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月光禪舞讀書會
    時間:113.03.13 AM10:00-11:00
    地點:中正路桂花老師教室
    主題:第一章成就:波羅蜜P24~27
    題材:成就的秘訣---金剛經《 星雲大師 著》
    帶領人:媄如
    記錄整理:慧枚 攝影:慧枚
    出席:桂花、媄如、明珠、淑緩、以幸、慧枚
    活動內容
    一、 暖身:隊呼、唱敦煌舞詩偈。

    二、導讀
    由所有成員一起朗讀

    三、內容綱要
    第一章成就:波羅蜜
    1.「波羅蜜」是古梵語,意思是「度」。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為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
    2.「成就」在一般的理解,不外乎現世的成就自我,以及擁有名聲、掌握權利、累積財富等等;在大乘佛法裡,「成就」,即是利益眾生,是修行的成就、佛菩薩的成就。
    3.有不少人認為,出家人若要由凡轉聖,就必須割愛辭親、隱於叢林,也經常誤解「四大皆空」的含義,誤解「空」便是什麼都不要、都不追求,以為佛教講「空」就是空談玄理。對佛教來說,「成就」的意思是「因緣果熟」,也就是「波羅蜜多」。
    4.「波羅蜜」是古梵語,意思是「度」--從此岸度到彼岸,「多」則是語助詞,意思等同「了」。翻譯成中文的佛經,在文字上選擇保留古梵語的音譯,而不作意譯,是為了保留最接近佛陀傳法時的完整概念,而不受文字翻譯的局限。
    5.我們想要度過煩惱、度過困難、度過生死,更進一步轉苦為樂,轉差別為平等,轉煩惱為菩提,都要靠六度波羅蜜。所謂「六度」,就是「六種得度的方法」,第一是布施,第二是持戒,第三是忍辱,第四是精進,第五是禪定,六是般若。稍後會有舉例和說明。
    6. 《金剛經》的四大要義: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就是從此岸度到彼岸,達到波羅蜜多的法門,這個法門再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
    7.人的生命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一、肉體的生命
    二、大眾的生命
    三、超越的生命
    四、不死的生命
    肉體的生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肉身,人身難得,要好好愛護。大眾的生命是在群體生活中盡自己的本份。超越的生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裡為別人、為群體、為眾生奉獻所能並且利他。不死的生命就是佛教所說的法身會命,生死不住於心,超越了生的苦惱與死的怖懼,了生脫死,不再輪迴於生死之中的永恆生命。
    每個人的生命擁有無限潛能,每個人的心,都能決定並且完成他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成就。

    備註:出世,出世間之略稱;即超越世俗、出離世塵之意。入世,入現有變化的世間,即指我們居住的世界。又,「出世」即是出世間,「入世」指世間。又,世間指世俗之事,出世間即指佛法。

    四、聞思修證與分享
    1.以幸
    「六種得度的方法」中,第三忍辱是我在生活中最常運用得度的法門。對於日常活中無理的對待與謾罵,忍耐過去可以避免當下的衝突與緊張,也可以避免自己因當下的情緒,做了不該做的事。
    2.淑緩
    以前未接觸過《金剛經》,不知道什麼是波羅蜜,現在知道了。婆媳之間的相處是一門學問,當理念、觀點無法溝通時,就做好自己的本分,過好自己的生活,持戒,就能轉煩惱為菩提了。
    3.桂花老師
    日常生活中,面對問題處理時要拋開「我執」,不以自我為中心、不執著於自我價值的判斷,不緊抓著一個念頭牢牢不放,以無私無我的般若智慧處世,才能達到圓滿的境界。以般若智慧,就能破除無明和愚痴。並時常精進、學習。
    4.媄如
    「持戒」,是以止惡行善的戒行來達到自心的清淨,有了戒法,在團體中,容易跟大家融和在一起。。受五戒不是吃素,受過五戒一樣可以吃葷,只要求不要殺生,不小心吃到葷食也不必罣礙,只要把食物取出即可。受持戒有助於克制一己的情欲,和樂生善,利益眾生。五戒分開來講有五條,其實根本上講卻只有一條──不侵犯眾生。人間的鬥爭、動亂、不安,主要就是由於彼此相互侵犯,不尊重他人而引起的。如果世間上每個人都能嚴持五戒,那麼人間淨土的理想就不難實現了。
    5.明珠
    用平等心、無分別心、尊重的態度與人相處,就能夠化解紛爭、和樂相處。化煩惱為菩提,生活歡喜又自在。
    6.慧枚
    星雲大師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學習「入世與出世」的精神,讓自己時時自在、處處歡喜。
    從心情來說,「入世」時心情還亂,宜當用「出世」來寧心靜氣、潛心思考,培養圓融心智。從態度而言,「入世」時,要用「出世」客觀的角度看世界,用積極主動的心態去處理社會上的事情,凡事不悲觀、不放棄,始終發心、進取。

    五、結語
    星雲大師說:人間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特別注重信徒現生的幸福安樂。講出世的生活,非離開人間,非期於來世,也不只是了生脫死,自我解脫,而是要用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救度眾生的事業,使每個人都發起出離心,促進自心和悅、人我和敬、家庭和順、社會和諧,讓世間充滿佛法的和平與真理,這是佛教出世精神的真正目的。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