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惠中寺
    台中南屯二分會山水妙路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3月2日 9:30-10:30
    活動地點:汎倫公司 三好農場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麗貞 光元 琇分 貞旗 美燕 碧珍 美美 秀蓉 珈慧
    閱讀書目:星雲大師全集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第一冊 佛法義理 空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一)讀完這篇文章,請依您的理解,試簡述何謂空。

    淑桂: 空不是沒有。 世間萬物和眾生的色身都是四大和合而成的假相,沒有
    一定實體, 是隨因緣和合而有的假有,所以本性自然是空的,無自性
    可得。因為一切性空,所以才能依因緣而有。因此空有是一體的,空
    有不二,空是本體的自性,有是現象的假有。
    麗貞: 我們上次讀書會討論的議題是「苦」,我們之所以有煩惱有痛苦,就
    是因為不了解「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而凡事都以「我」為
    出發點,產生了對事物的執著:順意,就生喜樂;不順意的就生苦而
    造作各種業,造就更多的苦,因此,一直在苦業中輪迴,越陷越深。
    我們眾生的輪迴生死,受種種苦報都是因此纏繞不清,理不出頭緒。
    如果我們能瞭解「苦、空、無常、無我」的佛法義理,對一切名利財
    色等都能看開,放下,我們的一切痛苦、煩惱自然就會消失幻滅。金
    剛經的無所住而生其心,正是「空有一體」「空有不二」的寫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萬物萬事
    都是瞬間幻滅,人心何須耽溺於現況的苦樂。無所住心是「空」,體悟
    佛法找到自己的真心:「金剛心」是真「有」。


    躬德: 空不是沒有,空和有是不二的,是一體的。茶杯空了,才能裝水來喝;
    口袋空了,才能裝錢。所以空才能建設有,如果沒有空,就什麼也沒有
    了。

    光元:佛教認為「空、有」是一體兩面,像手心和手背一樣,兩者相需相求、
    相生相成。「空」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空,因為空是人生之本,
    所以說空是阿彌陀佛。平常我們佛教徒經常嘴邊都掛著一句阿彌陀佛,
    看到小孩子跌倒了,「哎呀!阿彌陀佛!」表示同情、關心。有人送
    給你東西,「阿彌陀佛!」表示謝謝。一句阿彌陀佛可以代表一切言
    詞,空亦如此,能包括一切。如袋子空了,能裝東西;肚子空了,能
    裝食物;心空了,能容真理。所謂「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
    空」,這就是空有不礙的無限妙用。

    (二)空可以如何應用在生活中?請舉例說明空的妙用。

    淑桂: 空性智慧可以化解煩惱、痛苦等情緒。心經一開頭就說「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世間的人事物
    都是因緣聚合的假相,不是單一存在(諸法無我),持續在變化中(諸
    行無常),不會永遠存在,是沒有自性的,也就是空性(涅槃寂靜)。我
    們會煩惱痛苦,有這麼多情緒,是因為沒有見到空性。五蘊和合的我是
    空,桌子、 房子、煩惱、痛苦都是空。既是空性,只不過是某一時空
    因緣下各種條件組成的暫時現象,是虛幻不實的,當因緣條件改變,煩
    惱痛苦就化解了,甚至有無限的可能。
    空的妙用無窮。例如當別人的一句話或一個不好的臉色,引發不悅的情
    緒正要生起時,只要想到「諸法空相」就不會執著當下聽到或看到的假
    相而起煩惱。
    麗貞:星雲大師在《佛教叢書》中,言明指示:「空」不是消極避世的代名
    詞;它具有革命性與建設性的意義;當我們認識了空,就能捨棄過去舊
    有的執著,以嶄新的角度來審視宇宙萬有;當我們瞭解了空,就能蠲除
    既有的成見,從頭開始反省自己的人生。
    如果我們有了空的體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難鬱抑難解的問題的時
    候,就能以宏觀的角度看待,而不是拘泥於自己的喜樂利益的角度上衡
    量。例如在愛護地球,愛護海洋資源,永續經營青山綠水的當下,個人
    不以自己眼前的利益方便而輕忽了大自然環境未來的污染與破壞。當我
    們凡夫眾生的思想行為能二六時中恆與宇宙萬物融為一體,就能把宇宙
    的本體和現象融合在一起,把人我融合在一起。體悟「空」的佛法義
    理,饒益眾生對人生哲理的宏觀,何其須彌!

    躬德:有人說:「空是佛教的X光」,因為藉著X光的透視,可以讓我們看
    清體內的五臟六腑;同樣的,經由空性智慧,我們便能洞悉諸法實相。
    進而借假修真,完成菩提道果。
    光元:對「空」有了體悟的人,生病了也不會覺得害怕,反而會覺得很好。經
    常小病不斷的人往往比較長壽,而從不生病的健康人一旦病倒了,反而
    不容易醫治。佛經上說:「修行要帶三分病。」身體患了疾病,平時才
    知道保健預防,有了病痛更能感受生命的可貴,激發道心努力學佛,因
    此病痛,有時也是學道的逆增上緣。記得三、四年前患坐骨神經痛,心
    中反而很坦然,就隨順因緣,就放寬心念佛及行佛,再加上努力做復
    健,現在已好很多了。因此,懂得過空有不二生活的人,遭遇逆境也不
    以為忤,一切的苦難困厄是長養信念、增長悲憫心的助緣。生活中有了
    「空」的法寶,便能轉橫逆為平順,化坎坷為平夷,「退一步想,海闊天
    空;忍一口氣,風平浪靜」。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惠中寺
    台中南屯二分會經典讀書會

    活動時間:113年1月31日 19:30-20:30
    活動地點:線上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麗貞 伯聰 久珠 銀愛 麗文 櫻勳 澤樟 英姿 淑惠 光元
    閱讀書目:星雲大師全集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第一冊 佛法義理 p068 苦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一)請分享文章中讓您有共鳴或特別有感覺的一句話。

    淑桂: 「 苦,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我們不能把這個過程當成我們人生的全
    部,有所謂「苦盡甘來」。」
    這句話在受苦的當下最受用,當你確信不會永遠陷在苦中,一切都會過
    去,會有苦盡甘來的時刻,這種信念可以幫助受苦的人自在度過苦難。
    麗貞:「 苦不可以完全從消極上來解釋,苦對人生有更為積極的意義。人要能
    接受苦,才能成長,不能吃得苦中苦,哪能做得人上人?不吃苦、不
    辛苦,哪裡能有成果?」
    躬德:「沒有辛苦,哪有所得、哪有富樂?天下的事情,沒有說不經過苦,便
    能獲得的。」
    光元:「苦,是一種力量。你能吃多少苦,將來就得多少快樂。」
    麗文:「苦是教我們要怎麼透過苦、降伏苦、衝破苦,進而得到安樂;因為快
    樂沒有不從苦後而得來的。」

    (二)苦對我們人生有何幫助?

    淑桂:如大師文中所述「人要接受苦才能成長,經過苦讀汲取知識的養分,接
    受 活中苦的磨鍊,獲得生命的養分。天災的苦難讓人類適應大自然的
    變化,體會人禍的苦難就懂得防備苦難的壓迫。」
    晶片公司輝達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黃仁勳認為華人的幸運之處,是我
    們有吃苦耐勞的能力,這種能耐是成功人士最重要的特質之一 。所以
    要能吃讀書的苦、工作的苦、堅持的苦、失敗的苦,這些苦都是成長的
    養分,幫助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麗貞:在大師的《星雲大師如是說》的其中一篇文章「一半一半」的內容提到
    這是個好的一半,壞的一半的世界。因此,我們應該明悉人生在世苦樂
    參半的佛法義理。生命的本質既然有時歡喜,是樂;有時憂愁,是苦;
    歡喜、憂愁就如同宇宙之間的運轉-白天與夜晚,相互交替,那我們身
    為宇宙的小分子也應該學習自己調適、轉化,就能善用明暗與憂喜。深
    切體會苦的盡頭就是樂的源頭。「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
    香」!古有明訓,只有經過一番艱苦的磨鍊,才能有所成就。苦,對我
    們的生活是一種隱含的驅動力,是一種「焉知非福」的未來續航力。
    躬德: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全班合照的照片看到最胖的那個人就是我,體育老
    師跟我說:在這樣下去你的身體會愈來愈不健康,叫我參加手球隊、巧
    固球校隊,我想老師是為我好,也沒多想就答應了,沒想到我的苦日子
    來臨了,每天早上到學校要先跑200公尺的操場10圈,我的老天啊!
    我上氣接不了下氣,心臟痛、頭暈眼花…非常不舒服,老師跟我說中間
    可以休息,但是一定要跑完10圈,我咬著牙根聽話照做,大約經過幾
    個月,我漸漸跟得上同學的速度了,我也養成運動的習慣。
    感恩老師的嚴格訓練,讓我拾回健康。
    澤樟:成長家境純樸貧窮,時常要注意柴米油鹽等瑣事之外,身體力行是最大
    的苦,也是最好的福分。猶記得孩童時期的我,大約五歲左右,常常依
    偎著奶奶的身影,奶奶溫和堅定的大手大腳,皮膚乾枯龜裂,每次握著
    她的手,搖啊搖著彷彿在公園裡的大榕樹下嬉戲,樹皮觸感的大手,平
    常忙農務的大手,平常做苦力的大手,平常……到底要經歷多少苦難,
    才能造就如此溫暖又堅定的大手。憶起孩提,視線模糊,不禁淚滴在與
    奶奶相同的手掌,「做牛著拖,做人著磨。」奶奶時常說的話語,言猶
    在耳,我與她的秘密時光,鼓舞著我為人該有的品格。
    家住太平,奶奶忙完一個禮拜的事情,唯一樂趣就是到台中市,與姊妹
    們聊天,只要能跟奶奶在一起,我甘之如飴。彼時公車票價大人1元,
    小孩5角,不時為家庭開銷傷腦筋的阿嬤,毅然省下1.5元,牽著我這
    個小頑童,一路路到台中。起初走程中,苦不堪言,撒嬌、賭氣等樣樣
    來,奶奶都溫柔的哄著:「台中市就好玩」想到能與奶奶姊妹們的孩子
    一起玩,我的腳步越邁越大步,換我帶領奶奶完前走,奶奶就這樣被我
    牽著,這一走就持續3年。
    直至入學年齡,回到父母身邊,與奶奶一起練就的毅力跟體力持續與我
    相伴,苦已經不是苦了,幸福與此伴隨而來,親情的溫暖如冬天時奶奶
    遞給我的熱湯,久久無法散去。原來人磨著磨著,磨出幸福之外,也磨
    出我的人生哲理。無論就學,或是到父母上班的地方,10公里的路
    程,對我而言,是給予奶奶的禮物,亦這輩子人格健全之所在。時至兵
    役時期,兵種為步兵,行軍500公里,等於走了半個台灣,加上軍務中
    的考驗「師對抗,24公里急行軍」,全程帶防毒面具步行,限時7小
    時。我的雙手雙腳與奶奶相同,苦過來,也幸福過來,一步一腳印充實
    自我的身心,如今身為武術老師,感謝人生中的苦。
    光元:病苦對人的折磨是最痛苦的,最近我的同事為病痛所苦頗有感觸的,那
    位同事是大腸癌第四期,進出醫院開大刀好幾次,癌症已轉移為淋巴
    癌,在這個過程他很努力活了十幾年了,我很感佩他的抗癌精神,讓我
    知道人磨鍊心志是如何重要。
    麗文:苦是一種教育、一種力量、一種營養、一種磨練。如果我們能懂得苦、
    想要停止苦,就要找到降伏苦的力量,遠離苦的方法。

    (三)生活中如何不被苦束縛?

    淑桂:大師在文章中說「如果我們能懂得苦,想要停止苦,就要找到降伏苦的
    力量,遠離苦的方法。」哭婆的故事就是一種轉念離苦的方法。至於降
    伏苦的力量,我覺得非佛法莫屬。佛法教導我們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各
    種因緣假合而成,不是永恆的存在,因此「生、老、病、死」、「成、
    住、壞、空」都是避免不了的過程。眾生被我執和妄想蒙蔽了本有的清
    淨覺性,從而產生煩惱痛苦,佛陀根據眾生的根性因緣方便說法,引導
    我們離苦得樂。
    高齡九十六的母親十幾年來深受老病苦的煎熬,生活困於病床和輪椅之
    間,近幾年逐漸失智。這幾天近十五歲半的愛犬突然出現反常行為,步
    入失智階段。看著最愛的兩個老寶貝陷入時空迷航的困惑和焦躁不安,
    令我心痛不已,若沒有佛法的支撐真不知道要如何度過?
    麗貞:生活中,我們凡夫之人難免因為貪嗔痴而被苦束縛。解脫之道是堅信佛
    法,深解義理。就能體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所謂六如:世間
    的一切法皆是無常。

    躬德:苦,只是一個暫時的過程,我們不能把這個過程當成我們人生的全部,
    有所謂「苦盡甘來」。
    光元:生活中不被苦束縛,就是做簡單一點的事,如念書對我是一件苦差事,
    我念到碩士對我而言,已經是上限了,因為在念碩士班時,都是原文課
    本、原文期刊,因為我的英文很差,好不容易念完,已經阿密陀佛了,
    所以不會給自己找罪受,繼續念博士班。因此,就不被苦給束縛了。
    麗文:如前所述:要找到降伏苦的力量,遠離苦的方法。首先要懂得苦,想要
    停止苦。舉例而言:在去年的舉行的會員大會,有許多不理想的情形,
    要懂得這就是苦,而我當時負責報到組的工作,是會員大會的第一個關
    卡,雖然我是蕭規曹隨,檢討起來還人手不足,但畢竟我執行的成效不
    佳,很是苦惱,我想要停止這種苦,就要找到降伏這種苦的力量,遠離
    這種苦的方法。星雲大師全集6-成就的秘訣-金剛經,說到「集體創
    作、制度領導」,我會試著找出遠離這種苦的方法,就可以不被這種苦
    束縛。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惠中寺
    台中南屯二分會經典讀書會

    活動時間:112年12月28日 19:30-20:30
    活動地點:線上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麗貞 伯聰 久珠 銀愛
    閱讀書目: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慈悲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一) 讀完這篇文章,請試述如何培養慈悲心奉行慈悲?

    淑桂:首先,要有眾生平等的胸懷。
    心懷眾生平等,才能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有助於社會和
    諧、生態平衡以及環保和動保,甚至能消彌人類愚蠢的戰爭。
    第二,要能立場互換。
    做人要知福、惜福、廣結善緣,常唸佛菩薩聖號,學習佛菩薩的慈
    悲。凡是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要能忍受他人的詆毀、攻擊、譏笑和
    惡罵,達賴喇嬤說過:「不能忍辱,就不可能升起真正的慈悲心。」
    第三,真正的慈悲必須以智慧、正見為前導。
    平常多禮佛修定,閱讀佛法經典,常聽法師講座開示以增進正知正
    見,做一個有智慧的佛教徒,避免濫慈悲的行為。
    ˉ
    躬德:學習立場互換,多替別人著想。

    麗貞:星雲大師說,慈悲就是修養,有修養的人就會有慈悲。 如何培養慈悲
    心? 慈就是給人歡喜,悲就是幫助別人解決痛苦,時時刻刻服務,為
    人解決困難,不斷提起慈悲心就能增長慈悲心。慈悲也是做人應該具
    備的條件,一個人寧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一個有慈悲
    心的人,言行舉止都如陽光、淨水、花朵,可以帶給人間光明、清
    淨、歡喜。

    (二)文章中提到慈悲如果運用不當,也會淪為罪惡。
    您有濫慈悲的案例可以分享嗎?

    淑桂:
    分享姊姊朋友的故事
    姊姊朋友以七十多歲,年輕時因工作忙,小孩托給祖父母帶。兒子從
    小只喝飲料,不喝白開水,阿公阿嬤寵孫也沒糾正,後來得了糖尿
    病,成年後母親往生。因為孩子小時候沒帶在身邊教養,對有糖尿病
    又沒母親的兒子心懷愧疚,有求必應,兒子年近四十未婚還在啃老,
    從沒好好做過一份工作,夢想創業也做過直銷,老父一次次提供資金
    都打水漂。

    躬德:家人曾經一時心軟幫親戚作保,因為親戚還不出錢,我們的房子差一
    點被法拍,所以一定要有智慧,不可輕易相信別人的片面之詞。

    麗貞:
    學佛修行中,認識慈悲,學習慈悲,但更重要的要修得智慧。沒有智
    慧的慈悲就有可能造成別人的痛苦困擾。譬如我曾經在火車站遇見一
    個女孩說是替慈善機構募款。如果我不用智慧分辨她說的話是否為
    真,而一昧的捐錢給對方,很可能縱容某些人靠這種詐騙的方式到處
    行騙。而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卻因為我們被騙過,就影響我們捐助的意
    願,那我們就是幫凶,就是爛慈悲了。

    (三)文章中說「有時候用金剛之力來降魔伏惡,更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
    悲。」
    您能舉例哪些時機需要金剛威力的慈悲嗎?

    淑桂:
    「金剛怒目,菩薩低眉」皆慈悲,金剛怒目是以威力折服,菩薩低眉
    以慈悲攝受,都是針對眾生根機度眾的方便法門,如同教育根據個人
    資質而因材施教。對於桀驁不馴、個性兇殘的惡人,要先用金剛威力
    折服他,之後再慢慢感化他。

    躬德:有跟永昇法師上八識講話的佛學課程,師父會用棒喝的方式期望我們
    能早日覺悟要精進,不要再浪費生命了,我覺得師父是恨鐵不成鋼,
    他是難行能行的大慈大悲。

    伯聰:
    有些人個性刀子嘴豆腐心,求好心切,恨鐵不成鋼,我們要能體悟並
    接受這種金剛威力的慈悲。
    麗貞:
    我覺得學校教育是需要金剛威力的慈悲的。現代的教育觀念一直強調愛
    的教育。然而我們那個世代的教育方式-老師有絕對的義務執行金剛威
    力來指導學生學習,這樣的學習效果是很有正面的作用的。我在國小
    時,曾經在返校日時被老師打手心,因為暑假作業沒有寫完。從那次以
    後,作業沒有寫完都不敢貪玩,很感謝老師的金剛降魔杵的棒喝。

    久珠:對當事人或他人會產生立即危險的行為,需要用金剛威力的慈悲馬上
    制止。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惠中寺
    台中南屯二分會經典讀書會

    活動時間:112年11月30日 19:30-20:30
    活動地點:線上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澤樟 櫻勳 麗貞 麗文 光元 琇分 伯聰 久珠 銀愛
    閱讀書目: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般若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一)讀完這篇文章,請簡述何謂「般若」?

    淑桂:
    般若不是普通的智慧,也不等於知識,而是修持求證到的。透過緣起性空的
    道理而證悟世間上的事物因為因緣合和而生,因緣消散而滅,並沒有實在的
    自體,所以其本性為空。然自性雖空而不礙因緣合和的有,這樣的體悟即為
    般若。

    躬德:
    般若是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
    圓成」智慧。人生有了般若,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麗貞:
    我們讀書會前五次所研讀的「六度波羅蜜」就是菩薩欲成就佛道所實踐的六
    種德目。而這次研讀的第六度:般若度,是空有無礙的智慧心。菩薩以文字
    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隨其所應,令眾生發起善念,不墮煩惱,是菩
    薩的無量妙用之道。般若,看似表象的外求,實際上是自己內心的求悟,所
    以般若能度「愚痴」,是能使自己明理悟事的正道。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這種智慧就是大乘經上佛說的「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光原:
    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因此,在字面上,(Prajñā)有
    是一種高級的知覺能力,是一種分辨因緣、於法簡擇的能力, 有情眾生都
    擁有這種能力。具備慧的人,可依自己的觀察力,來選擇正確的道路;缺少
    智慧,即是愚癡無明。般若是向內自證的功夫,是透過「正見緣起,了悟諸
    法空性」所獲得的「內外圓成」智慧。舉例子說,太陽,所謂陽光普照,你
    哪裡有空間,它就照到哪裡,它沒有偏心。大地,你哪一個人踏到,走到哪
    裡,他也不偏心,平等地普載大眾。空氣,只要你有空間,你有空氣,哪一
    個人,我要呼吸什麼,早晨的空氣,窗外的空氣,公園裡的空氣,它也平等
    地,不會嫌貧愛富。或者流水,你要它,你取一瓢飲,取一桶,說接個自來
    水接到你家裡去,它也任你洗滌、解渴。

    (二)文章中說「眾生所了解的般若是正見」、「只要對世間的看法正確了,這
    就具備凡夫的般若智慧。」請問要如何獲得正見?

    淑桂:
    相對於顛倒妄想、邪思、邪念,正見就是正確的人生觀。佛法講的因緣果報
    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此外例如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苦空無常、常樂我淨等
    佛教認可的道理都是正見。因此,多閱讀佛法經典、參與讀書會共修、參加
    法會聆聽法師開示等都可獲得正見。

    躬德:
    要多讀《星雲大師全集》395冊讓我們獲得正當的思想、正確的觀念。

    麗貞:
    常拜讀星雲大師的作品。勤勉參加佛學講座系列活動。精進修持佛學課
    程。

    光原:
    想要獲得快樂的人生,就須培植好因好緣;想要擁有和諧的人際關係,就
    應該廣結善緣、改善因緣,而不是一味在果報上計較、怨天尤人,使自己
    陷入無明、煩惱的流轉中。正見就好像照相機,照相要對準距離,要光圈
    對準,你照出來才把原來的相貌顯露出來。邪見,像信仰,迷信都不怕,
    迷信只是他不懂,邪了以後就很可怕,很危險。知識也是,沒有知識,頂
    多愚癡嘛。你看中國的「癡」字,生病了,加個病字頭,就愚癡了,愚癡
    不害人,但愚癡的人邪見,那就比較危險。

    (三)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六度?

    淑桂:
    首先要培養正見,有正確的人生觀,至少具備凡夫的般若智慧。以悲憫心和
    恭敬心隨分隨力行布施,破除貪慾和我執;以不侵犯他人乃至護生為原則持
    戒,生活便能自在安樂;抱持寬容的心對因緣及眾生行忍辱,則不會被現狀
    困擾,更能處事和諧,為自己的人緣加分;對於斷惡修善的事必須要精進勤
    勞的去做,不能懈怠放逸,不要浪費時間在無益於人我的事務上;做任何事
    時要收攝六根,不要向外攀緣,若能心不散亂,有一顆寧靜的心,不會隨外
    境起伏,自然能遠離世間的人我是非。

    躬德:
    般若為導 五度為伴
    布施:財施 法施 無畏施
    財施不要有負擔,要隨緣隨力歡喜布施,亦可布施時間、勞力、專業的技術
    或智慧到寺院做義工。
    法施.有機會就將自身佛法的受益分享給家人.同事.朋友。
    無畏施.適時給人信心、勇氣。
    持戒:不侵犯他人的生命、財產、身體名節、名譽信用、不侵犯自他的智慧
    與安全,進而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積極的持戒。
    忍辱:從忍讓裡能增加人緣、智慧、慈悲、力量;忍辱所獲得的利益,無與
    倫比。
    精進:保持生命中不斷學習的熱情。
    禪定:專心做好當下在做的每一件事情、負責任、愛人愛事,有一天也會悟
    道的。

    麗貞:
    大師說:布施如播種。
    持戒如鋤草。
    忍辱如養分。
    精進如日照。
    禪定如甘露。
    智慧如花香。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時時刻刻照伏自己的真心,明心見性。由自心的
    正見悟性作為行為舉止的起步,則生活一切都會是以六度波羅蜜為圭臬而實
    踐。

    光原:
    行三好及四給。就能泯除人我對待,跳脫無明煩惱。

    琇分:
    星雲大師給我們很好的指引:
    六度的實踐是有次第的,布施為六度的第一度,具足六度的每一度,有財
    施、法施、無畏施,我們在家菩薩修行布施要能體悟無常,對苦難眾生能
    廣行財施;出家菩薩要以佛法開導一切眾生,讓他們都能夠入道學佛,進而
    對苦難眾生施予無畏,讓他們的身心得以安樂。在慈心布施之後,為了進一
    步砥礪自己、利益眾生,發心受持菩薩戒,學習一切善法,具足威儀,並修
    行忍辱,對世間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法,能夠忍辱不為所
    動,對諸行善法能精進學習,對惡法能斷除,再以禪定的力量調伏五根,安
    定內心的混亂,最後藉由禪定方法開悟了道,圓滿般若智慧。
    菩薩道的修行實屬不易,但我們還是要砥礪自己勇猛前行,因為學佛就如逆
    水行舟,不進則退,若不精進向前,佛道終究難以達成。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中南屯二分會經典讀書會

    活動時間:112年9月21 日
    活動地點:線上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澤樟 櫻勳 麗貞 麗文 光元 琇分 伯聰
    閱讀書目: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精進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與分享

    1 請問這篇文章中哪一句話讓您有共鳴或特別有感覺?
    光元:
    「要怎麼收穫,就先怎麼栽。」

    淑桂:
    「是日已過,命亦遀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勤
    精進,如救頭 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麗貞:
    「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細數自己的此生所剩時日無多,應即時精進修持,懇求來世安樂永劫。

    躬德:
    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眾等當
    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警示大眾珍惜現有人生,不可虛度光陰。我們要未來做一些預備、播
    種的工作,唯有把握當下廣結善緣,廣修善行才不會空過這一期寶貴的
    生命,共勉之!

    2 請問您要精進什麼?請列出您要精進的事項。
    光元:
    拜佛,一天拜一千拜;念佛,念三萬、五萬、十萬聲;誦經,誦數十
    卷,或持咒幾萬遍,希望在事上精進也要有恆心、毅力,才能達到目標。

    淑桂:
    文章中大師說「精進必須是正當而有益於人我的行為才是正精
    進」。 年少時我們精進學習知識、技能以及品格養成,成年後則在職場、
    家庭還有社會責任方面精進。目前我的人生已走到即將領老人卡階段,照
    顧好日漸衰敗的色身和儲備往生資糧是我要精進的目標。因此,要精進的
    事項有:(一)持續適度的運動,例如走路、拉筋、甩手功(二)上網學
    習素食料理,吃得更健康美味。(三)精進佛法方面,把書架上尚未讀完
    的佛法經典讀完,利用零碎時間持誦心經和佛號。我開車的時候會出聲持
    誦心經至少七遍,每誦一次依序回向給家人(母親、自己、兒子、女兒、
    毛小 孩),然後大回向,最後回向給路上的駕駛人行車平安。走路散步
    時則默念佛號。

    麗貞:
    自己平時早晚課,靜坐禪修,誦經拜懺,參加佛光山道場舉辦的法會,
    積極加入佛光會的義工行列。以上的活動應該是「精進」的修持法門。

    3 請分享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精進?
    光元:
    在平常生活裡,我們經常不知不覺就隨順自己的習氣,讓自己陷入煩
    惱、痛苦中,像生活在地獄裡。所以不管環境如何,看什麼都不滿意,不
    是對人不滿,就是對事不滿,每天埋怨、發牢騷,盡說一些刺激、傷害人
    的話,因此,例如在等公車、排隊買電影入場券時,都可以與人產生摩
    擦;即使嘴上不講,心裡也在嘀嘀咕咕,這些都與修行不相應。我們要繼
    續努力修行。

    麗貞:
    佛光會為了提升信眾的精進修持,舉辦佛學會考,七日禪,佛七,佛
    學讀書會等,都是精進修持的法門。六度波羅蜜的修持相輔相成,我們
    應即時同時合時合宜勤修,天道酬勤,佛道酬全。我們一起精進修吧!

    淑桂:
    首先要有無常觀,如普賢菩薩警眾偈所言勤奮精進修行,心心念念
    想著無常催促,不要以為有無數個明天等著你,總是說等我有空、等我
    退休、等我這個、等我那個。要做好時間管理,安排閱讀書報、運動休
    閒的時間。此外,不要浪費時間在無益於人我的行為,平時善用零碎時
    間誦經、持咒、念 佛。

    澤樟:
    在運動場上教練就是老師,擔任空手道教練已有二十幾年。過去所謂
    「嚴師出高徒」已經不復存在。當今的學生讓你罵不得,甚至多唸他幾
    句,他就和你說再見。我就用「說好話」方式來指導學生練空手道,獲得
    很好效果。例如「你的馬步站的不錯,如果能站低一點會更好。」、還有
    「你的步伐不夠長,如果能夠拉長一點會更好看。」想一想你也是不喜歡
    被罵,將心比心,用鼔勵的方式會收到不錯的效果哦!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中南屯二分會經典讀書會

    活動時間:112年10月29 日
    活動地點:浮世三千景觀餐廳 (會員克強師兄所經營)
    參加人員:淑桂 躬德 香梨 雅翠 澤樟 櫻勳 秀花 美珍 麗貞 國楨 錫銘
    克強 淑玲 芹樺 宛樺 元元 碧珍 振龍 佳霖 石德華
    導讀人:莊淑桂
    閱讀書目: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禪定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與分享

    1 讀完這篇文章請用自己的話,說說您對禪定的理解。
    淑桂:
    讀這篇文章之前,我的認知裡,禪定是得道高僧才能達到的境界,一般
    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大師用簡短的篇章,淺顯易懂的語言,說明禪定並不是高深莫測的。只
    要能收攝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不要向外攀緣,專注在當下做的
    任何事情上就是禪定。當然依個人的修行,禪定的層次、境界不盡相同,如
    人飲水冷暖自知。
    大師說禪是幽默風趣、瀟灑自在的生活態度,把禪活用在生活上,就能
    有一顆寧靜的心,不會隨外境起伏,世間的人我是非、權勢名位根本不值得
    斤斤計較啊!

    躬德:
    之前覺得禪定應該就是打坐參禪,眼觀鼻,鼻觀心,讀完大師的文章才
    知道,禪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靠我們自己去體悟的,要經常保持精神統
    一, 意志集中,專心把工作做好,愛人愛事,負責任,有一天也會悟道的,
    共勉之!

    麗貞:
    禪定是佛法的六度的修悟佛性的方法。禪的意義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心
    下決定的當下,心能產生無上的智慧;進而以無上的智慧來印證,證明一切
    事物的真如實相的智慧過程。《楞嚴經》所言:三無漏學「戒定慧」,當眾
    生「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內心體悟「由戒生定,由定發慧」,以此
    精神集中行事專注。禪定是日常生活行住坐臥重要的基石。
    香梨:
    禪定不離三大原則:調身的姿勢、調息的呼吸、調心的專注,以放鬆
    頭腦的神經、放鬆身體肌肉為基本:行、坐、立、卧
    禪定能夠帶來清淨、能量和智慧,學禪也要有悟性需靈巧,禪是我們的心
    是心靈深處的真心,平時自己多學些幽默感,生活就不呆板。

    澤樟:
    禪是活活潑潑的,空手道是我的專長,一場比賽,兩個選手,四個副
    審,一個主審,尤其是擔任主審更要有禪定的功夫。主審的右邊是紅方,
    主審左邊是藍方,三方保持兩公尺,主審示意互相敬禮,三方同時敬禮,
    就是所謂平等,主審喊比賽開始,比賽3分鐘也開始倒數,主審要很清楚
    看是紅方得分,還是藍方得分,是藍方犯規,還是紅方犯規,選手在比賽
    會不斷移動,主審也要跟著移動。選手台上三分鐘,台下要十年功,裁判
    要勿枉勿縱,要公平公正,才能選拔出優秀的選手。
    碧珍:
    本來我以為盤腳,不說話,眼睛閉起來,這就是禪定。上完課 才知
    道他的深奧,我好像學太少,認識不多。今天來到這裡,風景優美,有
    吃有喝,還增加知識,太感動了!

    2 您有禪修的經驗嗎?請分享您禪修的體驗。
    躬德:
    十年前有跟永昇法師學習禪修的經驗,師父先教我們~
    調身:
    毗盧七支坐:盤腿、結手印、腰桿挺直、垂肩挺胸、正頭收顎
    舌抵上顎、斂目七分(閉眼7分.開眼3分)
    調息:
    先屏息.受不了了.先把氣吐光,在鼻吸口吐等氣息細又勻時,改鼻吸鼻
    吐,數出息或入息皆可,從1數到10再從1數到10,重複…
    調心:如此持之以恆的練習,會讓心比較寧靜。
    建議練習禪修可以到人間大學報名參加師父教導的禪修課程,有老師善知
    識指導比較放心,可以循序漸進的學習成長。

    香梨:
    幾年前上過住持禪修課,懵懵懂懂跟着打坐,當ㄧ坐定,心總是隨著各
    種境界向外攀緣,心根本無法作主,虛妄的念頭生了又滅,滅了又生,
    數息1、2、3、4、5、6、7往往數到7就開始昏沉,自覺沒有慧根。
    住持說:衆生心就是不覺,要提起覺性不隨事物起心動念,就算起念頭
    也要覺察並且照破它。
    麗貞
    打坐是幫助我們心生定慧的方法和過程。當我們靜坐的時候應當專心一
    致;然而打坐期間難免念頭紛亂,只要我們定神回心,定下心來,注意呼吸
    吐納,行止入觀,必能漸入佳境!進而以智慧處理生活凡事,自在神怡!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中南屯二-經典讀書會
    日期: 112/7/29 19:30-20:30
    地點: 線上
    參加成員: 淑桂 躬德 澤樟 櫻勳 光元 麗文 香梨 伯聰 久珠
    研讀書目: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 忍辱
    導讀人: 莊淑桂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一 請問這篇文章中您最受益的一句話是?

    淑桂:「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出妙香。」
    香梨: 「忍是力量、是智慧,忍具有認識、擔當、負責、化解之意。」
    躬德: 「從忍讓裡能增加人緣、智慧、慈悲、力量,忍辱所獲得的利益無
    與倫比。」
    光元:「 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二 忍辱是很難的修持,在受誤解、毀謗、惡罵等屈辱的當下,如何做到至少忍
    之於「口」?

    淑桂: 先深呼吸緩和一下情緒,告訴自己「我是學佛的人,不要計較,佛菩
    薩會做主。」或者轉個念:或許是前世因緣感招的惡果,當作是在消
    業障或還債。

    香梨: 當受到毀謗、惡罵之時當然很難平靜心地,但轉ㄧ個念頭想對方為我
    們消業障,業報就會消失,只能若無其事稱唸佛號或選擇離開,就能
    〔重難輕受〕了。
    躬德: 其實是不容易做到的,沒學佛以前我是會馬上回嘴的,學佛後我會
    試著忍下來,把它當成考驗-逆增上緣,如果可以離開現場最好,如
    果不能離開就繼續忍,不說出傷人的話,免得事後後悔,造成無法彌
    的憾事。
    光元:忍辱,是對無端橫逆能不以忿怒心迎之,而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
    口。當社區保全常受到住戶或委員的刁難與責備等屈辱的當下,如果
    能夠不在語言上和人計較,以沉默折服惡口,在那個行業的工作會做
    得長久快樂∘

    三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中無瞋 出妙香。」請問如何對治瞋心,以期做到人
    家欺負我、打擊我,口上、臉上、心上都能泰然處之,不比較、不計較,
    淡定面對?

    淑桂: 平時做好情緒管理,學習克制衝動。另外要長養慈悲心,六道中一
    切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常憶念眾生對我們的恩德,可以培養
    慈悲心,減少瞋恨心。
    香梨: 學會以慈悲心來對治瞋恨心
    瞋恚是烈火是傷人毒箭,會破壞善法功德,斷人法身慧命,停下瞋
    怒的念頭,反省事情的始末,心念變得柔軟慈悲,轉念寬容別人,
    不管有理無理都會成為我們福德資糧的增上緣。
    躬德: 還在學習中,要有寬容的慈悲。大師說能懷忍行慈的人,是真正體
    會到人我平等一如的人。世間的一切,不管有理無理,都成為增加
    我們福德資糧的增上緣,這就是修行忍辱的最大利益與功德。
    光元:瞋心會讓我們不自覺的在應對上無理、沒有禮貌,給人觀感很差。
    因此,除了自覺、觀照自己的瞋心之外,佛法教我們「以慈悲對治
    瞋恨」,如何將慈悲開發出來,所以笑容、關心、不計較,就是我
    們最好的練習了。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
    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
    能。」所以,我們就要先學忍耐。你能把忍的功夫做到多大,將來
    的事業就能成就多大。因此「先忍之於口」,不在語言上和人計
    較;「再忍之於面」,臉上沒有不悅的表情;「後忍之於心」,以
    慈悲、平等心包容怨恨、差別。就能增長忍辱能力了。
    澤樟: 忍辱是討便宜,還是吃虧呢?一則故事:
    在楚漢紛爭時代,韓信是一個天才軍事家,他在落魄時期,曾經向
    漂母乞食,但是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將來是要當一個大將軍,出
    門都會佩一把劍,一些看不起他的那些無賴就酸他,阿呦、出門都
    佩劍很神氣嘛,來、來、和我打一架,韓信並不是打不過對方,韓
    信認為將來是要成大事,小不忍則亂大謀,無賴說不敢和我打,就
    從我的跨下爬過去,韓信為了將來前途,忍得一時之氣,自對方的
    跨下爬過去,留下「跨下之夫」。楚漢紛爭,韓信為實現願望,投
    靠楚王項羽,項羽不識英雄,張良慧眼識英雄把他推薦給劉邦,劉
    邦築壇拜將,拜韓信為元帥,韓信不負眾望,發輝他軍事長才,為
    劉邦打下大漢江山。劉邦為表揚韓信的功勳,封他為「楚王」。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中南屯二-經典讀書會
    日期: 112/6/29 19:30-20:30
    地點: 線上
    參加成員: 淑桂 麗貞 躬德 澤樟 光元 麗文 銀愛 香梨 琇分 伯聰 久珠
    研讀書目: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 持戒
    導讀人: 莊淑桂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1. 請說出這篇文章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麗文:
    「持戒不是束縛我們,反而因為持戒,可以讓我們身心獲得究竟的自
    由。」
    香梨:
    「持戒可以說是修行ㄧ切善法的基礎,也是ㄧ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
    來讀誦,而是要去實踐奉行。」
    淑桂:
    「因果報應才是人間最公平得仲裁者」
    麗貞:
    「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來讀
    誦 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我相信「行解並重」「知行合一」的
    義理,所以這句話最令我感受深刻。
    躬德 :
    「不如先受持五戒,讓自己有防非止惡的觀念,自然不容易犯過失;
    即使犯戒,因為有慚愧心,懂得懺悔,您還是比不受戒的人,擁有更
    多改過向上,重新做人的因緣。」

    2、 您相信因緣果報嗎?請分享您在生活中運用因果觀的實例。
    麗文:
    我相信因緣果報
    我們持戒,處處為人設想,覺得平常生活中,比較少煩惱,這就是因緣
    果報的一種。而自己較大的願望尚未達成,應是自己努力尚不夠,要繼
    續加油,也是因緣果報的一種。

    淑桂:
    我相信因緣果報,也相信輪迴。不信因果,不信輪迴的人生必定過得
    很辛苦,生命中會有太多疑惑不得其解。二十八年前人生遭逢巨
    變,開始一連串的生命叩問,感恩一切的好因好緣,終於在佛教找
    到答案。「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佛教的三世因果論幫助我接受: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感恩
    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
    躬德:
    我相信因緣果報。如是因,如是果,目前生活中朝著三好四給的目
    標前進實踐,共勉之。

    香梨:
    相信
    因是事物衍生的重要因素,緣是幫助主因,果是事物由因、緣和合所
    建成。例如在家種花如果沒有水土、陽光、空氣、肥料(因)和我人
    工 (緣)就無法到成果開花的(果報)

    3、 您有受戒嗎?請問受戒(五戒或菩薩戒)對您有什麼影響?
    麗文:
    我有受五戒和菩薩戒,受戒讓我們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剛
    受戒時,會覺得有些戒條不符合現代的情況,守戒比較困難,認真去
    瞭解戒條的內容與本義,賦予時代的新義,可以調順自己的內心疑
    慮,並可藉以瞭解佛教的歷史,守戒而讓自己自由自在與安全。守戒
    從不侵犯別人做起,再進一步愛護一切眾生,擴大自己的心胸。
    琇分:
    「戒為無上菩提本,長養一切諸善根。」所以我們應當一心持淨戒,心
    培和尚主講「菩薩戒」時指出,戒如明燈,可以照亮前方;如良師可以
    指引方向;如船筏可以安渡彼岸;如清水可以洗滌污垢。
    「戒」可解開煩惱結,激發上弘下化的菩提心,菩薩戒就是「三聚淨
    戒」,若持「攝律儀戒」能斷一切諸惡;持「攝善法戒」,則能圓滿菩
    提;若持「饒益有情戒」,能利益一切眾生。心培和尚說:「受菩薩戒
    和聽經聞法,除消極不做惡事,還要積極行善,時刻幫助眾生遍學一切
    法。」因此,我在2020年10月回山受持菩薩戒。
    受持菩薩戒之後,我並沒有感覺不自由,反而讓我升起更強更堅定的弘
    法利生之心,它彷彿是一股無形的力量,提醒我莫忘「饒益有情」的初
    衷,堅定我「提起正念」的道心,守護我「成就道業」的本心,所以,
    儘管忙於家庭和工作,但是只要時間許可、能力所及,對於會務活動以
    及道場常住的需要,只要能說「是」,我就不會說「不」,也由於這樣
    的信念,讓我到道場服務時,都能順利成行,心生法喜,圓滿各項工
    作。
    鼓勵各位師兄師姐一起來受菩薩戒,讓心中的明燈引領前行,也幫助更
    多眾生成就佛道。
    淑桂:
    我只受五戒,其實五戒只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受五戒並不覺得受到限
    制,或感到不自由。
    躬德:
    我有受五戒,有因緣的話要受菩薩戒。受戒對我來說不是束縛,而是
    讓我受到保護。我們要守護戒法,如護眼中珠,從不侵犯別人做起,
    再擴大而能進一步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積極的持戒。
    香梨:
    有受五戒
    受戒是自我管理,道德行儀風範,也是做人基礎,只要了解因緣果
    報,對於日常生活言行舉止生活規範都會以 戒律來警惕自己,不宜
    犯錯。
    麗貞:
    我曾受五戒,受戒後,讓自己平常生活更厲求自己「勿以惡小而為
    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琇分師姐的心得分享讓我很有感,我想不久
    的將來會受菩薩戒,以求達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三好的最高
    原則。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中南屯二-經典讀書會
    日期: 112/5/24 19:30-20:30
    地點: 線上
    參加成員: 淑桂 麗貞 躬德 澤樟 光元 麗文 銀愛 香梨 學弘 寶月
    研讀書目: 佛法義理
    研讀範圍: 布施
    導讀人: 莊淑桂
    一 導讀

    二 提問討論

    1. 請說出這篇文章中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
    麗貞: 「布施如深井汲水,捨得提起桶水給人灌溉,給人飲水,井裡的
    水就會源源不斷。所謂「捨得,捨得,」能捨才能得。從布施能捨
    去心中貪慳,廣結善因好緣,自然能獲得無限的法喜和自在。」
    躬德: 「你就算沒錢,也沒時間做義工,沒關係!可以說好話,把善美之
    散播開來,這是說好話的布施。如果你不擅言詞,那也不要緊,別人在
    布施、說好話、做好事,你能存好心,心生歡喜,功德是一樣的。」
    香梨: 「人生不要只看到黃金白銀比黃金白銀更寶貴的還有布施,溫暖與
    人結緣的感動,人間的溫暖美好的意義遠勝過金錢的布施。」
    學弘: [自度度他,自利利人]
    自他得度是一體兩面,未成佛道先行度人是發心,發心度人的過程就
    是在累積自己的福德資糧,圓滿成就自己的佛道。自度度他沒有誰先
    誰後,沒有誰輕誰重,更沒有誰大誰小,是把握因緣,成就彼此。
    澤樟: 妙華蓮花經卷七觀世音菩門品第二十五。佛陀告訴「無盡意菩
    薩」善男子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
    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施無畏者。在佛法真
    義,說到無畏布施,例如,遇到有人被欺負了,你主動向前,「沒關
    係,有我在,我來幫助你!」仗義而為,讓他不敢到害怕,就是無畏布
    施。當今的社會治安敗壞,假如有二人在打架,打架是為何因你不明
    白,如何介入,在這情況之下,請警察來處理,最恰當,一般人是很難
    做到。

    2. 布施列六度之首,是修學佛法重要的課題,您認為要抱持什麼態度來布施?
    淑桂: 布施要隨喜、隨緣、隨分、隨力,用歡喜心,不貪求功德大小,
    有因緣有能力就去做,能做多少算多少,不用跟別人比較,也不要求
    得到回報。
    麗貞: 我覺得「布施」要有般若智慧,即是用心去執行大師所謂的「給」
    的人生哲學。行「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的時候,都能用慈悲智慧經營。長久如此,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
    畏布施,都能以一得十,以十得百,獲福無量。
    躬德: 用歡喜心來布施,不自惱、不惱人。
    香梨: 行三好,口說好話、身做好事、心存好念
    平時多給人笑容、歡喜、讚美別人做義工...等等。
    學弘: 經云 :布施的功德最大,布施過程最能拉近彼此距離,記得給人
    需要的,善美的,溫暖的,有價值的,不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
    施,都彌足珍貴。布施是一種給的行為,是會有對象的,所以要先知
    道彼此立場及處境,在相互尊重絕不產生[給得勉強,受得尷尬]的情
    境下進行布施,有理有法,持續關照,才能讓布施產生善的循環,才
    能擴大生命的價值。

    三、ㄧ般人不是法師對佛法懂得不多,可以如何行法布施?

    淑桂: 其實我們常做的助念就是法布施,參加經典讀書會,充實精進佛法
    就是在儲存法布施的資糧,才能用正知正見的佛法分享給有緣人。

    麗貞: 雖然我們不是法師,對佛法真義理解有限,但是我們可以提出法義
    和大眾一起研討分享。每個人把自己所理解的法義分享,集結起來就會
    有廣義的理解。然後再請法師更深層的解說,則全體都能獲益良多。例
    如佛法真義的讀書會,這何嘗不是一種集體創作的法布施!
    躬德: 我們無法像法師如此善說,我會想辦法帶他們來聽師父說法,像3
    天後要開始的「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其中有5場有師父,其他的講
    師也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我們將此訊息廣傳給親朋好友、同事,讓大
    家有因緣來聽講座,或線上聆聽。這也是間接的布施,給人因緣來多聞
    熏習。

    香梨: 就是把佛法的修行觀念及方法告訴他人,也可套用因果因緣觀念
    如:打坐、拜佛、讀經、為人講解佛法、義理讓聽的人改變觀念態度行
    為或產生興趣增長善根。平時也可分享學佛心得鼓勵大衆唸佛等給人資
    訊如5/20浴佛活動訊息宣導出去,讓人有因緣接觸佛法,也可到社區
    帶活動把大師人間佛教宣揚出去。

    學弘: 參與有正能量的活動,接觸善知識,藉由他人的懿德典行,見賢思
    齊,善護正念密行,培養正知正見 ,他山之石為借為鏡,擴大漣漪效
    應,讓法布施落實在生活,及人我之間。
    個人認為需推行三好,四給,五和運動,創造祥和社會,鼓勵有緣
    人參與佛光山佛學講座課程及各種推廣教育課程,多接觸佛光山文化出
    版品,多親近道場,多接觸佛教經典,記得常稱誦佛門四句偈,四句偈
    功德大於七寶財,透過聞思修,提醒自己,激勵自己,讓法常存在心,
    轉化吸收法中之意,才可將法布施給需要的人。

    三 活動照片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