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活動名稱: 雲水讀書會: 主辦單位:岡山講堂大崗山分會
    活動時間:112/11/29 時間PM9:30-10:30
    活動地點: 岡山講堂滴水坊
    召集人:楊月鳳 帶領人/紀錄:游貴花
    參加人員: 吳玉枝.鐘玉燕. 傅明娣. 王絹惠.朱芸瑄.林美玲 .呂秀美.游貴花(8位)

    1.禮佛.開經偈 .
    2.內容: 四念柱可以安頓身心. 頁數p10 -P12
    讀誦方法:齊讀.分段
    3.補充教材:
    四念處的目的在於用觀照身、受、心、法而發無漏智慧,也就是禪宗六祖的「即慧之時定在慧」。即定即慧,即慧即定,所以強調明心見性、頓悟成佛。
    (一)觀身不淨
    不必觀察身體的淨與不淨,但求時時明察身體的動作。從粗大的肢體動作,至關節、皮膚、頭部的五官、腦部、胸腹的五臟、腰部、臀部、四肢等的活動,從粗而細,從外而內,從大而小,從點而面,從局部而全身,逐層觀照,乃至明察秋毫,隨時隨地,都能清清楚楚。(二)觀受是苦
    受是覺受、觸受。身體的五根與外境的五塵接觸而得的心理反應是或苦或樂,或是不苦不樂,是謂觸受。身體本身的生理機能互動互用,例如,消化系統的運作、循環系統的運作、禪坐中氣脈功能的運作等,均會使你產生心理的反應,或苦或樂,或是不苦不樂,是謂覺受。
    (三)觀心無常
    心念的活動,與身、受相連,一切煩惱,均以身體的五根為媒介,均以觸受與覺受為取舍,逢苦則憂、遇樂即喜,喜則生貪、憂則生瞋。平常心境不苦不樂,亦無貪瞋,似非煩惱,實則因其無記,即是愚癡。如何觀心?觀心之時,不是不許心念活動,而是明察心念在做什麼。
    (四)觀法法
    法的內容,是指色法及心法。色法的物質現象,主要是指生理的肉體事實;心法的心理活動,主要是一切語言、文字、形象等符號印象,在心中留下的種種思想、觀念、分別、執著。
    其實對初學的人,先從某一個特定的動作或觸受開始觀照。例如拜佛時,觀照拜的動作是觀身,觀照拜的肢體覺觸是觀受,觀照所受的心念反應是觀心,觀照心念反應的情況是觀法。

    4. 四念住唸謠 貴花編1121127
    觀身不淨 借假修真 追求法身慧命 觀受是苦 憂悲苦惱 終會變化消逝
    觀心無常 時好時壞 放下才會自在 觀法無我 終會散滅 找回真如法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