正見
2.信戒定慧
3.因緣果報
4.團體觀念
5.慈悲和淨
6.功德清望
7.權巧方便
8.口才敏捷
9.態度莊重
10.語調誠懇
11.五戒俱全
12.家庭美滿
小結:檀講師制度的建立,有助於提升信眾信仰的層次,在佛教史上是革命性的創舉,對未來佛教的發展,會有很大的助益。
分享:
余月娥:有佛光師兄的出國,意外錢包遺失,因有佛光會服而獲得幫助,代購機票回國的案例。
周美珠:佛光會的標誌-是圓和一朵蓮花;期意有三:
1. 圓代表俗諦的世間(地球)蓮花代表真諦的出世間
2. 圓代表本有佛性,蓮花代表証入的佛智
3. 圓代表常轉法輪,蓮花代表清淨發心
結語:
會長:做個歡喜的佛光人,隨時以佛光人為榮,感受相信大師的法,萬人施、萬人捨。肯施、肯捨,一定會有福報的。
2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and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讀書會
日期:4/8 週二
時間:10:00~11:30
地點:11樓教室一
書籍:《人間與實踐》
主題: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佛光會員的胸懷、佛光會員的任務
、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佛光會員的四好
導讀:佛光會的人p98~137
導讀:朱美玲
紀錄:施郁麗
出席人員:朱美玲、施郁麗、徐秀慧.王美勻.余月娥.楊莉.張秀梅.周美珠
概述: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
一、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
二、天龍八部是我們的護法
三、四大金剛是我們的力量
四、十方諸佛是我們的理想
佛光會員的胸懷
一、人在山林,心懷社會
二、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三、身居道場,普利大眾
四、天堂雖好,人間為要
五、法界無邊,家庭第一
六、今日一會,無限永恆
佛光會員的任務
一、鼓勵研究佛學
二、護持文教事業
三、舉辦社會服務
四、發展佛教教育
五、推動國際弘法
六、建設人間淨土
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
一、群我要有國際性格
二、佛法要有人間性格
三、理念要有未來性格
四、制度要有統一性格
佛光會員的四好
一、 佛光會員要存心好
二、 佛光會員要說話好
三、 佛光會員要行事好
四、 佛光會員要做人好
分享:
張秀梅: 能為別人做事,自己也會感到快樂;看到別人開心,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有用的人。
王美勻: 在北投一間附設溫泉的日式餐廳工作,期間收穫良多。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一位客人在泡湯時突然昏倒,我很慶幸當時能即時協助,順利將他喚醒。這段經歷讓我更相信:凡事都應該抱持「OK」的心態。我認為修行就是在生活中多做善事、存好心、說好話,讓自己也讓他人都能感受到正面的力量。
周美珠:四大菩薩一直是我修行路上的學習榜樣。今天聆聽美玲帶領的善言美語,內心充滿法喜,也深受啟發。我也會繼續用心修持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將善念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楊莉:始終堅守本分,踏實做人。堅持把人基本的本分做好。
余月娥:身為佛光會員,我深感榮耀。以星雲大師為師,學習他的人間佛教精神,是我修行的方向。近日緬甸大地震,佛光山是少數能深入當地進行救援的宗教團體之一。佛光會員每年繳納的 1200 元年費中,有 600 元即用於急難救助,善款真正發揮了慈悲的力量。我以成為佛光人為榮。
徐秀慧:做好事不怕多,廣結善緣,自然助緣也會多。有一位新任會長事事都得獨力承擔,連前任會長也不願伸出援手,讓人不禁省思——或許是過去未能結下善緣所致。這讓我更加體會到,結善緣真的非常重要。
朱美玲:如果你是那位會長,更應主動將不善的因緣轉化為善緣,讓未來的因緣越來越好。與人和合、轉惡緣為善緣,本就是修行的重要一環。唯有主動釋出善意、廣結善緣,助緣才會自然匯聚,成就更大的善行
施郁麗: 當下即是道場。最近佛大校車因應調整,本月起減班,交通變得較為不便。原本中午因學生人數增加,會加派一班加班車,如今也取消了。
雖然稍感不便,我仍心存感恩。每次搭乘校車時,我都會向司機道謝——正因有他們的辛勞,我才能省去一趟動輒兩百多元的車資,安心往返。
所以我練習在每次上車與下車時,對司機說一聲「謝謝」,也會誠心祝福他們有美好的一天。這樣的小舉動,是我日常修行的一部分;在感恩中修福,在祝福中修心。
1
0
0
0
0
0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3月18日(二)
時間:02:00~03:3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一
教材:人間佛教與實踐
主題:國際佛光會會員信條、佛光會員的使命、佛光會員的展望、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發揚佛光會員四句偈
導讀:徐秀慧
紀錄:施郁麗
出席:徐秀慧、陳素珍、黃寶實、任林春桃、楊莉、余月娥、朱美鈴、莊淑卿、施郁麗
概述:
佛光會員要自許做一個喇叭,讓每一個人都知道佛法的好處;做一隻彩筆,將世間點染得多采多姿。我們要用我們的巧手慧思在人海中遍植淨蓮,用我們的笑顏善語在生活上製造喜樂。
國際佛光會會員信條
我們禮敬常住三寶,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我們信仰人間佛教,生活美滿家庭幸福。
我們實踐生活修行,隨時隨地心存恭敬。
我們奉行慈悲喜捨,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我們尊重會員大眾,來時歡迎去時相送。
我們具有正知正見,發掘自我般若本性。
我們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遠離無明。
我們發願普度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佛光會員的使命
一、以世界觀弘揚佛法
二、以人間性落實生活
三、以慈悲心普利群生
四、以正覺智辨別邪正
佛光會員的展望
一、為自己留下信仰
二、為家庭留下貢獻
三、為社會留下慈悲
四、為生命留下歷史
五、為道場留下功德
六、為眾生留下善緣
七、為未來留下願心
八、為世界留下光明
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
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發揚佛光會員四句偈:
一、佛光會員四句偈是最圓滿的修持
二、佛光會員四句偈是最究竟的美德
三、佛光會員四句偈是最如法的行為
四、佛光會員四句偈是最普遍的傳教
分享:
徐秀慧:對佛光會員的展望最為深刻。強調惜福的重要性,並以大伯在龍山寺工作的經驗為例——他經常將信徒拜拜後的供品帶回家與家人分享。秀慧認為,若將這些供品丟棄不食,會損耗福報,應心懷感恩珍惜。
黃寶實:行堂發心,即使日常繁忙、身心疲憊,仍堅持參與讀書會,展現了堅定的修行精神。
朱美鈴:對待慈濟會員保持開放與隨順的態度。曾遇會員因事業困頓,希望佛光會伸出援手,但強調,雖應當關懷與協助,卻須謹守原則,不涉入金錢往來,以維持純淨的道場氛圍。
楊莉:分享了凡四訓中的「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指出命運雖有一定規律,但並非不可改變,透過行善積德,便能改變自身的福報與未來。
任林春桃:人往往一不小心就容易犯錯,犯錯後應心生慚愧,勇於懺悔與改過。她也提到,凡事常懷感恩、時時說「謝謝」,反而能得到更多人的幫助與善意。
莊淑卿:有能力時應當發願發心。提到一次搭乘 55688 計程車時,發現無法刷卡,雖然當下有些不便,仍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改用現金支付,毫無怨言,展現了隨順因緣的修行智慧。
余月娥:發願盡形壽護持佛教常住,並積極興辦教育。分享了一位師姐的事例,該師姐參與了一項極具意義的活動,並為此發心捐助台幣 38 萬元,展現了堅定的護持之心。
陳素珍:認為佛光四句偈很實在和實用。
施郁麗:佛光會員應學習無條件地給予安樂、無條件地濟苦助人、無條件地帶給人歡喜、無條件地奉獻付出。若能如此發心,將慈悲擴展至盡虛空、遍法界,則做人處事必定能圓滿成功。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6 個月前
松智-開心讀書會
松智開心讀書會
日期:3月4日(三)
時間:10:00~11:30
地點:台北道場11樓教室一
教材:人間佛教與實踐
主題:1.星雲大師略傳
2. 【佛光會的精神】佛光會的宗旨、佛光會的目標、佛光會的性格、佛光會的性質。
導讀:施郁麗
紀錄:徐秀慧
出席:徐秀慧、陳素珍、周美珠、施郁麗、黃寶實、張秀梅、任林春桃、楊莉、鍾瑀瑩、張翠齡、艾愛迪、余月娥、蕭淑媛
概述:大師略傳
千金一諾 開蒙啟教、四大宗旨 佛光教團、文化教育 國際弘法
社會公益 與世同行、恢宏願力 佛教盛事、著作等身 佛教貢獻
文化教育: 國際弘法全球建立300寺院創辦教育機構:16所佛學院、50部行動圖書館、50餘所中華學校、智光商工、普門中學、均頭中小學等。建立高等學府:美國西來大學、台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菲律賓光明大學等。
社會公益,慈善濟世、社會公益,慈善濟世、著作等身,獅子吼音、國際弘法,僧信共振、榮譽肯定,獎譽無數(2013年 獲「中華之光──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佛教盛事,國際交流:開啟兩岸佛教交流、恢復比丘尼戒法、總統府前舉辦佛誕浴佛大典、2016年 捐贈河北幽居寺佛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2020年 紀錄片《佛教靠我──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圓滿願行,法水長流「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一生何所求,平安幸福照五洲」。
星雲大師的精神遺產:大師畢生致力於佛法弘揚、教育推廣、文化發展、社會
公益。以「佛光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力,影響世界。
佛光會的四大目標:
1) 提倡人間佛教:落實佛法於生活,利樂有情
2) 建設佛光淨土:打造慈悲與智慧並行的社會。
3) 淨化世道人心:改善道德風氣,提升心靈品質。
4) 實現世界和平:推動「六和敬」,促進全球和諧。
佛光會的宗旨:
一.秉承佛陀教法,虔誠恭敬三寶;弘法利生,覺世牖民。
二.倡導生活佛教,建設佛光淨土;落實人間,慈悲濟世。
三.恪遵佛法儀制,融和五乘佛法;修持三學,圓滿人格。
四.發揮國際性格,從事文化教育;擴大心胸,重視群我。
一、秉承佛陀教法,弘法利生 二、倡導生活佛教,慈悲濟世
三、恪遵佛法遺制,圓滿人格 四、發揮國際性格,重視文化教育
佛光會的目標:
一、提倡人間佛教二、建設佛光淨土
三、淨化世道人心四、實現世界和平
關於六大善心,您覺得還有哪幾項需加強?或是都很滿意?
1.慈悲心2.隨喜心3.感恩心4.慚愧心5.包容心6.菩提心。
佛光會的性格
一、國際佛光會具足信仰的根性
二、國際佛光會具足普及的特性
三、國際佛光會具足現代的適性
四、國際佛光會具足國際的廣性
小結:佛光會的四大性格是成就一切的動能:
1.信仰的根性:堅定的宗教信仰為基礎。
2.普及的特性:開放包容,弘法無界限。
3.現代的適性:與時俱進,契理契機。
4.國際的廣性:全球推廣,天下一家。
佛光會的性質:
一、佛光會是一個主張慈悲包容的社團
二、佛光會是一個倡導眾生平等的社團
三、佛光會是一個尊重家庭生活的社團
四、佛光會是一個重視社會福祉的社團
小結:佛光會的四大性質:
1.慈悲包容:尊重多元,共存共榮。
2.眾生平等:不分種族階級,追求和諧。
3.家庭尊重:促進和睦,深化佛法信仰。
4.社會福祉:積極公益,弘法利生。
分享:
徐秀慧:星雲大師重視文化教育,上週2/23人間佛教閱讀閱讀研討會,討論「生死關懷」各分會成立讀書會一起閱讀分享,讓文化教育落實在各道場分會。
周美珠:感謝帶領人準備內容豐富,感動星雲大師與弟子傳播菩提種子希望佛教更興榮。
余月娥:這兩天陪伴台東的佛光會朋友一起參觀台北,雖然很累但過得很充實。
鍾瑀瑩:參加莊督導成立經典讀書會,要多聞薰習、學習與聽聞佛法雖然是不同經典了解後是能觸類旁通。
楊莉:喜歡「心美」兩個字,我們都有心美的特質才會一起學習,一個人心美就能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
蕭淑媛:看到郁麗師姐的發心與大家廣結善緣。
素珍:謝謝郁麗師姐整理導讀非常清楚讓大家都能仔細閱讀。
秀梅:很開心參加讀書會活動。
結論:人間佛教是給人歡喜的,希望今天參與讀書會成員能把感動自己的一句話帶回家,修行看個人要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我發願就讀佛光大學博士班、期許自己會讀也會說,能將佛法實踐並分享給大家。
1
0
0
0
0
0
南台-自在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松智-開心讀書會
新春回山車上開心讀書會
日期:2025年2月1日
時間:上午:9:30~10:30
地點:遊覽車上
主題:延續溫暖
文章/慧屏法師
導讀:朱美玲
紀錄:徐秀慧
出席:徐秀慧、呂美英、許義興、呂明珠、朱美玲、陳素珍、林竹利、林君翰、莊淑卿、邱文怡、黃寶實、鍾瑀瑩、張秀梅、陳文雄、陳秀春、李淑姈、涂又心、徐敏瑗、莊琇紅、許郁媚、商翠芬、雷霆、蕭多慕、張秋足、吳梅英 25位
文章內容:
春節將近,
全山大眾都把握弘法因緣,
為了「給人歡喜」而忙碌不已。
住持和尚與長老除了全山集眾講話外,
更抽空關心餐飲與環境維護的苦行法師。
苦行除了累積福德資糧、更是實踐修行。
在熱鬧場中雖少有人留意、看見,
卻對整體弘法的圓滿順暢,具有大貢獻。
我看著和尚、長老們,
對這些師兄一一鼓勵關懷,
如同師父上人的一貫作風;
看著苦行單位的師兄弟們默默付出,
亦如師父上人在各類大型活動場中,
總默默要求我們推著在輪椅上的他,
去巡視關懷各個後台與角落般。
在旁的我內心實在太觸動了!
一股情緒湧上心頭。
我想直奔宗祖殿跟師父上人報告:
和尚與長老們,
繼承秉持著您的作風與教導,
諸多佛光子弟們
雖在慈悲智慧上未能與您比肩,
但透過集體創作的方式,
依舊孜孜矻矻地
維持了佛光山常住的宗風與家風。
師父上人,新年好,
有您真好,有大眾真好,
有佛光山,真好!!!
心得分享:
徐敏瑗:「給人歡喜」當你自己給別人一個小小的動作與溫暖就可以帶給別人一份歡喜與快樂,今天早上水果橘子上貼了「福」字,橘子吃了把「福」字貼在臉上,橘子吃到肚子裡,把福氣帶者走歡喜帶給大家,
莊琇紅:有你們真好,有大眾真好,有佛光山真好,有你們這些善知識更好,
陳秀春:當了快30年的志工慢慢的開化能給人歡喜,這篇文章我最感動的一段:「總默默要求我們推著在輪椅上的他,去巡視關懷各個後台與角落般」星雲大師的付出,晚年時還是繼續不斷的付出才能有現在的佛光山才能造就有歡喜心跟好的因緣的佛光山,這是我最感動的地方。
呂美英:佛館落成快13年當初是淑卿師姐接引加入佛光會,淑卿師姐有您真好,才能有因緣每年新春跟著大家一起回山今年同修許義興師兄也一起報名參加新春回山,帶領我加入佛光會又有我師兄一路陪伴,
吳梅英:跟著松智一起參與幾次活動,都很感動!如文章前段說的要「把握因緣」,我會在不久的將來加入松智分會,成為佛光人。
蕭多慕:每一次的活動參加的人都會不一樣,我們要把握因緣好好珍惜緣分讓我很有感觸。
邱文怡:我是去年才加入分會,這次跟著大家一起回山在佛光山可以看到如慧屏法師文章提到:和尚與長老們繼承著星雲大師的作風與指導,這讓我很感動!很開心與大家一起回山參加活動。
呂明珠:有您真好:「圓」讓我們處事圓融在我們學佛的道路上能結好緣,不要結惡緣。
鍾瑀瑩:佛光山是集體創作是一個大家庭、能沐浴在佛光下會畢生難忘,星雲大師說信仰跟生命是最重要的兩件事,我媽媽每天都會看5分鐘的星雲法語,我記得大師說:信仰會讓人產生力量有能力去做利己他人之事,利人利己,
李淑姈:有佛光真好,有大家真好
結語:每天都要有歡喜心,佛光山是集體創作,宗風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大家要把三好四給落實在日常生活中要惜福知足,一起延續溫暖給大家。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You need to login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stream items.
登入
or
現在註冊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
最新文章
2024年人間佛教讀書會初階/精進培訓暨認證帶領人聯誼座談
2025 閱讀研討會報名狀況查詢
2024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2025 閱讀研討會《星雲大師全集導讀》
2025生活有書香《全民閱讀博覽會》
讀書會家族最新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