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南屏別院-博愛讀書會
    日期:2022.11.12
    時間:10:00-12:00
    地點:線上ZOOM
    帶領人:朱繼文副會長
    出處:怎樣做個佛光人
    明、 清以後的佛教徒總以為隱居山林,不問世事,才算修行,以致佛法真理幾乎在世間隱沒消失。幸賴民國以來,有志之土挺身而出,極力闡揚佛陀的弘法精神,雖已逐 漸喚起佛子的偏差觀念,但由於長久以來佛教徒囿於門戶之見,始終無法放開心胸,大步邁進。成立佛光會即是為了帶動佛子一起深入城鄉,關懷群眾,甚至超越國 界,弘化全球,為眾生分擔更多憂苦,為社會承擔更大責任。國際佛光會不屬於某一個宗派、某一個寺院,也不屬於某一個人,它是一個國際性的團體,我 希望各位佛光會員也應該具備宏遠的世界觀,做一個同體的慈悲人,做一個共生的地球人,做一個明理的智慧人,做一個有力的忍耐人,做一個施捨的結緣人,做一 個清淨的修道人,做一個歡喜的快樂人,做一個融和的佛光人,讓我們將佛光普照三千法界,讓我們將法水常流五大洲中。
    李月梅:
    現在的佛教所需要的,應如過去太虛大師、慈航法師都曾提倡的「今後佛教的發展寄託在教育、文化、慈善」。我對人間佛教未來的發展也歸納了四點:第一以教育培養人才,第二以文化弘揚佛法,第三以慈善福利社會,第四以共修淨化人心。
    李貞瑩:
    佛光人很多,在佛光山的聚集,不是癡聚!我們有興隆佛教的理想,我們有普濟社會的願心。我們知道未來佛教的慧命,完全寄在佛法的事業上。教育、文化、慈善等佛化事業,都是傳教的方便。我國自明清以來,教務衰微,僧伽素質下落,主要原因就是佛教沒有事業。社會信眾除了喪葬儀式偶需佛教外,竟不知佛教對它們還有其它關係。三十年來的台灣,我們為佛教造就人才,而這些人才辦了養老院、育幼院、託兒所、幼稚園、學校、雜誌、電台、電視、講堂、醫院、出版社、圖書館等,可以說我們的事業帶動了佛教的發展。

    韓秀梅:
    菩薩道的弟子,本來就該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台灣號稱大乘佛教地區,但目前能有幾人具備菩薩道的慈心悲願?所以吾人應披心瀝肝,誓願身為佛光人,要以弘法利生的事業為職志!「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只求佛教的發展,不管自我如何犧牲,也是甘心情願,我們決以弘法利生的事業,供養三寶,奉獻給一切眾生。
    帶領人結語:
    人為了股票漲落,緊張徬徨,覺得時間漫漫,不知如何度過?更有人為了一件事,急得大汗直流;還有一些人,在忙亂中顧此失彼。所以,不管慌張也好,緊張也罷,總會耽誤好事。人,遇到事情必須冷靜思考,因為緊張,說話必有錯亂;因為緊張,做事必有誤判;因為緊張,身心必會失衡;因為緊張,事理必然不明。慌張誤事,豈可不慎!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屏別院-博愛讀書會
    日期:2022.10.04
    時間:14:00-15:00
    地點:世界會員大會動書會
    主持人:張培明區副會長
    帶領人:朱繼文副會長

    出處:迷悟之間-慌張誤事
    辦事時,有人容易緊張,有人自在從容。如果事情快速成辦,限時完成,這是理所當然;但不能緊張,因為緊張,必定難以周全。
    從容做事,按部就班,一一成辦,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從容不是緩慢,不是拖延;如果因循苟且,浪費時日,這也是辦事不力。最好的辦事態度是從容而不拖拉;慎重而不緊張。
    人,一到緊張的時候,說話就容易顛三倒四,做事也容易手忙腳亂。緊張容易出亂子,例如拆錯信件、接錯門鈴、誤吃藥物、以醋當酒等。甚至,駕駛車子如果過分緊張,往往在緊急的時候踏錯剎車板,反而踩到油門,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話說有一位生性容易緊張的媳婦,一日接到娘家帶來口信,說有急事。這位媳婦一聽,立刻從床上抱起孩子,拔腿就往娘家跑。
    途中行經一片冬瓜田,不慎被瓜藤絆了一跤,抱在手中的孩子也隨著跌到瓜田裡。自己先是一骨碌的爬了起來,摸摸孩子,趕快抱起來又跑。跑回到娘家一看,不是孩子,竟是冬瓜一個,不禁悲從中來,痛哭失聲。娘家的兄長先是對他安撫一番,然後陪同趕回冬瓜田裡尋找孩子,哪知遍尋不著,卻找著了一個枕頭,這個枕頭原來是他當初錯抱的孩子。憂心如焚的媳婦,百般無奈,只得又再抱著枕頭先行回家。回到家裡一看,發現孩子正安然的在婆家的床舖上酣睡著。婆家人等聞言,不禁啞然失笑,一旁的叔叔也忍不住的說:「嫂嫂,你真是太緊張了!」緊張大嫂的名號,因此不脛而走,就此聞名於世。
    像上面這個緊張的例子,在我們平常的生活裡,每天也不知道要發生多少起呢!有的人,為了等朋友的信件,精神恍惚,終日不得安寧;有的人為了股票漲落,緊張徬徨,覺得時間漫漫,不知如何度過?更有人為了一件事,急得大汗直流;還有一些人,在忙亂中顧此失彼。所以,不管慌張也好,緊張也罷,總會耽誤好事。人,遇到事情必須冷靜思考,因為緊張,說話必有錯亂;因為緊張,做事必有誤判;因為緊張,身心必會失衡;因為緊張,事理必然不明。慌張誤事,豈可不慎!
    李月梅:
    現在的佛教所需要的,應如過去太虛大師、慈航法師都曾提倡的「今後佛教的發展寄託在教育、文化、慈善」。我對人間佛教未來的發展也歸納了四點:第一以教育培養人才,第二以文化弘揚佛法,第三以慈善福利社會,第四以共修淨化人心。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屏別院博愛分會讀書會
    時間:2021.10.16
    地點:陳璟璐師姐家(高雄市鳥松區大智路116號)
    主題:佛法真義 第2集-同體共生
    帶領人:朱繼文
    出席:朱繼文、李月梅、鄭善品、貢月培、盧瑞隆、李鴻選、貢月培、郭尹穎、陳璟璐、傅鳳蘭。
    帶領人朱繼文副會長: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三稱)
    我自己近一、二十年來雲遊在世界各地弘法時,為了要做得更像一個擁抱世界的「地球人」,每到一地,我總是入境隨俗的探問民情風俗,並且學習一些當地語言,走在路上,一聲「How are you?」,總能博得對方友善的微笑;站在台上,一句「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往往也能獲得聽眾歡喜的掌聲。我把自己奉獻給全世界的眾生,也希望凡是與我一樣有國際觀的同好,都一起來擁抱地球,為世界的和平安樂攜手合作。
      另外,我還成立世界性的國際佛光會,這是一個超越地域、宗教、僧信的佛教組織,我們的目的不只是佛教徒幫助佛教徒、本國人幫助本國人而已,而是本著「天下一家,眾生一體」的理念,所有會員們彼此不分職業、種族、宗教、國家,大家在世界的每一個地方,努力推動淨化人心、福利群生的工作,甚至結合各地會員的力量,做跨國的服務。
      因此佛光會自從創會以來,我們除了舉行各種賑災活動之外,更經常舉辦國際青少年營、國際參訪團、國際互助會、國際學術會議、世界佛學會考、國際文化交流,並且將《禪藏》送往世界各地,在海內外設立獎助學金等等。
      總之,我們注重人我,互通有無;我們擴大心胸,包容異己;我們發展文化教育,普利天下有情;我們以地球人自居,從不侷限於一方一宇,我們以「佛教的國際化」為努力目標,而不拘囿於狹隘的地域觀念。
      我之所以提出人間佛教的國際觀,主要是感於一般人的愛,都是有緣、有相的慈悲,尤其有親疏、愛憎、人我的分別,因此有比較、計較,繼而有人我紛爭。我希望以「國際宏觀」來打破人我的界線,希望人人都有「同體共生」的認識,因為有同體的觀念,自然就會有慈悲心;有共生的觀念,自然會做個地球人。
      所以,我除了在二年一次的國際佛光會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中,發表「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歡喜與融和」等主題演說以外,我也經常勉勵佛光會員要做個共生的地球人,更希望藉著佛教在世界各地的弘揚,能喚起大家共同建立「世界一家」的美好未來。
      只是遺憾的是,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思想,有的人思想裡沒有「天下一家」的恢宏心量,因此地球上除了有亞洲人、澳洲人、歐洲人、美洲人、非洲人之分以外,在不同洲際裡,又分出中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等不同國度的人。甚至在同一個國家裡,還要用狹隘的地域觀念,分成你是北方人,我是南方人;你是外地人,我是內地人;你是外來民族,我是原住民等等,於是造成民族與民族,甚至人與人之間的隔閡。
      其實,哪裡人只是一個代稱,只是一個方位的標誌,事實上大家腳下踩的都是同一個地球,頭上頂的是共同的天空,我們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又何必自我設限,何必將自己侷促於某一個國度裡呢?就如現在歐洲有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但現在他們建立歐洲共同市場,都說「我們是歐洲人」。美國加拿大的人,都說自己是美洲人,智利、巴西、祕魯、巴拉圭,都說他們是南美洲人,如果再擴大一點,不就是地球人了嗎?既然同為地球人,就應該「同體共生」,而不應該自我設限,不要畫地做牢才對。
      怎奈「同體共生」的真理,畢竟不是人人所能輕易體會,也不是人人都能實踐的,所以世間上的人與人之間還是黨同伐異,國與國之間仍然戰爭不斷。尤其近代的戰爭,多數都是為了侵城掠地,這是由於眾生有地域、種族的情結,所以世界上任何地方,凡是占有了都是他的。有一首短謠說:「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若人從此過,丟下買路財。」可見過去的地球是公產,誰先占有了就是那一個人的。
      說到這裡,讓人聯想到一四九三年西班牙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甚至更早之前,中國明朝的三寶太監鄭和就曾七次下西洋,當時他已經到了麻六甲,如果再繼續向前行,就到了今天的澳洲,那麼澳洲就屬於中國的領土了。只可惜中國人「內鬥內行」,對內鬥爭很行,對外卻不開拓,即使是元朝的騎兵強悍,對外拓展領土,曾經遠征到達土耳其、伊朗、俄國,但因為沒有人大智守成,當然就更別說是建設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若以佛教的時空觀來講,所謂「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在豎的時間上來說,我們的真心本性超越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限制;在橫的空間上來說,我們的法身慧命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處不遍,無所不在。
      既然宇宙法界都在我們的心中,哪裡還有國界之分呢?所以對於心外的空間,我們不必去執取,最要緊的是必須去體會心內的空間,開闊心內的空間;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握心內的空間,就能同時獲得心外的空間,因為法界之大,其實只存乎我們的一心之中。

    傅鳳蘭:
    大師不僅廣引經論以突顯佛教中的「同體共生」 精神,還強調這種精神非佛教所獨有―儒家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 幼以及人之幼」來發揚大同世界的「共生」精神,以「人溺己溺,人飢己飢」、 「四海之內皆兄弟」來體現民胞物與的「同體」胸懷。
    郭尹穎:
    從生物學的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大地眾生「同體共生」的現象。生物 學上有三種的共生:(一)鯨魚與藤壺之間的「片利共生」;(二)人類與 蠕蟲之間的「寄生共生」;(三)水牛與牛椋鳥之間的「互利共生」。動植 物以不同時間呼吸氧氣與二氧化碳,各取所需,相互受惠。在「食物鏈」裡, 草食動物以大地的青草為食物,肉食動物則捕捉草食動物為生,細菌又將死 後的肉食動物分解,變成養分,回歸大地,蘊育草木,如此環環相扣,生生 不息,這就是「同體共生」的因緣法。甚至水鳥的鵜鶘互助捕魚,海狸合力 築壩,海豚群居團結,保持生機,人類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仰賴社會各行各 業供給。
    李鴻選:
    「同體共生」概念與現代科學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相通之處,儒釋 道文化與現代科學並不衝突,甚至能夠為科學發展提供某種可能的思路。這 是佛教的優越性。佛教非科學,然而其根本精神並不違背科學,甚至,比如 「五明」、「資生樂具」等等還可以成為一種真正的科技哲學。
    帶領人結語:
    正如大師所云:「我們現在揭櫫『同體與共生』作為這次大會的主 題,不但合乎真理法則,更富有時代意義。」「同體共生」,一方面合乎自 然科學(「現代綜合進化論」),另外一方面又體現了人文精神(儒釋道三 教),達到了事實與價值的統一。佛光山弘揚「同體共生」的精神,一方面 是在完成佛教「化現代」的神聖使命,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弘揚中華文明的根 本精神。可以這樣說,星雲大師提倡「同體共生」的精神,表明佛教的理念 能夠成為社會公共性價值,為現代社會的培育與發展提供精神支援。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禮敬大廳讀書會
    1.時間:2020年3月1日
    2.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3.參加人員:李月梅、詹惠媄、黃素貞、郭尹穎
    4.導讀人:帶領人朱繼文 紀錄:朱繼文
    5.研讀書目:佛法真義(1)/星雲大師著作。
    6.閱讀篇章: 普賢十大願
    7.讀書會進行
    朱繼文副會長導讀:
    在叢林寺院裡,出家人每天早晚課時,會發「普賢十大願」,作為修行的目的,期能圓滿佛果,普賢十大願真正的意涵是甚麼?以現代語言來詮釋,即:
    1.禮敬諸佛、2.稱讚如來、3.廣修供養、4.懺悔業障、5.隨喜功德、6.請轉法輪、7.請佛住世、8.常學佛學、9.恆順眾生、10.普皆迴向。
    心得分享:
    1.李月梅會長:
    恆順眾生不是盲目投其所好,不是鄉愿的曲意奉承,恆順眾生應世的慈悲,是處眾的智慧,是圓融的人際技巧,是廣結善緣的方便。能恆順眾生,才能應機說法,才能觀機逗教,不僅個人受益,也能讓四周的人一起得法喜到成長。
    2.郭尹穎:
    何時回向:
    (1)做完功課迴向。(2)每晚就寢前迴向。(3)法會圓滿時迴向。(4)時時刻刻迴向。
    3.黃素貞:
    稱讚如來:大師如來是語言是”語言佈施”。大師:”修行先修口,讚美很容易,讚美就是修行。”
    4.詹惠媄:
    廣修供養:廣修供養是結緣的實踐,是無限的奉獻,服務奉獻的供養,是最好結緣的方式。
    4.帶領人朱繼文總結:
    「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這首四偈句,是華嚴華嚴思想與實踐最好的體現。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文章:佛教管理學(2)
    時間:2020/02/20
    地點:路易莎咖啡店 紀錄:鍾佩秦
    出席:李月梅,朱繼文,鍾佩秦,鄭善品
    鍾佩秦副會長導讀:
    因應當前時代進步,除了科學、經濟、教育以外,「管理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說到「管理」,管物還容易,舉凡桌子、椅子、圖書、圖畫….等,任憑你怎移動,它多不會開口,但也因為如此,管得好不好難有定論。管錢你用得多、用得少,錢不會抗議。至於管人,就很難管,因為人有感情,有思想、有意見,人有眼、耳、鼻、舌、身、意,會做種種分別,不過比人更難管是管心,有時,我們會怪罪別人不聽話,不好管。其實自己又何嘗聽話?所謂「心猿意馬」,人沒很高的修養能量,要管好自己的心很難。不過,佛教比起一般的團體,除了具有其他的管理功能,還更有它的特色,尤其在管人、管心方面,佛教的管理有著可觀的內容。
    心得分享:
    1.帶領人:朱繼文
    當今社會企業家大多沒接觸佛法,不知何謂「六度」,但因站在領導的高度,言行中多少多實踐「六度」的內容,所以獲得屬下的信賴,也有些政客,凡事以六度的內涵行事,以民眾的需要,進步為本,所以深獲大眾讚賞。當然也不是只有政治家、企業家需要有「六度」的精神,讓管理更臻成功,家庭、學校、團體、社會,也多需要。
    2.李月梅:
    以六度法門的管理,可小可大,從小處說,自己本身需要六度來管理;從大處說,用六度管理團體,團體會成功。管理國家,全民會歡喜,甚至管理世界,世界會和平。
    3.鄭善品:
    過去屏東大學教授陳柏達居士一本「圓滿生命的實現—佈施波羅蜜」內容幾十萬言,只寫了一個佈施的好處,由此可見佈施的重要性。
    4.帶領人總結:
    總地來說,六度的管理法,就是六個可讓自己得度,也可讓別人得度,自他兩利的法門,是管理學用不盡的好方法。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0/02/09博愛分會讀書會分享
    出處:佛法真義(1)四攝法
    作者:星雲大師
    地點:陳朝輝家(屏東西勢)
    參加人員:李月梅、楊鈞能、傅鳳蘭、李鴻選、貢月梅、鄭善品、陳朝輝
    內容:
    鄭善品副會長導讀:
    化眾生的方法很多,其中以所謂的「四攝法」,就是以佈施、愛語、利行&同事,方法來攝受眾生。
    華嚴經說:「若能成就四攝法,則與眾生無限利。」四攝法是菩薩度眾生的全巧方便,視眾生根器、喜好不同,讓他轉迷成悟,比方說,我佈施給你,讓你產生好感;我對你讚美,讓你歡喜與我相處;我給你種種利行,給你方便;我與同理心與你相處,得到你的信任。如此就能度對方到佛門,這就是以「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
    心得分享:
    1.帶領人:朱繼文
    愛語就是巧妙的語言,以仙崖禪師的「夜涼了多加一件衣服」的公案與大家分享愛語巧妙的運用,化解小沙彌驚慌。日本江戶時代,有一位仙崖義梵禪師,在他的寺院裡,共有一百多位的弟子跟隨著禪師學習。其中有一位年輕的沙彌,因為年紀還小,玩心很重,每每在晚飯之後,偷偷地溜到後院去,然後用一個高腳凳作墊腳,翻牆到外面去遊玩。
    有一天,沙彌又翻牆出去夜遊,正好仙崖禪師在夜裡出來巡寮,發現後院的牆角有一張高腳的凳子,知道有人偷溜到外面去。禪師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靜靜地將高腳凳移開,然後站在牆角下等候。沙彌夜遊回來,不知道凳子已經移走,一腳就踩在仙崖禪師的肩上跳下來,然後他才看清楚竟然是禪師,驚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但是,仙崖禪師非常慈祥溫和,一點兒都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他說:「夜涼如水,小心受涼。趕快回去加一件衣服吧!」雖然這件事情仙崖禪師從未曾對任何一個人談起,但從此以後,寺裡再也沒有人在晚飯後出去夜遊了。
    2.陳朝輝:
    所謂佈施就是廣結善緣,我們今日早上參加傅鳳蘭師姐親家(佛光會員(的告別式,除跟傅鳳蘭親家結善緣,跟今天參加的眾生結善緣,也跟自己的以後(往生)結善緣,往生助念,就是自己結善緣的展現,如常參加會員的往生助念,是跟自己以後往生助念結善緣。金剛經:「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也就是說,佈施不執著有佈施的我、佈施的人、佈施的物、更不存回報的念頭,達「三輪體空」的佈施才是真佈施。
    3.李月梅:
    力行就是助其增上。你要攝受他人歸心,就要給他用,先要幫助他成長,進步,給他助緣也就是讓他不斷增上,幫他成就諸事,只要能真心為人服務,以誠懇,歡喜心去從事利益他人的行為,就能成就好因緣。
    4.楊鈞能:
    人之間是靠緣份,靠志同道合才能共事、共處,我們待人處世,要給對方感動,讓他對我們生起歡喜心。大師有次在與馬相處,馬多低下頭來聽大師開示,表示大師慈心夠,如像我們慈心不夠,馬就仰首望天就落跑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年前
    2020.01.05法寶講座--相逢在淨土
    (一).淨土是指清淨淨土,莊嚴剎土,也就是清淨莊嚴所在,是諸佛菩薩為度化一切眾生,在因第發廣大本院利所成就,因為有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因此成就十方無量淨土。
    太虛大師說:"律為三乘共基,淨為三乘共庇。"意思是說,"戒律"是三乘共同的基礎,"淨土"則為大小乘人所共同信仰,共同嚮往的理想居處。
    一般人聽說淨土,便自然以為是彌陀淨土;一般念佛,便直覺以為是阿彌陀佛。這是因為中國,日本及韓國,特別弘揚彌陀思想,其實除了彌陀淨土,尚有彌勒淨土,藥師淨土,華藏淨土,維摩淨土...等,以及現世的人間淨土。
    (二).回途在遊覽車上,大家發表對淨土言論:
    要知各淨土的入學資格,才不會忙修瞎練:
    (1)彌勒淨土:
    1.稱念彌勒如來法號。
    2.發上升兜率淨土的願心。
    3.持五戒。
    4.受持八關齋戒。
    5.出家眾受持具足戒。
    6.身心精進,不求斷結。
    7.修十善法。
    (2)極樂淨土:
    1.淨土三資糧:信,願,行。
    2.淨福三業。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年前
    11/24菩薩的必修課
    佛光山是菩薩必修的地方,內心莊嚴菩薩臉,
    陳教授,佛法真義第一冊~平等,世間不見得都平等 ,常不輕菩薩,
    真平等,1.思想正確,有智慧,有仁慈。
    2.合乎理性。3.非強制性
    同體平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悟。
    張教授,施無畏,無畏布施,諸供養法布施為最,語言布施,道德勇氣,自己先不要害怕,健全自己,待人好,
    徐居士,菩提心,慈悲心,無我心,忍耐心,
    田地,生長五穀禾苗,大公無私,尊重包容,慈悲平等,惜福愛物,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人。勇敢面對,有發心可以自度度人,
    日常生活執行平等,佛法不分南北,同理心 ,互換立場,心是永恆的。
    感謝因緣。周處除三害(無畏布施),以戒為師,菩薩52階位,一切完全要靠自己多努力,廣結善緣。

    From Note: ‏ — 感到開心

    菩薩應修課程

    11/24菩薩的必修課
    佛光山是菩薩必修的地方,內心莊嚴菩薩臉,
    陳教授,佛法真義第一冊~平等,世間不見得都平等 ,常不輕菩薩,
    真平等,1.思想正確,有智慧,有仁慈。
    2.合乎理性。3.非強制性
    同體平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悟。
    張教授,施無畏,無畏布施,諸供養法布施為最,語言布施,道德勇氣,自己先不要害怕,健全自己,待人好,
    徐居士,菩提心,慈悲心,無我心,忍耐心,
    田地,生長五穀禾苗,大公無私,尊重包容,慈悲平等,惜福愛物,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人。勇敢面對,有發心可以自度度人,
    日常生活執行平等,佛法不分南北,同理心 ,互換立場,心是永恆的...
    11/24菩薩的必修課
    佛光山是菩薩必修的地方,內心莊嚴菩薩臉,
    陳教授,佛法真義第一冊~平等,世間不見得都平等 ,常不輕菩薩,
    真平等,1.思想正確,有智慧,有仁慈。
    2.合乎理性。3.非強制性
    同體平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性。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悟。
    張教授,施無畏,無畏布施,諸供養法布施為最,語言布施,道德勇氣,自己先不要害怕,健全自己,待人好,
    徐居士,菩提心,慈悲心,無我心,忍耐心,
    田地,生長五穀禾苗,大公無私,尊重包容,慈悲平等,惜福愛物,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度度人。勇敢面對,有發心可以自度度人,
    日常生活執行平等,佛法不分南北,同理心 ,互換立場,心是永恆的。
    感謝因緣。周處除三害(無畏布施),以戒為師,菩薩52階位,一切完全要靠自己多努力,廣結善緣。

    From Note:
    More
    24th 十一, 2019 10:00 - 12:0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年前
    菩薩應修課程--福慧家園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南台三-芥子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4 年前
    法寶講座記要
    10/13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桃燈讀壇經。
    禪是什麼?禪是我們的本心自性。
    佛不向外求,即心是佛,見性成佛。
    惠能的禪法特色,無念,無相,無住。
    在家如何修行?
    無頌偈,十修歌。

    六祖求法,惟求作佛,不求餘物。佛在汝心,呈偈~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黃書瑋,佛光山法師在龍山寺開示,佛光人很有福報,常聆聽法師開示。
    法寶堂中聽壇經,專注,開發自性,如何壇經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有靈性的動物都有佛性,行解並進,人人皆有佛性等無差別,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家人持戒生活就能自在逍遙,深信果報,心能轉境,佛光山就是西方淨土,心口如一,口念心行,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

    見性法之修持路徑,禪,主要的是從心裡來淨化,一切眾生清淨之心,只為攀緣等故要靠定課,攝心,守意,止息,內觀,觀心,觀慧……深信【我是佛】,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即是無念,放下見性,讓自己的眾生都得度,人人有靈山塔,訓練專注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