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永和-圓融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3 星期前
    讀書會紀錄

    日期: 2025年3月1日(六)下午4點
    地點: 永和學舍九樓會議室
    參加者: 11位
    淑華,麗敏,碧霜,完妹,麗茄,邱會文,翠鳳,勳束,鳳玲,錦春,青曄

    討論主題:《信為道本》
    ——摘錄自星雲大師《佛法滿人間》

    分享與討論

    1. 青曄的分享:信仰帶來包容與尊重
    青曄分享道,她的公司具有基督教背景,但公司牧師對她的佛教信仰十分尊重,甚至曾對她說:「主會祝福妳。」聖誕節時,公司還特別準備了一份禮物給她,這讓她深刻體會到信仰的力量不在於區隔彼此,而是促進互相理解與包容。

    這也呼應了人間佛教「尊重多元,包容共生」的精神——無論信仰為何,重點在於內心的善與愛。只要我們心懷正念,依循八正道行事,便能超越宗教的藩籬,與所有人和諧共處。

    2. 淑華的分享:信仰是相信自己,超越困境
    淑華認為,信仰的核心不只是外求,更是「相信自己」。她的先生因病而對家人放不下,但他喜愛寫作,經常整理文章與親友分享。這次讀書會提到《遇見——給旅行者的365》徵文活動,她希望鼓勵先生參賽,讓他透過書寫找回自信,也讓家人感受到他的愛與支持。

    大家紛紛認同,並鼓勵她的先生以「自己給家人的365」為題參與徵文,透過書寫累積正向能量,也讓內心更加堅定。

    青曄的故事提醒我們,在不同信仰中,我們依然可以彼此尊重、共同成長;淑華的故事則告訴我們,當信念堅定時,即使面對困境,也能找到前進的力量。只要依循八正道,我們的內心便不會被負面情緒或外在環境影響,而是充滿信心與歡喜。

    ---

    讀書會的收穫:信仰讓人充滿歡喜與自信

    這場討論讓大家深刻體悟到:

    ✅ 信仰不只是對外的皈依,更是對內心的堅持與實踐。
    ✅ 八正道是安定心靈的指南,幫助我們遠離負面情緒,保持正向的信念。
    ✅ 歡喜與自信來自於彼此的鼓勵與善念,只要我們相信自己,也能影響身邊的人,帶來更多正能量。

    願我們都能以信仰為燈,走出一條光明自在的道路!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雙和第五分會-圓融讀書會
    日 期:2024年11月30日(六)
    時 間:16:00-16:40
    地 點:永和學舍-十樓齋堂

    參加者:24名
    彭遠彩 陳美瑜 張麗敏 羅完妹 陳麗茄 劉勳束 印春鴻 賴秀菊 黃碧霞 陳碧霜 楊仲懷 王阿美 許淑華 黃瓊瑱 戴鳳玲 葛翠鳳 張潔萍 戴錦春 盧春美 袁藝萍 邱惠文 陳妙蘭 凃宛廷 詹月梅
    帶領人/紀錄:彭遠彩、陳美瑜

    帶領人/紀錄:彭遠彩、陳美瑜
    主題: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一,活動目標
    1. 讓學習者了解:無上妙義的真諦
    2.讓會員們學習: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3.讓會員們體會: 人生生活之意義
    4. 讓會員們了解: 人人都有成佛的希望

    二、圓融讀書會會歌,引起會員學習的興趣且複習[在變老的路上善待自己]
    笛子演奏+歌唱
    三、共同閱讀;分享;歸納與啟發
    四、練習樂曲 :曲名[ 我來人間一趟]

    法華經的思想內容
    《法華經》,即《妙法蓮華經》,是佛教大乘經典之一,其思想內容深遠而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核心觀念:

    一乘思想:主張所有佛法最終都會引導修行者成佛,這稱為“一乘”,即佛道唯一無二。

    開權顯實:認為佛陀根據眾生的根性不同,暫時說出不同的教義(權教),而《法華經》則揭示了最高的真實教義(實教)。

    十如是:這是佛教對現象界的一種描述,即從十個方面來觀察和理解事物的真實性。

    久遠實成:主張釋迦牟尼佛早已成佛,只是為了救度眾生,才示現於印度的涅槃。

    濟度一切眾生:強調大慈大悲,普渡眾生,人人皆有成佛的潛能。

    《法華經》全篇充滿了對智慧與慈悲的讚美,並教導信徒修行的道路和最終的目標——成佛

    會員分享:
    陳碧霜: 生活中,我們凡夫的心念,就像風中蠟燭,搖擺不安,或許一天生活中,天堂地獄來回無數次,到道場參加活動或聽經聞法,生起清靜的心,這一刻,就是佛心

    許淑華: 道場中或聽經聞法時,那一刻的清靜心,讓我們體會到佛心的平靜與智慧。
    這種經歷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寧靜,並幫助我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保持這種心境不僅有助於我們自我修行,也能更慈悲地對待他人,從而體現佛教中普度眾生的理念。蓮花有十個蕊,象徵十法界,蓮花有十個蕊,象徵十法界
    蓮花象徵純潔與清淨,其十個蕊代表十法界,這是一個深具象徵意義的比喻。十法界包括四聖六凡,即:
    佛界:完全的覺悟和慈悲。
    菩薩界:追求智慧和慈悲,幫助眾生。
    緣覺界:獨自修行達到覺悟。
    聲聞界:聽聞佛法而修行達到覺悟。
    天界:享有高度的福報與快樂。
    阿修羅界:充滿爭鬥但仍具有善根。
    人界:人的世界,既有苦樂交織的生活。
    畜生界:動物的世界,受本能驅使。
    餓鬼界:飢渴難耐,滿足慾望困難。
    地獄界:極度痛苦的世界。
    這些法界從佛界的最高境界,到地獄界的最苦境地,代表了眾生不同的心性與境遇。蓮花從污泥中生長卻不染污,正如修行人在現實生活的煩惱與障礙中追求清淨與覺悟。

    彭老師: 有時候,只需片刻的清靜,就能帶給我們無限的力量和智慧。這種瞬間的體悟,或許正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寶貴經驗。你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感受到這種清靜心呢?

    陳美瑜: 分享的經歷充滿了智慧和啟發。在多樣的分會活動中,你不僅經歷了忙碌的滋養,也在文化教育和慈善弘揚中找到智慧的提升。這種過程中的慚愧自省和身口意的清淨,是非常寶貴的體驗。
    在這些活動中,接觸到了許多不同的人和事,有更多的機會自我反思和提升自己的內在修為。這樣的成長過程,不僅是對自己的一種豐富,更是一種對他人慈悲的體現。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永和-圓融讀書會 更新了封面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永和-圓融讀書會 更新了封面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永和-圓融讀書會 更新了大頭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永和-圓融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雙和-圓融讀書會
    日期:2024/2/17
    地點:台北道場 5樓 善知識
    帶領人:周青曄
    紀錄: 陳美瑜
    人數:11名

    主題: 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人生」光影電影分享
    地點: 台北道場6樓法雲堂+ 5樓 拈花軒-善知識
    時間:3:30~ 5:30

    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人生」光影展自102年12月初開始,口耳相傳、參觀者絡繹不絕, 剛好美瑜與青曄討論讀書會規劃及想帶領會員看花燈及至拈花軒喝下午茶,聰明伶俐青曄組長提到,先觀賞大師的電影後再讀書會分享,覺得很棒且剛好那周布用補班,"快閃"在群組邀約此活動。

    光影電影透過沉浸式數位藝術 Immersive Art,帶領大眾進入星雲大師近百年的生命歷程,身歷其境感受他把佛法帶到全球五大洲的慈悲,近百人共同見證歷史時刻。經由曾參與雪梨燈光藝術節、北京奧運會及EXPO 2020 DUBAI等巨型藝術展的澳洲國際團隊Artists in Motion建議,運用沉浸式數位藝術 Immersive Art,生動呈現星雲大師「一筆字」背後的深刻寓意。

    影片一開始是大師寫一筆字[萬家生佛]的畫面,所謂「一筆字」是近年因糖尿病造成視力模糊,蘸了墨汁的筆,要一氣呵成,不能有第二筆書寫著.

    接著介紹星雲大師出生,大師1927年出生於江蘇江都,幼年家貧,12歲陪同母親赴南京尋父未果,途中遇南京棲霞山寺志開上人,禮志開上人為師披剃出家,15歲於南京棲霞山寺依若舜老和尚求授具足戒,祖庭為江蘇宜興大覺寺,法名悟徹,號今覺,為臨濟正宗第48世、佛光堂上第一世開山祖師。

    大師弘法80餘年,以地球人自居,教化宏廣,全世界跟隨出家之弟子逾二千人、全球信眾達數百萬,傳法法子百餘人。
    分外感受星雲大師智慧之光賦予大眾的力量。

    青曄引導師姐們分享從大師的電影的心得感受
    淑華師姐分享:
    「智慧之光‧一筆字的人生—佛光山星雲大師」光影裝潢好,她剛好到道場,很幸運能成為首批的觀眾, 星雲大師常說「人生三百歲」,看到大師一生弘法成就非凡,遠超過300歲;大師生於困頓卻堅定為教勞心勞力,令她非常讚嘆,感受製作團隊的用心,讚嘆用色彩表達星雲大師生命轉折的巧思。 可製作多國語言版,幫助外國人了解星雲大師一生的功業,應該推展至世界各國,並常態性播放。

    青曄帶領者說:一開場大師一筆字寫著 [萬家生佛]的畫面,感受到大師的慈悲與智慧,發願繼續弘傳人間佛教,延續大師的攝受力。
    (說明; 2011-01月 6日上午10時於南台別院開幕,並在當場揮毫,寫出「萬家生佛」)

    美瑜分享: 看到大師與眾多出家師父搭船至台灣,畫面很真實,想到自己往生的公公,也是20初歲跟大師一樣搭船至台灣,感受到上一輩的辛勞. 學佛的人安住在法喜中、禪悅裡,從中生起力量,有了力量,就能多一分心思去體諒別人。力量的來源往往要靠發心,一如觀世音菩薩。

    很多人會問:「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是什麼樣的力量呢?」

    我認為觀世音菩薩的力量,是一分感動的力量,而有了感動,才能有感應
      
    錦春師姐分享:大師以德服人,行菩薩道,和諧整個世界,讓人間成為淨土,使「處處變道場,人人成菩薩,」

    讀書會後,大家享受下午茶, 身心靈收穫滿滿。

    後記: 從永和坐捷運至台北道場,對超過80以上的老菩薩們,是件不簡單的事,感恩感謝巧遇社長 妙熙法師且有幸能合照,大家歡喜忘"舟車勞頓" 辛勞.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永和-圓融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個月前
    活動名稱:圓融讀書會+茶席茶點+中醫師養生保健分享
    活動時間:2024年6月16日(日) 14:00~15:30
    活動地點:永和學舍-9樓會議室
    活動主題:182星雲法語5 / p105 養生之法
    活動目標:探討在疫情後,如何學習養生之道。
    活動帶領:陳美瑜
    參加人數:18
    活動過程:
    學習養生之道,如何提升身心靈的保健方法
    藉由茶禪,讓心安定下來

    <活動1>分享影片及經驗
    (1)影片
    星雲大師的養生之道《聽星雲大師說:養生之道 Regimens for Healthy Living.》
    觀賞大師養生之道影片- 4分鐘
    養生要有規律的生活
    養心要有虔誠的信仰
    養慧要有冷靜的頭腦
    養量要有謙抑的應世

    <活動 2 >帶領人帶著大家重複念一次.
    經驗分享: 星雲大師高齡近100歲圓寂,可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大師在50多年前就是一個糖尿病患者,一直疾病纏身。星雲大師在自身與疾病的和平相處中尋找到了養生之道的真諦,那就是「慢」。

    <活動3> 讀書會主題
    p105 養生之法- 請會員個別念出這篇文章
    第一段由帶領人-美瑜會長帶領。
    現代人非常重視身體的保健,各種養生方法因此應運而生,包括生機飲食、泡澡水療、健身運動、指壓減肥,乃至晨跑、登山、冬泳等。保健有保健之道,養生有養生之法,以下「養生之法」四句偈提供參考:
    之後分四段,請會員各一念出一小段文章
    最後一段, 大家一起念:
    「養生之法」其實也是「修身之道」,若能如實奉行,必然歡喜自在過人生。「養生之法」四句偈就是:
    第一、世人欲知養生法。
    第二、素食心和瞋怒少。
    第三、喜樂尊敬除貪念。
    第四、修身律己去煩惱。
    1.你認為如何養生?
    2.你覺得養生真的有效果?
    分享心得:
    葛翠鳳師姐分享,多年前因癌症化療,身心備受煎熬,透過抄經與佛光會結緣, 開啟快樂的人間佛教路程, 在身體負荷範圍與正常規律作息下,勉勵自己要勇敢走出來與大眾結緣,承擔義工與多參加法會精進佛法與定力, 這兩年,感受能接受自己且提升身心靈的蛻變。

    陳碧霜師姐分享, 因自己年齡長,常懷知足感恩的心與大眾結緣, 放鬆自己,想吃就出、想出去玩就出去,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分享著每次回山最喜歡到大雄寶殿,有種回家的溫馨感覺。
    <活動4>結語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睡眠、適量的運動、均衡的飲食和積極的心理活動。
    今天藉由此讀書會分享, 祈願大家身心健康, 一起誦念佛光四句偈迴向給自己。

    <活動5> 中醫師養生
    感謝五會會員 凃天助 中醫師, 分享經從頭到腳,脈穴位按摩, 從失眠、美白、抗皺、減少乾眼、口乾狀況、清痰、腸胃保健、大腿膝蓋按摩方式
    凃醫師說到:慢步可以養生。減少低頭看手機,真正的養生要靠慢跑。

    最後,茶點時間,師姐結緣自己做芋泥糕、各式餅乾、水果搭配月蓮會長的茶湯,大家歡喜地分享心情且拍照。
    讓我想到星雲大師的文章一則,
    「面對各種疾病,大家要有一個態度,就是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最重要的是自我治療,自己做自己的醫師。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自己的毅力堅定,就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Points Achiever
    Earn points on the site. To unlock this badge, you need to gain 100 points on the site first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畫燈籠與讀書會紀錄
    2024年11月16日,上午10:00,我們一行人齊聚於永和學舍10樓齋堂,開展了一次充滿禪悅的活動。活動伊始,大家領取了燈籠,在楊仲懷督導的指導下,以葉子形狀進行彩繪。隨著活動進行,燈籠上的圖案不僅限於葉子形狀,還湧現出各式各樣喜慶的新年花樣,連原本擔心手不靈活的老菩薩們也興奮地拿起畫筆,投入創作。

    阿美督導攜孫女與媳婦參加,蕙瑄師姐也帶著姪女一同來到現場,大家都沉浸在創作的樂趣中。美瑜會長畫了一隻可愛的小蛇,點上眼睛,並說出新春賀辭「向前有路 光明在望」。會文副會長則畫了一隻綠蛇,隱藏在綠色燈籠中,象徵著他低調而默默支持大家的個性。

    在等待燈籠顏料乾燥期間,青曄帶領大家閱讀星雲大師的《獻燈祈願文》,並分享大師的智慧小故事,讓大家體會獻燈的宗旨。獻燈代表我們學佛的心情,點起心燈,點燃的不僅是自己的心燈,更是照亮他人的光明。活動在充滿溫馨趣味的氣氛中圓滿結束,大家帶著滿滿禪悅離開,共同期待下一次的讀書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4.11.24
    人間佛教讀書會帶領人研習~會長專班心得
    ~by 青曄

    感謝人間佛教讀書會提供這麼精彩的「會長專班」課程,使我在「聞思修證」技巧上有了顯著提升,並學會了強化組織共識的方法。特別是課程中注重實作運用,通過範例演練,讓我能夠模擬和修正自己的技巧,以便在月例會上更有效地與會員互動,拉近彼此距離。

    課程介紹的四層次問題設計非常實用,通過解讀材料,我學會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表達提案,引導大家踴躍發言,主動參與討論,使分會的討論更具共鳴,迅速且精準地達成共識。這些技巧讓分會在未來的活動中,無論是工作分組還是任務分配,都能更為高效。

    整體而言,這次課程不僅提升了帶領技巧和閱讀理解能力,還進一步增強了會長與幹部在舉行分會月例會議時的效率。未來,我們可以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善用這些帶領方法,在分會的會議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挖掘更多的人才和佛光種子。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