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月光敦煌禪舞讀書會

    時間:110.11.07-11.15
    地點:月光敦煌禪舞讀書會line群組聊天室
    主題:「法無定法」
    題材:追星沐雲—「法無定法」(P160-163)《 慧屏法師 著》
    選文:慧枚
    記錄整理:慧枚
    參與人員:桂花、月娥、淑美、淑惠、綵沛、慧枚

    活動內容:
    一、導讀
    由所有成員自行閱讀。

    二、內文
    師父上人著大袍、披搭红祖衣,胸前掛上了念珠,微微颤抖的雙手握著如意,在莊嚴肅穆的鐘鼓齊鳴聲中,隨著迎請者緩緩從廊道朝大雄寶殿前進。

    我推著輪椅,揣摩着注重威儀的師父上人,會以什麼表情、何種步伐速度光臨壇場,又以何行儀風範主持這場隆重的剃度出家典禮。經典中「安詳徐步」四字浮現于腦海,我觀想着自己雙脚即師父的雙脚,祈願速度節奏等皆能與師父接心相印。因為,這是續佛慧命、法脈傳承的殊勝時刻。

    大殿中,高齡的師父上人,除了依儀軌行禮如儀外,更殷切叮囑剛剃度出家投入弘法行列的僧青年們應有的學習與發心。我想到當年的師父上人與眼前這些師兄弟們,前仆後繼,奉獻畢生青春歲月,只為樹立人間佛教正法的法幢,使代代傳承的教法隨時代變遷不斷燃起新希望,倏忽感動莫名。正所謂「地湧金蓮空雨花,天龍八部競宣誇;萬千瑞象瑩梵刹,為慶佛子新出家。」僅將滿心的讚歎,化作心香一瓣,供養這些千古輪迴只為傳燈的再來人。

    典禮圓滿,師父上人回到了法堂,師兄弟們也陸陸續續來到法堂報告,大眾圍繞著長條桌而坐,七嘴八舌地分享歡喜。我雀躍地向師父上人報告:「師父,今天出家的師兄每個都高大莊嚴,令人心生歡喜呀!」師父上人聽到後告訴我:「出家不重高大莊嚴耶,出家是講究弘法能量的呀!」我自覺師父指導的很有道理,趕緊收斂一下剛才的不當,連忙合掌稱是,然後試圖轉移話題。不到三分鐘,覺培法師掛滿笑容地步入法堂,歡喜地向師父上人讚歎道:「師父,今天出家的師兄,每個都高大莊嚴,令人心生歡喜呀!」我正想趕緊暗示覺培法師的:師父上人可不是這麼想,而是應該注重弘法能量啊!没想到師父竟微笑回答:「對的,高大莊嚴很重要!」

    此情此景,我愣了一下,接着自己都想笑了。心想:「這不就兩三分鐘的差别嗎?大概我不是屬於高大莊嚴型,師父只得以弘法能量來勉勵我,覺培法師則具足了莊嚴的色身,所以師父便隨順因緣地给予讚歎肯定吧!」
    師父上人的指導,果然是「法無定法」呀!他總能隨不同因緣,觀機逗教,以種種權巧方便來度化各類根機性格的弟子們。在師父上人的《人間佛教語錄》中提到:「教育的課程在啟發心智,教育的要訣在觀機逗教,教育的基礎在生活習慣,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

    師父给弟子的教育目標,應是期勉健全僧格、弘法利生!而運用的法門,則是千變萬化,恰似其著作中的文句:「如空中映像,水中顯月,隨緣應現,湛然不動。」您嗅到個中三昧、嘗到其中法味了嗎?

    聞思修證與心得分享:
    1.綵沛
    『法』能定所有『相』,『莊嚴高大』不過是『法』的顯相之一。所以依『法』修煉才是根本之道。

    2.月娥
    即佛法無固定法,一切都是轉瞬即逝的。
    師父上人的指導「法無定法」,隨不同的因緣,觀機逗教,依弟子不同個性給予教育渡化。
    教育的課程在啓發心智
    教育的要訣在觀機逗教
    教育的基礎在生活習慣
    教育的目的在完成人格
    我僅遵循師父上人所教導
    ~「隨順因緣」隨時隨地給予別人讚歎、肯定。

    3.桂花
    由“慧屏法師”深入淺出的描述!為宏揚佛法而剃度出家的學子,奉獻畢生的青春歲月使代代傳的教法,隨時代變遷,不斷燃起新希望。令人讚嘆尊敬!
    而大師會隨著不同的因緣,觀機逗教、權巧方便來度化各類根機性格的弟子們,大師給弟子的教目標期勉僧格健全弘法利生!法脈相傳在人間佛教裡。

    4.淑美
    師父上人隨不同因緣,觀機逗教,以種種權巧方便來度化各類根機性格的弟子們。示現「法無定法」的真意,是身為佛弟子的我們要效法學習的。
    而更值的我們尊敬的是,歷代祖師大德及星雲大師為佛教法脈的傳承,奉獻畢生的歲月,只為正法永存,他們的精神堅定了我的信仰。

    5.慧枚
    在面對人生的變化與不同的狀況時,要靠智慧與許多的經驗來應對,並從中吸取、歸納最好的規則來處理。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無窮,把握這個精神,佛法才成其為無限之法。在 星雲大師的故事中感受到人間佛教的精神與深遠--總在舉手投足之中,沁入人心。

    6.淑惠
    四念處裡提到的--[-觀法無我--]-說明了我們在面對一切現象,要放下主觀的意識,不執著並要去適應各種層次的對象需求,給予慈悲及智慧的語言,達到教化的目的,並能使人離苦得樂,這就是法無定法之道理。而法譬如水,水可洗滌汙垢滋潤大地,水自然流轉自成方圓,不能圍堵,只宜疏通。法亦如此,人心又何嘗不是呢?

    四、結語

    星雲大師云:
    佛陀說法,所謂「觀機逗教」、「應病與藥」;有契理的佛法,也有契機的佛法。尤其,「四依止」更為我們訂下了宗旨,就是「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只要能本諸四聖諦、三法印、十二因緣,而到四弘誓願,儘管有種種的應機說法,但都有程序性、時間性;因為懂得時間、程序,才能有適應性而融通的佛法。
    因此,佛陀的教法,常常同樣的一個道理,有時在這裡如是說,換了一個地方或不同根機的對象,便有不同的說法。因為佛陀善於「應機說法」,有時候說「有」,有時候說「空」;有時候論「性」,有時候談「相」;有時候講「體」,有時候議「用」,所以學佛不要執著文字表相,要懂得「自依止,法依止,莫異依止。」
    法是活的。雖然法無定法,但只要能掌握根本精神,有正信佛教為基礎,有樂觀積極的信心,則能以不變應萬變。如此,後人還是可以從宗教家的實踐來檢驗其追求的目標與崇尚的精神。

    人性如水,要讓它自然地流轉,不要搪塞,不要圍堵;教育要觀機逗教,是「法無定法」,絕不要輕易捨棄任何一位學子。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