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 多113.3.7
    多聞樂活讀書會記錄
    時間:113年3月7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分第十五
    成員:李虹慧、劉珍齡、周財生、鄭月娥、江麗滿、賴平熙 等6名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鄭月娥
    拍照:江麗滿

    一、複習內與容導讀
    (一) 第十四 四相寂滅起大乘行分。
    1. 若有人將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拿來布施,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這種福德固然是功不唐捐,究竟不如法施,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2. 須菩提親聞佛陀開示這部經的妙義,深深了悟它的義理,涕淚縱橫地向佛陀頂禮讚歎道:這妙義實在是太希有殊勝了!如果有人聽聞了這部經,能夠生起清淨信心來領受憶持,遠離一切虛妄之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 不慳所有包括「內財」與「外財」。「內」是生命、智慧、般若,願意將智慧、知識貢獻給人,或是傳授他人技能,甚至把自我的生命布施出去,這是內財布施。「外」是指物品、錢財,把我們的身外之物與人廣結善緣,叫做外財布施。人生如果能將自我的財物、生命、身體、精神奉獻給眾生,是很有意義的。

    二、讀誦第十五「信受奉行荷擔家業」原文並作內容討論,重點如下:
    (一)一天三次如恆河沙等身布施,歷經無量百千萬億劫,始終沒有間斷過,發心依教修持,不論書寫、受持、讀誦,乃至為他人解說此經,這個人所行,不只是自身能了悟般若真理,同時還能影響他人也一同證悟法性。
    (二)如來獨為發最上佛乘道心的眾生所說的、唯有具備般若智慧,而又能受持、讀誦、解說金剛經的行者,才能承擔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家業。樂於小法的二乘人,執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對於這部大乘經典離相無住的妙義,聽聞後是無法相信接受的,所以不願讀誦,更不可能為他人解說。
    (三) 佛陀反覆以七寶、身命等布施和受持四句偈相互校量,主要在建立大眾對般若功德的信心,如是住信心清淨,如是降伏我等四相,才能荷擔如來囑付的弘法家業。

    (四) 億劫捨命,不如淨信。
    1.「信順於理,故云不逆。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逆謂之誦。」
    (1)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性不逆謂之誦。 億劫恆沙捨命布施,不如懇切深信自性具百種功德,如摩尼寶 珠。
    (2) 若能於本經,深解義趣,信心不逆,盡能受持,為人解說。 即為荷擔如來事業,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乃至滅罪生福,當得無上菩提。心常精進。無有間斷。受持讀誦者。行解相應謂之受。勇猛精進謂之持。心不散亂謂之讀。見此不迷謂之誦。為人解說。謂已悟人。能見自性。
    (3) 這段話論述:其中有五個關鍵詞,不逆、受、持、讀、誦。以信為基礎才能不逆,「信心不逆」者,所謂不逆,即能隨順此「無住」之義的文字般若,不生毀謗。「受持、讀誦」者,自利也;「為人解說」,利他也。
    (4) 婆羅門公案﹕吾人修行若以淨信為田地,以布施為播種,戒法為耕耘,忍辱為養分,精進為日照,再以禪定甘露滋潤,自然能結般若道果。六度波羅蜜成就。

    (二) 微妙般若,貫通權實。
    1. 諸法無縛,本解脫故;諸法無解,本無縛故﹕一切凡夫。憶想。分別顛倒取相。是故有縛。動念戲論。是故有縛。見聞覺知。是故有縛。此中實無縛者解者。所以者何。諸法無縛。本解脫故。諸法無解。本無縛故。常解脫相。無有愚癡。如來以此法門說法。若有眾生得知此義。欲求解脫。勤心精進。則於諸縛。而得解脫。
    2. (1)諸法無解,每個人悟解到的道理不同,深者見其深,淺者見其淺,法要自解自悟,所有一切法都是空性,當你悟到空性以後放下我執就不會被縛了。(2) 諸法無有二,應機者妙。佛陀說法,善於觀機逗教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因眾生根機有利、有鈍。(3) 諸法無縛,得解脫。因心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我們到一個解脫境界產生顛倒而沒有智慧,而有種種大小慳貪好惡親疏,紅塵滾滾生死輪迴。
    3. 諸法無解,本無縛故﹕一切有為法唯心所造,心無所住而生清淨心,心有所住,凡夫起分別心顛倒妄想覺知五蘊六塵才有所。只要心無所住就不會有分別心,既然無縛,本來就解脫。
    4.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諸法無縛,諸法無解,卻被綁住的經驗。
    (1)有些不守法的人作奸犯科,當她、他看到警察心有所縛,自己心虛就先跑了,生活中也有人疑心重以為一群人在說他的壞話,起分別心就會造成很多的是非。
    (2)五毒產生貪、瞋、癡、慢、疑﹕因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願被它束縛,又缺乏足夠的智慧與覺悟,五毒是每個人累劫的不容易除,要去除五毒唯有透過我們修行。把它當成一件很重要的功課,慚愧懺悔,只要能夠心存慚愧,至誠懺悔才是最大的力量。
    5. 真如法性,事理無礙,權實貫通,本是巧妙互融,平等無二
    (1) 祭拜祖先時都會念念有詞,保佑全家平安有所求。不希求要達到一個境界,在禪的境界是明心見性。a.無所願﹕是更高的境界利益一切眾生,如大師的願﹕我要做和尚。學佛要有自己的願, b.每次都迴向,願生西方淨土,願眾生皆成佛道不昧於塵勞的幻境﹕一個修行者精進到一個境界,(不昧幻象)即給你一個很光明的光看出實相會非常歡喜,如從信心清淨不逆,到般若巧慧妙用不希求,無所願,不昧於塵勞的幻境妄念,即能摧伏。如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2) 真如法性﹕真如真是「不變」,如是「始終如一」,也就是佛的本性,是清淨的本性,是永恆不變的本性,是不增不減的本性。人人都有這真如的本性,修行就是要回歸本性。事理無礙。權實貫通﹕又作權實二慧。權智,謂了知三乘權化之法,「實智」屬於「體」,「權智」屬於「用」。了知一乘真實之法,稱為實智;了知三乘權化之法,稱為方便智。如是二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
    (3)假如能夠深入佛法,就像一顆明珠不被外塵所遮蔽,即使外界有什麼根塵識的幻術,只要明心見性,就可以看出事理的真相,不被外界所牽引。
    (4) 從傷歌邏婆羅門公案中,理解因心中有一個疑惑,以為自己買的水果有農藥,轉送給路邊遊民。先生提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經自我檢討立刻起懺悔,妄念即能摧伏 。

    (三) 樂二乘法,不入究竟。
    1. 因為樂小法之輩,四相未空,法執未除,深樂小果,耽著虛妄,深戀不捨,自是無法聽受此人法二空、離相無住之妙義,又如何能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2.大乘的殊勝就是菩薩行。真正的菩薩悲心,一定要以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有菩提心, 有大悲心,亦即佛法告訴我們, 除了發菩提心,成就佛道也必須從化度眾生裡去成就,發最大的悲願,才能夠入佛的道及行佛的行。

    (四) 般若佛母,天人禮敬。
    1.般若為三世諸佛母,為長養功德善根的根本。應受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眾,恭敬供養如佛塔廟。令受持般若無住之行者,發起大乘心,為他人解說。
    2. 古靈禪師,優波先那的比丘。公案
    (1)欲信解受持《金剛經》者,要從心地下功夫,不然「百年鑽故紙,痴迷空投窗」,何年何月得以見性出頭?般若花處處開,惜哉!吾人迷失本心,不聞花香鳥啼!只因樂著小法,受我身見,不知世間如許廣闊。
    (2) 毒蛇可以傷害我們的色身,但金剛不壞的法身並不會為世間種種毒焰刀杖所壞。我們只害怕有形的毒蛇,因為牠會毀壞我們的肉體,卻不知五欲六塵更甚毒蛇,會吞蝕我們的善根功德,進而葬送我們的法身慧命。
    (3) 李虹慧老師分享:佛的五種語,蘊含甚深妙義: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經典也說:「實語如甘露,妄語如毒藥。但是,有一次佛陀在樹下打坐,一隻被獵人追捕的兔子,奔來躲進他的袈裟下。獵人趕到,詢問是否看見兔子,佛陀回答沒有;這是慈悲的方便妄語。佛陀為了教化度眾而有的方便語言。如《法華經》中的「化城喻」:眾人在險惡道路上行走,因為疲憊不堪而生起懈怠後退的念頭。帶領的導師變出一座化城,讓大眾以為脫離險境到達目的地。等大家休息、體力恢復之後,再滅除化城,使繼續前進。「三車喻」裡,也是以羊車、鹿車、牛車這三樣小孩喜愛的玩具,騙他們逃出火宅,再給予大白牛車。都是佛陀為了誘導不同眾生,能由小向大、會三歸一的善巧方便,不能說是妄語。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
    此皆為得一佛乘一切種智故。十方世界中尚無二乘。何況有三。

    三、心得與回饋
    (一)有同學說:謝謝大家的分享,線上讀書會對我來講非常方便,而且很珍貴,希望從學習當中對佛法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二)今天更深受這一部經典的解釋,佛陀多次強調法布施,比其他的布施的功德來的殊勝,法布施為第一,能自利利他。
    (三)傷歌邏婆羅門每天都覺得昏昧躁動,連坐下來念一卷經,都做不到,這是為什麼呢?清淨水,被染上紅色或青色,就不能照見原本臉孔的顏色。假如那盆水,如清靜的心,澄清而不混濁,靜止而不沸騰,明亮而不夾雜莠草,就能如鏡湖,返照天光雲影的萬象。
    (四) 李虹慧老師說:1.感謝珍齡老師再一次的提醒與分析,財布施與法布施。2. 信心清淨不逆在學佛道上,有時進,有時退,精進心是不錯的。但察覺到一些幹部,擔任某個職務時,精進度是往前衝的,忘掉自己身體生病,累壞不行就往生了。因此,大家學佛要知進退,當自己身體免疫力不行的時後,可以告知同參道友,也可告知法師,放慢步子,把自己的身體調理好,再走更遠的路。再次提醒同學們,在這一期生命中,色身要照顧好,學佛修行需要借假修真。
    (五)風動幡動心動說;為什麼惠能要說「仁者心動」呢?難道風不動嗎?幡不動嗎?
    答:原來惠能是在最高定境中說此境界的,更何況在當時的情境下,是一個講說佛法的道場,就更應該讓一切的講說都是「在修持佛法的進行狀態」,都是學佛的心念在活動著的情境。

    四、結論
    (一)今天大家討論這一分,佛陀告訴我們,法布施比財布施,比生命布施更重要,也告訴我們,當我們修行程度有差別的時候,你對佛法的理解,與你的行持,做的事情就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提升自己的高度,大家共勉。

    (二)下次讀書會
    時間:113年3月14日下午3:30-5:30
    地點:線上視訊
    主題:星雲大師《金剛經講話》金剛功德業障冰消分第十六(p.275)
    帶領人:劉珍齡
    記錄:鄭月娥
    拍照:江麗滿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