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台中南屯二-經典讀書會
    日期: 112/5/24 19:30-20:30
    地點: 線上
    參加成員: 淑桂 麗貞 躬德 澤樟 光元 麗文 銀愛 香梨 學弘 寶月
    研讀書目: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 布施
    導讀人: 莊淑桂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1. 請說出這篇文章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麗貞: 「布施如深井汲水,捨得提起桶水給人灌溉,給人飲水,井裡的
    水就會源源不斷。所謂「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能捨
    去心中貪慳,廣結善因好緣,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在。」
    躬德: 「你就算沒錢,也沒時間做義工,沒關係!可以說好話,把善美之
    散播開來,這是說好話的布施。如果你不擅言詞,那也不要緊,別人在
    布施、說好話、做好事,你能存好心,心生歡喜,功德是一樣的。」
    香梨: 「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與
    人結緣的感動,人間的溫暖美好的意義遠勝過金錢的布施。」
    學弘: [自度度他,自利利人]
    自他得度是一體兩面,未成佛道先行度人是發心,發心度人的過程就
    是在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圓滿成就自己的佛道。自度度他沒有誰先
    誰後,沒有誰輕誰重,更沒有誰大誰小,是把握因緣,成就彼此。
    澤樟: 妙華蓮花經卷七觀世音菩門品第二十五。佛陀告訴「無盡意菩
    薩」善男子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
    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施無畏者。在佛法真
    義,說到無畏布施,例如,遇到有人被欺負了,你主動向前,「沒關
    係,有我在,我來幫助你!」仗義而為,讓他不敢到害怕,就是無畏布
    施。當今的社會治安敗壞,假如有二人在打架,打架是為何因你不明
    白,如何介入,在這情況之下,請警察來處理,最恰當,一般人是很難
    做到。

    2. 布施列六度之首,是修學佛法重要的課題,您認為要抱持什麼態度來布施?
    淑桂: 布施要隨喜、隨緣、隨分、隨力,用歡喜心,不貪求功德大小,
    有因緣有能力就去做,能做多少算多少,不用跟別人比較,也不要求
    得到回報。
    麗貞: 我覺得「布施」要有般若智慧,即是用心去執行大師所謂的「給」
    的人生哲學。行「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的時候,都能用慈悲智慧經營。長久如此,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
    畏布施,都能以一得十,以十得百,獲福無量。
    躬德: 用歡喜心來布施,不自惱、不惱人。
    香梨: 行三好,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心存好念
    平時多給人笑容、歡喜、讚美別人做義工...等等。
    學弘: 經云 :布施的功德最大,布施過程最能拉近彼此距離,記得給人
    需要的,善美的,溫暖的,有價值的,不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
    施,都彌足珍貴。布施是一種給的行為,是會有對象的,所以要先知
    道彼此立場及處境,在相互尊重絕不產生[給得勉強,受得尷尬]的情
    境下進行布施,有理有法,持續關照,才能讓布施產生善的循環,才
    能擴大生命的價值。

    三、ㄧ般人不是法師對佛法懂得不多,可以如何行法布施?

    淑桂: 其實我們常做的助念就是法布施,參加經典讀書會,充實精進佛法
    就是在儲存法布施的資糧,才能用正知正見的佛法分享給有緣人。

    麗貞: 雖然我們不是法師,對佛法真義理解有限,但是我們可以提出法義
    和大眾一起研討分享。每個人把自己所理解的法義分享,集結起來就會
    有廣義的理解。然後再請法師更深層的解說,則全體都能獲益良多。例
    如佛法真義的讀書會,這何嘗不是一種集體創作的法布施!
    躬德: 我們無法像法師如此善說,我會想辦法帶他們來聽師父說法,像3
    天後要開始的「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其中有5場有師父,其他的講
    師也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我們將此訊息廣傳給親朋好友、同事,讓大
    家有因緣來聽講座,或線上聆聽。這也是間接的布施,給人因緣來多聞
    熏習。

    香梨: 就是把佛法的修行觀念及方法告訴他人,也可套用因果因緣觀念
    如:打坐、拜佛、讀經、為人講解佛法、義理讓聽的人改變觀念態度行
    為或產生興趣增長善根。平時也可分享學佛心得鼓勵大衆唸佛等給人資
    訊如5/20浴佛活動訊息宣導出去,讓人有因緣接觸佛法,也可到社區
    帶活動把大師人間佛教宣揚出去。

    學弘: 參與有正能量的活動,接觸善知識,藉由他人的懿德典行,見賢思
    齊,善護正念密行,培養正知正見 ,他山之石為借為鏡,擴大漣漪效
    應,讓法布施落實在生活,及人我之間。
    個人認為需推行三好,四給,五和運動,創造祥和社會,鼓勵有緣
    人參與佛光山佛學講座課程及各種推廣教育課程,多接觸佛光山文化出
    版品,多親近道場,多接觸佛教經典,記得常稱誦佛門四句偈,四句偈
    功德大於七寶財,透過聞思修,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讓法常存在心,
    轉化吸收法中之意,才可將法布施給需要的人。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