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4年3月5日(三)上午10:00-12:00
地點:台北道場五樓善知識
書目:大師著:「法華經大意」
召集人:李秀珍老師
暖身帶領人:致遠老師
主題帶領人:秀珍老師
回饋帶領人:興家老師
出席人數:李秀珍、邱致遠、許興家、陳愛貞、林瓊珠、莊秀蘭、蕭文鶯、陳麗卿、錢素慧、陳恒瑞、林瓊微、曹春喬、林惠芬、王淑敏、陳淑貞等..共十五位
一、暖身:
由致遠老師帶領暖身~
(一)人吃五穀雜糧維生,色身難免會生病。請問大師,以佛教的觀點來看,除了醫藥以外,如何治療身體上的疾病?
(二)剛才大師解釋說,人除了身體上的病痛之外,心理上也會有貪、瞋、計較的心病,現在想請問大師,不知道有沒有心理諮商的方法,可以解決、去除我們的心病?
(三)遇到情緒不穩、心情起伏不定,動不動就容易生氣、衝動,克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請問大師,要如何幫助他改善這種情況呢?
(四)請問大師:人有了煩惱的時候怎麼辦?例如有的人為了一句話、一個人或是一件事而苦惱,甚至因為沒有錢、沒有人緣而煩惱。當煩惱來了,應該怎麼辦呢?
(五)人,不管男女老少,都有所「怕」,例如怕死、怕黑、怕鬼、怕人、怕生、怕痛、怕病、怕老等,請問大師有什麼方法可以克服害怕的心理?
(六)人大都有很多不良的習氣,像酗酒、賭博、好財、貪色、惡言相向、喜歡談論是非八卦等,請問大師,有了惡習要如何去除?
(七)家中有智障兒、精神病患、植物人或失憶症的病人,家人應該如何坦然面對,共度難關?
(八)如果染上了傳染性疾病,如 SARS、愛滋病、性病、肝病、肺癆、瘧疾、皮膚病、天花,甚至小小感冒等,要如何護理,以避免傳染他人?
(九)佛教常說「業障病」,因業障而生病,要怎麼樣才能消除業障呢?
二、主題:
由秀珍老師透過聞思修來消文~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的略稱,全經的主旨在宣揚究竟的佛乘。了解此乘的絕對、圓融,即可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它不為世間煩惱所汙染,如同生長在濁泥的大白蓮華的清淨芬芳。
這部經約成立於西元前一世紀至西元一五○年時的印度,屬於大乘佛教初期時所編纂的重要經典之一。《法華經》傳入中國後,在隋朝智顗(智者)大師的大力弘揚下,依此經創立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法華經》也成為天台宗的根本經典,廣泛流傳於中國。
其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更是深入民間,人們之所以對觀世音產生堅固的信仰,而形成「戶戶觀世音」的深厚影響力,與《法華經》有極大的關係。雖然在此經出現之前,佛經中已經出現觀世音菩薩的記載,但後人奉行的經典依據,則是《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法華經》中的行文,有散文、有韻文,是當時西北印度最優美的文學作品。為人所熟知的「法華七喻」,就是用七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展現出佛陀「三根普被」的慈悲教化,更巧妙地闡釋大乘佛教的甚深法義。
本經共有七卷二十八品。智者大師將前十四品立為迹門,後十四品立為本門。迹門,以〈方便品〉為主,意指垂迹此土的釋迦佛,開三乘的權巧方便,而顯一乘的真實義,此即是「開三顯一」、「開權顯實」、「會三歸一」,調和大小乘,主張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並說明當時之二乘僧眾悉皆授記作佛的事蹟。
三.回饋:
由興家老師帶領回饋如下:
1. 佛教的治病觀
1) 「修行人應帶三分病,才知道要發道心。」我們如果沒有遇到逆增上緣,可能就只會沉溺於世樂,不會努力修行,追求法樂。
2) 與病為友,坦然面對,不要心生排斥、恐懼、憂愁。
3) 「心病還需心藥醫。」很多生理上的疾病,是因心裡不健康而來。
4) 做自己的醫生,自已心理健全、毅力堅定,能克服一切病苦。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疾病於我何懼之有。
2. 佛教的心病藥方
1) 從認識自己的心開始。
2) 「心病還要心藥醫。」
3) 心病的源頭:貪慾、瞋恚、愚痴、我慢、疑忌、邪見,六大根本煩惱。
4) 根本煩惱的根源是「我執」。
5) 心理健全、觀念正確、思想正當、心中充滿慈悲與智慧時,就能「降伏其心」。
6)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以捨治貪」、「以忍治瞋」、「以覺治癡」。
7) 「五停心觀」是對治心病的法寶。
1 以不淨觀對治貪欲。
2 以慈悲觀對治瞋恚。慈悲沒有敵人。
3 以因緣觀對治愚痴。
4 以念佛觀對治業障。念佛觀想佛的法身空寂無為,對治境界逼迫的業障。
5 以數息觀對治散亂。

「禪淨雙修」:禪能統一自己,不使心念散亂;專一念佛能淨化心靈、降服妄想。
9) 心病最主要從「我」而來。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把我空了,可以去除心中的顛倒妄想。
10) 去除「我執」,還要去除「法執」。要用六度、四攝、八正道等佛法滋養其心,心理才會健康,擺脫心病。
11) 學佛就是學習佛法,依佛陀的教示去實踐、確實實行,如果自己不能受用,佛法在好,也是枉然。
四、分享:
恆瑞老師的心得分享~
感恩秀珍督導特別安排讓大家在五樓文化院的善知識會議廳進行本學期第一堂的經典讀書會。
一個充滿法喜的環境可以更容易讓我們進入學習的狀態,如同素慧師姐的分享,讀經看書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雖然我們可以在家讀,但來道場共讀,氛圍是很不同的,藉由分享各自的理解互相激發更深刻的領悟。
今天閱讀了大師的著作「生死關懷」在身心疾病的開示,人生的煩惱有千萬種,身體上的生老病死,心理上更有貪嗔痴的煩惱,最難處理的根本煩惱就是「我執」,因為執「我」,所以我疑、我嫉、我見、煩惱不已。大師告訴我們只有「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以捨治貪」「以忍治瞋」、「以覺治痴」,對治心病還有五法寶:五停心觀。大師提供的心法藥方真讓我們受用無窮。
《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閩南語版是我最早聽到的經文,先母在世時常在家中播放錄音帶,可惜當時年輕,修佛因緣尚不具足,相隔四十年我竟與它再度相遇,所幸學佛永遠不嫌晚。《妙法蓮華經」五字經題,包含了全部宇宙的真理,「妙法」-佛菩薩的教法三藏十二部微妙無上,佛所自證不可思議難得的真理,以「蓮華」比喻經典潔白清淨完整,是不可思議的法,象徵《法華經》含深遠的妙理,在多惱濁世之中不為世俗所染。
感謝秀珍督導、致遠師兄、許教授的帶領及師姐們的共讀分享。
淑貞老師的心得分享:
我從107年加入台北教師經典讀書會後、慢慢的這在我退休後的生活生活中,漸漸充滿法喜~自從93/7年退休以後~先是93/10月去到了森林公園巡著蘇芮的『奉獻』歌聲,即時加入了「大安森林公園涼亭歌友會」,每星期二、四上午7:30-9:00在森林公園中歌唱,一面欣賞樹林草地的清香,一面盡情歌唱~那是多麼舒活身心的好時光;後來又加入了每星期五下午的「暢遊美術」,讓我能隨時留意到台北藝術繪畫的一些活動的展出,提升了我對藝術的美好意境;而讓我最感謝的是這八年來讀書會帶給我的進入向佛、學佛之路~就如今年2/27、28發生的一段故事:
ㄧ早6:30要出門(快樂的心情)準備騎車去大安捷運站 、再搭捷運到台北車站,卻發現車鑰匙不見了,想就坐計程車、要鎖門時、發現鑰匙包不見了,就帶著備份鑰匙出門搭車了,在車上發現錢包找不到 內有信用卡、身份證、健保卡與錢多多⋯⋯如何付車錢?天啊❗️我竟然會如此囧境!搭上高鐵心中回想昨晚買了晚餐上樓後就不再出門,鑰匙與錢包一定在家,稍為安心,因拿了備份鑰匙、一定要告知小女兒,小女兒說:下班後會幫我找找看 ,當晚小女兒回覆:未找著~一串串的叮嚀與交待,成爲我好沉重的負擔….
隔天晚上ㄧ回到家,千言萬語的叮嚀猶在耳際,我回到主臥室(我的吉祥屋),椅背上掛著那一袋裡,放著錢包+鑰匙包,一切危機頓時解除。感恩
這兩天心中祈求🙏觀音菩薩保佑:「千處祈求千處應」、曾經歷過多少困境,都逢凶化吉 ;這兩天如比擬人生,拿到最遭的牌(身🈚️分文,退的200元我當晚歌舞時打賞了),卻擁有快樂的心情與歷歷美境相應,我們去年9/18開始研讀「八大人覺經十講」,今年3/5接著「法華經大意」,多有福報喔!「法華經」的主旨在宣揚究竟的佛乘,理解人人本具的佛性,如同濁泥的大白蓮華清淨芬芳。其中「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更是深入民間,形成「戶戶觀世音」的深厚影響力。
感恩的心感謝有大師的『向前有路 光明在望』
感謝經典讀書會的你們,在『法喜充滿的美妙時光中』
除了感動、感謝,還是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們喔!