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一個人

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些緣

讀懂一顆心

 

《讀書》

是一種享受,《深入經藏》更是讓眾生親嚐醍醐法味的最佳管道.在與讀書會友們交流討論中,開拓佛法的向度.人生有了佛法就能祥和自在,社會有了佛法就能尊重包容,世界有了佛法才能和平無爭。

Introduction
Pinned Items
Recent Activities
  •   台北-書香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2 個月前
    讀書日期 2025年6月12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傳承]第226~273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記 錄 人:黃蓮香
    出席: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許麗麗 江長芬 李璇英

    今天共讀章節 [佛光會的發展與實踐],內容涵蓋了
    1. 參加佛光會的益處、2. 如何增加會員、3. 接引會員的方法,以及4. 佛光會員的進展 與 5.如何教育子女。
    文章詳述了佛光會的**四大宗旨**(文化弘法、教育人才、慈善利眾、共修淨心),並強調了會員的**十二大益處**。此外,文中也討論了佛光會面臨的**會員老化問題**,以及透過**廣宣、座談、家庭普照**等多種方式**吸引年輕族群**加入的重要性,同時提到了**媒體宣傳**與**品德教育**在推廣佛法中的關鍵作用。

    【聞思修證討論】

    蓮香督導:
    今天只設計一個提問, 請分享您參加佛光會所獲得的利益,大家說一說,自己參加佛光會慢慢接觸,學習到了什?有什麼收?

    江長芬:
    應該是說學習合作,因為以前的話,就是會覺得自己就可以做完很多事情,然後不需要跟別人配合,但是,入會以後就是有參加幾次活動,就發現練習跟別人互動合作,剛開始會有一點困難,但是就是慢慢練習,接受別人的一些可能跟我不一樣的地方,在工作上,可能是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別人不做,那也沒關係,我可以做好,佛光會就要互相協調,這是我收穫很多的地方?

    許麗麗:
    在還沒有進佛光會之前,我是自己一個人,加入佛光會以後,我了解我在眾中眾中有我,也知道開口去跟人家做一些溝通互動,這個已經打破自己原來的一些個性了,不容易,去邀請陌生人,請他們有機會就來福報,來台北大走走看看,禮佛。這不容易,我們做供僧道糧,供僧道糧就不限,金額一百兩百都可以做功德,是供養佛光山二千多位僧眾。邀請他們一起來參與試試,

    李璇英:
    我收穫蠻多的,從這邊結交了很多的好朋友,在佛光會這個團體裡面,大家比較不會比較,不像我們在外面的那種那種防衛心,我們是佛光人,不會互相被騙來騙去,沒有那麼多防衛心,大家在佛光會裡可以融洽相處,可以從不同的人身上吸收到他們不同的一些優點,就能夠更了解自己,在佛光會裡規矩、規定,鼓勵大家踴躍參加活動,廣結善緣。


    下次讀書會日期;
    讀書日期 2025年6月26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希望】P274~379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讀書日期 2025年5月22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事]第192~225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記 錄 人:黃蓮香
    出席: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許麗麗 江長芬

    【聞思修證討論】

    蓮香督導:

    你參加過佛光山,哪一類的活動收穫最多?為什麼?

    翁克芳;
    我個人算是義工服務,可是現在活動很多。如法會共修,我覺得蠻有收穫的。臘八粥,我們平常在家裡,最多就是一小鍋,但是去煮臘八粥的時候,你就感覺到那個團體的力量很大,我們可以煮上千碗,送出與大眾結佛緣、善緣,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過程大家分工合作,要煮出一碗好粥每個細節都是環環相扣,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在哪一個位置,其實你就是一顆小螺絲釘,都是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每一個人發揮你那個螺絲釘的功能,然後我們就可以成就一個很大的活動。

    江長芬:
    我有參與幾個活動,那就是浴佛節,然後我都覺得說不可思議,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不知要做甚麼?當指令一下時大家分工合作,壇場就布置完成。充分表現佛光人的集體創作精神。
    市政府浴佛的那一場活動,有經驗的師姐就將整個流程跟我們講一遍,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很慌,不知道要做什麼。很快就能就定位完成任務。


    許麗麗:
    美術館布展的時候參加義工會很多人,你所要做的事並沒有很多,可能只是去參與一個小點而已,可是就是他讓你從做中學,讓大家可以去參與,主要就是你要發心去做。那時候我就會覺得說團結力量大,我每次去當義工都很開心,時間允許我都會去做義工,都盡量要求自己能做到。只要有機會有時間,看到分會需要義工服務,自己喬一喬就能夠出來,能夠跟大家結緣,同時也為自己種福田。


    許麗麗:
    怎麼多活動裡面,我最喜歡戶外讀書會,美術館每1組,會挑一個地點,在戶外大家在一起分享大師的文章。在戶外感覺和在道場裡面又不一樣,並且在牽手出去就比較放鬆,心境也不同、收穫也不同。

    蓮香督導:
    接著下來問大家,要從自學到他學,請問你有沒有做到自學到他學還是說你如何教學?

    許麗麗:自學,就是自己進修,很像那個散財童子53参一樣,到各地去看看、去學習。

    靜寬會長:
    如何自立教學相長自利利他,就如蓮香督導帶領讀書會,自己把這一套的書都讀得很熟悉,再把學到的精隨,跟我們分享,我們也能夠
    一起成長,這就是自利利他。


    蓮香督導:
    很多事情自己學會了,,我可以與人分享之後,你發覺到你自己並沒有少掉反而獲益更多,在分享的過程中,自己也重覆再練習,內化
    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受益的還是自己。所以不斷的學習分享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應該就是大師說的【給】的歡喜。

    蓮香督導:
    透過今天的討論跟分享身為佛光人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呢?希望做怎樣的改變?

    許麗麗:
    就是要學習,希望越來越成功。從做中學、學中做,然後慢慢成長,就能夠做到,這樣就很好了。

    靜寬會長:
    我希望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好,明天的我會比今天更好,一天進步一點點。更希望松信分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長芬:
    我覺得我對這個今天、今天比昨天更好,這句話很有感觸。我希望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參與義工,每次參與義工都很歡喜,再來就是真的要勇於承擔,在這過程中學習到,團隊中和諧、合作,創造、分享共同成就的喜悅。
    【聞思修提問】

    蓮香督導:

    你參加過佛光山,哪一類的活動收穫最多?為什麼?

    翁克芳;
    我個人算是義工服務,可是現在活動很多。如法會共修,我覺得蠻有收穫的。臘八粥,我們平常在家裡,最多就是一小鍋,但是去煮臘八粥的時候,你就感覺到那個團體的力量很大,我們可以煮上千碗,送出與大眾結佛緣、善緣,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過程大家分工合作,要煮出一碗好粥每個細節都是環環相扣,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在哪一個位置,其實你就是一顆小螺絲釘,都是很重要的環節,就是每一個人發揮你那個螺絲釘的功能,然後我們就可以成就一個很大的活動。

    江長芬:
    我有參與幾個活動,那就是浴佛節,然後我都覺得說不可思議,就是說剛開始的時候,不知要做甚麼?當指令一下時大家分工合作,壇場就布置完成。充分表現佛光人的集體創作精神。
    市政府浴佛的那一場活動,有經驗的師姐就將整個流程跟我們講一遍,這樣我們就不會覺得很慌,不知道要做什麼。很快就能就定位完成任務。


    許麗麗:
    美術館布展的時候參加義工會很多人,你所要做的事並沒有很多,可能只是去參與一個小點而已,可是就是他讓你從做中學,讓大家可以去參與,主要就是你要發心去做。那時候我就會覺得說團結力量大,我每次去當義工都很開心,時間允許我都會去做義工,都盡量要求自己能做到。只要有機會有時間,看到分會需要義工服務,自己喬一喬就能夠出來,能夠跟大家結緣,同時也為自己種福田。


    許麗麗:
    怎麼多活動裡面,我最喜歡戶外讀書會,美術館每1組,會挑一個地點,在戶外大家在一起分享大師的文章。在戶外感覺和在道場裡面又不一樣,並且在牽手出去就比較放鬆,心境也不同、收穫也不同。

    許麗麗
    讀書會心得分享:
    首先我要感謝蓮香督導的耐心指導.讀書會開始時的手機操作不當.浪費了時間在此深感歉意.
    我們了解:佛光會的方向
    1:從僧眾到信眾.出家眾是僧寶.在家信眾.心在佛道.身行佛法又何曾不是勝義僧.佛光會成立主要目的.將廣大信眾予以培訓也能發揮力量.擔负弘法大任.僧俗二眾合作可以將佛教帶入更高境界
    2.從寺院到社會:
    只要用心.公園廣場.學校教室.街頭都是弘法道場
    3.從自學到他學:
    善财童子的南巡參學.玄奘大師的西行取經.他們刻苦求道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圆覺經中的12位大士聚集一堂.與佛陀問答圆覺妙理.使在場眾生悉發無上道念.參學不僅應該向他學.還须助他學互相切磋.
    4.從靜態到動態:
    昔日佛教弘法方式:參禪打坐.念佛觀想.止水固然可以看清本來面目.流水順勢俯衝.遇右则轉.在動中凝聚力量.在動中隨緣任運.佛陀以悦耳的音聲讓聽眾見聞歡喜.佛陀與諸弟子藉托缽乞食.深入人間為眾說法.
    5.從弟子到教師:
    宇宙浩瀚.僧.俗二眾同心恊力.佛陀常讚嘆衛法護教善男.信女.希望大家不断充實自己.
    6.從本土到世界:
    佛陀非以一地.一國為對象.說的就是:三千大千世界.,聽衆就是:十方一切衆生.佛教是極具世界宏觀的宗教.佛光會希望大家從本土的佛教擴展開來與世界各地佛教互通訊息.合作無間.
    佛光會的方向是:從僧眾到信衆.從寺院到社會.從自學到他學.,從靜態到動態.從傳统跳脫.迎向嶄新的未來.共建佛國淨土.
    從僧眾到信眾一起.,從寺院弘法走向社會團體.從自修閲讀進而向他學.助他學.互相切磋.以期更有進步空間.
    以上是讀書會:佛光會的方向.閲讀心得

    蓮香督導:
    接著下來問大家,要從自學到他學,請問你有沒有做到自學到他學還是說你如何教學?

    許麗麗:自學,就是自己進修,很像那個散財童子53参一樣,到各地去看看、去學習。

    靜寬會長:
    如何自立教學相長自利利他,就如蓮香督導帶領讀書會,自己把這一套的書都讀得很熟悉,再把學到的精隨,跟我們分享,我們也能夠
    一起成長,這就是自利利他。


    蓮香督導:
    很多事情自己學會了,,我可以與人分享之後,你發覺到你自己並沒有少掉反而獲益更多,在分享的過程中,自己也重覆再練習,內化
    成為自己的,過程中受益的還是自己。所以不斷的學習分享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應該就是大師說的【給】的歡喜。

    蓮香督導:
    透過今天的討論跟分享身為佛光人的,你對自己有什麼期許呢?希望做怎樣的改變?

    許麗麗:
    就是要學習,希望越來越成功。從做中學、學中做,然後慢慢成長,就能夠做到,這樣就很好了。

    靜寬會長:
    我希望今天的我比昨天更好,明天的我會比今天更好,一天進步一點點。更希望松信分會一天比一天更好。

    長芬:
    我覺得我對這個今天、今天比昨天更好,這句話很有感觸。我希望有多一點時間可以參與義工,每次參與義工都很歡喜,珍惜每一次的好因好緣。

    下次讀書會日期;
    讀書日期 2025年6月6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傳承]第226~273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讀書日期 2025年5月9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人]第138~191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記 錄 人:黃蓮香
    出席: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李慧玟 許麗麗 江長芬 林玉琴

    ▶️ (一) 帶領人引言:
    所謂聞思修入三摩地,大師帶領所有佛光人一起走在成佛大道上,我們共讀大師的文章,除了要理解大師對佛光山、佛光會的期許之外,更重要的是身為佛光人的我們,更要時時反思自己做到了多少? 不足的地方要如何修正才能讓自己成為更稱職的佛光人"?" 今天我們共讀的章節是【佛光會的人】98頁~136頁,章節包括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佛光會員的胸懷、佛光會員的任務、佛光會員應有的四種性格、及佛光會員的四好。

    (二) 聞思修證提問分享

    提問一:我們共讀(佛光會的人),章節包括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佛光會
    員的胸懷、佛光會員的任務、佛光會員應有的四種性格、及佛光會
    員的四好哪一個部分讓你印象最深刻?

    ▶️長芬:我是從當義工開始,甚麼都不懂也不了解,就跟著做,做中
    學,這段我覺得印象深刻。我自己也是這麼過來的。

    蓮香:大師說佛光會員要行事好,最好的事莫過於做佛光會的義工,我們從
    義工服務中去學習做人處事之道,培養出自己的性格,謝謝長芬。

    ▶️靜寬:人生中無處不是道場,都是在修行。

    提問二:大師說學佛者必須擁有出世的思想,更應該具備社會的性格,請分
    享您的看法?

    ▶️克芳:我覺得我們混在這個世間的所有的雜事當中,常常就跳脫不出來,
    沒有出離心的那種心念,以我們要去學習怎麼樣可以跳脫,可以去
    培養那個出離心,但是出離心之外,其實還是要具備有社會的性
    格,因為佛法在人間嘛。所以你必須要去學習跟社會的融合,然後
    跟其他的人一起能夠協調,去完成很多很多的不同的事情,才有可
    能去弘法,所以我覺得學佛就是你既要培養你的出離心出世的思
    想,又要去培養自己能夠融入社會的這個性格。

    蓮香:講得非常好,因為有些人學佛學久了就會成變成很不想親近人群,就是就會想要脫離,我就到深山裡面去修行就好了,不想管世間的雜事,可是你進到深山裡面沒有辦法度眾,所以你要有能夠跟大眾融合的性格,你才能夠真的度到有需要救度的眾生,克芳分享得非常好,謝謝克芳。

    提問三:佛光會員應負六種任務中,哪一種任務讓你有責無旁貸,願意努力
    達成的使命感?

    ▶️蓮香:我可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想法,我從會長卸任後就投入校園讀報教
    育,我們佛光會的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進化人心,大師最重視的就是文化和教育
    ,我們佛光山開辦的第一個單位就是就是叢林學院,可見大師他
    對教育的重視。我投入校園讀報教育能夠盡到一點點自己的力量,
    給孩們子種下一些善美的種子的話,就覺得很有意義,所以護持
    文教事業這部分我是我要一直繼續去做的事情。

    ▶️惠玟:我分享最近看叢林學院的一本書,叫「我在叢林學院的日子」,師
    父分享他在叢林學院的一些日常。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師父會從掃地
    中去學習一些東西,然後結果有一次,他是掃到狗的大便,師兄也
    沒有罵他,就是請他拿一些土,然後讓那個掃把弄乾淨,師兄就沒
    有,因此這樣去罵他,我覺得這一點好像就是蠻有趣的。

    蓮香:所以叢林學院讓你感受到教育的不一樣。

    提問四: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哪一種性格是你已經具備的,那你又是如
    何展現這個性格的?

    ▶️如琪:我比較希望自己具備的就是第2個,佛法要有人間性格,不是閉關
    修行,是在人間邊學邊做。也呼應到第三題,我剛剛想說我這六項
    任務,我最想要做的就是建設人間淨土,自己先健全、自己先進
    步,然後再擴展到家庭,這個就是屬於是在人間修行的一種,就是
    實踐人間化,你自己實踐這個佛法,你先把自己變成淨土,然後再
    推到家庭社區,因為現在社會就蠻動盪的,感覺上有點紛紛擾擾
    的,如果說我們先從自己先做好、先淨化自己,然後推到家庭,再
    推到整個社會,就是人間都是淨土。

    蓮香:大師會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成為三皈五戒的佛弟子,因為你只要是三皈五戒,你就不會去侵犯到別人,你只要不侵犯到別人,自然你所處的環境就是非常的祥和,那就已經慢慢可以走到人間淨土的路上,我們說修行五戒十善、我們發四無量心,這些都是給我們人間化的一個修行法門,我們只要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做到,你就是人間菩薩囉!

    ▶️麗麗:許麗麗
    讀書會心得分享:
    加入佛光會好些年了.沒有很認真的去閱讀會員手冊.只在一個特定的範圍當義工.今晚參加蓮香督導的:星雲大師人間與實踐讀書會.有因緣閱讀人間與實踐裡的:怎樣做個佛光會员.佛光會员要具備:明理.,忍耐.施捨.歡喜.融和的性格.佛光會员要做到團結融和.佛光會员要團結起來護持三寶.團結起來宣揚佛法唯有團結佛教才有璀璨的前途.
    融和真的很重要.融和的雅量.尊重異己他人.融和佛教才有希望.佛光會员應該注意的事.要有穿會服的習慣.普及蓮花掌.也要唱佛光會歌等......更要閱讀佛光會員手冊
    ..深刻的了解到做個佛光會员是不易的.佛光會员更要精進.也要當個有力的忍耐人.閲讀星雲大師的人間與實踐.讓我了解做個佛光人要不斷修持.精進成為更好的自己.

    蓮香:我們只要在人間做到這些步驟,那自然我們的人間就是淨土,所以大師就講說你也不必發願,一定要往生到佛國啊對不對?你在當下實踐五戒十善就能成就淨土了,所以大師講說佛法要有人間性的就在這裡,我們自己創我們自己的淨土,何必等到往生之後才去阿彌陀佛那裡。



    ▶️下次讀書會時間
    日期:5月9日
    時間:20:00~21:30分
    地點:zoom
    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人]第137~191頁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讀書日期 2025年6月26日
    讀書地點 Zoom會議室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希望]第274~379頁

    帶 領 人:黃蓮香
    記 錄 人:黃蓮香
    出席: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許麗麗 江長芬 李惠玟


    帶領人 黃蓮香督導:

    今天共讀的章節[佛光會的希望] 探討了**人間佛教的現代化與實踐**,強調佛法應融入現代生活。文中闡述了**佛光山對教育的重視**,透過建立多所大學來培育人才,並提倡**「一人一百塊」**的護持理念。此外,資料也著重**佛教現代化的原則**,包括其**合理性、實有性、現世性、正信性、進步性與道德性**,並援引**三法印**和**十二因緣法**等核心教義。講者亦論及**佛教的和平與團結**,強調**無我、慈悲、尊重與平等心**的重要性,並提及**六和敬**作為團體和諧的基礎。最後,內容涵蓋**現代佛教寺院的經濟來源與永續發展**,為佛教的未來提供指引。

    【聞思修證討論】

    許麗麗
    佛教的希望
    讀書心得:
    健全制度:戒律是維繫佛教大衆生活安定的制度.人事.經濟.寺院.制度健全佛教就能團結.
    自力更生:
    很喜歡大師說的一段話語:靠本身的道德.能力.即是:不靠別人.以自己的能力.德行來生活.靠自己的辛勤勞苦或體力.腦力.或修道力以獲取修行的资糧.不要仰賴施捨過生活.要爭氣.發心....
    福利社會:
    像冬令救濟.托缽濟貧.救濟院.養老院.佛教徒要為大衆服務.
    提倡富樂:
    佛教鼓勵人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強調極樂世界快樂富有.黃金鋪地.喝的是:八功德水.穿的是自然天衣....人間生活上増加的富樂也要像極樂世界一樣不被排斥.也要提倡.有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這樣的佛教才會今日社會大眾接受.
    發展教育:
    信徒.僧伽.兒童.婦女.也要有教育的機會.發展教育的责任待每位佛弟子發心提倡.鼓勵.佛教教育佛教才能成長.發展=
    進取創造:
    要用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出世的思想才不會功利主義束縛.佛教講中道進取.在創造中尋出中道生活.
    團結合作:
    團結合作必须思想.事業有共同的認識.在佛教領域裡.委曲自己才能與人團結.,犠牲小我才能與人合作.希望佛教徒能朝團結合作目標邁進.
    重視人才:
    佛法告訴我們: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佛法要興隆要僧讚僧.,互相推崇.互相標榜.
    佛教的希望要有新的關念:健全制度.自力更生.福利社會.提倡富樂.發展教育.進取創造.,團結合作.重视人才..每個人有以上關念.未來佛教復興就有希望了。
    六合敬:
    佛教僧團中生活遵循六種和合相處的態度.
    身和同住:行為上彼此尊重.不侵犯.和階相處.
    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友善.不爭吵.不論是非.
    意和同悦:在精神上心意相通.志同道合.互相鼓勵
    見和同解:在思想建立共識.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遵守共同戒律.平等對待.
    利和同均:在經濟上资源共享.六和敬不僅適用僧團家庭也適用.
    來佛光山參加會员有好些年.我好欣赏佛光山師父的威儀.形象.最令我感動的是在這些好多年的日子裡.沒有看過師父起爭執.不論在道場.或高雄的佛光山上.六和敬在讀書會上有提到.和諧是重要的功課在團體或家庭一樣重要性.....

    江長芬
    分享讀書會的心得:
    每一次的參與讀書會,就像心靈的洗滌,更了解佛光山師父的精神和對佛光山的期許。

    翁克芳:
    今天的讀書會收穫豐富,學習了許多佛學的基礎。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能夠跟隨善知識一點一滴的薰習,是很大的福份! 感謝參與讀書會的大家!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Reposted from 台北-明心讀書會
    2025年4月11日
    林玉琴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李慧玟 許麗麗 等共6人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精神]第52~97頁

    ▶️ (一) 帶領人引言:
    ▶️蓮香督導:
    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佛光山與與佛光會的關係猶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
    今年全球佛學會考以【人間與實踐】這本書為主題,正是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一讀再讀,深入了解大師對佛光會及佛光會員深深的期許,以及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共同努力執行的目表與方針。
    今天是第二次共讀第一單元《佛光會的精神》,佛光會的宗旨、佛光會的目標、佛...
    2025年4月11日
    林玉琴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李慧玟 許麗麗 等共6人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精神]第52~97頁

    ▶️ (一) 帶領人引言:
    ▶️蓮香督導:
    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佛光山與與佛光會的關係猶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
    今年全球佛學會考以【人間與實踐】這本書為主題,正是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一讀再讀,深入了解大師對佛光會及佛光會員深深的期許,以及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共同努力執行的目表與方針。
    今天是第二次共讀第一單元《佛光會的精神》,佛光會的宗旨、佛光會的目標、佛光會的性格、佛光會的性質是上次共讀的部分,今天繼續讀佛光會員的信條、佛光會員的使命、佛光會員的展望,以及佛光會四句偈的意義。

    ▶️ (二) 聞思修證提問分享~
    ▶️ 帶領人:
    ▶️蓮香督導:
    1.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實踐惜福結緣?
    2.正知正見的意義是什麼?
    3.您如何貫徹慈悲喜捨?
    4.您在生活中如何實現生活佛教?
    5.您在生活中如何實踐佛光四句偈?
    6.在佛光會員的展望中,您最希望達成的是哪1項?
    7.您對未來留下什麼樣的願心?
    這是針對今天所讀的內容中,設計提問,請大家可以針對自己想要回答的部分,回答說說看?

    ▶️玉琴督導:
    我分享第1個惜福結緣,大師有提到說【積福莫如惜福好】,除了惜福,我們應該積極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世間最美好的一件事,善緣如水,能稀釋惡因,減少罪業,能潤滑善因,助成好事。廣結善緣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句問好,一瓣心香等等都能讓我們廣結善緣。

    ▶️靜寬會長:
    惜福不是只有自己在生活上物質上的惜福,其實人、我之間的幸福也很重要,每一段的因緣都來自不容易,我們今天不知道是修了幾世,才能在這個空中大家見面,其實這個緣分不知道哪時候結下來的善因好緣,我都很珍惜,每一段的因緣,不管他是給我感覺到很好的,或是不舒服的,我們都會有些不夠好的地方,有善知識會告訴你說你哪些地方需要再增進,因為它能告訴我,說我哪裡都不夠好,那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這緣分是我最珍惜的。

    ▶️麗麗師姐:
    我分享的是慈悲跟喜捨,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大慈悲心。這也是我們對世間云云眾生應該有的態度。慈悲喜捨是最基本的道德,讓大眾歡喜廣解結善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隨手的服務、誠心的祝福。

    ▶️蓮香督導:
    我們在布施的時候,有時會有一點點不捨,有點點後悔,那種心就不是純正的。

    ▶️克芳師姐:
    我覺得第二點,正見很重要,就是比如苦集滅道,苦往往就是來自於汙染的愛,愛被污染就是一個痛苦的來源,所以我們在學佛當中,就是去培養這些正知正見,學習自我關照、學習喜捨,就會慢慢讓我們可以少一點,在世間越攪越攪越痛苦的那種境界,所以我覺得正知正見是非常、非常需要學習的。透過修持各種法門,然後去學習到怎麼樣去獲得這些正知正見。

    ▶️蓮香督導:
    我們透過聽經聞法學會判斷,有的時候不能夠只聽一個人的說法,你可能要多聽一些人的想法,自己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實踐就是在學習怎麼去破除我執,怎麼樣才能夠走到中道的地步,所以我覺得這是窮其一生都在學習的方向。

    接下來請問我們佛光會員能夠為未來留下什麼?我們可以做到什麼樣子?比如說環保、愛地球,從我們自身做起,希望減少天災、世界無戰爭。

    ▶️惠玟師姐:
    我們真的是無能為力,因為這個應該就是全球人的共業,我們可以盡量去減少一些災害的發生,從環保愛地球、節能減碳、這些都是我們能夠為未來做的部分,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讓自己能夠為地球盡一點心力,近來少子化,老化的部分越來越嚴重,就是像我媽媽邁入80歲,我就是希望她身體健康,家人都平平安安。
    More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2025年4月11日
    林玉琴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李慧玟 許麗麗 等共6人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精神]第52~97頁

    ▶️ (一) 帶領人引言:
    ▶️蓮香督導:
    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佛光山與與佛光會的關係猶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
    今年全球佛學會考以【人間與實踐】這本書為主題,正是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一讀再讀,深入了解大師對佛光會及佛光會員深深的期許,以及我們所有佛光人都應共同努力執行的目表與方針。
    今天是第二次共讀第一單元《佛光會的精神》,佛光會的宗旨、佛光會的目標、佛光會的性格、佛光會的性質是上次共讀的部分,今天繼續讀佛光會員的信條、佛光會員的使命、佛光會員的展望,以及佛光會四句偈的意義。

    ▶️ (二) 聞思修證提問分享~
    ▶️ 帶領人:
    ▶️蓮香督導:
    1.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實踐惜福結緣?
    2.正知正見的意義是什麼?
    3.您如何貫徹慈悲喜捨?
    4.您在生活中如何實現生活佛教?
    5.您在生活中如何實踐佛光四句偈?
    6.在佛光會員的展望中,您最希望達成的是哪1項?
    7.您對未來留下什麼樣的願心?
    這是針對今天所讀的內容中,設計提問,請大家可以針對自己想要回答的部分,回答說說看?

    ▶️玉琴督導:
    我分享第1個惜福結緣,大師有提到說【積福莫如惜福好】,除了惜福,我們應該積極廣結善緣。廣結善緣是世間最美好的一件事,善緣如水,能稀釋惡因,減少罪業,能潤滑善因,助成好事。廣結善緣一個點頭、一個微笑、一句問好,一瓣心香等等都能讓我們廣結善緣。

    ▶️靜寬會長:
    惜福不是只有自己在生活上物質上的惜福,其實人、我之間的幸福也很重要,每一段的因緣都來自不容易,我們今天不知道是修了幾世,才能在這個空中大家見面,其實這個緣分不知道哪時候結下來的善因好緣,我都很珍惜,每一段的因緣,不管他是給我感覺到很好的,或是不舒服的,我們都會有些不夠好的地方,有善知識會告訴你說你哪些地方需要再增進,因為它能告訴我,說我哪裡都不夠好,那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其實這緣分是我最珍惜的。

    ▶️麗麗師姐:
    我分享的是慈悲跟喜捨,觀世音菩薩循聲救苦,大慈悲心。這也是我們對世間云云眾生應該有的態度。慈悲喜捨是最基本的道德,讓大眾歡喜廣解結善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隨手的服務、誠心的祝福。

    ▶️蓮香督導:
    我們在布施的時候,有時會有一點點不捨,有點點後悔,那種心就不是純正的。

    ▶️克芳師姐:
    我覺得第二點,正見很重要,就是比如苦集滅道,苦往往就是來自於汙染的愛,愛被污染就是一個痛苦的來源,所以我們在學佛當中,就是去培養這些正知正見,學習自我關照、學習喜捨,就會慢慢讓我們可以少一點,在世間越攪越攪越痛苦的那種境界,所以我覺得正知正見是非常、非常需要學習的。透過修持各種法門,然後去學習到怎麼樣去獲得這些正知正見。

    ▶️蓮香督導:
    我們透過聽經聞法學會判斷,有的時候不能夠只聽一個人的說法,你可能要多聽一些人的想法,自己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如何實踐就是在學習怎麼去破除我執,怎麼樣才能夠走到中道的地步,所以我覺得這是窮其一生都在學習的方向。

    接下來請問我們佛光會員能夠為未來留下什麼?我們可以做到什麼樣子?比如說環保、愛地球,從我們自身做起,希望減少天災、世界無戰爭。

    ▶️惠玟師姐:
    我們真的是無能為力,因為這個應該就是全球人的共業,我們可以盡量去減少一些災害的發生,從環保愛地球、節能減碳、這些都是我們能夠為未來做的部分,我們要朝這個方向努力,讓自己能夠為地球盡一點心力,近來少子化,老化的部分越來越嚴重,就是像我媽媽邁入80歲,我就是希望她身體健康,家人都平平安安。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5 個月前
    日期: 2025年3月28日
    閱讀主題:人間與實踐 [佛光會的精神]第20~51頁
    帶領人:黃蓮香
    記錄人:翁克芳
    出席人員:陳瑾瑜 林玉琴 黃蓮香 翁克芳 陳靜寬 張逸柔
    梁有英 李慧玟 等共8人

    ▶️(一) 帶領人引言:

    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佛光山與與佛光會的關係猶如人之雙臂,鳥之雙翼。佛光山是教團,佛光會是社團,在弘揚人間佛教上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大師成立佛光會,為佛光會的宗旨與目標訂定了明確的方向。今年全球的佛學會考,總會選了【人間與實踐】這本書,希望所有的佛光人都能清楚了解大師創辦佛光會的意義在哪裡,並明白我們身為佛光人應有的使命,除了自身學佛之外更要跟隨大師一起為建設人間淨土來努力。
    今夭我們開始共讀[人間與實踐]這本書,我計劃在6月底前分7~8次讀完,會再將讀書計劃表放在明心讀書會群組中

    ▶️(二) 聞思修證提問分享~
    帶領人:
    ▶️1. 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我們佛光山佛光會舉辦各種的
    活動,要喚起人們迷失的心靈, 想請您參與過的活動中,請分享您最受用或最感動的地方,或是參與過哪些活動你覺得非常的感動?
    ▶️2.閱讀完這一次今天讀的章節,哪1個部分或是哪一句話讓你印象最深刻?
    ▶️ 3.請分享妳今天的收穫或啟發?

    ▶️靜寬會長:
    我最有感覺就是佛光會員應當[直下承擔,捨我其誰]的精神,我心裡很有感覺,我會覺得無論是碰到什麼事情,當常住或是佛光會這有提案任務的時,說YES,不說NO。做就對了。

    ▶️瑾瑜督導:
    [直下承擔,捨我其誰]任何一個會員都應該學著這種精神,就是直下承擔,因為常住給我們的所有的工作都是給我們種福報的機會,然後都是讓我們去廣結善緣,而不是說反正沒關係都有會長在撐著,會長一個人只有一雙手,,其實大家都很護持我們的分會、會長,我覺得這點也是讓我很感動的地方,目前參與讀書會的人數也逐漸增多,對分會而言是好事,直下承擔不是口號,我想這是每一個人對自己的,對佛教的一個承諾。這就是我的心得,謝謝!

    ▶️蓮香督導:
    謝謝瑾瑜督導!講得非常好!因為我覺得我們讀這本書,是讓我們能夠真的去理解到,大師要我們能夠做到直下承擔,不只是自修而已,不要只做個小乘人,把自己事情做好就好了,不管別人,不是這樣子,佛光山是菩薩道場, 我們要學習的是行菩薩道,我們要弘揚的是人間佛教。

    蓮香督導:
    克芳,你是第一次上線讀書,就說你的心得, 你覺得今天讀的篇章,哪一個部分你印象最深刻? 你今天有什麼收穫,都可以做分享 ,也可以說說你參與過什麼活動,你最受感動的部分。

    ▶️克芳師姐:
    我有參加過的活動,就是臘八粥,禪淨共修,廣結善緣就是一個好因緣,就像種下一顆種子等待它發芽的感覺,禪淨共修壇場就好像以前佛陀在傳教,然後大眾聆聽,我覺得非常的莊嚴。然後這麼多的活動,不見得每一個活動都可以參加,但是我覺得他就是各種不同的法門,就是會吸引各種不同的年齡層,或者是各種不同的大眾,這是很好的事。

    蓮香督導:
    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隨機接引各種不同根基的人,大家都說我們佛光山為什麼辦那麼多活動,會長都忙到不可開交,可是我們透過各種不同的活動,才能接引到不同的人,因為不知道哪個人會從哪個法門契入,唯有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有因緣親近佛法,這就是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

    ▶️梁醫師:
    我的收穫就是大師的尊重與包容,大家要互相尊重,然後不同意見的人也要聽一聽別人的意見。

    蓮香督導:
    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很重要, 要去聽聽他人的想法是什麼,才能夠有效的溝通,意見不同沒關係,要做有效溝通,才能夠取得共識,達成共識很重要,有了共識,才能夠一起集體創作,把一個活動順利推展完成,不然各持己見,是沒辦法把事做好,人我之間也會產生矛盾。

    ▶️逸柔師姐:
    今天最有感觸、深刻的印象,是在我們書本上封面,[人間與實踐,那個胸懷大千]是一個很崇高的目標,從這當中導讀,感受到大師的慈心悲願,大師一直在教我們佛光人,應該有的使命是什麼?我們要怎麼把人間佛教把它推廣出去,我想從整個人間與實踐跟胸懷大千這幾個字,因為這本書,我還沒讀過,可是這個光是這個書名,就讓我覺得很感動,就是大師,他對我們佛光人應該要做的事情,怎麼把人間佛教推廣到三千界,把法水推廣到五大洲,是我們佛光人做的重要目標,這是今天針對這個書名這幾個字給我最大的感受,謝謝
    蓮香督導:
    謝謝逸柔!你的感觸跟我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感觸是一樣的,就是非常感動,大師的胸懷,不捨一切眾生。

    ▶️玉琴督導:
    我覺得凡事盡心盡力,那個願力很重要!那我們的起心動念都是善的,是為大眾的,都會有那個意想不到的成果,都會圓滿成功,謝謝!

    ▶️瑾瑜督導回饋:
    今天的讀書會PPT很清楚, 重點也用紅色標示出來, 每位都有分享, 很好. 我們採用線上讀書會, 大家都要學習電腦ZOOM會議室的功能, 線上開會讀書需要分工,有人要截圖拍照, 有人要做聚焦或釘選選的工作, 這也是大家可以學習的機會.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松信明心讀書會
    日期:7/30( 星期二)
    時間:晚上19:30~20:30
    地點:線上ZOOM會議室

    ▶️帶領人:陳瑾瑜會長
    ▶️記錄:陳瑾瑜會長
    ▶️出席人員:陳瑾瑜、陳世人、陳靜寬、陳巧儒、李芳蓮、禹如琪、許麗麗
    ▶️文章: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六章】提要及考題複習

    P.106-135【第七章】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
    ①【摘要】
    《對諸法產生虛妄分別心,就是住相,
    「三心不可得」的「無念境界」是不執著,
    不執著,生命才能往前進,
    不像陀螺一樣原地踏步。
    不住內,也不住外,才能來去自由。

    金剛經有一段話:「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解釋是說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除了過去和未來,也沒有中間,所以過去、現在、未來的心皆不可得。南懷瑾的解釋是: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三心不可得;我們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

    ②複習方式:由愛書人輪流唸題及註解
    【精選提要】由第90題至第111題
    【是非題】由第40題至第46題
    【單選題】由第22題至第26題
    【複選題】由第14題至第15題

    (X) 40. 慧眼是天人所具的智慧。
    ✻正解:二乘聖賢
    【精選提要】92.《五眼並不是說一個人長五個眼睛來看東西,而是同一個眼睛,就他所能看見的意義來說,有這五種不同的境界。(3)慧眼:為二乘聖賢照見平等,法界空無相的智慧,但因所知障故,有智無悲,雖勝天眼,猶不及法眼能悲智並用。

    (X) 42. 對諸法產生的分別心,就是住心
    ✻正解:住相

    (X) 44. 星雲大師認為真正的閉關坐禪要能做到:關閉六根賊、禁足妄想心、正觀三法印、清淨身口意。
    ✻正解:三毒軍

    (X) 46. 世間一切,本就是依著地水火風的因緣生滅。要能參透因緣和合,生滅本來就應無所住,才能隨緣自在。
    ✻正解:成住壊空

    (1) 23. 星雲大師將「三無漏學」連結了《金剛經》的「三心」,表示:三心不可得的「無念境界」正是對「戒、定、慧」的修行。下列何者不是大師針對上述所做的連結論述?
    (1) 一心是真如心,另一心是妄念心、生滅心
    (2) 不貪著現在,就是「持戒」
    (3) 不幻想未來,就是「修慧」
    (4) 不追憶過去,就是「修定」
    ✻解說:(1)一心是真如心,另一心是妄念心、生滅心,為《大乘起信論》的「一心開二門」
    【精選提要】90.《大乘起信論》說「一心開二門」,眾生與佛本具同一心性,但因為無明妄動,而有生住異滅、迷悟染淨的相狀;因此,「一心開二門」:一是真如心,另一則是妄念心、生滅心、無明的心。

    (2) 24.下列何者不是指「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心」?
    (1) 真實的自性
    (2) 八識心王
    (3) 真如佛性
    (4) 佛心
    ✻解說:「八識心王」是法相宗五位百法中的八個精神作用的主體

    (2) 25.下列何者不是在《成就的秘訣—金剛經》裡的修行?
    (1) 不要把煩惱帶到床上
    (2) 閉關打坐,枯坐山林
    (3) 每一餐都覺得很美、很好吃
    (4) 不要把仇恨帶到明天
    ✻解說:真正的閉關坐禪要能做到:關閉六根賊、禁足妄想心、正觀三毒軍、清淨身口意。

    (3)26.下列哪項行為,能展現「心無所住」的大自在?
    (1) 我行我素
    (2) 遊山玩水
    (3) 善於時間管理
    (4) 鬆散隨便
    ✻正解:管理時間就是珍惜生命。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不能夠善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只是鐘錶刻度的時間。

    ③【回饋】
    陳巧儒:
    我覺得所有的東我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空的,是無的,都不是自己應有的,活在
    當下過好每一分鐘,做好自己的工作。

    許麗麗:
    無住的生活,是說讀了經典後,了解雖然擁有物質是一件很喜悅的事情,但是失去後又很傷心。但是現在讀過經典後站,明白要無住生活,不為外境干擾,不有執著的心,不對物質生活執著。

    陳靜寬:
    凡夫的內心,經常對過去懊惱,對未來能恐懼,『未知』對我而言是非常恐懼,我不知下什麼決定是正確的,內心非常慌亂,如同大海中抓不到浮木,但是當我下了決定後就勇往直前,不要猶豫,勇敢接受結果。對自己做的決定負責,勇敢承擔,不要執著。如果做錯就要改進不要一直沉浸在後悔中,因為這樣是沒有意義的。

    李芳蓮:
    無有法樂,不為事俗之樂。世界上有許多人為了功名利祿,爭先恐後汲汲營營於物質名聲的追逐,心靈方面都沒有成長,但是我覺得心靈的修行是非常重要。人生不必求錢,但求一切在我,做任何事只要用心努力過,結果雖然不如人意,也要放下自在。

    ④【結語】
    陳瑾瑜:
    我覺得三心不可得,在說話的當下,現在己經成為過去,未來己變成現在,把握當下,勇往直前。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鳳山-世醒讀書會 reacted to this post about 1 年前
    松信明心讀書會
    日期:8/1( 星期四)
    時間:晚上19:30~20:30
    地點:線上ZOOM會議室

    ▶️帶領人:陳瑾瑜會長
    ▶️記錄:陳瑾瑜會長
    ▶️出席人員:陳瑾瑜、李璇英、陳靜寬、陳巧儒、李芳蓮、許麗麗
    ▶️文章:成就的祕訣-金剛經【第七章】提要及考題複習

    P.106-135【第七章】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①【摘要】
    【第七章】
    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
    無得而修,但不否定修行的得。
    佛陀要我們修行時不執著,卻不是不必修行。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與不及不都是執著。
    人間的佛教就是用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

    【附錄一】
    關於《金剛經》的「四句偈」
    「無我」就是「般若」。
    親眼所見未嘗是真的,親耳所聽也未嘗是真的,
    所以我們要無眼耳鼻舌身意,除去分別,
    體會真實的事情、真實的心,才是般若。

    ②複習方式:由愛書人輪流唸題及註解
    【精選提要】由第112題至第140題
    【是非題】由第47題至第52題
    【單選題】由第27題至第31題
    【複選題】由第16題至第19題

    (X) 48. 當我們以為自己懂得了、悟道了然了,凡事就有定見、成見,甚至要拿知識和修行與人較量、爭個高下,自以為「得」的修行,反而成了我們的障礙,所以要無住生活。
    ✻正解:無得而修
    【精選提要】113.天然禪師破除凡夫以為有個正覺可得的「事障」,又破除「理障」。
    當我們以為自己懂得了、悟道了然了,凡事就有定見、成見,甚至要拿知識和修行與人較量、爭個高下,自以為「得」的修行,反而成了我們的障礙,所以要無得而修。

    (X) 52.《佛般泥洹經》說,佛陀涅槃後,我們就沒有蔭護,而失去依靠。
    ✻正解:佛陀自成佛以來,所說的一切經戒,都是我們的蔭護,都是我們的依靠。能以佛陀遺教所行的人,如佛陀在世。
    【精選提要】113. 佛陀說:「阿難!你認為佛陀涅槃後,就沒有蔭護,而失去依靠嗎?
    不要如此想!我自從成佛以來,所說的一切經戒,都是你的蔭護,
    都是你的依靠。佛陀的遺教,將是後末世眾生得度的法船,怯弱身
    心的庇護和依靠。能以佛陀遺教所行的人,如佛陀在世。」

    (4) 27. 下列何者為非? (206-207頁)
    (1)業是指行為、所作、意志等身心的活動
    (2) 所謂業障,不論宿業或是現業,皆可障蔽真如自性,在六道輪迴之中生滅不已
    (3) 業一般分「身口意」三業
    (4) 只要誦讀《金剛經》,就能淨除業障。
    ✻解說:若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悟般若妙智,知一切皆是幻相,皆是虛妄,則不再隨境轉業,而能令境隨人轉了。深入般若,虛妄淨盡,所以說,能淨除業障。
    【精選提要】120. 所謂業障,或是宿業,或是現業,皆可障蔽真如自性,在六道輪迴
    之中生滅不已,沒有休止。若能受持讀誦《金剛經》,悟般若妙智,知一切皆是幻相,皆是虛妄,則不再隨境轉業,而能令境隨人轉了。深入般若,虛妄淨盡,所以說,能淨除業障。

    (2) 30.以下何者為成道覺悟的主要條件?
    (1) 背誦千偈,遍覽佛典
    (2) 日常生活中,念念用心
    (3) 深入禪定,練就神通
    (4) 努力苦行,嚴持戒律
    ✻解說:對於生活的細節,不可輕視,因為:燒茶煮水、搬柴挑石,都蘊含著悟道的因緣時機。
    【精選提要】130.成道覺悟不在背誦千偈、遍覽佛典,應該是在日常生活中,念念用心,對於生活的細節,不可輕視,因為:燒茶煮水、搬柴挑石,都蘊含著悟道的因緣時機。


    (2,3,4) 17.以下關於「如來」的敘述,何者正確?
    (1)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知見三世一切諸法
    (2) 「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
    (3)如來真性,如如不動,充滿法界,隨感而發,來固非來,有時隱藏,去亦非去,因無去來 ,故名如來
    (4) 「如」,是不變的、靜默的法身;「來」,是隨緣的、變化的應身
    ✻正解:為對「佛陀(意思為「覺者」)」的敘述
    【精選提要】125.「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
    如來真性,如如不動,充滿法界,隨感而發,來固非來,有時隱藏,去亦非去,因無去來,故名如來。
    ③【回饋】
    李璇英:
    佛是由人成,如果我們的修行都能和佛一樣,也可以有般若智慧。

    許麗麗:
    佛陀涅槃己數千年,雖然我們現在無法親眼見到佛陀,但佛陀對阿難說,所有的經戒都是資糧。這句話對我而言,非常有信心。因為我覺得佛陀的話非常有信心,感謝佛陀留下許多經戒讓我們得以閱讀及奉行。

    陳靜寬:
    星雲大師對「給」很捨得,只要大眾有需求,都很願意「給」,大師從不為自己,只為大眾,大師只希望大家能在佛道上多一點資糧。我自覺跟不上大師的弘觀,大師只希望大家能在佛道上多一點資糧,但大師的精神值得我們効法,我願跟隨大師的腳步,在佛光山法師的代領下弘揚人間佛教。

    陳巧儒: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我們既已得到了人身,又得聞佛法,因緣實在殊勝。』
    今生能夠跟隨大師學習佛法,實在難得,需要加倍努力用功才是。

    李芳蓮:
    有情眾生為什麼憂苦?為什麼不開悟? 因為有煩惱、有執著,人一旦有所執著,就得不到解脫,所以我們一定要斷除煩惱才能開悟,才能得到解脫,但是會有困難,我們一起努力。

    ④【結語】
    陳瑾瑜: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過與不及都是執著。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每個人經歷的事情並不同,每個人的因緣也不同,多一些體貼,多一些等待,多一些陪伴是不是可以讓人更願意聽聞佛法,認真修行。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 台北-明心讀書會 更新了大頭照。
    0
    0
    0
    0
    0
    0
    Post is under moderation
    Stream item published successfully. Item will now be visible on your stream.
目前尚未有任何活動。
Unable to load tooltip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