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113.1.4
    時間:113年1月4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如法受持第一義諦分第十三
    成員:李虹慧、周財生、陳淑華、鄭月娥、江麗滿、賴平熙、洪美沙共7名
    帶領人:洪美沙
    記錄:洪美沙

    一、暖身
    複習金剛經13分的第一、三世諸佛同證般若,第二世界微塵因緣和合。併入提問中。

    二、提問
    (一)佛陀已表明,受持般若者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為什麼呢?
    答:經文中,佛陀回答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喻此經真義如金剛,奉持本經者,助體悟離相無住之義,使心不玷染半塵,去除業障、開啟智慧、消除煩惱、成無上道。

    (二) 「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是什麼意思呢?
    答:此三句表法界三觀,此三句雖然立有三名,唯是一心融攝,舉一即三,言三即一。吾人若能領會三句,即解本經之眼目,與三世諸佛朝夕形影相隨,同眠共起。
    1. 「佛說般若波羅蜜」,表理世無礙觀。即佛為破眾生愚癡,特明示般若,以文字般若顯解脫德,能除世間我執,為我空智。
    2. 「即非般若波羅蜜」,表真空法界觀。知法本無說,會色歸空,即以觀照般若,顯般若德,能除世間法執,為法空智。
    3. 「是名般若波羅蜜」,表周遍含攝觀。即以實相般若,是理如事,事如理,事理兼融無礙。知法無名無說,雖然如是,不妨向無說中示教,於無名處而安假名,能除一切權乘法及非法執為俱空智。

    (三)佛陀说「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的意旨為何?
    答:1.佛陀以眾生依報所止處,言微塵世界原無自性,乃因緣生法,但以不廢假名,故設立微塵世界之名。此三句含有假諦、空諦、真諦之義。此三句表若無妄念即佛世界,一生妄執即落眾生界。前念清淨,即非世界,後念不住清淨,是名世界。
    (1)假諦:諸微塵世界也。塵界無實性,四大假和所成。諸微塵為眾生妄想分別;
    (2)空諦:非微塵世界也。掃去塵界假有之我、法二執,即淨除心垢。非微塵即是一念悟來,轉為妙用,前念後念湛然清明;
    (3)真諦:是名微塵世界也。知塵界之虛妄,但不滯於清淨之有,如諸佛不住空有,起無量神通大用。不住清淨,是名微塵。
    2.佛陀舉微塵和合而成的三千大千世界為例,微塵所集成的世界是假因緣而現,本無自性;佛陀用小至微塵,大至世界,一切皆虛幻不實,來破凡夫二乘妄想分別的我、法二執。三千大千世界乃眾生之依報,蕩除對依報之妄執,佛果圓淨之依報,方能皎然映現。
    3.眾生皆有如來本性,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的妄念、分別積為微塵,煩惱結習合成世界,我們因不知無常、不知無我、不知出離、不知因緣果報,迷失於五蘊幻象,致六根染六塵,而見不到微塵、世界的實相。悟者處此,迷者亦處此。悟者之心,清淨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清淨世界;迷者之心,塵垢心也,以此心處此世界,即微塵世界。

    (四)波斯匿王曾向佛陀請教:「佛陀既已成就三十二相好莊嚴,為什麼在傳播真理的生涯中,卻免不了有災難和迫害?」佛陀如何回答呢?
    答:1.佛陀回答:「諸佛如來的永恒之身是法身,為度眾生,才應現這些災難,那些傷足、背痛、患病、毀謗、嗔罵等等,乃至涅槃後,舍利分塔供養,都是方便善巧的設教。為令眾生知道業報不失,能生怖畏的心,斷一切念,修一切善,不去貪如夢幻泡影的色身,發大心來探求無量壽命的慧命法身。」
    2.三十二相是佛陀證道後法身遍虛空,諸佛非形非色,故說是非相,為度有情,在累劫以來變化應現,所以名之為三十二相。應身之相,乃福德成就;法身之相,屬智慧莊嚴。
    3.實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認清「諸相非如來身相」,「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此我們要不住諸相,不應住著如來的三十二應化身,以為此即如來寂滅之相。

    (五)波斯匿王執著年高德韶之相,而疑惑佛陀年輕、修行未久,豈能成道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佛陀如何回答呢?
    答:佛陀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在於正見緣起法,同證三世諸佛法印,而不在年高,不在修行時間的長短;在於勤息三毒,自淨其意。世間有四事,雖小而不可輕:一者、剎帝利王子,年紀小不可輕,日後將紹繼王位,號令天下。二者、龍子,身形小不可輕,能呼風喚雨,吐放毒焰。三者、星星之火,焰雖弱小不可輕,遇緣則成大火,燎燼山野林園。四者、年少比丘,清淨護念,日後能成法王子,作眾生的福田,故不可輕。」佛法是徹頭徹尾的洗心革面,是圓證三身的大道。

    (六)書上例子說一鰥夫訂婚後亡妻鬼魂每晚如影相隨,以致他每晚都難以安眠,後求助於禪師,依照禪師所教,手裡抓一把黃豆,要鬼魂回答數量,這個鬼答不出瞬間從此消失無蹤。 這故事證明什麼呢?
    答:證明這鰥夫「心迷惑故,慧日不明,不知心造三界,生佛一如。」證明「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女鬼不過是鰥夫妄念所成。人只要有般若智慧就能「佛來佛斬,魔來魔斬。」

    (七)本十三分,提到「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仍無法與受持四句偈,乃至為他人說的功德,相提並論。為什麼呢?
    答:七寶有相,身命有限,內外財施,皆不如法施如日月照破黑暗,如瓔珞莊嚴自心,如甘霖解除久旱,如巨筏引渡彼岸,可令人返本歸源,故法施的功德是無漏無量的。

    (八)目前是末法時代,「人雖秉教,多不修行及無證果」這話,是否會影響個人覺得修行無益,而有退心,不再精進?
    答:「末法時期修行人無法證果」的說法,有同學表示:「會讓修行的個人覺得修行無益,而退道心,不再精進。」另有同學表示:「佛教講緣起法,因緣果報,生死流轉不息,善業惡業終有報,個別小我的不再精進看法;如覺察因緣果報,生死輪迴不止,自會警醒在行佛路上不能退轉道心。」總結:學佛修行的人,個別的小我要對佛法具信心發願心依教奉行,如果世間普遍都退道心,將使世界敗壞更快,毀滅更快。目前大家已看到世界局勢的緊張與各處爭戰的發生,全球危機隨時都可能發生,只有善知識的每個小我能集結起來,發揮團體的影響力,才能延緩世界的毀滅。

    三、分享
    (一)有同學分享「一念三千」是,一念的剎那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諸法都俱,若學佛透徹就能一念即明白三千大千世界的一切諸法,因此我們要精進,知道這是修行的目標。

    (二)另有同學說:菩薩成就法施,所謂攝受正法,受持、讀誦,法布施無所希求,不為利養恭敬、不為名聞勝他,契眾生根器,唯為一切苦惱有情令罪銷滅,而演說妙法,令人返本歸源,功德無漏無量,令人心生效法。提醒自己受持讀誦聞思修證要持續精進。

    (三) 有同學說與之相應的是「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更了解我們不可以從三十二相上見到如來的真實面目。因為如來所說的三十二相,只是基於過去多生多劫修習而成就的因緣假相,假名為三十二相不是如來真實的法身理體。實相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認清「諸相非如來身相」,因此我們要不住諸相。

    (四)讀了小王子、小龍、小沙彌、小水滴等四小不可輕,讓自己學佛在聞思修證過程要時時自我覺察,不能有我慢、驕矜的心理。

    (五)李虹慧老師說「金剛般若之寶,人人有份,但也須依緣仗境,福慧雙修。佛陀證悟般若性德,皆從累劫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修能修,百種積福求慧而來。」覺得很受用,雖然說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現在是末法時時期,但是佛陀告誡我們要證悟般若智慧,從累劫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難修能修,百種積福求慧而來。我們尚有不足要繼續修行,佛法在眾中修,佛光會的平台讓我們做知賓、做義工,為陌生人來道場給予協助,有為眾生服務的機會。還有「諸行無常」的真理,生命在呼吸之間,讓我們看到周遭示現的生命無常。我們知道佛教講緣起法,有因有果有業有報,不只台灣,擁有強大槍械的美國也是一樣,所以我們要好好修,不造業,不小心造業還有懺悔法門,帶來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在道業上福慧雙修,精進修行。

    (五)註解
    1.三身四智
    (1)出自《六祖壇經》,僧智通看《楞伽經》約千餘遍,不會三身四智。禮六祖求解其義。(原文po在群組的記事本)
    (2)簡譯:三身四智,三身者-報身、法身、化身。四智-前五識、六、七、八識。
    悟道者了知三身後,便能發明四智。在業緣銷盡,差別後得智成熟後,其根本智始能起大智妙用。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轉第六意識(我執)為妙觀察智,轉第七意識(分別)為平等性智,轉第八意識(阿賴耶識)為大圓鏡智。行者若在轉一切識為智慧時,在轉處即能現殊勝的禪定力也。
    2.(1)五乘共法: 人、天、聲聞、獨覺、菩薩以成佛為目標(歸依三寶)修習一佛乘,大乘佛法。(2)佛具十八不共法,已po在群組的記事本。
    3.佛教三期法運論認為佛法分為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此後便是法滅盡時。 (1)關於正法、像法的時限,諸經論有四說,即:一般多採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之說。(2)佛陀如來滅度於西元前543年,中國曆法是農曆二月十五日)。目前是西元2024年,是末法一萬年之初期的500年。
    (3)教法住世,依教法修行,即能證果,稱為正法;雖有教法及修行者,多不能證果,稱為像法;教法垂世,人雖秉教,多不修行及無證果,稱為末法。

    3.正報與依報
    (1)正報指依過去善惡業因而感得之果報正體,如生於人間,則具備四肢五官,受人間之果報;生於畜牲,則具備羽毛齒革,受畜牲之果報。
    (2)依報,即指依於正報而受相應止住之所的果報,如受人間之正報者,則必有與其相應之家屋器物等依報;受畜牲之正報者,則必有與畜牲相應之巢穴等依報。擴大之,人的依報指國土世間,即有情依託之處所,可擴大至世界、宇宙。

    四、結語
    (一)今天的讀書會很精彩,第十三分有很多的名相,及大師以各種角度來幫我們了解般若不住諸相,離相之妙用。
    大家在讀書會裡充份溝通,受益很多,法喜充滿。感謝有各位善知識一起共同學習,成長。

    (二)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1月11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四相寂滅起大乘行分第十四(p.234~)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鄭月娥
    拍照:江麗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