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普門經典讀書會記錄 劉珍齡
    2019/04/15下午1:30-3:30普門經典讀書會,在普門寺5F光明教室,討論佛法真義第一冊「佛法義理」212-297頁,7人出席。帶領人劉珍齡先做導讀:佛教邁入現代化與世界化,必然引起文化調適的問題,大師把深奧難懂佛法義理以各種譬喻言說、引經據典的從現代的觀點積極解說,重新理解佛陀教法慈悲、智慧、平等的精神,讓人感受佛法與自己有密切關係,並帶給人歡喜、信心,這就是生機蓬勃、積極樂觀的人間佛教。這次範圍共有29篇,為方便導讀與重點提示,依據內容歸納為修行依據、修行主宰、心的增上、精進行持、廣結善緣五大項。帶領人接著以提問帶領大家抓出文章的重點如下圖,作為討論的基礎。
    經過熱烈的討論與分享,幫助我們看到並體會下述:
    1.一般人常因只看表象,不了解因果通三世,或錯亂了因果而產生誤解。有夥伴從聞思修證解讀自己高血壓等健康的因果,也有人發現罹癌起因,省思生活並採取改變的行動,讓相信因果對人生產生積極意義。
    2.「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佛語典故告訴我們 只要能夠本著慈悲,耐心教導,自能度化有緣者,即使頑劣的五逆罪人,也可以被感動,如果能有教化的能力與技巧,佛法行解說理透徹,說服力強,定能讓「頑石點頭」。
    3.「言語道斷」真正的含意是,真空妙有的佛法真理,不是言語所能言說。不讓自己落入「言語道斷」的窠臼,必須了解語言文字只是引導人們認識佛法的工具,不要執著於文句,最好的辦法,是依照佛陀實驗成功的驗證方法,親自去實證體驗,才能超越語文限制,體悟佛法的真理智慧。大家回憶教學經驗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難免錯學、誤解,反思教學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了解他學習的困難點,給與方便有效的協助。在人際間的相處,說話要慈悲柔軟,光憑說話是極容易誤解的,尤其避免傳話生是非。
    4.教師分會以文化教育為主要工作,在座都是佛光會培育的宣講員 、人間社記者等弘法人才,除了佛法的信解,深入了解大師文章,更要加強行證,自己也要依法來修,親自驗證佛法的真實。加上宣講員三段式演講法的協助,才能避免落入「言語道斷」的窠臼、發揮可以讓「頑石點頭」的弘法角色。
    6.「忍是能認清世、出世間的真相」的意思是,看清世間原本好壞各半,能往好處想則能忍,若能認清出世間無常、不二、緣起等真相,自然能無生法忍。生活中受人冤枉、被人惡性超車按喇叭等令人難忍的經驗,常會難過爭辯、報復阻擋,懂佛法識因果之後,會延後反應先想一想,提高自覺、念佛轉念,浸淫佛學日深,慢慢不起瞋恨心。
    7. 一般人常說生死事大,大師卻說生死事小、度眾事大。讓人生活沒有悲苦是了生, 讓人無牽掛的放下即脫死,要先生活、後生死。同學互相勉勵,圓滿每一個當下,人生活得有意義、有價值,隨緣歡喜,就可以安然解脫。往生隨重、隨習、隨念三個條件是根據佛教的「業力論」說,人在生命終了會依業重、習氣及憶念,決定業報的先後而投生轉世於六道。修善去惡之外,應堅持念佛、讀經的定課,臨命終時,一聲佛號才能與佛感應道交,往生極樂淨土。
    最後,大家感謝帶領人用心摘錄重點,製作講義,以20分鐘有效導讀。提問設計能引導深入佛法、貼近生活,並做精彩串聯讓討論流暢。帶領人也感謝大家熱情參與、誠懇分享,讓同學們享受豐富愉快的美好學習。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