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美國-北卡-歡喜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星期前
    日 期:2025年8月19日(二)
    時 間:下午14:00~14:40
    地 點:師姊家巷口
    參加者:陳玫錡. 葉月娥. 莊慈瑛, 黃菊枝. 朱麗全(共5人)
    帶領人:陳玫錡
    紀錄:莊慈瑛
    主 題:《成功之道》
    文章內容:
    人生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耐力堅持到最後。此外,如《佛光菜根譚》說:「自學,是成功的動力;自律,是成功的條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成功其實並不難,只要具備各種條件與因緣。關於「成功之道」,有四點看法:

    第一、有專長必能立足社會:俗云:「萬貫家財,不如一技隨身。」今天的社會,要想立足其中,必須要具備各種專長與技能。例如長於電腦、長於會計、長於策劃、長於寫作,甚至長於駕駛,總要有一個專長。今天的社會,講究「專才專用」,沒有專長,很難立足,所以每個人要想在社會上生存,應該學會維生的幾種專長,這是很重要的。

    第二、有希望必能勇往直前:人是活在希望裡,有希望就有未來,有希望,人生才會活得踏實。登山者,翻山越嶺,爬得汗流夾背,但是他的心中存著登頂的希望,所以不怕辛苦。人生的路上,儘管崎嶇遙遠,因為有希望,再遠也不怕,所以有希望才能勇往直前。

    第三、有勤勞必能不斷進步:人都希望明日比今日更好,未來比現在更好。你希望未來更好,就要不斷的進步,能夠不斷進步的原因,就是要勤勞不息。古人說:「勤能補拙」,做任何事情,只要能精勤力行,終有寸進。就像小水常流,則能穿石;鑽木不懈,即能得火。凡事只要精進勤勞,就能不斷進步,就能成功。

    第四、有遠見必能掌握先機:世事如同棋一局,有遠見者勝;有遠見的人,才能掌握先機,才能成功。
    反之,人無「遠見」,必然只有「淺見」,淺見的人生,他只看到自己,看不到大眾;他只看到家庭,看不見整個社會;他只看得到眼前的小利,看不到宏觀遠大的未來,這種人做事格局小,成就自然有限。

    成功人人欣羨,但是成功絕非憑空而降,成功有「成功之道」,所以四點看法,提供參考:
    第一、有專長必能立足社會,
    第二、有希望必能勇往直前,
    第三、有勤勞必能不斷進步,
    第四、有遠見必能掌握先機。

    心得:
    想要成功,必須比別人努力,成功也要有一技之長,歷練也是成功之本有理想、有專攻、有歷練、有專長,廣結善緣都是成功的橋樑。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個月前
    活動名稱: 融和讀書會
    活動時間:114年5月 9日 (六) 下午5:40
    活動地點:碧蘭師姊家
    帶領人:吳美玉會長
    導讀 人:每人一段
    主 題:星雲大師全集165‧星雲法語5 人間有花香
    記 錄 人:莊慈瑛
    參加人員:7
    參與名單陳玫錡督導、余樹清督導、胡鶯、余碧藍、林坤祥、吳美玉、莊慈瑛
    間需要有花香,美麗的花沒有人不愛,芬芳的花香也沒有人不歡喜,因為各種花朵的綻放,萬紫嫣紅、芳香馥郁,而把世界裝點得無比的繽紛美麗。有時候,一個人很美、很有道德,我們就把他比喻成花;花,不但能豐富我們的生活,更能使我們借花寄情,美化我們的心意。花和宇宙人生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我們的生活裡,花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美化了我們的人生。例如新春佳節、開會宴客,擺上一盆花,頓覺滿室芬芳、生意盎然;又如開幕祝賀、生日送禮、迎接親友、探望病患等各種場合,帶上一束花,也能表達我們無限的情意,所以人間需要有花香。以下有四點看法:

    第一、花,點綴了平凡的人間:花是大自然最美麗的生命,是我們居家最好的裝飾,也是人生最佳的點綴。所謂「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花以它的嬌豔、芬芳、清淨,豐富了大自然與人類的精神生命,讓這個平凡的人間增添了許多的色彩,到處都充滿了花的燦爛、花的芬芳。

    第二、花,展現了生命的光彩:以佛法的觀點來看,一期一期的花開花謝,正是人生的最佳寫照。一朵花綻放了,就好像是一個生命誕生了,看到花的開放而感受到生命的價值;一旦花謝了,也能讓我們體悟到人生苦空無常,而把握當下的人生。在一期的生命裡,我們如何和花一樣盡情的奔放,發揮生命的極致,為大地和人間灑下燦爛美麗的光采?這是我們必須向花學習的精神。

    第三、花,詮釋了不同的人生:花是藝術的美麗使者,千姿百態的花朵,蘊含著各式各樣的性格,使花在人間留下了永恆不謝的生命。各種的花用各種的人來比喻,甚至於閒花野草,都可詮釋出不同的人生。如宋儒周敦頤的〈愛蓮說〉將花與人的性格、身分作了巧妙的結合,藉以表明心志,他以「陶淵明愛菊……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來譬喻「陶淵明為隱士如菊花、世人愛富貴如牡丹,吾則寧為君子如蓮花」。所以,花能詮釋不同的人生。
    第四、花,表達了人情的真義:每個人都愛花,花不但可以供人欣賞,也能傳達情意,各式各樣的花語花意,增添了人我往來的情意。如玫瑰代表愛情,百合代表友誼,康乃馨代表母愛,牡丹代表富貴,蘭花代表高潔……因此有人以花表明心志,有人以花傾訴愛慕之情,有人以花表達無限哀思,有人以花恭賀對方,有人以花祝福對方……佛法也常用花來比喻,例如有一部佛經叫《妙法蓮華經》,妙法就如同蓮花,所以人間需要有花香。

    花與佛教也有很深厚的因緣,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如佛教徒借花獻佛,香花一瓣,供養十方,以代表無限的誠意。花不但可作為佛菩薩聖潔的象徵,也是佛教徒與諸佛菩薩之間溝通的橋梁。佛教更主張,儘管娑婆世界如淤泥般的渾濁,我們自己也要堅持做一朵清淨的蓮花。所以,關於「人間有花香」,有以下四點意義:

    第一、花,點綴了平凡的人間。
    第二、花,展現了生命的光彩。
    第三、花,詮釋了不同的人生。
    第四、花,表達了人情的真義。

    人人都喜歡美麗漂亮的事物,就如同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代表虔誠恭敬的心,如明日的浴佛法會,香花一瓣,供養十方,以代表無限的誠意。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五福融合讀書會 會議紀錄
    召集人:陳玫錡督導
    導讀人:余樹清督導
    時間:5月11日上午9:50~10:10
    地點:高雄中央公園之城市光廊
    與會人員:陳玫錡、余樹清、吳美玉、朱麗全、趙善良、余碧蘭、黃菊枝、莊慈瑛
    紀錄:莊慈瑛
    帶領導讀:
    轉境( 星雲說)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隨流認得性 無喜復無憂。傳法正宗記的這首四句偈,告訴我們如何處理及轉化外境。
    (1)(心隨萬境轉)對一個沒有修行的人來說、所有一切的外境,都很容易動搖,我們的內心例如,遇到好的境界就很歡喜,遇到不歡喜的境界就很討厭,有的人 一到陌生的環境,他不習慣,不適應,這就是對境界沒有辦法處理。
    (2)一個心理健全的人,他可以隨緣,可以隨喜,可以隨順,可以降伏環境,而不被環境所降伏,這就是有能力轉境,真正有修行的人,能夠心隨萬境轉,不管 面臨什麼樣的環境,自己都不會受到影響 ,動搖。
    (3)常有人批評說,佛教都是吃素的,為什麼要做素雞,素鴨 素火腿呢?而且做的 幾可亂真、這樣心很不清境,其實素雞素鴨是為了度那許多剛入門者來吃素,讓他們覺得素菜也很好吃,因此才做成雞和鴨的樣子。像我吃素幾十年,我在吃的時候,眼中根本沒有看到雞鴨,心中也沒有去想成分別,只知道自己吃的是豆皮做的素料,本著清淨心隨緣而吃,自然心淨國土淨。
    (4)(轉處實能幽)不管萬淨如何轉化,我們能夠隨緣而轉,轉到山窮水盡疑無路,自然柳暗花明又一村。對生命中的任何變化,學習以隨順當下因緣的態度去面對,心就不容易 波動 起伏:就不會常常忽喜忽悲,計較分別,沒有一刻安寧。(5)(隨流認得性,無喜復無憂)我們雖然隨著環境流轉,但是只要看清楚自己的心,看出自己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就能夠(無喜復無憂)就能非常自在,非常清淨,非常圓融,不會有計較,當然也不會不自在。
    (6)生活在瞬息萬變的世間,這首四句 記 對於我們如何轉境,可說提供了簡要的開示。人間音緣這首(流轉 ) 給了我們很貼切的詮釋, 生存於是非不清的邊緣,熟悉於顛倒黑白的世界,如實自性,清心如水,遇山水轉,遇石水轉,遇岸水轉,遇舟水轉,人生旅途何妨,委曲婉轉 流出自我,轉出自性,流轉出自我人生的海洋 : 我們的心境要是能如水一樣的柔軟 遇到逆境 而去轉念 自然 能轉出自我的真如實性,轉煩惱為菩提喔!

    導讀完心得:
    世間到處是陷阱 也就是境界 ,碰到逆境 我們要懂得轉 念 ,要如水一般柔性以對 , 遇山水轉 遇石水轉, 流出自我 轉出自 性,能轉出自我的真如實性,轉煩惱為菩提!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高雄-金觀音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活動名稱 : 五福-讀書會
    活動時間 : 2024/04/1(三)
    活動地點 : 慈心食堂
    召 集 人 : 吳美玉
    參加人員 : 余樹清 吳美玉 胡鶯 潘進等 常俊傳 吳麗娟 莊慈瑛 孫金生 周博士 劉在邱
    帶領人 :余樹清
    記錄人:莊慈瑛
    閱讀文章 : 卷三 無用之用 病的價值

    人會生病,病了就需要醫治,所以因病發展出醫藥、醫師、醫院、護理站,以及各種醫療儀器等。全世界每天都有很多人在生病,也有很多人在為病人而忙。

    人病了,經過醫治之後可能會康復,但也有人一病不起,一命嗚呼。病雖然帶給人負面的痛苦,但也有正面的啟示功用,例如:

    一、病能讓人知道保健:一個健康的人,平時不太感覺保健的重要,如果偶爾生個病,就會知道人需要保健。保健之道,生活作息正常、三餐飲食均衡、工作忙閒有度、心裡情緒正常,都是保健之道。因為一次小病,讓人知道保健之重要,病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二、病能讓人忍耐勇敢:病像個枷鎖,束縛人的身體,病使人無力、使人委靡、使人生活不便;但是病也讓人生起了忍耐的勇氣。病了,你必須忍受病的折磨,必須放下沉重的工作,必須相信醫生的治療。病了,就由不得你自己,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都由不得你,必須要忍耐。甚至生活作息,也要聽從醫師囑咐,

    不能隨心所欲。一場小病,不但養成自己忍耐的力量,也會增加自己的勇氣,因為病了就要勇敢的面對病魔的要脅,才有更健康的人生。

    三、病能讓人生起道心:佛經說,修行的宗教人士,生了病之後,更知道要發道心。因為人一旦病了,他會體會世間無常、人命脆弱,想做的事,應該趕快完成。人不但為現在的生活而忙,更要為未來做一些安排、打算。所以,病了反而容易激發人精進向善、向道的思惟、看法。

    四、病能讓人看透人生:人在健康的時候,看到的是金錢重要、愛情重要、名位重要、權勢重要,眼裡所看的都是世間的榮華富貴。但是一旦病了,看法就會有所不同。病了看到的是人生何去何從?看到的是人生的過去和未來。病了之後,不但看到自己,而且看到所有的親朋好友,看到一切的因緣。病也能讓人參透人生的種種。

    五、病能讓人珍惜生命:一般人平時不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病了不但知道珍惜身體,更珍惜生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所謂「寧在世上捱,也不在土裡埋」。人可以維護自己的生命,就是對生命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慈悲,就是對生命的珍惜,那是有益於人間社會的大事。

    六、病能讓人審思未來:病了的人,經常讓他掛念的問題,就是我的病會不會好?病,只要有適當的醫療,當然會好。但是病了又會想到,假如不好,我的未來怎麼辦呢?遺產、遺願,各種的問題如何善了?甚至人生未來到哪裡去呢?人能審思未來,就必須珍惜現在,能把「當下」完成,又何懼於沒有「未來」呢!

    每個人都知道很健康,但卻也是最常忽略的,往往都等到病了才意識到養生的重要,余督的養生之道是在家超慢跑,劉在邱師兄分享每天下午都會去爬山,金生師兄則分享要當個有價值的人,能跟家人聚再一起很滿足,就是很簡單的幸福。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